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白度和光泽
将籽料放在自然日光下观察,颜色呈现出温润、柔和的白,质地上乘的籽料,其色泽宛如油脂,半透明。拿的稍远一点看,籽料也许会稍微泛出青光,这是构成和田玉的阳起石成分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
2:观察皮色
“籽料没了皮,神仙认不得”。皮色是籽料的身份证之一,真正的皮色颜色种类繁多,浓淡有过渡、不突兀,形状或聚或散却很自然,其上还会有清晰密布的毛孔,这些毛孔之间会有浅浅的连接,不是完全独立的凹坑,而且毛孔的大小、深浅和排列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3:注意瑕疵
俗话说“十籽九裂”,90%以上的籽料都会有大小不等的裂纹,裂纹处颜色深于附近颜色,但颜色差别不大,呈过渡渐变。除此之外,籽料上还往往存在棉絮、水线等杂质,造假的籽料为了掩盖,卖出更高的价格,通常没有天然的瑕疵。
4:玉石手感
要将玉石放在手里,感觉玉石的手感,如果是熟玉,将其从水中取出水会迅速分离,放在手中会有顺滑的感觉,十分流畅。
5:和田玉的光泽
和田玉一般为油脂性光泽,熟玉一般呈现一种暖白的色调,如翡翠以阳色为贵一样,和田玉一样,暖色玉石的价值远大于冷色系。暖色的玉石会给人一种静谧之感,精光内涵。
6:和田玉的结构看和田玉的结构,对于这种天然形成的产物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缺陷,一般来说如果和田玉的玉质致密,呈纤维状交织结构就是比较好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无结构了,一般无结构的玉石硬度都会比较高。
7:观察透明度
看透明度,和田玉透明度并不高,多为微透明,这使它没有宝石类空灵通透,晶莹闪烁的感觉,但却有其自身浑厚和质朴。判断白玉籽料真假的方法有很多,玉友们在鉴定的时候,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条件,只有多学习、多接触实物,积累足够的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和田玉老熟籽料值钱!
和田玉籽料,是新疆和田玉里边的上品,白度越高,致密度越好,油性糯性表现越佳,完整度和完美度越好,价值越高。
老熟籽料是籽料中的上品,指白度上佳,油性糯性出色的籽料。一般目前玉器市场行情在500~800元/克左右。
图示:
和田玉老熟料,不是籽料,而是特指山料里边,结构比较匀细,结构比较致密的好料子。
这类料子,个头较大,便于加工成品,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山料质地的和田玉,老熟料,一般比普通山料要贵一些,但价格低于籽料。
老熟料子图示:
买籽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商家如此介绍:“这么老熟的料子,油度你随便上手玩”,这老熟一般都是指年龄的嘛,难道和田玉也分老人和年轻的?
当一位朋友刚步入玉友之列,首先被传授的便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而最容易接受的也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对于授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表述的;对于受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比较的。
两件玉器,只需放在一块儿,即使是不知玉为何物的人,也总能判断出谁更白一些。对于一种市场化商品,标准是必需的,而白度对于籽玉来说是最易成为标准的指标,于是白度便成为了当今籽玉优劣判断的首要指标,在判断籽玉市场价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
因此矛盾便出现了,如果仅比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超过和田籽玉的白,和田籽玉之优在何处?和田籽玉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这我们就要回过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爱玉、佩玉、玩玉的了。
“石之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
。一旦玉友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坑”、“熟糯”等一些比“白度”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而事实上这些无标准可循的“标准”,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槛”,一旦融通,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其实,“老气”“老坑”等词汇可以概括为籽玉的“成熟度”,而这个“熟”在籽玉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很多人认为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
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2、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
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
“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3、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为籽玉的重要身份证明,以至于明明一块可以完整对称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贵之皮”,而同时日益成长的“高科技”手段让玩家们对毛孔也越来越把握不定,但总的说来以今日之工艺,天然毛孔与人造毛孔还是能区别一二的,毕竟长期积累与短期速成给人的第一感觉总会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别。
再来说“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4、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5、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6、看手感
判断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净水中浸泡至少一昼夜,去除其表面油迹污渍的残留,以避免影响真实手感。
“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那么什么是“生”籽料那?
