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珠宝千千万,为何慈禧独宠翡翠?

清朝珠宝千千万,为何慈禧独宠翡翠?,第1张

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翡翠,对女性来说,有着神秘的诱惑。历史上,与翡翠有关的人物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慈禧太后,对于翡翠的热爱是几近疯狂。

慈禧与她的翡翠发簪

慈禧对翡翠的热爱

慈禧所居住的长春宫里到处可以见到各种翡翠玉器。用膳有翡翠玉筷,饮茶有翡翠盖碗儿,头发上插的是翡翠簪子,耳朵上挂的是翡翠耳环,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腕上也少不了翡翠镯子,手把玩件是翡翠白菜。凡是能用翡翠做成的东西全部都用翡翠制作。

有一次,一个大臣捧着来自缅甸的绿色玉石进献给我们的慈禧,而面对这个绿莹水润的小物件,咱们的老佛爷眼里放光,大放异彩,迫不及待地喊了起来,“好东西!该赏!该赏!”随后,这位进献者自然得到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赏赐。这便是缅甸产的翡翠了。

慈禧钟爱的满绿翡翠吊坠

翡翠的魅力

翡翠因其丰富的色彩、通透的质地和高硬度称冠玉石界的玉王,它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深受国人的喜爱。翡翠有一种让人无法自拔的美学,无论岁月如何侵袭,都不能改变翡翠的内在之美;同时,翡翠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是国人手中的宝,更是心中的魂。

在历史上,除了慈禧外,还有许多名人偏爱翡翠,乾隆皇帝、宋美龄就是其间的代表。更是有很多贵族都喜爱用翡翠做配饰,认为是一种地位的体现。现在,翡翠除了装饰佩戴的作用以外,还被看做是一种投资和增值的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追捧。

慈禧最后的翡翠西瓜

古往今来,翡翠的收藏价值有增无减,行家们对翡翠的喜爱程度也是日与俱增,比如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的刘晓庆与奥巴马合影,刘晓庆就佩戴了一串价值不菲翡翠项链,一身中国红搭配帝王绿翡翠项链,尽显雍容华贵。据媒体报道,刘晓庆送给奥巴马夫人的礼物就是价值千万的翡翠。

带满绿翡翠的刘晓庆

翡翠为何这么受欢迎?

这是由翡翠的天然属性决定的。翡翠晶莹剔透,戴翡翠的女性,气质立马不同,夏日艳阳高照,给自己搭配一款精美大气的翡翠饰品,不仅清凉消暑,还会给外表加分,显得更加青春靓丽。明媚夏日的照射下,翡翠呈现出的冰清玉洁的气质,让佩戴者光彩夺目。

翡翠具有深厚迷人的传统文化魅力。不同的翡翠饰品,首先具有不同的寓意,表达不同的祝福。其次翡翠色泽形态恒久不变,便于“祝愿”流传。再次,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翡翠,每件都是一件艺术品。

为什么慈禧对珍妃那么的憎恶

一珍妃思想比较新潮,喜欢西洋玩意,甚至影响到了光绪

二珍妃很受宠,而慈禧的侄女皇后却不受宠爱 三珍妃卖官鬻爵,触犯到了慈禧的底线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把珍妃扔进井里

据《宫女谈往录》和《清史稿后妃传》、《清皇室四谱》中记载:时至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认为以珍妃的姿色,肯定会被洋人侮辱,这会给皇家抹上阴影,给祖宗蒙羞,所以离开北京之前,先要把珍妃处死。当然两人其实已经积怨已久,投井只是一个爆发点。

根据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载: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因为权力的原因,自始至终都是站在对立面的。而珍妃入宫之后,却独得光绪帝的喜爱,并冷落隆裕皇后,这肯定让慈禧极为不满。

