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做高贵的玉器而破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器得以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含褒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
解 释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出 处 《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刘绍棠《花街》:“~,无耻苟活,生不如死。”
近义词 宁死不屈
反义词 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故 事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语出《北齐书·元景安传》:“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齐文宣王帝高洋年号)时,诸元帝世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徙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 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逐他姓”则生,“不逐他姓”则死,最终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杀,表现出对自己人格尊严的坚决维护。后来,这一典故被抽象出来,含义也大大升华,用以比喻宁愿为高尚、正义的事业做出牺牲乃至献身,也不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来一直沿用。
玉可以被摔碎,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可以被焚烧掉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
此句出自《三国演义》:
却说关公在麦城盼望上庸兵到,却不见动静;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带伤;城中无粮,甚是苦楚。忽报城下一人教休放箭,有话来见君侯。公令放入,问之,乃诸葛瑾也。礼毕茶罢,瑾曰:“今奉吴侯命,特来劝谕将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将军所统汉上九郡,皆已属他人类;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危在旦夕。将军何不从瑾之言,归顺吴侯,复镇荆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瑾曰:“吴侯欲与君侯结秦晋之好,同力破曹,共扶汉室,别无他意。君侯何执迷如是?”言未毕,关平拔剑而前,欲斩诸葛瑾。公止之曰:“彼弟孔明在蜀,佐汝伯父,今若杀彼 ,伤其兄弟之情也。”遂令左右逐出诸葛瑾。
大意可理解为:玉可以被摔碎,但不能改变它洁白的本质;竹可以被焚烧掉但不能毁掉它的骨节。
表达了关羽慷慨豪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