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蜜蜡的知识

老蜜蜡的知识,第1张

 “老蜜蜡”这个概念出来起,就有着很多的误解,如今有些误区不但没有被澄清,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下面我为您带来关于老蜜蜡的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老蜜蜡

    “老蜜蜡”之所以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缘于在琥珀行业对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的理解。所说的“老蜜蜡”一般有如下几种意思:

 古董蜜蜡:指蜜蜡制成品后经过几十年以上的盘玩、搁置、埋藏(指作为陪葬品)的蜜蜡。所谓的“古董蜜蜡”的年限没有确切的限定,我们可以参考古玩行的惯例,把建国之前的蜜蜡成品叫做“老蜜蜡”,把清代之前的蜜蜡成品叫做“古董老蜜蜡”。这类属于古玩范畴的,指的是成品,对于原石则不能这么叫,因为每一块琥珀都是几千万年前形成的,已经是古董中的古董了。

 古董蜜蜡

 颜色比较深的蜜蜡:在汉语中“颜色比较深”,也可以说成“颜色比较老”,把颜色比较深的蜜蜡叫做“老蜜蜂”就是取这个语义。这种叫法与年限没有关系、主要是看颜色,烤色的蜜蜡被叫做老蜜蜡就是缘于此。

 烤色蜜蜡,行业内也称为“老蜜蜡”

 这两类蜜蜡都可以叫做老蜜蜡,由于现行标准,蜜蜡的鉴定是不做断代鉴定的,同时烤色的蜜蜡是可以不进行任何标准的,所以这两类老蜜蜡,具体是属于哪类只能见仁见智,靠自己云判断。这也是关于“老蜜蜡”这个概念困扰人的根本原因。

 “老蜜蜡”不等于古董蜜蜡

 “老蜜蜡”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名称里面有个“老”字,在琥珀行业所说的老蜜蜡是指颜色比较深的蜜蜡,可以是制作成成品之后有年份的,也可以是新制作的,还可以是烤色的,只要颜色够深都叫“老蜜蜡”。

 中国的琥珀市场再度兴起至今不到十年的时间,现在经营琥珀的商家、加工企业基本上都不超过十年的时间,这些商家、加工厂都是加工销售新东西的,并不经营古董,所以他们加工、销售的蜜蜡肯定是以新制作的东西为主。

 “老蜜蜡”只是一个名称,如果说非要解释清楚这个“老”字,那么可以勉强解释为“颜色比较深,看起来比较显老”。在中国的古董行被称为“古董”,或者“老物件”的起码要是民国时期的东西,千万别以这个概念去理解“老蜜蜡”

“老蜜蜡”相关的几个概念

 欧洲回流老蜜蜡:

 从字表上理解,可以理解为是从欧洲来的成品古董蜜蜡。但这个概念是不对的,“回流”这个词一般是指本来是中国的东西,流落到了别的国家,再次回到国内的,欧洲的蜜蜡制品本来就欧洲的东西,不能用“回流”这个词,更适当的应该叫“欧洲古董蜜蜡”。欧洲有着很低悠久的蜜蜡文化历史,在欧洲确实有历史上的蜜蜡制品,欧洲的古董蜜蜡要比国内的要多。

 欧洲古董蜜蜡不等于纯天然、无优化蜜蜡:

 在中世纪琥珀的压制技术在欧洲刚刚被发明时,当时的价值观是认为压制的琥珀要比天然琥珀要珍贵,欧洲的古董蜜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的欧洲人压制的。也有一部分在当时就经过烤色的。尽管蜜蜡在欧洲的使用要比中国普遍,但古董蜜蜡也是很难得到的,以塑料仿制蜜蜡在几百年前的欧洲就有这种技术,比较著名的就是被称为“贸易珠”的塑料仿蜜蜡,这在“欧洲老蜜蜡”中有很大的比例,需要注意鉴别。

 “西藏老蜜蜡”

 西藏当地并不产出蜜蜡,“西藏蜜蜡”大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欧洲销售到西藏的,有一部分是清代编制者收集的波罗的海的蜜蜡供给西藏寺庙的。清朝廷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而藏传佛教特别重视蜜蜡法器,所以朝廷以蜜蜡(尤其是蜜蜡佛珠)供佛。藏民基本都信仰藏传佛教,所以也特别喜爱蜜蜡制品,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国人还鲜有人知蜜蜡时,而当时蜜蜡的价格极其便宜的时候,藏民就开始大量购买蜜蜡,现在所说的“西藏蜜蜡”绝大部分都是个个世纪80年代的(至今不到40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清代留传下来的。

 很多人喜欢来自藏区的蜜蜡基本上有两个理由:

 一是藏民祖传的,可以保老。其实对藏民了解的人都知道,对于藏民来说蜜蜡也是很珍贵的,他们都在花大价钱买新的蜜蜡,对于祖传的老蜜蜡怎么可能轻易出售藏民对于金钱、财富的理解大家可以到网上查询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藏民不会卖自己的老蜜蜡了。

 二是西藏高僧大德”开过光“的,所谓“开光”是什么意思可以在网上查到,理解了“开光”的意思后,您就不会说这个蜜蜡是高僧开光过的了,你只能说“加持过”,连“开光”是什么意思都没弄明白的人,告诉你他要卖给你的是“开光过的蜜蜡”,您真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吗修藏传佛法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是很讲究法器的,如果是经过高僧大德加持的法器是不可以转送给他人的,更不可以拿丢卖。别的就不多说了。

没有经过烤色的蜜蜡

 “老蜜蜡原石”

 我们老家对面的山有一块石头,盘古开天地的时候就在那里了,现在很值钱吗每块蜜蜡都是经过几千万年才形成的,就算是几十年前开采出来,会因此成为“老蜜蜡原石”,会更值钱吗

 鸡油黄:

 鸡油黄本来是瓷器的一种釉色,是被借用到蜜蜡上的一个概念,但什么是鸡油黄缺乏标准,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鸡油黄。一般是指颜色深黄,比较均衡的蜜蜡,但不经过优化的琥珀成品比较少呈这种颜色,尤其是目前国内的琥珀原料多是来自乌克兰,乌克兰的琥珀呈这种颜色的更少,大部分符合人们所谓的“鸡油黄”的要经过烤色才能得到。

 西亚老蜜蜡:

 不论是我国的西藏,还是西亚,都是不产蜜蜡的,所谓的西亚老蜜蜡其原料本身都是来源于波罗的海,只是早期被销售到这两个地方,现在被称为“西亚老蜜蜡”。

蜜蜡为什么要烤色

 不可否认年代久远(制作成成品后超过100年以上)的古董蜜蜡在市场上确实是存在的,但数量与新蜜蜡比起来要少得多,大多数都是仿旧的。

 琥珀在国内热销起来后,蜜蜡成了国人特别喜爱的一个品种,在国内很多玩家是把蜜蜡当作文玩来玩的,文玩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讲究的是盘玩,最后是形成“包浆”。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国人以外国人从来没有用过的方式“盘玩”来玩琥珀,于是就开始讲究“包浆”,琥珀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盘玩,形成的深**、褐色、橘红色的氧化层(也就是所说的“包浆”),及盘玩产生的光泽,是文玩爱好者所追求的上品,但是形成的包浆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很难买到这类老物件,于是用烤色“速成”包浆,成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手段。这是烤色琥珀能够被市场接受的文化背景,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二、原色蜜蜡多为淡**,不符合国人追求厚重、沉稳、含蓄、中正的审美。

 其三,原色蜜蜡颜色多样,配手串、108珠串时比较难配成颜色一致、没有色差的品相,而经过烤色后可以加工出颜色一致的珠子。

 其四,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波罗的海的琥珀中,“老蜜蜡”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也是利润最高的品种。

 烤色蜜蜡有没有收藏价值

 所谓的“烤色”其实并不可怕,这种工艺是把蜜蜡放在烤箱中,让蜜蜡在一定的温度下,形成氧化层。这种优化所采用的温度对琥珀基本不会有影响,对琥珀的结构没有破坏,这个过程需要一个月到两个多用才能完成。在琥珀所有的优化工艺中,“烤色”对琥珀损伤是最小的。

 “烤色”后在琥珀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成,如果从光学的角度来看,氧化层使琥珀在紫光灯下基本看不到荧光,这个角度的欣赏美失去了。

 “烤色”琥珀从原料的选择上,确实是选择最好的琥珀,2013年之前能够符合“烤色”条件的琥珀都是蜡质满的,没有注胶、没有裂的蜜蜡,这样的蜜蜡烤出来才会是高品质的“老蜜蜡”。烤色蜜蜡是商家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所以每个加工厂都会在“老蜜蜡”上下很大的功夫。2013年之前采用的是高温速烤(虽然说是速烤,时间也需要一个月),这种技术温度比现在控制的要高,形成的氧化层颜色更深黄;如果蜜蜡有裂,烤色后有”红线;如果注胶,烤色后注胶部位也会形成不同的颜色,甚至脱胶。2013年之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水煮蜜蜡,为了把水煮蜜蜡烤成“老蜜蜡”就采用低温慢烤(烤色的时间需要两个多月,采用的温度相对比较低)。需要注意的是,不是采用低温慢烤都是水煮蜜蜡。

