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实战必备 什么时候用大光圈和小光圈
大光圈和小光圈在理论上很容易理解,但新手在实战或是不同的场景下应用时往往手忙脚乱,不知道用上大还是小光圈最好,如果你也有这个问题,那么希望这篇教学能够帮到你吧!
先了解什么是小光圈和大光圈
左边的为大光圈(f/14);右边的为小光圈(f/16)。 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一时间内(即是快门开放时间),这扇窗越大,能吸收的光线越多,这样相片便会变光亮,道理很容易明白。
而在相机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调到数字小的位置,象是f/14、f/28、f/4等等,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数字越大,光圈便越小,即是窗会变小,能吸入的光线不多,数字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各位定必要留意!
明白光圈是什么和怎样调较后,让我们看看使用不同大小光圈的效果吧! 使用小光圈的效果
小光圈(f/14)可以令太阳光芒更突出,而且保持前后景于景深范围内。
如果用上「小光圈」(像f/11、f/16、f/22等),会造成以下的效果:
1、减少光线进入,让你可以放慢快门,捕捉时间,例子有拍摄流水、车轨、星轨、光影涂鸦等;
2、让光点变成散射状,即是光芒;
3、景深变深,对焦主体以外的背景或前景不容易变模糊,可以保持清晰。
利用三脚架拍摄夜景时一般会用上f/8-11的小光圈,令景物保持于景深范围,而这数
值很多时也是镜头成像最佳的光圈。
一般来说,在拍摄风景、有三脚架辅助的夜景、光芒,想保持前后景清晰,或是于阳光普照/光源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上小光圈。
使用大光圈的效果
而大光圈(像f/14、f/18、f/28等等),会造成以下的效果:
于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手持拍摄,大光圈加高ISO可以令相片保持清晰。
1、于同一快门时间下,大光圈可以让更多光线进入相机,从而令曝光增加,相片变亮;
2、凝固时间:因为进入的光线增加,快门可以变更快,令飞快移动的物件可以「凝固」下来;
大光圈可以创做浅景深的相片,让主体更突出。
3、景深变浅:这也许是大光圈其中一个很有用的用处 - 景深变浅,让对焦的主体从背景突显出来;
在拍摄人像、浅景深、或是于暗黑环境下手持拍摄,我们也会用上大光圈。 使用什么光圈的考虑步骤
好了,那么在真正拍摄时,我们又会怎样去决定用上什么光圈呢?以下为笔者在拍摄时于脑袋中会思考的步骤,各位可以慢慢了解,有需要请重头多看数遍,以明白箇中的意义: (以下假设正在用「光圈先决」模式 (A-mode) 拍摄,镜头为18-55mm f/35-56的Kit lens)
用大还是小光圈,取决于多个因素,一定要多实战拍摄,才可以于每次按下快门前有信
心地作出决定。
1看到想拍的风景/物件,并找到合适的角度/构图。
2景深选择:我想有浅景深吗?还是要全部也清晰?前者偏向用大光圈(f/35),后者偏向用小光圈(f/8或更高数值)。
3手持或有三脚架:若果手持,快门一定不可以低过「安全快门」 (1/焦距),而加大光圈可以让快门变快。
4景物会否移动?若果景物会移动,快门必定要提高速度,大光圈可以有所帮助。
5光线足够吗?若果光线足够,使用大光圈或小光圈也可,但使用大光圈的前提是快门仍不会超出相机最快快门的范围(如1/4000s或1/8000s)。
6在考虑过2-5点后,按快门速度决定ISO的多小,若果在设定的光圈下快门过慢,必须提高ISO 。
后记
看完以上的介绍,对什么时候使用大小光圈应该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但切勿只顾理论,要充份掌握光圈、快门和ISO的关系,你必须多实际拍摄,但切记在按下快门前要多思考,在调较光圈后对相片会有什么影响,多练习多尝试才会有所领悟、进步,一起努力吧!