生的和田玉是因为年份不够就被人开采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生的和田玉就像生的大米一样,没有熟那种油性,没有油脂感,就会有干干的感觉,而且透明度极低。就好像种的庄稼,还在生长中就采摘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新坑料就属于生)
(青海料新坑)
“新坑料”:指的就是现代开采出来的和田玉料。由于受自然洗礼时间较短,所以其矿物颗粒较大,内部结构疏松,玉质较差。新坑料往往水头过大,整体略显清透,或料质不够纯净,水头较差,缺乏油润度,看上去给人一种发闷的感觉。另外,通常在加工过程中,新坑料往往比较容易“起性”。
籽料以白为贵,以熟为尊。无论如何,判断料子的老熟程度都是老玩家的一项必修功课,和田玉圈子就是要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分析中,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多玩多看,才能感受到人与和田玉的和谐之道。
和田玉籽料的辨别有四项:
1外形 和田玉籽料呈现浑圆状,磨圆度好,表面具有厚薄不一的皮壳,见磕碰的痕迹,如“指甲纹”浑圆状的籽料,“油性”好是由玉石细脉形成的。皮色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子呈微透明,手捂住1~2秒,即可以看见表皮的“汗毛孔”。
2颜色 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刷和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颜色,在有裂隙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并且呈现褐色的松花状、水草状的颜色沁入。
3皮色 由于和田玉籽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缓慢形成的,是风化、水解作用以及大气循环等因素共同形成的,是分阶段的。因此,沁入和田玉内的颜色由深入浅,具有层次感,呈过渡渐变,皮和肉的感觉一致。
4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 无皮色的和田玉籽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无论白玉或黄玉,其表面有一层包浆或沁色。
平时多多到专业的和田玉网站学习和田玉籽料辨别知识,加以实践,假以时日,您也是和田玉辨别高手——琢艺轩和田玉
与钢板料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软萌料”——那就是糯籽。
为何指的是籽料?
因为,与钢板料不同,这种浓稠而发糯的视觉或触感体验,一般都是籽料身上才出现的情况,当然并不排除顶级山料的“糯”况,这里不述。
一块观音“糯料”
籽料的糯,通俗来讲,其实就是粘稠度,浓度,说白了就如同糯年糕一样的那种黏乎乎浓稠,撇不开的软而稠,也就是籽料的“粘性”。
这一块就是典型的“糯籽”!
糯性怎么感受呢?
就是一种浑厚、绵细的感觉。打个直观的比方,上好的糯米或晚稻煮熟后,那种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很厚很油亮盈润而饱满,触之则厚实润滑绵糯就是这种手感体验。
糯性强的籽料,在视觉上就能呈现出“厚而暖”的舒服质感,温暖而厚实,黏稠而饱满。
这是截取的一个局部,这便是饱满而温润的糯感
籽料的糯,其实还是跟籽儿的内部结构直接关联,甚至可说是关键因素。
我们在观察糯性好的籽料玉石内部结构时,发现颗粒越是细小,内部结构交织越是规整紧密的玉石糯性就越好。因为交织发育成熟,结构致密,颗粒细小,排列规整,所以就构成了籽料的——高浓度。玉性强高密高脂高细,所以料子就浑厚浓度好,这就是所谓的“糯”。
感受下这种黏稠如落的“糯度”
当然,往往一颗糯籽,很有可能就没有那么“糯”——那是因为跟打磨方式有关糯性真正好的籽料,加上精细的打磨法,会给浓度糯性更加分;
拿一颗糯籽在手,往往会呈现亚光或柔光光泽,并不一定是料子本来浓度就高,糯性好。和田玉就是这样,不打磨不行,打磨又具一定的“装饰性”,——对好料而言,好的打磨是锦上添花。所以,高糯性的籽料配上精致细腻的打磨,料子的“糯”,会越发显现。
这就是糯度+精磨后的效果
毫无疑问,糯籽只有同时具备细、熟、厚、润、滑、油等一系列硬性指标后,才能长成这副高浓度的讨喜模样。
一块讨喜的高糯籽
一颗真正的糯籽,是老熟的老成的,玉质发育很成熟,但有时会付出一“代价”?
记得“僵边生好肉”不?
我们常常观察到,一颗带僵的白玉籽料,往往就是一颗绝佳的上乘“糯料”——这就是魔鬼与天使共生?
