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也叫蝉。蝉在中国古代寓意着复活和永生,这个寓意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露水为生,因此它又是纯洁的象征。
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除每年仲夏出现的三伏蝉——蛾蝉属等属的种类之外还有周期蝉。最着名的周期蝉有十七年蝉和十三年蝉,又称质数蝉,由于生命周期是质数,所以不会遇到上一世代所遇到的天敌。周期蝉隔一定时间在一定地区大发生一次,届时数十到数百只黑褐色的蝉幼虫一起从土里钻出羽化,十分壮观。有些种从鸣声、行为和形态上较易鉴别。
知了寓意着复活和永生,这个寓意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象征纯洁、清高、通灵。 知了一般指蝉,生活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雄蝉会鸣叫,发音器位于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
知了的寓意和象征
蝉约2000余种,包括蚱蝉、蟪蛄、鸣鸣蝉、云南秃角蝉草蝉、斑蝉、红眼蝉、台湾端黑蝉、山西姬蝉、秋蝉等。
蝉的幼虫会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
蝉蜕富含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等,蝉的食法多样,既可烩炙,也可煎炸。
玉蝉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佩蝉,佩戴在身上用来作装饰或通神之用。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八千年前的兴隆洼人就开始制作使用玉蝉。此后的石家河先民大量制作和使用玉蝉,出土数量多达几十个,其中既有带穿孔的也有不带穿孔的,他们视玉蝉为能通神的圣物。商周时期以蝉形或雕有蝉纹的佩饰品来表达对于自身美好品德的追求。这一类用来佩戴的玉蝉,其头部有象鼻孔或有头尾贯通的通天孔,用以穿系以便佩戴。
二是冠蝉,这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冠蝉一般是在腹部有穿孔。汉代皇帝的近臣冠上都会有金质的蝉。从北周开始,皇帝通天冠上开始使用蝉,同时禁止民间使用。隋、宋、辽等朝在太子的远游冠上使用。唐朝亲王的进贤冠上也使用蝉饰。明代之前这些蝉大都是金或银制作。到了明代,才开始使用玉来制作冠蝉,也是只有等级很高的官员才有资格用。到了清代,冠蝉之制度被废。
三是琀蝉,就是放置于死者口中的玉蝉,其作用是祈愿逝者能像蝉一样蜕变重生。考古表明琀蝉最早见于西周早期,但西周时并未见流行。直到汉代,琀蝉才发展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琀蝉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没有穿绳挂系之孔。
汉代琀蝉
从新石器时代直到近代,玉蝉都是一直存在并深受人们喜爱的配饰。到了现代,人们又赋予了蝉更多的含义:
寓意一:一鸣惊人
现在都知道,蝉的幼虫在地下需要经过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最终破土而出,一飞冲天,其过程非常类似于人类的求学。
蝉因为被寓意品行高洁,所以在古来常被文人用作自喻,表示自己的清高。同时是具有仙性的意思。
此外由于蝉的生命轨迹不容易被追踪,人们不知道他是如何生和死的,其实蝉在土中的休眠期很长,而且人们也搞不清他到底吃什么,传说是餐风饮露,古人认为只有神仙才能靠此生存,并切将这中推测引申为品性高洁的象征。
简介:
蝉可以羽化重生,所以在玉文化之中,被赋予了复活与再生的深刻意义,被华夏民族之历代玉雕师们反复的去表达着、琢磨着。
蝉幼时生活在土壤之中,历经多年之后而出土羽化,变成为成虫。汉代以来,人们皆以蝉的羽化,来比喻人之能够重生!因此,汉代以后流行将玉蝉作为随葬品放于死者口中,称作琀蝉,寓意亡灵,精神不死,可以待时去再生而复活!
1、蝉只饮露水和树汁,加上其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圣洁、纯真、清高。
2、蝉,又名知了,就是知道了的意思,寓意读书一听便会,功课进步,考试高分、努力向上。
3、蝉的鸣声可谓是余音绕梁,所以有着一鸣惊人之意,佩戴于胸前象征着可以平步青云,一飞冲天、一夜成名、事业红火。
4、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