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的方法如下: 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光圈越明亮,虚化效果越强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 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距较长的镜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 实际测量具有代表性的5种构图时的拍摄距离拍摄距离 1、小于拍摄时使用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不能拍摄。 2、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括号内表示在相同条件下使用APS-C规格相机拍摄时需要的镜头焦距。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 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167厘米,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16mm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而使用200mm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3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200mm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观察实拍图像,把握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镜头焦距16mm、拍摄距离50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F4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的效果来看,到F56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F4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镜头焦距35mm、拍摄距离85厘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变为35mm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F28时的虚化效果比16mm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50mm镜头拍摄时F4和F56之间的虚化效果。与16mm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50mm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镜头焦距50mm、拍摄距离12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焦距增长到50mm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16mm以及35mm镜头的成像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F22,景深还是较小,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镜头焦距85mm、拍摄距离19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85mm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50mm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前部的一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50mm镜头时,颈部和头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镜头焦距135mm、拍摄距离285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虚化效果和85mm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85mm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85mm镜头来确实对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镜头焦距200mm、拍摄距离4米时虚化效果的变化(使用35mm全画幅相机拍摄) 200mm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F28缩小到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F28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实拍测试证明了数据的正确,拍摄者还需要注意背景距离和色彩 焦距、拍摄距离、光圈值和虚化的关系可以算出。但是,实际上拍摄起来就会发现背景的形状和颜色也会左右整张照片给人的印象,所以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另外,被拍摄者和背景之间的距离也和虚化有关。如果想要较大地虚化背景,应该尽可能使用焦距长、大光圈的镜头,同时还应该慎重选择背景的色调和形状。为了增强虚化的氛围,可以尝试着在虚化中加入高光部分,它能让整张照片看起来更加明快,更有利于利用虚化效果。从控制合焦点位置的角度出发,使用比最大光圈收缩几级的光圈拍摄,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拍摄起来比较不容易失败。然而,镜头的光圈值会给虚化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使用最大光圈附近的光圈值拍摄是获得较强虚化的基本原则。镜头焦距越短,虚化就越容易直接受到光圈值的影响,在使用这样的镜头时哪怕收缩一级光圈也会带来明显差异。而使用远摄镜头主要是利用长焦距创造出虚化效果。但是,多用于拍摄人像的50-85mm焦距的镜头实质上是光圈值支配着虚化效果。使用35mm全画幅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15米)使用APS-C规格机型以F28拍摄(拍摄距离215米)APS-C规格机型的成像就像是截取了35mm全画幅机型所拍图像的中央部分 两张图例中,左边的照片是35mm全画幅相机搭配100mm镜头以最大光圈F28拍摄的。如果使用APS-C规格相机以相同的条件从相同位置拍摄,则只能拍出红框范围内的部分。不管是全画幅机型还是APS-C规格机型,因为虚化是由镜头制造,所以使用相同镜头虚化程度不会有变化。另外,如果想使用100mm镜头拍摄和35mm全画幅相机一样的图像范围,在拍摄设置相同的条件下,必须更远离被摄体拍摄。这时拍摄距离变长,就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如右图)。而如果是拍摄距离不变,则需要使用焦距更短的镜头,结果还是会导致虚化的量变少。 查看原帖>>
单反相机镜头知识
镜头的名称中都会标明镜头的焦距和口径,并刻在该镜头的镜圈上,可见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而光圈在控制曝光量时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镜头的焦距、口径和光圈。
一、焦距
镜头的焦距(Focal Length),从实用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理论上的定义为:无限远的景物通过透镜或透镜组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光学中心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对于定焦镜头来说,其光学中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对于变焦镜头来说,镜头的光学中心的变化带来镜头焦距的变化。
