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的瓷器上龙的爪子象人脚是什么时期的瓷?

我收的瓷器上龙的爪子象人脚是什么时期的瓷?,第1张

五爪龙纹均为宫廷专用,庶民不得越权,否则就是欺君大罪。四爪和五爪是明清的典型,皇家用器物上用五爪龙,比如皇帝的龙袍,官窑的瓷器上的龙都是五爪, 四爪是亲王、大臣用,也叫蟒 即老话说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

明代时规定皇帝所用的瓷器上才可以用五爪龙,其他皇室成员和普通百姓只能使用四爪龙图案,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明清两代的瓷器上,如果出现五爪龙,大致可确定为是专门为皇帝烧制的官窑。同一时期、同一种类的两件瓷器,比如同样是明代成化时期的花瓶或者同样是清代康熙时期的碗,有五爪龙图的瓷器肯定贵于龙纹为四爪的瓷器。

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

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

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

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

五代龙纹,龙作兽状,身体粗壮,身上为网状鱼鳞纹,颈细而长,尾似狮子尾,头小口角深,张口,上下颚长,咀尖似鹰咀,头有分叉双角,四肢粗壮有力,三爪。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龙纹少见,多为堆塑,捏塑,范印以及龙首壶等,而且此时的龙纹常常和人物,走兽,花鸟,花纹等堆塑组合使用,与道教,佛教相关联,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到宋辽朝时期,基本上以堆贴,捏塑,模印为主。龙纹经常会出现在定窑,耀州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

宋代龙纹的特点是矫健雄奇,看似异常迅猛,龙犄角分叉较早,龙角曲度大,多云纹环绕,龙嘴大张,露齿,吐舌,眼睛不明显,龙发龙须均为几缕,飘向脑后。

宋代龙凤纹在宫廷用瓷上大量采用,民间则不得使用,特别是在定窑瓷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元代龙纹特色很鲜明,元龙纹龙形蜿蜒细长如蛇,头比身躯小,头呈扁长形,上头鼻梁前端有尖挺形和平整形两种。

平整行鼻尖两侧有龙须,但是很短,尖挺形则无。

龙光头无发或者有几缕飘在脑脖处。

龙张口,露齿,吐舌,额头高凸,两眼凝视前方,角和发朝向后方,龙角与鹿角相似,背脊朝上状如火舌,四足肌肉结实,关节弯曲,爪张而有力。

有三,四,五爪不等,五爪罕见。尾部渐细而尖,也有少数火焰状尾,一部分龙纹腹部呈环节状,犹如蛇腹,鳞片有多呈鱼鳞状,网格状,胸部和身躯间绘有火焰状条带纹。双龙戏珠纹珠子比较小。

五爪的

明朝的龙纹是在元朝的基础上发展的,其总体的特征是龙的形态整体看起刚烈凶猛,龙纹极具威严之气,散发出浓重的皇家气息。龙爪呈风火轮状,五趾间距几乎相等,第一趾与第二趾呈蟹钳状,后四爪同向。龙鼻多数上翘,特别是表现在夔龙上,夔龙鼻高翘并且翻转。

龙发明显,有一簇清晰可量的长竖发,状如火焰,有的倾斜,但是很僵硬。鼻端有两根龙须飘扬,少数龙的龙睫毛比较明显,并且上扬。龙眼睛渐渐的清晰起来。龙嘴一般,上颚要长于下颚,俗称猪嘴,龙大多是尖尾,并且五爪龙居多。前期多数龙纹的龙角描画模糊。

明代早期:龙身比元代要粗大,龙爪如鹰爪雄健有力。龙爪最有特色,犹如鹰爪雄健有力,大有力透纸背之感。在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上,龙纹题材非常广泛,不仅有独龙、双龙,还有九龙、十龙、团龙等,这些龙在海水中上下翻腾,气势磅礴。

明代中期:目光呆滞温驯得像宠物。明代中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明朝政治日趋混乱和黑暗,统治阶级糜财无度,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层出不穷。

明代晚期:龙纹简化用笔草率马虎。这一段的历史情况是,嘉靖、隆庆、万历皇帝即位之初,明朝的政治颇有中兴之势,可惜好景不长。这段时期,龙纹在瓷器上,以嘉靖、万历时期为代表,早期尚能属阳刚之形,后期则属阴柔之态,龙身更细长,龙首变小,上颚伸出。龙纹简化多以平涂方式渲染,用笔草率马虎的程度历史上罕见。