珍妃光绪十五年入宫,初入宫仅为嫔位,后慈禧太湖万寿,恩泽后宫,珍妃与其姐瑾妃共进为妃。可是后来,因为她卖官鬻爵一事,又被降位贵人。

后来更是将她囚禁在一个简陋宫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被关在屋子里,每日饭食皆由宫人从一个小洞送入,吃的也是下人的饭食,一天只允许上一次厕所。没到节假日,还要跪着接受宫人训诫。

扩展资料:

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逐渐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反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以阴谋使得戊戌变法失败,再度大权独揽。此后,慈禧太后便把珍妃禁闭在景棋阁后面的小院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

此时,大家都换了百姓布衣聚在宁寿宫后殿的乐寿堂,就在这个时候,慈禧突然想到之前发生的事情,于是便以“珍妃年轻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对列祖列宗。”等借口,强行带走。

但还是不放心,于是便命令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

没办法,众人便只好把她架到秃井边,使足力气,头朝下扔了下去,而崔玉贵怕珍妃上来,又找了块石头扔了下去。办完珍妃的事,慈禧太后出了贞顺门,奔了西安。

至此可以看出,慈禧对珍妃是有多不喜欢了,不喜欢的要把珍妃置于死地。

而珍妃死后,尸体在井里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回銮后,慈禧太后未免理亏,将珍妃死因归结于崔玉贵逞能将珍妃推进井里,自己只不过当时在气头上。

并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上来,安厝于西郊田,后葬西陵之崇陵妃园。瑾妃在井北怀远堂东间立牌以示哀悼。后称此井曰珍妃井,沿称至今。

-珍妃(光绪帝珍妃他他拉氏)

慈禧太后为什么杀死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

慈禧太后杀死珍妃源自于对珍妃的日积月累的不满。

1、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

2、光绪经常临幸珍妃宫,导致隆裕皇后生气,会向慈禧诉苦,说珍妃不好。

3、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光彩夺目。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被慈禧撞见,慈禧大怒道,表示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慈禧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4、皇后每年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珍妃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亏空日甚。野史传言,其有过卖官鬻爵的拙劣行迹。

胡思敬《国闻备乘》中亦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5、光绪帝在1894年曾杖责过慈禧太后宠监李莲英,慈禧太后杖责珍妃,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为了私愤。

扩展资料:

珍妃之死的几种传闻:

1、认为是珍妃殉节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杀害。《清史稿》采纳珍妃殉节跳井说,由于该书具有准正史地位,自然引起了广泛争议。

爱新觉罗·载沣在谈到珍妃死时对珍妃畏死曾长跪求免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说:“高傲的珍妃绝非那种苟且偷生的人。”同时他又指责了崔太监将珍妃裹毡,因为太监动手裹毡,势必要接触“玉体”,而这是与‘礼’不合的。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节跳井。

2、晚清宫女何荣儿《宫女谈往录》的出现,打破了太监不能接触“玉体”的说法,实际上《宫女谈往录》“不许打脸”条明确写到当时宫女刑罚不许打脸,"老太后让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给珍小主最大的羞辱,连下等奴才都不如。"

由此史学者们恍然大悟,慈禧将珍妃等同于宫女进行了杖责,褫衣廷杖确实是事实。这也和其他史料说法相合,所以载沣应该是为慈禧回护,所谓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根本无法成立,由此史学界大多开始赞同是慈禧指示亲信太监崔玉贵推其入井的。

参考资料:

-珍妃

珍妃已被打入冷宫两年,慈禧西逃前为何还要溺毙她?

因为慈禧早已经对珍妃深恶痛绝了,两人之间的隔阂早就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清朝末期,慈禧一人独掌大权,皇宫里大事小情都要听慈禧一人摆布,光绪皇帝作为她的儿子更是难逃她的魔掌,选妃生子都要听她的安排。慈禧选了自己的亲侄女隆裕做光绪的妃子,目的是在光绪身边安插眼线,监视他的一言一行。

然而隆裕长相丑陋,性格又呆板沉闷,再加上和慈禧的这层关系,很不得光绪宠爱。而此时出现的珍妃,面容清秀,自小接受西式教育,见多识广,思想超前,性格活泼,与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光绪一拍即合,两人的感情十分亲密。

