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猴的第一个象征意义:聪明机智
猴子是最接近于人类智慧的灵长类动物,聪明、多动是其明显的特征。猴子能做一些人类的动作,理解人类的行为,善于攀援,极其灵巧,因而在众多的文化中,猴子均有聪厂、进化的象征,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猴的第二个象征意义:高官厚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这些图案常用于民间建筑,有石刻、砖雕、木刻图案等。辈辈封侯表达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猴的第三个象征意义:调皮好玩
猴子本身不易驯服,多动、爱玩和调皮是其另一方面的象征。而且猴子善于模仿,因而常被用来讽刺人类的虚荣心和其他恶习。
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与十二支配属“申”,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又称“猴时”。
四个猴子代表什么含义? 四只猴子的起源或传说是什么?取意如何?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
解释之一: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行家介绍,取自孔子的那句话:“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论语》载,颜渊问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应该怎样解释?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
解释之二:在日本学派生出《三猿像》图画来。画中三只猴子,一只捂耳,一只掩嘴,一只蒙眼,表示不听不说不看。此图画题材,源自守庚申习俗。中国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作祟之神三种,叫三尸虫。《太上三尸中经》:三尸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间,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为了防止三尸虫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卧,守之若晓,这就是古代的守庚申风俗。守庚申的风俗传到日本,人们取三尸虫之数――三,和庚申之申的属相――猴,绘出三猿图像。画画上猴子捂耳、掩口、蒙眼,该是针对三尸虫在天帝面前进谗言而构图的。
解释之三:日本有 3 只猴子的说法,日语里猴子的发音是 “SARU”,这和文言文的动词否定形的词尾“ZARU” 很相近。如同中国有“少说为佳”、“祸从口出”、“不见不烦等说法一样,日本也有劝人少惹是非的“不听、不看、不说”这种说法。而“不听”、“不看”、“不说”的词尾发音都是 “ZARU,听起来如同在说 “SARU”猴子。因此,日光的表现这“三不”形象的3 只猴子雕像在日本很有名。
解释之四:三不猴-不说、不听、不看。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这部汉族引以为经典的修身处世之道也为少数民族所向往和尊重。孔子教导后人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从这四种解释可以看出,四只猴子石雕寓意的是一种“三不”或“四不”儒家思想。
回答参考自网络
翡翠猴有什么寓意 沁碧阁翡翠为你解答翡翠猴的寓意:
1、猴子敏捷机灵,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祥瑞动物,象征官场得意、平步青云、考试高分、名列前茅。
2、猴谐音侯,所以猴子爬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才华得到赏识。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猴子玉雕造型寓意辈辈封侯,子子孙孙都会才华横溢,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4、猴子捧桃子的形象,桃子本就寓意长寿健康,加上猴子的喜庆外表,合起来寓意金猴捧寿、玉猴献寿。
5、猴与时候候谐音,也就是将至的意思,寓意好运将至、财运将至。
6、猴子是富贵的象征,佩戴翡翠猴寓意大富大贵、富贵吉祥。
7、猴子自古受人们青睐,然而佩戴翡翠猴就好像得到猴的青睐,也就象征着可以得到异性的青睐,爱情圆满幸福。
猴子背着金袋子,有什么寓意 猴子上葫芦意为从此见者一家代代封侯。 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挂在门口用来避邪、招宝。上至百岁老翁,下至孩童,见之无不喜爱。就连电视剧中也要赋于葫芦以多能和神话的功效。缘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着古老的渊源。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 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如果是健康人,则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气,提升运势。葫芦挂在大门外,则有保屋内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 葫芦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神话传说乃至政治等关系也十分密切,围绕葫芦所形成的种种意识形态,无疑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博大精深,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葫芦已成为观赏、收藏、实用的上好佳品,是中华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征。葫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我国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7000年前的葫芦及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关于葫芦的最早发现。葫芦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记载,同时关于其名称也有多种叫法,“瓠”、“匏”、“壶”、“甘瓠”、“壶卢”、“蒲卢”均指葫芦。“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到现在。葫芦文化研究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认为,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 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 山东大学副教授赵申就提出葫芦代表的八大吉祥意义: 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 “合卺,夫妇之始也”。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如
猴子骑牛有什么寓意 您好,确定是牛背吗?
