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赐人“如意”代表什么意思

皇上赐人“如意”代表什么意思,第1张

如意释义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作,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如意的起源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 不求 ”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如意的中国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它在这期间非常走红,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现,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从梁简文帝萧纲的诗中:“腕动苕花(苕华喻指美人)玉,衫随如意风”,可以推测出当时的玉如意有随身佩带之大小。清雅悠闲之时,文人雅士吟诗咏赋,和着“如意舞”利用它作为打节拍之物。到了明、清时期,它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艺术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如意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基本不变,而柄端由直状变为小灵芝形、云朵形多种形状。头尾两相呼应,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造型美观华丽。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载: “如意,物名也,唐宋前已有之。”

如意的分类及应用

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另外,又有种种如意图案,以喻吉祥之意,例如年年(鲶)如意、万(万年青)事(柿)如意、吉祥(大象)如意、平安(花瓶)如意、四艺(琴棋书画)如意、必(笔)定(锭)如意、四合(四个)如意等等,它们被古代的绘画、建筑、家具、服饰、玉器、瓷器、竹木牙雕广泛运用。

如意的艺术价值及影响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故有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的诗句。现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

中国传统吉祥物中有不少与年节相关,如意即为家喻户晓的吉祥物。

吉祥如意的寓意和象征是祥瑞吉利祥和万事如意。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吉祥如意,中国传统吉祥纹样。旧时图案常作一孩童手持如意,在大象背上戏玩;或象背驮一宝瓶,瓶中插戟,意等其近意为万事亨通、如愿以偿、心想事成、尽如人意等。是多用于祝颂亲朋好友、他人或家人美满称心的吉祥语。

如意的传统文化如意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吉祥物,预示着佩戴之人万事如意,是人们内心最真切的愿望。佩戴如意,不仅象征权利,还预示着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如愿以偿。如意头呈灵芝或云形,寓意万事如意,好事连连。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用金、玉、竹、骨等制造,头灵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划用或玩赏。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造,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中曾出土一柄佛僧如意,银质鎏金,首为云头,柄为直柄。

据故宫博物院材料,如意的滥觞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不求”的搔背工具有着亲密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鸣“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鸣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产生分化,一支保存适用功效,在民间传播;另一支强调吉利含义,向纯真陈设珍玩演变,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比如金元宝弥勒佛是招财纳福的象征,金元宝更是象征财富和荣华富贵寓意招财进宝。如意珠作为佛或者菩萨手持的宝物,佛教认为如意珠能满足人的愿望,能事事如意。布袋佛,有一个乾坤宝袋,寓意代代平安有福。

在比如荷花弥勒佛:象征和气生财,荷花又叫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 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

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

吉祥如意意思是指诸事吉利顺意。多用于祝颂他人美满称心解释:祥:祥瑞。吉利祥和;万事如意。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处:南北朝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语法:吉祥如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吉利祥和,万事如意。

示例:一个知识青年考上了大学,喜气洋洋地走在河边上,看到河里的鲤鱼跳出水面,作家可以借此发挥,说这是象征着吉祥如意,鹏程万里。

近义词:万事亨通、尽如人意、如愿以偿、万事如意。

反义词:多灾多难、事与愿违。

造句:

祝您老人家合家吉祥如意。

祝大家新年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要过年了,爸爸在大门口贴上代表吉祥如意的春联。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全家幸福。

过年时,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表达出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企望。

这是个吉祥如意的快乐年。

吉祥如意: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释义:祥:祥瑞。如意称心。多用祝颂他人美满称心。    

出自:南北朝·张成《造像题字》:“为亡父母敬造观音像一区,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吉祥如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吉利祥和,万事如意。

近义词:万事亨通、尽如人意、如愿以偿。

反义词:多灾多难、事与愿违。

近义词:

1、万事亨通

释义:亨通:通达顺利。一切事情都很顺利。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先治了关格之症。”

2、如愿以偿

释义: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补授临清州缺。”

如意的意义是“如愿以偿”及 “事事如意”的意思。

如意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吉祥物,寓意着万事如意和权力,是人们内心最真切的愿望。 如意不仅象征权利,还预示着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如愿以偿。如意头呈灵芝或云形,寓意万事如意,好事连连。

如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最基本的祈望,无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事如意,万事顺遂。如意雕件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人们也把自己最基本的祈望寄托到了如意雕件上,在人们看来佩戴一件如意雕件可以护佑佩戴者事事如意,吉祥如意,给佩戴者带来好运。

吉祥是什么: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如意的释义:(动)符合心意。(名)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用竹、骨和玉石等制成,头部呈灵芝形或云形,柄微微弯曲,供赏玩。

符合心意。

《汉书·京房传》:“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故所求无不得,所欲皆如意。”一种象征吉祥的陈设品,常被作为礼品馈赠友好。玉如意特点鲜明,大多做工精细,是一个值得收藏的品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

《南史·韦睿传》:“虽临阵交锋,常缓服乘舆,执竹如意以麾进止。”

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按,近代的如意,长一、二尺,其端多作芝形、云形,不过因其名吉祥,以供玩赏而已。

天官式如意:天官式如意就是直柄式如意,线条简单,但是高贵而威严。灵芝式如意:这种如意的造型跟灵芝一样。这九鼎如意都是灵芝式如意。

器物如意探源:

远古西亚两河流域的苏摩耳人,最先创造了四羊相交或两羊相交旋转的图案,以示生殖繁衍。2000年后,西安半坡人在盛婴尸瓦罐的陶盖上绘有阴阳相交旋转图,代表生命不息,灵魂永存的观念。后来,动物造型逐渐简化作抽象线条,成为“如意符号”,其寓意也变为保佑人生平安、吉祥了。

所用搔痒之具,叫“痒痒挠”、“不求人”,即古时爪杖、如意之遗制。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二》、《释民要览·道具》。

如意是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可以使用,只是如意的材质有所不同。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的来历。什么叫如意?它的由来和用途是什么呢?  

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是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无据可考。《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917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