慈禧面对这样的珍妃,自然是喜欢不起来,甚至心生厌恶。因为她认为珍妃把光绪从她身边夺走了,光绪不再是那个任由她摆布,在她身边乖巧听话的儿子了。

更触及慈禧底线的是,珍妃有干政的苗头。珍妃十分同情光绪的境遇,并且十分支持他改革创新,还协助光绪一起发动了维新变法,算是在帮助光绪摆脱慈禧的控制,夺回自己的权力。

这对于慈禧来说是触及底线,无法容忍的事情。虽然她身为女人正在扰乱朝纲,但是她却不许除她之外的任何女人有一丝干涉朝政的苗头。因此在维新运动失败之后,慈禧就将珍妃打入了冷宫,珍妃在冷宫里也受到了很多折磨。

后来八国联军即将进攻北京,慈禧想到了这个儿媳妇,为了以绝后患,不让珍妃有翻身之日,以一个冠冕堂皇地理由将她处死了。或许慈禧早就想杀死珍妃,只是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正巧外敌入侵,给了慈禧这个机会,便毫不犹豫地置她于死地。

珍妃是怎么死的?

珍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被慈禧太后推下井的珍妃,为什么坠井2年后才被捞上来?

没有两年,是半年多,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出逃的时候把珍妃推下井,半年后回来才捞起来。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20日,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慈禧决定携带光绪等一行人出走西安。

此时,大家都换了百姓布衣聚在宁寿宫后殿的乐寿堂,慈禧强词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因命太监将乐寿堂前的井盖打开,要珍妃自尽,珍妃不肯死。

众人遂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中,年仅二十五岁。执行此命的是慈禧的领班太监崔玉贵和宫女王德环。

1901年春,清廷与八国联军讲和,慈禧、光绪等还朝。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

扩展资料:

关于珍妃之死,有两种通行说法:一是跳井自杀,二是她并非自愿跳井,而是慈禧威逼,由手下人强行将她投入井中。

第一种说法首见于罗惇曧的《庚子国变记》(发表于1912年)。书中说,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15日)黎明,联军已攻入北京,慈禧、光绪两宫仓皇“西狩”,当时扈从的人很少,许多妃子、宫女都被打发走了。

珍妃最得光绪宠爱,但太后不喜欢她,不让她跟光绪一起出奔,珍妃“乃投井死”。

长期以来,珍妃自行投井说的记载寥寥,也少有人相信。但近些年却有两种追忆文章说,珍妃确系自愿而死的。

1983年《文史资料选编》(第十八辑)刊登唐海炘(他他拉·海炘)的文章《回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其中这样说: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不顾国难民危,带着光绪皇帝、皇后西逃。事后听给慈禧做过奶娘的赵妈说:临行前慈禧命人将珍妃从冷宫里带了出来,当着光绪皇帝的面,假意要带珍妃西逃,珍妃表示“国难当头,我不走,而且皇上也不该离开京师”,与慈禧争吵起来。

慈禧大怒,表示如果不走只有死路一条,珍妃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慈禧命李莲英指挥,由太监崔玉贵、王某执行。

光绪皇帝见此情景,心如刀绞,忙跪下求情,慈禧厉声斥责光绪皇帝,转身命崔玉贵赶快执行。珍妃不准太监靠近,自己跳入井中。崔玉贵马上向井内投入两块大石头。

这篇文章2001年经《书摘》杂志转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珍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珍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珍妃和光绪到底是怎么死的

珍妃到底是怎么死的?