进入清朝,清朝的龙纹整体特征比较秀美,端庄。龙头的龙发增多,长披发或者多簇短发。龙的睫毛形态多样,不少被画成倒竹叶形,龙身依然雄壮,但是更显得平和,没有明朝龙纹的那种威压霸气。

龙爪与明朝龙爪截然不同,第一趾和其他四个龙趾距离较大,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呈直线型,趾尖比明朝短,非常尖锐,看起来特别有力道

龙的下颚普遍比上颚要长,鼻子也没有明朝的那么翘了,比较平整(夔龙纹和羽翼龙除外)。

龙身多为鱼鳞片纹,并且腹部多有明显的环节纹,形似蛇腹,饱满充盈。

龙须大多数向两侧伸展,长且翻转,乾隆以后,眼睫毛现象普遍。

龙身曲度大,题材有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海水龙纹,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等其中,蟠龙戏珠纹和双龙抢珠纹在清代尤为盛行,与民间传说“龙爱珠宝”相契合,宝珠一般个体较大,状如火球,尤如火珠。

清朝早期龙的形体和形态具有明朝的遗风,比较威严。瓷器上有一些凶猛的老龙怒目而视,龙身健壮,头骨高高隆起,毛发蓬松,勇猛雄健之态令人生畏。雍正时期瓷器上的龙纹,其栩栩如生之态也毫不逊色永乐、宣德。

乾隆时期,龙的神态变得和善,少了神圣不可侵犯之感,多见于凤合画,意为龙凤呈祥,多二龙抢珠纹。乾隆晚期以后的龙,下颚低垂,状似威严,但实则毫无神韵,感觉上只有一个躯壳,已经没有了龙的精髓。

清朝中晚期龙纹:状似威严实则毫无神韵。当嘉庆爷从他父皇手中接过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时,悲剧注定无法避免。这个时期的龙纹装饰更多的是粗劣的继承前朝,龙爪仿效康乾,龙趾更粗糙。

清朝中晚期大量出现在陶瓷器上龙的形象,更加世俗化。比如划龙舟、比如婴戏舞龙、龙穿花等,成为玩物,龙已大大失去神圣威严,至尊至上的皇权形象也逐渐式微。

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前的威武、健壮了,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以前的龙盘曲程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腰体有硬直之感,体上的鳞片也不像前朝的一片一片绘上去,而是绘成网状,再在其中加上小点。有的更粗糙得只绘网纹不加小点。龙爪也不像前朝的有骨有肉、骨节清楚,此时的龙爪仅是直直的向左右伸出,没有动的美感。 中国龙纹图案各个时期的造型风格是承上启下,代代相传,每个时期都有新的发展和各自特点。我们鉴定的时候不要教条,应学习古人的创作构思、装饰技巧、造型特点,开阔思路。。。。。。。。。。。。。。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明清时代也是天子的象征,明清瓷器上的龙纹也随着王朝的兴衰,帝王的性格,发生着变化。

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可是洪武朝瓷器上的龙却很怪异,龙的脑袋呈圆脸猫眼,龙角发软,无鬣毛,俗称猫脸龙。而到了洪武晚年,龙的形象才逐渐回归“正统”龙的形象。

到了永乐、宣德时期,明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呈现出凶猛的感觉,龙身粗壮,四肢强健;趾甲比元代的龙缩短,形如匕首;龙首饱满,张嘴状态的龙上颚翻卷如象鼻,闭嘴状态的龙嘴钝如猪,俗称猪嘴龙;眼侧如比目,龙角如刀切般整齐,极少有分叉;鬣毛丰满呈球状,怒发冲天,排列整齐。

进入明代中期以后,瓷器上的龙纹也发生了改变,龙的形象由永乐、宣德时期的凶猛向成化、弘治时期的俊美转化。龙仍然动态十足,但总体上却显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慵懒之感。明代的正德皇帝是个不循规蹈矩的主,各种玩闹的荒唐事,而正德时期的龙纹也不走平常路,加上了一对小翅膀。

嘉靖皇帝痴迷于道教,而嘉靖时期的龙纹有点精神分裂,一种龙纹漫不经心,龙纹头方眼圆,嘴巴好似能张不能合,趾爪无力,鬣毛像是湿重的帽子,龙身也不再扭动。还有一种龙纹是那种亢奋状态,四肢如舞蹈般伸展,鬣毛如彩旗飘扬。

万历朝以后大明王朝进入了衰落期。万历朝的龙在整体画面中,已没有明初的张扬与霸气,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试图因胆小而想逃离的感觉。

