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田瓜是什么瓜

绿宝田瓜是什么瓜,第1张

甜瓜,属葫芦科,为喜光喜温作物,既耐旱又怕涝,整个生长期需肥水较多。日照越长,生长越好。其轮作年限为3~5年。

1 环境

11 甜瓜要求充足光照,每天日照时间应在10~12小时以上,如常保持14~15小时/天,甜瓜生长良好。

12 对于土壤水分含量,甜瓜在发芽时需要有充足的水分,除浸种催芽外,直播时种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0%左右。开花、坐果期土壤含水量应适中,在60%~70%比较合适,果实膨大期要求高水分,以80%~85%为宜,在成熟期,也就是定个之后,以55%的较少含水量为佳。采前7~10天停止浇水

13 甜瓜抗旱、耐盐碱、耐瘠薄,pH值8~9时能良好生长发育。但它对氯敏感,栽培上应严格忌氯,不可施氯化氢作钾肥。整个生长过程中,甜瓜所需大量营养元素的比例为氮∶磷∶钾∶30∶15∶55,可参照作配方施肥。甜瓜为钾性植物,一般1000千克商品瓜需氮3千克,磷20515千克,钾2056千克。

2 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短、抗旱、耐湿、抗病、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符合市消费需求的品种,一直以来文安县以栽培运蜜1号为主。也可选择其他适合品种进行栽培,主要分为两大系列,①是薄皮系列,有红城10号、红城15号、京香2号、永甜11等,肉质甜脆,香味浓郁、品质佳,市场好,但不抗重茬;②是薄厚皮杂交系列,有赛雪8号,棚抗518等,肉质无脆感,皮略厚,甜度好,香味差,但抗重茬,耐贮运。

3 选地、整地、做畦

31前茬为非葫芦科作物,选排水好的砂质壤土地最好。

32 秋耕 秋后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3000千克,深耕,立垡越冬,贮蓄雨雪,风化土壤,消灭病虫原体。春耙:土壤反浆后重耙,整平土地。

33 做畦 清明前做畦覆膜,增温保墒,按丈行距150厘米,小行距60厘米作畦(畦南北向)起垄,垄台高20厘米,铺上地膜;随铺膜,基肥全部底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施20千克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双膜栽培此时扣棚点种。

4 播种

41 播期 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本地区一般4月15日~20日开始,适宜播期20天。

42 播种 首先膜下暗灌浇水:在膜下预留浅沟,浇水时以棍支起膜口,用此种方法浇水每667平方米用水量10多平方米,较大水漫灌节水很多。待水渗下后,打孔点种,每穴3~4粒,覆湿土2厘米。

43 密度 苗齐后每667平方米留苗2000~2500株。

5 栽培管理

51 浇水 点种后膨瓜期需浇水2~3次,第1次在坐瓜后,当大多数的瓜长至鸡蛋大小时浇,一般随水667平方米施三元复合肥30千克,以后根据环境及生长状况,因地制宜地浇水追肥,切忌忽干忽湿,以防裂瓜。

52 植株管理 粗放管理,简单整枝,即在中后期田间叶面积系数较大时,用棍子简单打顶,防止田间郁蔽。也可采用双蔓整枝:主蔓3~5片叶时打顶摘心,以后选留2条生长健壮的子蔓,并引向畦面均匀伸展;孙蔓结瓜,瓜前留2片叶摘心,每条孙蔓结瓜1个,每株结瓜3~5个。

53 病害防治 甜瓜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其次是霜霉病、蔓枯病、病毒病,发生程度随降雨和田间郁蔽程度的加大而加重。防治上主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严重时进行药剂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喷雾,隔15~20天喷1次。霜霉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蔓枯病,用70%代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病毒病,用20%病素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喷雾,10天1次,连喷3~4次。

54 虫害防治 虫害以蚜虫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夜蛾、黏虫、棉铃虫等,采用低毒高效的药剂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

6 采收

九成熟时采收,运蜜1号甜瓜品种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一般21~23天。当果实散发出香味,果柄基部茸毛脱落,及时采收上市。本地区采收期:双膜6月上旬~7月上旬,单膜6月中下旬~7月下旬。

塑料大棚栽培薄皮甜瓜较露地栽培可提早一个月上市,每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择早熟品种

香瓜喜温喜光,为达到早熟丰产,必须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种,如青玉、红城5号等早熟品种。