马背上骑猴子一般见的比较多寓意为 马上封侯
然后就是大象背上骑猴子见的也比较多
寓意为 封侯拜相
但是牛背上确实较为少见。。
这是几只猴子,什么寓意??什么寓意?? 表示好兆头,跟家族有关的,四个字。是什么寓意 一只大猴子,五只小猴子,寓意是灵猴献寿,五子登科,猴年大吉!
猴子抱桃寓意什么? “猴”与“侯”同音。象征官运。桃代指长寿。
总的来说,玉器猴子抱桃应该是官运亨通,长命百岁
用猴回复别人是什么意思 抓耳挠腮,或聪明
十二生肖猴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猴的第一个象征意义:聪明机智
猴子是最接近于人类智慧的灵长类动物,聪明、多动是其明显的特征。猴子能做一些人类的动作,理解人类的行为,善于攀援,极其灵巧,因而在众多的文化中,猴子均有聪厂、进化的象征,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猴的第二个象征意义:高官厚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这些图案常用于民间建筑,有石刻、砖雕、木刻图案等。辈辈封侯表达了封建社会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猴的第三个象征意义:调皮好玩
猴子本身不易驯服,多动、爱玩和调皮是其另一方面的象征。而且猴子善于模仿,因而常被用来讽刺人类的虚荣心和其他恶习。
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与十二支配属“申”,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申时”――下午三点到五点又称“猴时”。
佛教的三个猴子寓意是什么? 你说的应该是三不猴吧
三不猴的造型就是由三只猴面组成的竖形图案。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
三只猴子代表的是,不看,不听,不说。来历一说是缘自佛家典故,表现佛教超然处世的思想境界。另一说为缘自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四个猴子代表什么含义? 四只猴子的起源或传说是什么?取意如何?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
解释之一: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捂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行家介绍,取自孔子的那句话:“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论语》载,颜渊问孔子:所谓“克己复礼”应该怎样解释?孔子回答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
解释之二:在日本学派生出《三猿像》图画来。画中三只猴子,一只捂耳,一只掩嘴,一只蒙眼,表示不听不说不看。此图画题材,源自守庚申习俗。中国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作祟之神三种,叫三尸虫。《太上三尸中经》:三尸虫“为人大害,常以庚申之间,上告天帝,以记人之造罪”。为了防止三尸虫殃人,逢庚申之日.夜晚不卧,守之若晓,这就是古代的守庚申风俗。守庚申的风俗传到日本,人们取三尸虫之数――三,和庚申之申的属相――猴,绘出三猿图像。画画上猴子捂耳、掩口、蒙眼,该是针对三尸虫在天帝面前进谗言而构图的。
解释之三:日本有 3 只猴子的说法,日语里猴子的发音是 “SARU”,这和文言文的动词否定形的词尾“ZARU” 很相近。如同中国有“少说为佳”、“祸从口出”、“不见不烦等说法一样,日本也有劝人少惹是非的“不听、不看、不说”这种说法。而“不听”、“不看”、“不说”的词尾发音都是 “ZARU,听起来如同在说 “SARU”猴子。因此,日光的表现这“三不”形象的3 只猴子雕像在日本很有名。
解释之四:三不猴-不说、不听、不看。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论语》这部汉族引以为经典的修身处世之道也为少数民族所向往和尊重。孔子教导后人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从这四种解释可以看出,四只猴子石雕寓意的是一种“三不”或“四不”儒家思想。
回答参考自网络
猴子抱桃寓意什么? “猴”与“侯”同音。象征官运。桃代指长寿。
总的来说,玉器猴子抱桃应该是官运亨通,长命百岁
翡翠猴有什么寓意 沁碧阁翡翠为你解答翡翠猴的寓意:
1、猴子敏捷机灵,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祥瑞动物,象征官场得意、平步青云、考试高分、名列前茅。
2、猴谐音侯,所以猴子爬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才华得到赏识。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猴子玉雕造型寓意辈辈封侯,子子孙孙都会才华横溢,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4、猴子捧桃子的形象,桃子本就寓意长寿健康,加上猴子的喜庆外表,合起来寓意金猴捧寿、玉猴献寿。
5、猴与时候候谐音,也就是将至的意思,寓意好运将至、财运将至。
6、猴子是富贵的象征,佩戴翡翠猴寓意大富大贵、富贵吉祥。
7、猴子自古受人们青睐,然而佩戴翡翠猴就好像得到猴的青睐,也就象征着可以得到异性的青睐,爱情圆满幸福。
狐狸和猴子的寓意 有两个寓言:《伊索寓言》――狐狸和为王的猴子有1次,猴子在野兽的 上舞蹈,赢得了大家的好感,被选立为王。狐狸10分妒忌,当他发现1个捕兽夹子里放着肉,便把猴子领到那里去,说他发现1个宝物,自己没敢动用,留给王室作贡品,并劝他亲身去取。猴子草率地跑了上去,结果被夹子夹住了。他斥责狐狸陷害他,狐狸却说:“猴子,凭你这点小小的本事,你这笨蛋还想做兽中之王吗?” 这故事说明,凡事不要草率。不然,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并被众人嘲笑。《伊索寓言》――狐狸和猴子争辩家世 狐狸与猴子同行,1路相互争吵他们谁的家世高贵。他们各自诩耀1番后,来到了1处墓地。猴子转过头去,放声大哭。狐狸不知其缘由,忙问他为何哭,猴子指着那些墓碑说:“我看到这些为我先人所解放和奴役过的奴隶墓碑,怎能不伤心呢?”狐狸说:“你就用力的吹牛骗人吧,他们当中没有谁能站起来反驳你。” 这就是说,在没有人反驳时,说谎话的人尤其自吹自擂。 查看原帖>>
猴子代表什么寓意 “猴”与“侯”同音。象征官运。桃代指长寿。元宝是金钱。莲花(或许是荷花吧)或者如意都是吉祥如意的东西。
总的来说,你的玉应该是福禄寿喜吧
猴子吊坠寓意是什么知道的说说 一般作生肖佩戴。延伸的寓意,猴与侯谐音,侯是古代五等爵位,泛指达官贵人。工艺品以一叶一侯,喻一夜封侯;以猴与象,喻封侯拜相。
在十二生肖中,猴是倍受青睐的,灵动俏皮的外表中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猴文化于我们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和认可。它那喜庆吉祥的形象为其美好的寓意添了几分色彩,猴与"侯"或"候"谐音,呼之欲出的寓意更是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其寓意可以分为:
1、猴子敏捷机灵,是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祥瑞动物,象征官场得意、平步青云、考试高分、名列前茅。
2、猴谐音"侯",所以猴子爬在马背上寓意马上封侯,才华得到赏识。
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猴子玉雕造型寓意辈辈封侯,子子孙孙都会才华横溢,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4、猴子捧桃子的形象,桃子本就寓意长寿健康,加上猴子的喜庆外表,合起来寓意金猴捧寿、玉猴献寿。
5、猴与时候"候"谐音,也就是将至的意思,寓意好运将至、财运将至。
6、猴子是富贵的象征,佩戴玉猴寓意大富大贵、富贵吉祥。
7、猴子自古受人们青睐,然而佩戴玉猴就好像得到猴的青睐,也就象征着可以得到异性的青睐,爱情圆满幸福。
中 国 猴 文 化 漫 谈
薛克翘(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引语
中国有所谓生肖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历代研究不断: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干支五行、时空迁移、社会跌宕、人事变更,无不牵涉。
中国古代将猿猴分为许多种类,也有许多不同名称,如狙、猱、沐猴(猕猴)、猢狲、犹、猩猩、玃、猨狖、山魈、狒狒、马留、马化、如拳,等等。
十二生肖,猴为申。据说,“申”在甲骨文中被刻画为两个母猴相对而立的样子。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中说:“申,猴也。”我国自商、周以降,以“申”为地名、为姓氏的很多,不知是否与猴有关。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13亿人口中,大约有一亿人属猴,与猿猴有关的人实在太多。古代也一样,从生肖流行以后,总有约十二分之一的人属猴。这使得中国猴文化不仅古老,而且丰富。