慈禧(82)珍妃(8)

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中国的罪人,因为她使中国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女皇武则天在死后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后人评。而我在读完慈禧的一生后,却觉得这个实质掌握中国政权长达47年之久的无冕女皇实在不简单。 慈禧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期间,她两次决定皇室,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可以说在权利的掌握上是极为成功的。他将王公大臣,甚至皇帝都玩弄于股掌之中。但她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却是一个失败者。在她47年的统治中,在中国历史走向最危难的时期,她没有将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带出外强侵略的激流险滩,而且正是由于她的不谙世事,使得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地陷入了更为危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我们也有理由去痛恨她。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看她,她是幸运的同时又是不幸的。她十七岁入宫,在众多嫔妃中,只有她所生的儿子存活了下来,正是因为她的儿子,使得她在后宫当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母以子贵,由此她成为了大清王朝的主宰。也由于她手中的权利,她尽享了人生中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她又是不幸的,她二十七岁就没有了丈夫,直到七十四岁,且不说她在朝堂之上那一脸的威严,一脸的铁面,在后宫当中,她又是怎样熬过那一个一个漫长的岁月。慈禧中年丧子,同治帝十八岁就死于天花,而且死得非常急促,所以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一生中的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她无法将自己做妻子温柔的一面与身为人母侍犊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纵观慈禧的一生,人们有理由在自己的形象里去描摹这个女人。 慈禧十七岁以兰贵人的身份选秀入宫,她的父亲因为做过比贴士,所以她懂得满汉两种语言,这在后宫之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慈禧善于揣摩咸丰帝的心思,所以一入宫便受到了宠爱。慈禧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有痛经的病症,但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和勾心斗角的后宫中,直接找太医无疑是引人注意的。而慈禧则是在咸丰帝高兴时,提出自己腹胃不适,而咸丰帝也很爽快的为她宣召太医。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她为咸丰帝生下了皇子,这也是咸丰帝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同治帝载淳。慈禧还是一个处事不惊的人,当八国联军即将侵入北京时,咸丰帝与嫔妃们在圆明园中享乐,而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使咸丰帝大为震惊,随即与妃嫔们抱头痛哭。但唯有慈禧不哭,她提醒咸丰帝哭是没有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为咸丰帝推荐了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后来咸丰帝逃亡热河(承德避暑山庄)避难时,身体每况愈下,在即将离世之际,为同治帝载淳钦点了以肃顺为首的赞襄八大臣尽心辅政,由于慈禧当时越来越表现出能独当一面的能力,肃顺就借杀母留子的典故希望咸丰帝杀掉慈禧欲掌握政权,这时的慈禧装作不知,以退为进,并向肃顺示弱及经常带着载淳探望咸丰帝并哭成一团,最终使咸丰帝不忍杀她。 慈禧的一生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那 “视权如命”应该毫不为过。她与奕叔嫂联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了八大臣,重新夺回皇权。政变成功之后,她又封恭亲王奕为议政王。但虽说是议政王,但决定权永远是在慈禧手中的。当奕越来越表现出他出色的才干和外交能力,朝野上下无不对奕大加赞赏之时,慈禧又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打压奕。清末的历史可以说是屈辱的历史,作为大清王朝实质的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来说又何尝不想兴国呢?但在权利与国家之间,她却毫不犹豫地将天平倾向了个人的权利。洋务运动时,当她得知被自己送出去留学的孩子正在自由的国度中慢慢被洋化时,她立刻终止了这些孩子的留学,因为她怕自己的政权会被将来留学归来的孩子所推翻,这在中国留学史上是非常可惜的。同治帝死后,她选择了醇亲王奕譞之子,不满四岁的小载湉入宫当皇帝。这也为她的二次垂帘提供了机会。而小载湉一入宫,也注定了他将失去平常孩子快乐的童年。慈禧为小载湉帝制定了“断亲情,立威严,传孝道”的极为严格的教育方针。光绪帝的童年应该是极为悲惨的,他甚至偷吃过太监的食物。