二、培育壮苗

1.营养土配制。育苗应在地势高燥、透光良好的日光温室中进行。选用前茬未种过瓜类的无病菌菜园土做为营养土。

所用营养土按体积计算,宜用2份过筛细土加1份过筛腐熟马粪配制而成,每立方米营养土最好加入过磷酸钙1公斤或三元复合肥05公斤,将土、粪、肥混和均匀。用直径8厘米、高10厘米的营养袋装土后,整齐、紧密地摆放于苗床内。

2.种子处理。用55℃~60℃的温水浸种15分钟,杀灭种子表面所带病菌。将种子置于室温(20℃)条件下的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后用干毛巾擦去种子表面水分。将浸种后的种子裹于潮湿毛巾中,外包塑料袋,置于28℃~30℃的恒温环境中,20小时后即可出芽。

3、苗床管理。出苗前白天苗床温度保持在25℃以上,夜间15℃~18℃,6天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并适当降低苗床温度,白天保持温度22℃~25℃,夜间12℃~15℃,以促进香瓜根系生长,防止徒长形成“高脚苗”。待瓜苗两片子叶展平,第一真叶出现时可适当增加温度。定植前7~10天开始放风降温,进行低温炼苗,以培育壮苗。当瓜苗长至3~4片真叶时,摘去主蔓生长点,选留两条健壮子蔓。

三、及时定植

大棚栽培香瓜密度大,需肥量多,必须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结合深翻40厘米,加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

4月初开始定植,定植前15~20天整地扣棚,烤地提高地温,定植后搭设小拱棚,促进缓苗。深沟高垄,垄宽60厘米,沟深33厘米,按株距60厘米打孔定植,每亩定植1860株。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定植时浇足缓苗水,开花前一般不浇水,以防水分过多使植株徒长,造成落花落果。坐果后,待瓜长至鸡蛋大小时,可追一次肥,追肥后及时浇水。每亩追施20公斤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或800~1000公斤稀粪水。采收前7~10天停止浇水,以提高香瓜糖度。

2.病虫害防治。大棚香瓜的病害主要是苗期猝倒病、炭疽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用005%高锰酸钾、1000倍普力克对苗床灌溉,可有效地防治猝倒病。用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喷洒于苗床或植株上,可控制炭疽病,霜霉病、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

老鼠这个属相好不好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2022 年时中国农历的庚子年,也就是鼠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经常有人说属鼠不太好,中国传统文化中 鼠的词都是带点贬义的,什么贼眉鼠眼,胆小如鼠,抱头鼠窜,过街老鼠……听着就不好听。

其实这恰恰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知半解造成的误会,要是老鼠全是缺点,为何会成为十二生肖之首呢?十二生肖可不是一般的动物可以担任的,每一种动物的入选都有着深厚的含义,本期我们就聊聊和鼠相关的文物和故事。

一、甲骨刻辞

在博物院近期举办了一个鼠文物特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就是刻有鼠字的甲骨。这件甲骨可以说是汉字“鼠”字的源头。这块甲骨出土于殷墟,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中的“鼠”字,就是“画”了一只老鼠再咬东西吃,不论是老鼠长长的牙齿,还是尾巴,都可以说是惟妙惟肖。

根据博物院陈列艺术研究所袁荣介绍说:“在我们库房里就找到了一件非常小的像微雕一样上面有鼠字的甲骨刻辞,一看就是象形文字,上半部分相当于它的嘴、牙齿,下半部分就是它的身体造型,文物虽然小,但是也得到了例证,就是我们的文字最早出现在甲骨骨辞上的一个鼠字。”

二、唐十二生肖俑

1955年3月26日,西安市东郊韩森寨附近工地发现一座唐墓。经过考古的紧急发掘,该墓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其中以一套表涂红绿彩绘、呈顺时针排列的十二生肖陶俑最为引人瞩目。

陶俑的造型为兽首人身,兽首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形象,高约365~425厘米不等。

目前这一组十二生肖陶俑馆于中国博物馆。

大家都知道在十二地支中,子是排名之一。

子之所以能排到之一,是因为史书中给与了它极高的地位:“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天地一片之时,清气上升形成天的时刻被命名为子时,而浊气下降形成大地的时刻被命名为丑时,而天地二气分开而又在大地上生的时刻则被命名为寅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行夏之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为岁首。”

而,子时之所以能,是因为鼠咬破了,才导致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这是之一功,所以老鼠才成为十二生肖之首。

清代刘献廷《广阳杂记》引明人卿《松霞馆赘言》就讲述了这个小故事: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侯,故子属鼠。

三、鼠神图

在唐代,真实的大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旅途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等徒弟相助,但是玄奘自己切实写了一部影响极大的著作《大唐西域记》,甚至于如今部分中亚、东南亚都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历史。