世界上,能够与中国猴文化相媲美的恐怕只有印度。这倒不是因为印度人有生肖,而是因为印度人能够比较平等地看待动物,包括猿猴,还因为印度人想象力强,善于编故事。所以印度具有丰富多彩的猴文化,猴子的形象频繁出现于寓言、故事、史诗、戏剧、绘画和雕塑中。印度的猴文化也通过佛教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猴文化。
关于猴子的成语
“朝三暮四”是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善变、不专一。事见《庄子·内篇·齐物论》:狙公(养猴人)用栗子喂猴,说:“早晨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群猴皆怒。又说:“那就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群猴皆悦。同一故事又见《列子·黄帝篇》,甚详。可见,这个成语与所出原典的意思已大不相同。
成语“沐猴而冠”是用来比喻一个人徒有其表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攻占咸阳,烧杀劫掠而欲东归还乡,有人劝他留在关中以成霸业,他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劝说者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果然。”项羽听了这话,就把这个劝说者给活活煮死了。
成语“心猿意马”本是佛教用语,道教袭用,形容心态虚浮躁动。此外,常用的成语和俗语还有“树倒猢狲散”、“猴年马月”、“尖嘴猴腮”、“杀鸡给猴看”,等等。
关于猴子的寓言
“射猴戒友”的寓言见《庄子·杂篇·徐无鬼》:吴王渡江狩猎,到猴山,群猴惊走,惟有一猴从容跳跃。王射之,猴机敏接箭。于是王命随从射之,猴即死。吴王以此开导其友人颜不疑说:“这猴子以其机巧灵便傲视我,所以致死,应当引以为戒啊,为人不可傲慢。”颜不疑果然以此为鉴,终于有所成就。
“猴子捞月”或“猕猴救月”的寓言出自佛经(唐代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从前有一群猴子,见到井里的月影,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于是它们一个拉一个,倒悬着去捞月亮,月亮没捞到,他们却坠井而死。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把虚幻当作真实,否则不仅徒劳无功,而且会付出惨重代价。
在中国古人,尤其汉代以前人的心目中,人与猿猴的界限是分明的,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经的大量译介,印度的猿猴故事东来,融入了中国的猴文化,也影响了中国人对猿猴的看法。在印度人心目中,人与猿猴的界限十分模糊,故事中的猿猴往往不乏高尚者和智慧者,而“猕猴救月”一类的故事只是少数。下面试举两例。
“猕猴王”的寓言见于《六度集经》卷六:从前有一群猴子因天旱饥饿,猴王带它们到国王的园子去吃果子,被国王的人包围。猴王把自己的肢体和树藤连在一起,让数百只猴子从身上通过,救了猴群,自己却耗尽体力,被国王捉住。
“猕猴救人”的寓言见于《六度集经》卷五(又见于《菩萨本生鬘》二四):一人坠入深谷,猕猴将他背上平地。那人却想打死猕猴喝它的血。他用石头打猕猴的头,血流一地。猕猴却毫无憎恨之意,反而将他送上回家的路。大约是受这则寓言启发,明代宋濂也创作了一则寓言“衣冠禽兽”(见《燕书》):西王须山中迷路,被一猩猩救助。后来友人来救他,他却想杀猩猩取血。友人谴责西王须:“猩猩倒像是人,你却是兽。”
关于猴子的小说
中国古代关于猿猴的小说很多,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
钱钟书先生曾经指出,古代不少典籍中提到猿猴盗妇人为妻(《管锥编》第二册546页,中华书局1979年),比较典型的是《太平广记》卷四四四的《欧阳纥》、《稽神录·老猿窃妇人》、《剪灯新话》卷三《申阳洞记》、《古今小说》卷二○《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说明古人认为“猿猴性*”。