 如果单纯只是从“烤色”的角度来说,烤色蜜蜡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是有收藏价值的,只是在个人能否接受“烤色”的问题。如果是水煮蜜蜡再烤色后,那问题是出在水煮蜜蜡本身的品质是比较差的,而不是因为烤色变差。

老蜜蜡是指以前开采出来加工好的蜜蜡成品,留存到现在就是老蜜蜡。一般都会风化氧化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和新蜜蜡在颜色、皮壳光泽上不一样。

老蜜蜡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是西亚非洲的饼子,是以前那边人做货币使用的。

然后还有珠子,西亚非洲和欧洲都有,是以前那边的贵族和有钱人作为饰品佩戴的。

还有就是一些工艺品,戒指、烟嘴、胸花什么的,一般是欧洲的,因为那边可以开采到蜜蜡。

国内留存下来的老蜜蜡一般是帽花比较多,其他珠子的一般是琥珀,因为以前抚顺那边可以开采出来琥珀。

老蜜蜡与新蜜蜡主要由于加工后盘玩收藏经历的时间不同导致了以下几个不同点:皮壳包浆、开片冰裂纹和风化纹、孔道磨损等。

(一)皮壳包浆

包浆,古玩行业的行话,是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专指古物器物经过长年久月之后,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

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东西,包浆越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买来的竹席,不论打磨得多少光滑,都不算有包浆,但老祖母睡了五十年的竹席,包浆红亮不言而喻。新锄头的把柄没有包浆,老农民的锄头柄,无不包浆厚实。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渍,或者土埋水沁,经久的摩挲,风尘的洗礼,甚至空气中射线的穿越,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它滑熟讨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却又增添了一份宝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蜜蜡的包浆其实是水、氧气、阳光和蜜蜡的反应,个人认为包浆是一个自然氧化的过程,当氧化到一定程度是变形成了皮壳。新蜜蜡则是没有这一层包浆和皮壳。

(二)开片冰裂和风化纹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或者烧窑的师傅通过改变水温使釉面形成自然的裂痕,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宋代的汝窑、官窑、钧窑、哥窑都有这种产品。开片又称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老蜜蜡的开片、冰裂和风化纹是和其所处的环境和使用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蜜蜡经常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或者长期不把玩的情况下,蜜蜡本体脱水,导致蜜蜡出现开片冰裂和风化纹;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老蜜蜡都会出现这些现象,其中典型的就是藏蜡,由于藏民对藏蜡经常盘玩、以及碰到酥油,佩戴导致藏蜡处于一个较为湿润的环境,并且西藏地区也不是特别干燥,所以藏蜡一般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三)孔道磨损

孔道是判断老蜜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老蜜蜡经常作为宗教器物和贵重饰品或者货币来使用,常常用绳子串起来,比如佛教108颗念珠、穆斯林的泰斯哈比等等,还比如一些西亚货币老蜜蜡饼子等等;蜜蜡在常年与绳子的摩擦过程中必然导致老蜜蜡孔道的磨损。一般根据地域使用老蜜蜡的方式不同,导致老蜜蜡出现一些不同种类的孔道,比较典型的有:藏蜡的圆润苹果孔、西亚老蜡的钥匙孔、喇叭孔道等;但是有些孔道磨损却很小的老蜜蜡,是不是就不是老蜜蜡了呢,并不是,孔道并不是判定老蜜蜡的唯一标准。

有几种情况老蜜蜡孔道磨损并不充分:1、珍藏起来的老蜜蜡,道理很简单,不盘玩,就没有磨损;2、小珠子磨损小,一般小蜜蜡珠子质量很轻,所以和绳子的摩擦也比较小,磨损也较小;3、串绳子的方式,有些做为佩戴的老蜜蜡,常常出现在欧洲老蜜蜡中,人们经常会在珠子之间打上绳结,这也会减少珠子的磨损。

(四)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诸如新老蜜蜡加工工艺之类的区别

比如明清时期的吉子,辽金时期的老帽花,韩国回流的镂空雕刻的腰牌,这些都与现代新工艺的新蜜蜡产品完全不同,可以一眼辨别。至于烤色的,有点基本常识的也能一眼辨别,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区别那就是:老蜜蜡的价格和新蜜蜡的价格,绝对是天壤之别!

西藏不产蜜蜡,在和拉萨首饰店里的人聊天听说,他们买的主要还是产自波罗的海的琥珀、蜜蜡。因为一些游客喜爱这种宝石,在拉萨顺势购买手串去寺庙开光加持,推动了这些文玩珠宝的销售。

而老蜜蜡就是拥有悠久历史的蜜蜡,看起来有独特的质地色泽,但仍然可以造假,所谓物以稀为贵,藏族同胞喜爱的蜜蜡、红珊瑚,西藏并不生产,也许正是当年的稀有性,才在西藏产生了更宝贵的价值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36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