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
在中华,龙文化、龙的传说蕴涵着中国人所重视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仁者爱人互主体观的诉求;阴阳交合的发展观;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观。中国龙文化内涵丰富,从性质和内涵来看,龙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宗教龙、政治龙和艺术龙。
宗教龙即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护神等。政治龙是统治阶级利用人们普遍崇拜龙的心理,把帝王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用以维护统治。
艺术龙就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龙。
扩展资料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多姿多彩的龙文化中,从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创新精神。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综合精神。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
包容精神。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进取精神。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
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龙
龙,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 龙,在中国和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龙在中国,是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几千年来,华夏儿女在它身上寄托了无数美好的愿望。在古代,龙代表着吉祥、正义、兴旺和力量。
龙,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神秘。大家对龙的感性认识,主要来自民间传说和随处可见的龙的形象。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扩展资料: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伏羲氏以蛇为图腾。古书中记载,伏羲氏生于成纪,徒治陈仓,都于陈,在位一百五十年,传十五世。伏羲氏发源于成纪,
发展壮大后,沿着渭河谷地进入关中,出潼关,傍崤山、王屋山、太行山东迁,而后折向东南,最后都于陈。这一活动区大体与仰韶文化古遗址的分布区相吻合。
参考资料:
你知道龙有什么象征意义吗龙的象征是什么龙象征什么你了解龙的象征意义吗下面介绍龙的象征意义。
龙,作为我们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扎根和深藏于我们每人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而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 了。
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同,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认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在汉语中,龙、虫是相对的,虫者何物,蛇也。蛇又称长虫,随处可见,种类繁多,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不足为贵。"龙蛇混杂"即是说好东西和坏东西混在一起,很难辨别。这是从生物学上解释不通的现象--龙的原型,或者说龙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龙和蛇不说是兄弟,起码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称也是"龙"),但龙一旦与蛇分家,则对蛇不悄一顾,甚至为了表示自己与蛇不可同日而语,还要对蛇"斩杀"一番。最典型的莫过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说刘邦的母亲刘媪梦与龙交合,怀孕生下了刘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条大蟒挡路,当即挥剑斩蛇,破腹取胆,传为美谈,时人以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乱,刘邦乘机沛县举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汉帝国,成就了400年两汉刘氏的江山基业。
龙不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也称为"龙"。相传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讲一句话,弟子们很奇怪,问他:"先生见了李聃,是怎样教他的呢"孔子说:"我见到的是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我张口结舌,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话都是多余的,老聃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
此外,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所以凡是有品德、有才识,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或者行为举止出众的人,都可以比做"龙"。
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近几年流行的新儿歌中,有一首是〈〈100分是条龙〉〉,也是这个意思。另外,我们常常听到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上有什么"歌坛龙虎榜"之类的消息,什么是"龙虎榜"〈〈新唐书·欧阳詹传〉〉中说欧阳詹中进士时,与韩愈、李观、王涯、崔群等天下名士同登一榜,时称"龙虎榜",意思是名流名家、巨星同聚于此,这里的"龙"反映的是成功者。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甲骨文的龙凤,虽无定形,何以于看出龙是因时屈伸的灵虫,凤是华美长尾的灵禽。在上古的青铜器上,龙的形象表现出狰狞、神秘和端庄的总体效果。至汉代,它以夺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线、精巧的点,构成大结构、大动势的主调,突破了神秘离奇气氛的束缚。唐时,赋予它平和温驯的人化性格,形成富丽雍容、生杨勃勃的风貌。宋元至明清时期,讲究靡丽之风,由精工细巧转向繁琐堆砌,介与间的龙凤图案却始终保持着质朴、明朗、简练、生动的风格,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在实际应用中,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日增。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龙凤呈祥"的主题在宫廷艺术中比较浒,龙则表示皇帝,凤则作为女性后妃的象征。今天,龙凤的图案已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绘制龙纹图案的突出表现是天子的"龙袍"。其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绣,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龙袍为至尊之服,制作精细,做工考察。如清代龙袍制作,由当时的清宫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苏杭精工督造。有时一件袍料即费工190天。其特种袍服,还要用孔雀尾毛捻线,满地平铺,另用细线横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缀,绣成龙凤或团花图案。其费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骇人听闻。