现代135相机镜头的焦距变化幅度从6mm至2000mm,常用焦距段为15mm至600mm。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面对同样的被摄体,镜头焦距变化所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条规律:
1、镜头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长,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的景物;焦距短,视角大,意味着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
2、镜头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小;焦距短,景深大,意味着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大。景深表示纵深景物的影像清晰度,是摄影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将在第几章详细介绍。
二、口径
镜头的口径又称为绝对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的大小用口径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最大光孔直径,也可以用F系数的倒数表示,如F28或1∶28。F越小,表示口径越大。对于变焦镜头,我们会看到F35-56这样的表示方法,这两个数值分别是镜头广角端和长焦端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口径越大,实用价值越大。大口径镜头的优点主要有: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拍摄;便于摄取小景深效果,使画面虚实结合;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凝固动体。但大口径镜头的制造工艺复杂,因而口径越大,镜头也越大,价格也越高。通常口径大一至半档,价格翻一至数倍。如佳能EF 50mm F18约700元,EF 50mm F14 USM约3000元,EF 50mm F12 LUSM就要上万元了。
三、光圈
光圈(Aperture)又称为相对口径,是镜头中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可调节大小的进光孔。
1、光圈系数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因此,对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f系数越小,表示光孔越大;f系数越大,表示光孔越小。
通常镜头上f 系数的表示方法有一档的变化,如f1、14、2、28、4、56、8、11、16、22、32、45、64等;有二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2、 24、28、35、4、48、56、67、8、95、11、13、16等;还有三分之一档的变化,如f4、45、5、56、63、 71、8、9、10、11、13、14、16等。具体到某只镜头,其f系数通常只具备其中连续的5至8档。
对不同的光圈系数f,我们可以用“2n”计算其进光照度的倍率关系,n为两档光圈之间相差的档数。如f4和f11相差3档,2n=23=8,即表示f4的进光照度是f11的8倍。当n为1时,2n=21=2,即对相邻两档光圈来说,大光圈的进光照度是小光圈的2倍。
2、光圈的调节
镜头的光圈可以分为连续光圈和不连续光圈。连续光圈能实现无极调节,可以调节在两档光圈之间的任何位置上。不连续光圈按光圈的一档、二分之一档或三分之一档来调节,调节时有明显的定位手感。有的品牌的自动对焦镜头没有光圈调节环,靠相机的光圈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如佳能的EF系列镜头和尼康的AF G系列镜头。
调节光圈时,光圈始终处于最大孔径状态。只有当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的瞬间,光圈才自动收缩到调定的f系数,曝光完毕光圈又恢复到最大孔径。
3、光圈的作用
光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进光照度。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它与快门速度配合解决曝光量问题。
(2)调节控制景深。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 影响成像质量。这是光圈容易被忽视的作用。任何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即受各种像差的影响最小。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使用专门仪器可以测出最佳光圈的准确位置。一般来说,最佳光圈位于该镜头最大光圈缩小约2至3档处。大于、小于最佳光圈,镜头的球差、纵向色差、慧差、场曲和像散等像差就会增大,所以在拍摄时要尽量使用最佳光圈,以提高成像质量。光圈孔径的形状也会影响成像质量,其多边形越接近圆形,成像质量越好一、总称
狗头、黑孬:低端普及型镜头,包括低档单反相机的套头。
镜头的划分可以分为很多类。比如可以按焦段划分,按照定焦和变焦划分,按照最近对焦距离划分,也可以按照品牌和卡口划分,或者是按照等级划分。听起来比较复杂,但解释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先来说镜头的焦距。我们在了解或者选择购买一支镜头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因素就应该是镜头的焦距,这个参数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的视角,也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的题材。镜头的焦距一般用毫米来表示,例如35mm、85mm、105mm等等。焦距越短(数字越小),视角就越宽;而焦距越长(数字越大),视角就越窄。除了视角的宽窄,焦距的变化还跟我们另一个直观的感受:焦距越短,被摄物体离我们显得越远;焦距越长,被摄物体离我们显得越近。所以大家该明白了,消费类数码相机上的变焦功能之所以能给我们带来“拉近拉远”的感觉,实际上就是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来实现的。
对于135规格的数码单反而言,我们通常把焦距在24mm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24mm~35mm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50mm~85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85mm~135mm的镜头称为中长焦镜头,200mm以上的镜头我们称为长焦镜头,如果焦距达到了400mm以上,那就是超长焦镜头了。
各个焦段的镜头究竟该如何使用呢?广角镜头的视角宽,所以适合拍摄风景,尤其是超广角镜头,视野宽广,拍摄出来的风景特别有气势。标准镜头的视角跟人眼的视角接近,因而得名。标准镜头的应用十分广泛,风景、人像都可以胜任,但也相当难以驾驭。普通人用标准镜头拍摄出的照片可能千篇一律,但是有经验的摄影师完全可以利用标准镜头跟人眼视角类似的这种特点,拍摄出很多具有现场感的照片。85mm~135mm的中长焦镜头一般用来拍摄半身人像,利用这种镜头很容易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看上去比较有艺术感。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通常就用来拍摄昆虫、生态、舞台和体育等。因为焦距长,可以把很远的物体拉近到我们的眼前,所以不必离被摄物体很近就能拍出来清晰的画面。在拍摄昆虫、生态、舞台和体育的时候,我们显然很需要这样的能力。
当然,各个焦距段镜头的使用场合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广角镜头去拍摄一些人像作品,达到一种夸张的效果。也可以用长焦镜头去拍摄一些风光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的焦距对应不同的拍摄场合和题材。但是,如果对于不同的拍摄题材,我们就要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这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有没有一种镜头,可以兼顾多种场合的拍摄呢?