在这部著作中,玄奘记叙了西域一个奇怪的:瞿旦那国。

在这个中,有一年匈奴来犯,瞿旦那国兵少将寡,没想到得到鼠王的帮助,晚上率领群鼠咬坏了匈奴的弓弦、马鞍、甲链等所有子的东西,瞿旦那国这才得以保全。

于是国王感谢鼠王的帮助,从君王到百姓都给鼠王建祠设祭,甚至路过鼠穴的时候都要下马步行。

瞿旦那王感鼠厚恩,建祠设祭,奕世遵敬,特深珍异。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咸修祀祭,以求福祐。行次其穴,下乘而趋,拜以致敬,祭以祈福。——《大唐西域记-瞿旦那国》

后来随着西域诸国的消亡,这段的记载也被遗忘在历史中。到了1900年12月,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中国寻宝,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丹丹乌里克遗址发掘收集了许多浮雕、像等极有价值的文物。

在一尊像,它发现了一副当时唐代唐代木版画。这副木版画上面绘有三个画像,居中一个鼠头人身,戴着王冠,背后有椭圆形的光环,坐在最中间。

鼠王看向自己右侧,左边的男像还没有完全画完,他手持团扇,注视着中间头戴王冠,身穿赤、青衣服的鼠王。

斯坦因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判断,这就是西域瞿旦那国记载的鼠王。

这一精美的唐代木版画出土后了世界,被收在大英博物馆之中。

四、松鼠葡萄

鼠除了有机灵、灵巧的含义之外,更多的是因为鼠的生命力极为旺盛,而且鼠的繁殖能力也极为强悍。于是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子孙繁衍昌盛的含义。

在故宫博物院中馆了多件明清时期和鼠相关的文物,几乎大部分都是和多子多福有关。

故宫馆的青玉瓜鼠

对于皇家来说,普通的老鼠层次太低了,得用高大上一些的松鼠。和松鼠搭配的植物也一般是籽比较多的各种瓜,还是以一串串起一大堆的葡萄等。这些都是象征着多子,象征着家族绵延不息。

馆于故宫的清代 象牙雕松鼠葡萄图洗。

馆于故宫的清代 点翠镶料珠松鼠葡萄纹头花

看到了吧,鼠和葡萄多结为“多子CP”而出现在各种题材的作品当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还有绘画、、服饰、雕塑……

所以说再有人说属鼠的不好,请把这篇 转给他看!

文/以史为鉴

图/ 络

参考资料/

《大唐西域记-瞿旦那国》

《四书章句集注··卫灵公第十五》

鼠年到 南博“鼠文物特展”告诉你 鼠的“前世今生”–荔枝新闻

以上就是与老鼠这个属相好不好相关内容,是关于文物的分享。看完属鼠的人为什么运气不好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放暑假了,爹说:“棱子,明个替我看瓜去吧,凑空好看看书。”我连说几个好好好,高兴得在床上窝起了跟头。啊,明天我就要到瓜园里去了。看瓜,恐怕是人间最舒心的活了。渴了,西瓜甜瓜紧造;热了,躺凉棚下眯觉;躁了,找本什么书翻翻。你想,那不是神仙的感觉么。

心里一甜蜜,性子就有点急,就胡思乱想开了。春天发芽,夏天长秧儿。如今连风都有点醉人的季节里,瓜园啊,你现在怎么样了呢?

等我一脚踏进瓜园,心都醉了。绿,到处都是绿,谷子苗,高粱棵,豆子秧,挤挤压压,簇成一汪绿海;花,到处都有花,粉红的打破碗碗花,金黄的车轱辘花,绛紫的蓟蓟芽花,星星点点,扮靓畦垅沟壑。四围的玉米 ,叶绿秆壮,亚赛葱茏的岸;匍匐的瓜秧,绿流汪汪,那就是飘香的湖。野花的缕缕芬芳在纯净的空气中悄悄弥漫,熟瓜的阵阵清香在透明的阳光里静静流淌。野花间的蜜蜂,瓜田里的花蝴蝶它们的翅膀扑拉拉地扇着,三扇两扇,把六月的风儿扇凉了。草丛中的大肚子绿蝈蝈,柳荫上的短尾巴褐斑鸠,它们的小曲骚情地唱着,三唱两唱,把六月的时光唱软了。六月的瓜园,每一棵青藤都是一幅画;每一丛花草,都是一首诗。