古代还有绘制龙的图案的龙旗。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龙旗的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龙旗的图案大致相似,皆为青质黄阑,赤火焰间彩脚步,再绘上各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象。如蟠龙戏珠旗就是龙旗的一种,上面画有黄龙背负河图的图案,所以又称"黄龙负图旗"。
隋趄隋炀帝为了自己奢靡浮华游乐的需要,还建造了"龙舟"和"龙舟船队"。其"龙舟"建造和陈设极其豪华考察。以"龙"命名的"龙尾砚",是歙砚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龙尾石制成,故名。其砚石质刚而柔,润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为砚工因材施艺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砚工根据石料形状、颜色、花纹的殊异,精心设计,刻意雕琢,制成图饰匀称、刀法挺拔、剔透玲珑的方砚、圆砚。
服饰上使用龙的图案加以装饰由来已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皇亲国戚的专用产品,而且多半为皇帝,龙子,龙孙所垄断。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因为皇帝自称或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龙是必不可缺的标识:皇帝头戴龙冠--以双龙图案镶边的帽子;身穿龙袍--前后胸各有一条猛龙盘成一团,杂以云朵;腰系龙带--以龙为主要图案的腰带,佩以龙、凤玉佩……这些我们在博物馆、在皇陵、在民间艺术中都曾亲眼见过。至于皇帝用的东西,也多与龙有关:龙案、龙椅、龙床、龙舟、龙辇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连皇帝直的步子也独具一伤口,叫"龙行虎步"。
既然是皇族专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轻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时赠送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至使后来有了龙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见分心诚可嘉,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给他,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又不能收顺回支,怎么办呢大臣们商量了很久时间性,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后,表面上秆起来和龙袍几无二致辞,其实已不是龙,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以后皇帝又反蟒袍赐难最亲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奖赏,穿上蟒袍的重臣无不引以为自豪;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意思是没有什么真功夫,只是充个烤而已。
有趣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对皇权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剥夺龙的皇家专利权,据史书记载,至到唐末及五代时期,民众的起义就打出了经旗,穿上了自制的龙袍;到了宋朝,与两宋分庭抗礼的辽、夏、金和后来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其首领的服饰也多以龙点缀;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个绿林英雄名字叫史进,浑号"九纹龙",相传他的身上用墨线纹了九条龙。雠身的人大都有露出这一部分炫耀的潜意识,所以"纹龙"也是"衣"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神话会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同样也有不少祖先是龙的内容,最典型的是汉代以后就盛传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
从前,在哀牢山下住着一个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边洗衣服,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他一时玩心大起,淌进河水去抓它,不小心被子上游漂下来的一根木头撞了一下,回去后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一胎生下10个儿子。孩子们渐渐在她抚养下长大了,这天好带孩子们到河边戏水,忽见一条龙跳出水面问她:"你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们吗"沙壹点点头,叫孩子们过来,见见父亲。孩子们被龙的怪样吓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它,还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须,最后一屁股坐到龙背上,龙很喜欢他,伸出舌头去舔。沙壹误以为龙要吃他,急得大叫龙背上的孩子,哀牢话背音近九,坐音近隆,龙以为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后来,九隆十兄弟娶了后山的十姐妹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共推九隆做了族长。
通过以上对龙的象征意义的详细介绍,相信你对龙的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龙的象征意义,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已经扎根与深藏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头,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并且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入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龙,象征着权势、高贵、尊荣,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可以说是个民族的统称,地域的统称,拥有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夹杂其中,在中国古代神话会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