当然有!变焦镜头就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要求。变焦镜头的焦距可以改变,所以,拍摄的自由度自然扩展了。比如,一支24~70mm的变焦镜头,除了可以拍摄风景,也适合拍摄人像。而焦距固定的定焦镜头则做不到这一点。
那么,我们怎么去衡量一支变焦镜头的使用场合呢?和定焦镜头一样,我们也是通过焦距去考察的。只不过对于变焦镜头,就有两个焦距了。一个是广角端(Wide)的焦距,一个则是长焦端(Tele)的焦距。一支变焦镜头的焦距,就可以在这两个数值内连续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数码单反的镜头来说,我们通常不提“几倍变焦”这个概念。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相信大家就明白了。一支焦段为24~70mm的变焦镜头和一支焦段为70~200mm的变焦镜头,都可以称为是3倍光学变焦(几倍变焦的计算方法是:长焦端的焦距除以广角端的焦距,得到的数字就是几倍变焦。70/24和200/70都略等于3,所以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3倍光学变焦)。但是很显然,两者的应用范围完全不同。24~70mm的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人像,而70~200mm的镜头则更适合拍摄生态、体育、舞台等题材的作品。所以,对于数码单反的镜头而言,谈几倍变焦意义不大,我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焦段是多少。
不过,另一方面,必须要承认的是,镜头的变焦倍数越大,那么这支镜头的应用范围也就越广。比如,一支18~200mm的镜头,焦距涵盖了从广角到长焦,所以几乎什么样的拍摄题材都适合,带上这么一支镜头,就可以“一镜走天下”了,使用十分方便。
那么是不是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呢?当然不是。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变焦镜头虽然使用方便,但是在光学素质上,仍然比不上定焦镜头。而且,定焦镜头在某些技术指标上要远远超过变焦镜头。例如,对于变焦镜头而言,光圈做到F28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对于定焦镜头,光圈可以做到F14甚至是F12。所以,对于对图像质量要求极端苛刻的应用,定焦镜头仍然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如果你对大光圈有特别大的兴趣,那么定焦镜头也是首选。同样,那些光学素质很好的变焦镜头,其变焦倍数一般都控制在3倍以内,过大的变焦倍数对于优秀的光学素质仍然是一个负面因素。
所以,选择定焦镜头或者是变焦镜头,要从自己的要求出发去选择。不过,一般来说,变焦镜头已经足够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要了。 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较常见的有 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镜头根据其焦距的长短,也即拍摄时的视角,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等。
标准镜头的视角约50度左右,这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从标准镜头中观察的感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景物基本相同。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多为40mm,50mm或55mm。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为80mm或75mm,相机片幅越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而数码相机由于其成像介质(CCD或CMOS)有大有小,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致。为了方便直感,说起DC镜头时经常采用等效于35mm相机的所谓等效焦距,这个等效就是指视角上的等效。以下就只说35mm相机的镜头,其他片幅的相机以及数码相机可以类推。
广角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其摄影视角比较广,适用于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有时用来刻意夸大前景表现,强烈远近感以及透视。35mm相机的典型广角镜头为焦距28mm,视角为72度。常用的还有比28mm略长一些的35mm,38mm的所谓小广角(多见于傻瓜机)。 比一般广角镜头视角更大的是超广角镜头(如焦距为24mm,视角84度)以及所谓的鱼眼镜头,其焦距为8mm,视角可达180度。