高高的宽敞的凉棚,矮矮的窄狭的瓜庵,两位一体,坐北朝南。庵子遮风挡雨,睡觉休息。凉棚遮天蔽日,瞭望乘凉。农民最金贵土地了,所以凉棚和瓜庵子这点地也不能浪费了,当初也种上了几颗籽。是南瓜吧,如今这肥硕的藤蔓已爬上了棚顶了。一柄柄蒲扇大的叶子,一朵朵酒杯大小的花朵,一个个毛嫩嫩的豆青色瓜纽,看着真叫养眼。咦,凉棚顶上已嘀溜下来好几个长大的南瓜。风儿一吹,荡来荡去。扁扁圆圆的是砘子儿南瓜,这种南瓜熬粥里又面又甜;亚腰细长的叫细狗腰南瓜,这种南瓜醋溜爆炒酸辣爽口。我忽发奇想,要是在砘子儿南瓜上挖个小口,掏出瓜肉,捉一只蝈蝈放进去。等我躺在凉榻上闭目养神的时候,让它给我唱催眠曲,那该有多滋儿啊!唉,好是好,但就是不能干,因为我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恶作剧的混小子了。

南瓜不能生吃,最解馋的是甜瓜,还是到甜瓜地里转转吧。甜瓜地里瓜香浓烈,哼嗤几下鼻子,就会馋得你流一大泡口水。

油汪汪的绿叶底下,圆蛋骨碌一疙瘩一串的都是瓜。你看这儿,浓绿中露出一片片雪花儿白,像一只只玉兔躺在绿叶中睡觉,这就是那种遐迩闻名的鹅翎白(又叫白沙蜜)。这种瓜,皮儿最薄,汁水最多,瓤肉最甜,籽儿最红。咬一口,像酥梨儿。要是口渴,弄个尝尝,比冰棒酸梅汤更来劲儿。那个黑大个,小孩的枕头一样的,叫黑糖桶(又名“老头乐”)。这种瓜得熟透了吃。熟透了,从里面红到皮。一口咬下去,沙沙的,面面的,蜜甜蜜甜,喷香喷香。老头最爱这口,小孩子却不咋待见它。小孩子不知瓜生熟,到地里光捡大个的摸,结果大而不熟。搭嘴一咬,又涩又艮,随手就撂了。吔嘿,坏了。一步没看清,一脚把一个瓜踩得八瓣子乱迸。这种瓜外号叫“贼不偷”,学名牛角蜜。样子最难看,长不长,圆不圆,尖头稍尾,灰不留丢的,像个老黄瓜头子。别说贼不偷,谁看见它也踢大老远的。可这瓜又脆又甜,吃了这个想吃那个。小孩子最爱吃,一嘴咬下半截,嘎嘣嘎嘣,像嚼脆梨儿。不像大瓜,吃时不好下嘴。还有一种毛青瓜,又叫青玉,它不脆也不面,有点软糯,吃到嘴里正得劲,甜得能让人打哆嗦。瓜真多,蛤蟆皮,金耙齿,老来嫩,气死梨……各有千秋 ,都很好吃。

可这些瓜我都不稀罕吃了 ,却满地里找这样一种瓜。这瓜叫“敬德访白袍”。瓜为啥起这么个怪名字呢?告诉你,这里面还牵扯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唐朝时突厥入侵,胡帅盖苏文无人可敌。要想退敌,非白袍小将薛仁贵不可。老元戎敬德,为国访帅,费尽周折,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终于一把抱住了白袍将军。而白袍将军自然不负众望,他战败了盖苏文,领兵还朝。路上,将军渴了,看瓜老汉摘瓜敬献英雄。将军吃了,连称“妙哉,妙哉”,问这是何瓜,如此甘味。老汉说,这瓜叫“敬德访白袍”。将军听了,哈哈大笑。说老人家取笑了,区区一瓜,何取此怪名?老人答曰,你看此瓜,黑皮裹白肉,不正是敬德公(外号黑炭头)抱住了白袍将吗?众将听了,赞曰,不错,不错,好瓜,好名,瓜好名更好啊!从此,瓜借英雄,名扬天下;英雄赖瓜,万古流芳。瓜和英雄,相益得彰。要说这瓜绝不浪得虚名,而真正实至名归,堪称甜瓜之王。你看它,瓜皮油黑发亮,而瓤肉洁白如雪,晶莹如冰,玲珑剔透,恰似水晶。吃时,用刀削去薄薄的黑皮儿,手里像捧了“一捧雪”。搭嘴一咬,蜜汁儿顺嘴角指缝往下淋漓。一嚼,嘣脆,像嚼冰糖块儿。吃过了,风一吹,嘴片儿指头儿都粘在一起了,粘糊糊的。打个饱嗝,一股芳香直冲鼻腔。那种感觉,你想想该有多爽吧。