龙历来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神性日增。
龙的传说
传说,龙是一种神异生物。各地传说丰富。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龙的普通级别类型是有两个杈角、蛇身、四足、鳞片、腥味浓烈,非标准类型还有独角龙等。龙的原型有“新中国龙”化石里的美丽瓦窑龙,有双角。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传说文献更是庞大。
古代最著名话题有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观龙并令画工当场绘像且令文臣对此吟诗作赋。有的地方还传说天击恶龙的故事。龙的传说是中国民间一个文化仓库。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位,地支为辰。龙在中华文化中受到中国人的追崇,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那么,生肖龙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我和你一起来看一看。
十二生肖龙的象征意义
龙的第一个象征意义:尊贵权势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和传说和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龙几千年来成为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代表皇权的代名词。所以,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穿的衣服叫做“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叫“龙辇”等,凡是和古代帝王生活起居相关的食物,都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出类拔萃
龙是神物,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时候一些贤人高士也被称为“龙”。比如说古时候孔子去见道家创始人老子之后,回去和弟子称老子是人中这龙,难得一见的大贤。此外,诸葛亮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先生”。东汉大夫蔡邕饮酒上百斤醉倒路旁,大家叫他“醉龙”。因此古时候,有品德才华,或者精工书文,或者为官清廉的人都可以比做“龙”。现在有俗语“望子成龙”,也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
龙的第三个象征意义:中华民族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龙不仅是一种符号,一个神话,而且还是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中国人有“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种称谓,让中国人自豪。龙的文化不当在中国大地传播继承,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所以“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民独特的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是“龙的精神”,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十二生肖兔的象征意义
兔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机智敏捷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狡兔三窟”,寓意就是兔子的聪明,善于保护自己。兔子是聪明的动物,所以兔子在自古以来民间故事当中经常扮演机智的角色。成语“动如脱兔”则形象生动的形容了兔子的行动敏捷。所以兔子无疑也是机敏的象征。灵巧的兔子能够越过路上的障碍并且用极其迅速的速度逃离灾难。而且不管别人把兔子抛起多高,兔子总能双脚着地规避受伤的危险。
兔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安静美好
在中国有一个和兔子有关的美丽传说,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嫦娥吃了仙丹以后,飞往月宫。而嫦娥身边总是有一支玉兔。在中国神话中,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从此兔在中国成为月亮的象征,成为十二生肖之一,人们在兔子这种动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能引起人们奇妙的联想。所以兔子具有善、美、祥和的寓意。
兔的第三个象征意义:胆小退避
“逸”是一个会意字,本义为逃跑,在《说文解字》等书籍当中,都把这个字来比喻兔子善于逃跑。兔子没有尖牙利爪,攻击力很弱,胆子又小,遇到危险只能逃跑。所以,兔子也有胆小者、逃逸者、受难者等负面意义的象征。
十二生肖牛的象征意义
牛的第一个象征意义:吃苦耐劳
在中国文化当中,牛是勤劳的象征。古时候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应用,后来人们发现牛力气巨大,性情也相对温和,所以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应用,从农耕、交通甚至军事都广泛运用。牛一直都是勤勤恳恳的象征,它们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工作的时候任劳任怨,收获的时候也从不要求给予更多的赏赐。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文明不远征”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而我国的的农耕文明的标志性劳动力之一就是耕牛。
牛的第二个象征意义:力量与倔强
牛的力气很大,勤劳骨干的人经常被称为“老黄牛”,高达强壮的男人经常用“牛高马大”来形容。清朝曹寅有“丹黄横扫八十一,万夫谁敌此牛力”的诗句形容牛的力大无比;而脾气倔强执拗的人经常被称为“牛脾气”。
牛的第三个象征意义:财富
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的象征,根据《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以色列人从埃及出奔不久,沿袭在埃及耳濡目染的习俗,利用牛的形象用黄金打造出来金牛犊,以此来作为耶和华上帝的形象来膜拜,金牛犊因此成为金钱和财富的象征。而牛的活动也代表生产和增值,所以股票价格持续上升称为“牛市”。
猜你还喜欢:
1 1988年属龙的吉祥数字是多少
2 生肖龙的吉祥物是什么
3 生肖属龙人一生运势
4 关于12生肖龙的成语
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
龙也象征着独立精神,中国龙的艺术形象,与龙有关的种种文化现象也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与儒教、佛教和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附属于任何一种宗教。
种类
巨龙/古龙(Wyrm):一般指体型类似巨蟒的古老龙类。
龙(Dragon):正统的龙,一般指四足有翼的六肢龙类,会吐息并拥有魔力,是和人类一样的高级智慧生物,拥有和人类相同甚至超越人类的智慧,有些会使用语言和魔法。
飞龙/双足飞龙(Wyvern):一般指前爪为翼的四肢龙类,Dragon的远亲,不会吐息,没有魔力,是智力低于人类的野兽。