长焦距镜头适于拍摄远距离景物,景深较小,因此容易使背景模糊,主体突出。35mm相机长焦距镜头通常分为三级,135mm以下称中焦距,如85mm,视角28度,105mm,视角23度以及135mm,视角18度。中焦距镜头经常用来拍摄人像,有时也称为人像镜头。135-500称长焦距,如200mm,视角12度,400mm,视角6度。500mm以上的称为超长焦距,其视角小于5度,适用于拍摄远处的景物。如球场上的特写以及野生动物的拍摄,因无法靠近被摄物,超长焦距镜头就大有用武之地。 镜头焦距的定义是什么呢?一般我们说:焦距就是透镜是中心到焦点的距离。但这仅仅是单片薄透镜的情况,由于照相机的镜头都是由许多片透镜组合而成的,因此,情况远不是那么简单。
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必须注意,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下图表示如何来确定主面和焦距:入射平行光线(或其延长线)与出射会聚光线(或其延长线)相交,就能确定折射主面,这个想象的平面与镜头光轴相交处就是主点。像方主点和无穷远光线形成的焦平面(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复合镜头的焦距(严格说是有效焦距)。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确定物方主面和物方焦距
主面的位置根据设计可能出现在镜头之外。这在许多场合下是很重要的。
例如8mm鱼眼镜头,像方主平面应位于焦平面正前方8mm处,但是8mm内无法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因此8mm鱼眼镜头事实上采用了前面加负组光学系统的设计(也称倒置望远结构),使镜头能够安装在像面定位距比8mm大得多的机身上去。
同样,如果是500mm的超长焦镜头,不采用望远镜结构的话,镜头就要长达500mm以上,使用是无疑是十分不便的。望远镜结构的设计可以使主面远在镜头之前,大大地减小了镜头的长度。
说到焦距,就不能不说一说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由于固定透镜组和可变透镜组两部分组成。通过移动可变透镜组,改变成象光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镜头的焦距,从而也改变了拍摄的视角。
变焦镜头的倍率是指长焦端的最大焦距与广角端的最小焦距之比。
变焦镜头由于视角可变,给拍摄取景带来很大的方便,深受一般摄影爱好者的喜爱。但是由于变焦镜头结构复杂,相对运动的光学组件较多,而且光学设计时也无法保证各焦距段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畸变等参数的一致性。所以,变焦镜头的总体成像质量难以达到较高水准。特别是变焦倍率大的变焦镜头更难以获得较高像质。因此,在相同的技术水准条件下,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低于定焦镜头,大倍率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低于小倍率变焦镜头。
在FC(以35mm相机为例)的情况下,高质量的摄影往往采用定焦镜头,即使采用变焦镜头,其变焦倍率也是不大的。但是在DC的情况下,由于CCD的成像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其变焦镜头的几何尺寸(焦距,镜头直径)也较小,在光学设计时就比较容易实现大变焦倍率。
由此可见,变焦倍率与焦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图上边是一支70-210mm的变焦镜头,倍率为3X,下边是一支28-105mm的变焦镜头,倍率为4X,但是,远摄能力显然是3X变焦的(210mm)要强于4X变焦的(105mm)。本论坛有时出现的“用10X变焦来欺负人家的5X变焦”,“10X变焦的拍摄”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设定光圈大小,可说是摄影基础技法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在按下快门之前,必先观察光线条件与拍摄环境,视情形合理设定光圈,才能够拍到清晰的画面。而且有效控制景深,能表现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我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光圈设置技巧 ,分享给你们!
先了解什么是小光圈和大光圈
光圈就像一扇窗,在同一时间内(即是快门开放时间),这扇窗越大,能吸收的光线越多,这样相片便会变光亮,道理很容易明白。
而在相机上,大光圈是指把光圈调到数字小的位置,像是f/14、f/28、f/4等等,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而数字越大,光圈便越小,即是窗会变小,能吸入的光线不多,数字和光圈大小是刚好相反的,各位定必要留意!