再往前走,就是西瓜地了。蓝青的瓜叶下面,躺着一个个的大西瓜。黑皮的,花皮的,白皮的,筲桶一般。在太阳下,闪着亮幽幽的光。西瓜成熟还不到季,我没兴趣去了。

在沁凉如冰的瓜棚底下,吃着这么好的瓜,闻着满园的香,听着蝈蝈的歌,赏着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我才知道什么叫得发,什么叫快乐。可这快乐的生活哪来的呢?我想起了我那年老病弱的爹爹。是他创造了这满园的果实啊。

刚开春,他老人家就忙着拉粪,整田,打畦。春风暖了,阳光明媚起来。一个佝偻的身影成天蹲在地里,那是爹爹在种瓜。他拿着长长的瓜铲,把湿润的泥土翻到上边,拍实。再划出一道浅沟,均匀的撒下三、四粒瓜籽儿,用土封上,再添一两铲土,然后拍成一个光光的堌堆,这才算种了一棵瓜。这活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比方说划那一道沟,深了不行,深了瓜芽拱不出来,会闷死在土里;浅了也不中,浅了,风一刮,土干透了,瓜芽会干死。再比如,为啥种一棵瓜上面拍一个土堌堆。那是因为土堌堆风吹不透,日晒不透,好给种子保墒。但是等个四五天,还得及时把土堌堆轻轻扒开。不扒开,瓜芽会给压死。总之,种瓜麻烦大,讲究多,是个细致活。一亩园十亩田,种瓜如绣花嘛。就这样,爸爸一天天蹲在那里,一棵一棵的种,繁重而劳累,单调而枯燥。瓜出土了,长叶了,爬秧了,爸爸更忙活了,浇水,追肥,灭虫,掐顶尖,掰荒杈,忙得顾不得吃饭。这时节,爸爸天天一身湿淋淋的热汗,夜夜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和令人揪心的咳嗽。而我的心,也一阵阵在痛苦中痉挛。

有一天,我想起了江湖艺人表演魔术时说的几句话:“我这瓜籽儿,是神仙赠的,种上就发芽,发芽就躺秧,躺秧就开花,开花就坐瓜,坐瓜就熟了,熟了就能吃,吃了百病皆消,长生不老……”他说的这瓜种真神奇呀。如果我要有这样的瓜籽儿多好啊,爹爹就不用受这罪了。我给爹一说,爹爹笑了:“傻孩子,那是哄人咧,好东西都是汗水换来的呀,世上哪有不出力就白得来的东西啊!”

是啊,爹爹说的多好啊!这满园的香瓜蜜果,不正是他老人家那苦涩的汗水换来的吗?爹爹的汗水换来了这瓜果飘香的瓜园,而这小小的瓜园,却承载着儿子的学费,女儿的花衣,全家人的温饱和快乐呀!劳动创造了世界,人民创造了幸福。这句话人人会说,真正理解并敬畏这句话的又有几人?这个世界上,多少果实被人庸人浪费?多少果实被恶人糟蹋?多少果实被奸人侵吞?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有人吃了母鸡下的蛋,有了力气回头竟然再收拾老母鸡!很多人厌恶狗,什么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哈巴狗,狗腿子等等。但是,狗还有一样好处,就是吃主人之食,忠主人之事。狗不嫌主家贫,狗不嫌主人丑,狗是忠臣么。可如果吃了人民的,喝了人民的,反过来再坑害人民,欺压人民,那不是连狗都不如了吗?

一阵凉风吹过来,我打个激灵,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头脑更清醒了,咱是人,人应该有感恩之心;咱是人,人应该干些正经之事。于是,一个想法在我脑海里形成了:明天等西瓜熟了,我要挑上一个最大最甜的西瓜,切开摆在凉棚底下,把老爹按在凉榻上,双手捧上一块大西瓜,让他老人家有滋有味地尝尝这人间的甜蜜,尝尝他老人家自己的汗水换来的甜蜜。然后我告诉他,明年我就要考大学了,我的第一志愿就是农学院瓜果系(如果有这个系的话)。等我学业有成,我一定要研究发明出一种种植机械,好让爹爹这样的瓜农直起腰来轻轻松松地劳动。如果我落榜而归,那我就接过他老人家的瓜铲。太阳底下熬油的苦头,再也不能让他老人家尝了。

施用磷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更有效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增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早成熟,增多穗粒,籽实饱满,大提高谷物、块根作物的产量。同时,它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旱和耐寒性,提高块根作物中糖和淀粉的含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09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