龙兽(Drake):一般指较小型的龙类,没有双翼,形似恐龙。
龙的象征意义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天安门前石华表的云龙、山东曲阜孔子庙的盘云龙石柱、故宫龙床等都是历史上皇权的标记。而凤鸟却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较少神性。古话称“有凤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的灵禽历来被当作吉祥幸福的化身,并且还象征着美满的爱情。“龙凤呈祥”的主题在宫廷艺术中比较浒,龙则表示皇帝,凤则作为女性后妃的象征。今天,龙凤的图案已和千万人民艺术创造热情重新结合,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获得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绘制龙纹图案的突出表现是天子的“龙袍”。其色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绣,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水裾左右开。龙袍为至尊之服,制作精细,做工考察。如清代龙袍制作,由当时的清宫如意馆第一流工师精密设计,作出图样,经过皇帝亲自审定认可后,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苏杭精工督造。有时一件袍料即费工190天。其特种袍服,还要用孔雀尾毛捻线,满地平铺,另用细线横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缀,绣成龙凤或团花图案。其费工之大,用料之奢,都骇人听闻。
古代还有绘制龙的图案的龙旗。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龙旗的种类虽然比较多,但所有龙旗的图案大致相似,皆为青质黄阑,赤火焰间彩脚步,再绘上各种不同形态的龙的图象。如蟠龙戏珠旗就是龙旗的一种,上面画有黄龙背负河图的图案,所以又称“黄龙负图旗”。
隋趄隋炀帝为了自己奢靡浮华游乐的需要,还建造了“龙舟”和“龙舟船队”。其“龙舟”建造和陈设极其豪华考察。以“龙”命名的“龙尾砚”,是歙砚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龙尾石制成,故名。其砚石质刚而柔,润莹洁,抚之若肤,摩之无响,色碧似玉,纹理烂漫,为砚工因材施艺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砚工根据石料形状、颜色、花纹的殊异,精心设计,刻意雕琢,制成图饰匀称、刀法挺拔、剔透玲珑的方砚、圆砚。
服饰上使用龙的图案加以装饰由来已久,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是皇亲国戚的专用产品,而且多半为皇帝,龙子,龙孙所垄断。相传黄帝认为龙的变化无穷,神通广大,十分喜欢龙的样子,就让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画上龙的图像,涂以五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龙袍”。因为皇帝自称或被认为是“真龙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龙是必不可缺的标识:皇帝头戴龙冠--以双龙图案镶边的帽子;身穿龙袍--前后胸各有一条猛龙盘成一团,杂以云朵;腰系龙带--以龙为主要图案的腰带,佩以龙、凤玉佩……这些我们在博物馆、在皇陵、在民间艺术中都曾亲眼见过。至于皇帝用的东西,也多与龙有关:龙案、龙椅、龙床、龙舟、龙辇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连皇帝直的步子也独具一伤口,叫“龙行虎步”。
既然是皇族专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轻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时赠送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至使后来有了龙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明英宗见分心诚可嘉,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给他,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地无戏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又不能收顺回支,怎么办呢?大臣们商量了很久时间性,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后,表面上秆起来和龙袍几无二致辞,其实已不是龙,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以后皇帝又反蟒袍赐难最亲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奖赏,穿上蟒袍的重臣无不引以为自豪;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观众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俗称为“跑龙套”,意思是没有什么真功夫,只是充个烤而已。
有趣的是,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对皇权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剥夺龙的皇家专利权,据史书中的记载,至到唐末及五代时期,民众的起义就打出了经旗,穿上了自制的龙袍;到了宋朝,与两宋分庭抗礼的辽、夏、金和后来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汉文化,其首领的服饰也多以龙点缀;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浒传》中有个绿林英雄名字叫史进,浑号“九纹龙”,相传他的身上用墨线纹了九条龙。雠身的人大都有露出这一部分炫耀的潜意识,所以“纹龙”也是“衣”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神话会传说中,黄帝和炎帝都是“龙子”。炎黄子孙自然也就是“龙的传人:。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同样也有不少祖先是龙的内容,最典型的是汉代以后就盛传的哀牢人的祖先故事:
从前,在哀牢山下住着一个名叫沙壹的少女,一次到河边洗衣服,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他一时玩心大起,淌进河水去抓它,不小心被子上游漂下来的一根木头撞了一下,回去后不久就怀孕了,后来一胎生下10个儿子。孩子们渐渐在她抚养下长大了,这天好带孩子们到河边戏水,忽见一条龙跳出水面问她:“你为我生的孩子就是他们吗?”沙壹点点头,叫孩子们过来,见见父亲。孩子们被龙的怪样吓得一哄而散,只有最小的孩子不但不怕它,还好奇地摸摸它的角,扯扯它的须,最后一屁股坐到龙背上,龙很喜欢他,伸出舌头去舔。沙壹误以为龙要吃他,急得大叫龙背上的孩子,哀牢话背音近九,坐音近隆,龙以为这是孩子的名字,就叫他九隆。后来,九隆十兄弟娶了后山的十姐妹为妻,繁衍生息,自成一族,共推九隆做了族长。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zhuān xū)乘龙至四海”、“帝喾(ku)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jiāo)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qiu),无角的叫螭(chī)。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