那是因为含钙量高的白玉籽料同时会显得又白又糯,料子上好,但当氧化钙含量过高时会造成氧化钙析出形成白僵,当僵花集结成块状后就形成了僵石。所以我们才看到糯籽与白僵共生的局面了而且通常表面一层极薄的的僵花是有可能被盘掉的。所以我们开玉时会发现靠着僵但没有僵花串入的玉是最好的---又白又糯又油——这就是“白糯料”。
一块生僵的糯料
说到籽料的“糯性”,就不得不提下它的“脂粉感”。
一般来说,上乘的籽料,糯性与脂粉是离不开的,同时存在,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区别。
这就是块脂粉与糯性兼具的籽料
糯性与脂粉不太一样,如果说脂粉是偏“熟而粉”,糯感则偏“细而稠”:↓
这块料子很细,润度也够,但细而不稠
这块籽料的糯度就很充分
而这块料子就是典型的脂粉老熟料
脂粉,是触觉上的形容词,往往不仅要“白如截肪”,想象一下那种纯净浓厚的猪羊油冻结后的样子,你就知道为什么是“脂”;其次还要油而细,老而熟,只有籽料的细度上佳,结构致密,才会予人一种“细糯”之感,绵细如沫,体验就是用一块隔天的香皂洗手揉起的绵细泡沫感,这就是籽料身上的“粉感”了,脂粉是一块老熟籽料的一大标志,并非所有籽料都有的属性。
这两块料除白度外,细微的不同点在于前一块偏“脂粉”,下一块偏“浓糯”
糯感,籽料不一定要非常白甚至白度可呈糯黄,但质地一定要够细,够温厚,柔韧性好,硬度可能不是最高的,但粘性与韧性极好,上手也有很强的粘感,仿佛化不开,盘玩时,油润滑腻之外还有一种阻力感糯籽用在雕刻打磨上时,料子往往与钻头之间也会有粘性之感,好似要黏在一起,而不是钢板料的“干脆利落”。
高浓度的糯籽
当然不论是糯料,还是脂粉料,这两种籽料(山料极品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罕有)都是一等一的上乘料子,如若非要分清二者的偏重点,可以说,籽料的“糯”就是“粘稠度”,籽料的“脂粉”就是“老熟度”。
上“糯,”下“脂粉”
若白度、纯度、细度、糯度、老熟度、润度、韧度、浑厚度、浓度、脂度全都在一块料子上集中时,我想应该是一块严格意义上的“老羊脂”?
这样的??
和田玉籽料一般块状不大,形状如鹅卵石,圆润而饱满。玉质紧致细腻,油脂性好,籽料也是有三六等之分的,锦木工坊叫教你辨别籽料的肉质要从细腻度、油性、脂粉、老熟度等来识别。
1、玉质的细腻度:
“细腻”其实应该是很高的指标,细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即短云絮的细密均匀程度。通常细腻度高的和田籽玉,温润感也高,给人予很舒服的、想把玩的感觉。
另外,细腻度很好的玉料,如果致密度也够好的话,打磨出来的玉就会有很强的玉质感,所谓玉质感是一种既柔和又强烈的光泽同时又蕴含着很强内光,玉质感强的玉件天生就有一种高贵气质。
2、看油性:
油性是籽料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有一种冒油的感觉,有些料子看着很细,但料子很干,没有油性,有的料子一眼看去就是一个油疙瘩,让人不禁的想要在手里盘玩一下。
关于油性的理解,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既看起来油脂光泽强同时光泽柔和,油脂感强的料子看起来十分浑厚而有质感。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好的籽料要体如凝脂,给人的感觉应该像凝结的动物油脂。
3、再看脂粉:
籽料中经常提到的就是脂粉。脂和粉,是两个概念。脂性,一般指润度,油润性,只是一种手感,可不是真能摸出油来炒菜用。粉性,是质感,一种浑厚凝重的感觉。比如那种浓浓的牛奶和白开水相比较有质感,是因为有粉(微小固体悬浮颗粒)。
4、“老熟度”:
最后,籽料里有一种老熟的说法,是否老熟,是判断料子好坏的特别重要的标准,当对老熟度有一定的把握的时候,就算是走出新手的了。老熟怎么来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可以想象熟透的果实,沉甸甸带着内光深成而不浮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