崇祯朝是明代最后一个朝代。崇祯朝的龙纹,显现出一种老态龙钟,毛发细弱,好似一位年老之人诉说着往事的悲凉与现实的无奈。龙纹代表天子,是在明朝确立的。将龙纹描绘在官窑瓷器上也是明朝的国策之一。这只龙,因此伴随着大明王朝的兴衰,而辗转腾挪,潮起潮落。

龙袍的龙有五爪,而普通官员的龙只有四爪。

1、皇帝的龙袍

皇帝龙袍以明黄、金黄或者杏黄一类的亮**为主,龙袍上绣有九条龙,以龙袍实物来看,前后加起来不过八条龙,但实际上还有一条是被绣在衣襟之内,所以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故龙袍实际上绣有九条龙。

若单从正面或者背面看时,看见的只有五条龙,这也真吻合了“九五之尊”之数。龙袍下摆还绣有许多弯曲的线条,叫做“水脚”,水脚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波浪之上还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崖”,寓意着“延绵不断”、“一统山河”、“万世升平”。

2、皇子、王爷的官服

王朝服一般也是龙袍,贝勒则是蟒袍,“蟒衣为象龙之服”,与皇帝龙袍的龙只是相像,不同的是皇帝龙袍的龙是为五爪金龙,而蟒袍则是四爪。

亲王朝服的颜色必须“暗于”皇帝,故只能用土黄、暗黄一类颜色,龙也得是盘龙、降龙,不得使用升龙、正龙,朝服下摆也绣“海水江崖”。

龙袍即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其特点是盘领、右衽、**,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帝王龙袍从隋文帝起,开始征用中国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以手工丝秀龙等图案,辑丝丝绸制作龙袍壹直延续到中国封建王朝覆灭。

茶器最热门的纹饰之龙纹,瓷器上的纹饰其实都是一代继承一代,在传承上发生的一种演变,今天就说一下清代的龙纹,清代从努尔哈赤开始算,历经296年12位皇帝接了明朝的班,从顺治时期的瓷器来看,龙纹基本上还是明末到清初的一个过渡期,虽然是民窑,但是遗留了很多明朝龙纹的遗风,比如张着大嘴又圆又大的眼睛,猪鼻子竖起来的头发等等这些特点,到了康熙时候龙的整个形态长相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康熙早期还基本上是民窑,中晚期才有了官窑,康熙的龙纹特点非常的鲜明,不像明代的龙纹那么的威仪凶猛端庄,而是表现出游牧民族的野性,生猛的那种生性的那种状态,龙的脑袋特别大,脑袋上面的内容很丰富,额头上有很多的肉,眼睛旁边的嘴巴周围,长了很多的发须毛发,张着大嘴舌头卷曲,眼睛又大又突,看起来非常的凶,但是又显老态,身材粗壮有点胖,肚子也比较大。

民窑时期一般是四爪,后期的官窑就变成了五爪,爪子不再像明代那种龙爪,看起来是那种风车的形状,康熙的龙看起来更像是人的这种手掌的状态,大拇指和其它的指头分的很开,康熙的龙比较喜欢站立着,有的站在水里就像花式游泳,突然从水里蹦出来,有的像站起来舞动的那种龙,像是网红在跳舞,总体感觉特别的拟人,雍正时期的艺术性就比较高了,吸收了很多元明时期,还有康熙龙的特点,然后发展成自己的风格。

龙的形态多样,如翻转游走,腾空飞龙,出水龙等等,乾隆时期的龙就接了很多雍正的特点,但是很多表现的是那种正面的龙,给人感觉这个时候的龙特别爱自拍,睁着两个大大的眼睛看着你,嘉庆的龙就学了很多大爹的风格,也比较注重瓷器和龙纹整体的形象的配合,道光和咸丰是龙纹多数特点还是继承前朝,但是比之前就衰弱了很多,但是道光的审美还是学习了很多雍正是这种淡雅的风格,光绪时期的龙纹比较喜欢学康熙,因为他比较崇拜康熙,想干一番事业,可惜事与愿违。

正如他这个时期的龙纹,虽然风格上像康熙,但是笔法质量就差了千百倍,还带拐弯,龙的身体没有鳍也没肚腩,尤其是有些龙的尾巴光秃秃的,看起来像一条大蠕虫非常的难看,国力越不行,瓷器生产也就发展的不好,今天瓷器的火热也象征国力和文化的一种昌盛,我们在玩当代的茶器时,就能很清楚的去做古今的对比,就很容易看出来东西的好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0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