唐代张读《宣室志》卷八《猿怪》的故事别有风味:杨叟病重,医生说需要吃人心滋补。其子杨宗素在山里遇见一老僧,自称姓袁,说愿意舍身救人。宗素便提起父亲的病。老僧愿意舍出自己的心,条件是先吃一顿饭。宗素应允。饭后,老僧上树,念《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并说:“你要我的心,也不可得。”说罢,化为一猿跳跃而去。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一则有名的佛本生故事《猕猴与鳄鱼》:鳄鱼驮猴子过河,至河心,鳄鱼忽然说要用猴子的心为妻子治病。猴子机智地回答说自己的心忘在岸边的树上了,鳄鱼信以为真,让猴子上树取,猴子到了树上,便嘲笑鳄鱼的愚蠢。这两个故事显然有血缘关系,但风格不同,前者离奇,后者幽默。
中国关于猴子的小说中最著名的当然是《西游记》,最重要的角色当然是孙悟空。学术界对孙悟空的形象来源有针锋相对的争论,但不能否认它确实受到佛教(尤其是密宗)的影响,即间接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孙悟空身上有猴性,机敏好动;有人性,爱憎分明;也有佛性,神通变化。他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猿猴的看法,为妇孺皆知,人人喜爱。
关于猴子的戏剧、影视
元曲中有《龙济山野猿听经》杂剧,演绎了一个深山老猿到寺庙听禅师讲经而成正果的故事,宣扬佛的教化可使顽石点头、野猿升天。
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长达六本二十四出,开了孙悟空舞台形象的先河。后世各个地方剧种差不多都演出猴戏,著名的有京剧《大闹天宫》、绍兴戏《孙悟空三打百骨精》等。不过,这些戏依据的不是元杂剧《西游记》,而是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猴戏还造就了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其中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这样的“猴王世家”广为人知。
现代影视艺术日益发达,猴戏也被搬上银屏。除了一些传统的猴戏被搬上银幕以外,还有动画片、剪纸片、水墨画片等诸多品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成功拍摄赢得了男女老少众多的观众。受国外影响,近年来又有了卡通片。至于那些关于猿猴的科教片、记录片就更多了。
关于猴子的美术工艺
猴子的美术形象在中国出现很早。1976年,安阳一座殷商时代的王室墓葬中就曾出土一个用浅绿色水晶雕刻的猴子,晶莹剔透,十分可爱。稍后,河北平山县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架“十五连盏铜灯”,其装饰雕刻有群猴嬉戏和男人以食引猴的内容。汉代的陶俑中也时常会出现猿猴、狒狒的形象。佛教传入以后,我国由西向东(由新疆到中原),先后开凿出一批石窟寺。一些石窟有壁画(如新疆和敦煌的一些石窟),通常都绘有佛本生故事的场面,其中往往有《猕猴王本生》等。但是,古代画家还是不大画猴子,特别是一些成名的大家,未见其有关猴子的作品流传下来。倒是现代的绘画大师,有时会画画猴子。
民间关于猴子的绘画和剪纸要多一些,尤其是遇到猴年,多半是想利用谐音讨吉利。例如,画或剪一匹马,背上驮一只猴子,再加上一只或数只蜜蜂,取“马上封侯”之意;画一棵树,猴子爬到树上,旁边加一只蜜蜂,树下是一头跪着的象,取“封侯拜相”之意;画一棵树,猴子在捅马蜂窝,树下站着一头鹿,取“封侯得禄”之意;画一棵树,树枝上挂一颗印,猴子到树上摘印,还有蜜蜂在飞,取“封侯挂印”之意;画或剪两只猴子手捧桃子作献礼状,取“猕猴献寿”之意;画一只小猴骑在大猴背上,有时也加上蜜蜂,取“辈辈封侯”之意。即使没有这些讲究,民间也经常在猴年制作一些伴有福、禄、寿、禧、吉祥、如意等字样的猴子图案和剪纸图个吉利。如遇到猴年结婚的,也有人在双喜字上加贴猴子剪纸。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结语
俗话说:人是猴子变来的。这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确,猴子与人太相似了,所以在生物学中,猿猴与人类被划分在同一类目——灵长目,属于“近亲”。但是,猿猴毕竟是猿猴,人类的发展速度太快,早已远远超过了它们,遏制了它们,使它们丧失了再度进化为人类的机会。现在,它们的地盘已缩小,食物已短缺,还不时遭到“近亲”们的捕杀,处境每况愈下:要么沦落为被饲养对象,供人类取乐;要么沦落为被保护对象,在有限的空间生存。中国自古有养猴专业户(如狙公),有街头卖艺的耍猴人,也有以吃猴脑为荣的美食家。现代科学昌明,一些猴子成为实验品。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护猿猴的意义,并付诸行动,这是中国猴文化的新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