光圈设置技巧一:大光圈虚化背景突显主体
在拍摄照片时使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利用这一点,可以避免周围杂乱的背景影响画面效果,使照片的焦点都集中在主体上,让主体更被强调出来。如下图,相机设置为为,f/71,1/500秒,ISO 400,焦距400mm。虽然只使用了f/71的中等光圈, 不过 采用400mm的焦距在大约8米的距离拍摄,小鸟距离背景很远,因而获得了理想的背景虚化效果。
光圈设置技巧二:弱光环境和手持拍摄时采用大光圈可避免画面模糊
很多时候我们再拍摄时光源不是很强。或者在室内、阴天、傍晚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时,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照片“糊”了。这是因为在弱光环境中拍摄时,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获得理想的效果。一旦快门速度低于手持安全速度,手的抖动可能会造成照片模糊。使用大光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感光组件单位时间的进光量,从而提升快门速度,避免照片模糊。
大光圈提升快门速度并不仅仅用于弱光环境中,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也常常会利用大光圈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拍摄动物、飞鸟要尽量捕捉瞬间的精彩姿态,表现出它们自然的天性。即使光线充足,也常常使用大光圈、适当调高感光度度,获得高于1/500秒的快门,以连拍方式凝固精彩瞬间。
如下图,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f/28,1/40秒,ISO 800,焦距28mm。雨后夜景拍摄。要尽量利用现场环境,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相机,并采用较大的光圈,逐级提升感光度,使快门达到安全快门速度。这张照片采用f/35的光圈,并将感光度提升到ISO 800,快门速度达到1/40秒,手持相机清晰拍摄到雨后的夜景画面。
光圈设置技巧三:微距使用中小光圈避免景深过浅
微距使用:使用微距镜头可以用近距离拍摄昆虫的特写画面,影响景深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拍摄距离。越靠近拍摄被摄主体,景深越浅,背景越模糊。因此,微距摄影时,如果采用大光圈容易导致景深过浅。常常使用f/8、f/11、f/13 这样的中小光圈拍摄,确保画面具有一定的清晰范围。
如何选择光圈
新手在在购买镜头时总有一个疑惑,光圈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事实上,镜头光圈越大,镜头内部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多,相机的曝光时间也就越短,而且和小光圈相比大光圈还有更好的背景虚化效果,这样的拍摄方法可以让影像主体更突出,整体更简洁。而且光圈参数越大的镜头拍摄出来的照片背景虚化效果及景深效果也就更直观明显一些,另外相比同类镜头,光圈更大的镜头通光量也就更多,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拍摄出精彩的影像。所以,在预算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支光圈更大的镜头吧。
怎么设置镜头的最佳光圈
一般来说是这支镜头最大光圈值缩小1—2档,就是镜头的f/4至f/8的这个范围。镜头的最佳光圈是这支镜头像差与衍射现象影响的最佳平衡点,使用最佳光圈值拍照可以得到成像质量最佳的影像。
怎么通过光圈控制景深
景深直接反应出一张照片的纵深感,最常见的利用方法就是人像拍摄,背景虚化了,人物就自然而然地突出了。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考虑通过光圈来控制景深。但是景深绝不止光圈一个因素决定。除了光圈,我们还需要选择用焦距控制景深。景深实际上跟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都有关系。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小,景深越小。
光圈优先模式有什么用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相机运作时会先确定镜头的光圈值,再进行其他工作。这样的模式可以让新手自主调节光圈大小,然后由相机自动根据当时的拍摄条件还和设定的光圈值来确定一个适合的快门速度,实现更准确的拍摄效果。在你还无法考虑太多因素对影像的影响时,可以采用光圈优先模式,这样一来你只要确定拍摄的主体是什么,背景要虚化的程度即可,这些因素只和相机光圈的大小有关系(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
光圈与快门如何配合
光圈与快门的主要作用都是为了控制相机的曝光量,不同的是光圈还会影响相机的景深效果,而相机的快门会影响照片的成像质量。其中光圈越大,景深越短曝光量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长曝光量越小。而相机的快门速度越慢,曝光量越大;速度越快,曝光量越小,也就是说相机的快门速度越快,就越能拍摄出物体的清晰程度。实际拍摄时,需要靠光圈与快门的配合才能实现最佳效果。
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哪种好
这两种模式完全不能直观比较,要根据拍摄题材来决定。建议相对静态,注重景深影响的情况使用光圈优先;运动题材、抓拍题材使用快门优先。
镜头光圈对取景器的影响
其实镜头的光圈对于取景器的影响很明显,使用大光圈的镜头的时候取景器会更明亮更容易观察。因为除了相机进行拍摄或者测试景深的时候,相机镜头都是以当前使用的镜头光圈值向相机内送光的。所以大光圈值在明亮的场景拍摄时取景器内视野更明亮,在光线条件不佳的时候也更可以得到较好的取景效果。
这个要分环境和情节等需要,功夫片多用中长焦镜头,古代战争的,为了展示恢弘的效果,就用广角或标准焦距的镜头在远处拍,若是上场的人少,就用标准焦距的比如50mm或85mm的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或者是中长焦的镜头拍。室内景则多用标准焦距的比如85mm的镜头,光圈都比较大,如28或4,有些室外景,为了让背景虚化,多用大光圈,比如28、20或40的85mm或135mm或者50-150mm的变焦头。具体的镜头使用,还是以剧情、拍摄环境来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