而他对于慈禧,始终就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连光绪大婚,都是慈禧为他一手主宰的。她为光绪帝选择了用相貌平平来形容都有点过分的22岁的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在清朝的选秀制度中,规定参加选秀的年龄为13到17岁,而在她在亲侄女超龄这一问题上慈禧是完全知道的,但是她希望的是皇权能永远有着叶赫那拉家族的血统和试图达到监视光绪帝的目的。这是一场政治婚姻,毫无爱情可言。之后,就连光绪帝唯一宠爱的珍妃也一再的受到慈禧的辱骂和褫衣廷杖,这在后宫当中是极为少见的。最后慈禧还命令自己的亲信太监崔玉贵将她推入井中处死。面对如此腐败的朝政和列强的侵略,光绪说出了不愿当亡国之君的话,他希望通过维新变法来自强,对此慈禧是支持的,但是变法一旦涉及到她的权利,她立刻就让这刚实行了103天的变法夭折,并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了中南海,并开始了第三次垂帘听政。虽然光绪帝早已亲政,但他始终是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实质的大权仍然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就这样光绪三十四年,载湉在悲苦与孤独中,走完了他三十八年的人生旅程,也许这对于他也是一种解脱。然而,就在此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是否是上天与他们母子之间开的玩笑呢? 慈禧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光绪死的那天,她还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并立醇亲王载沣之子,不到三岁的溥仪为皇帝,为的就是垂帘听政。她对自己的高寿非常自信,以至于在死前还敢于如此安排皇帝继承人。 慈禧更是一个极度奢华的人。从她的四十大寿起生日就逢时不顺。而在六十大寿时,日本人看准了那年是慈禧的大寿,清政府一定会有所让步,所以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而中国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赔款之巨应该说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强敌面前,慈禧仍不愿放弃为自己举行庆典,在大臣们一再上书要求取消庆典时,她才勉强做出了让步,但也只是缩小了规模而已,还是从国家吃紧的财政中拨出了300万两,其中这100万两是边防的军费,200万两是修建铁路的钱,除此之外又命令王公大臣,封疆大吏拿出了298万两。这还不算为慈禧送礼的奇珍异宝。这场六旬庆典足足举行了十五天。除此之外,她为自己所修颐和园,其中挪用的海军军费就多达430万左右,而购买北洋海军的7艘主力舰也只有700万,这相当于一半以上的北洋海军军舰的资金。有学者统计,在北洋海军最初组建时,实力远远大于日本海军,而在甲午战争前六年间,由于经费紧张,北洋海军没再添置一艘新舰,没更新一门火炮,连正常的维修都难以进行。相反,日本平均每年添置2艘新舰,日本天皇甚至节省宫中费用用来造船买船。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舰速及火炮已远远超过中国。中日两国的统治者在面对战争和强国的重大抉择上孰是孰非显而易见。随后所引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惨败,虽不能说所有的原因都在于挪用了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上,但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慈禧甚至连自己已修葺完毕的陵墓都全部拆除重建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她的陵墓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花费之巨大在历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此外她的陵墓中,所有的龙都是龙头朝下,龙尾朝上;凤在上,龙在下;一凤压两龙的雕刻,也体现了她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清末皇帝的无能。更有无数的珍宝陪葬,其中最为名贵的就是她嘴里所含的的夜明珠和一对翡翠白菜。如此的奢侈也为日后的东陵大盗案,她与乾隆皇帝的陵寝被盗埋下了伏笔。被洗劫一空的慈禧陵寝几乎被毁于一旦,不但立柱被砍,天花板被掀,宝物被盗,连慈禧的尸体也无法幸免,被扔了出来,面朝地,而且被扒光了上衣,鞋也被脱去,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情形之惨,惨不忍睹。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在死后竟受到如此待遇,这又会不会是上天对她的一种惩罚呢? 当你读完了一个人的一生,心情必定是很沉重的,在钦佩慈禧在男人的世界中如此善于玩弄权术,和处事不惊的人生态度时,也对当时的百姓感到无比的同情。这么一个受人敬仰的圣母皇太后不仅没有带领人民抵抗外国的入侵,反而大大的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使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对于慈禧太后的一生,后人褒贬不一,但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也无法重演,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站在当时人们的立场上去看待历史,却无法改变历史的结局。这一段使中国蒙羞的屈辱历史也见证了“落后便要挨打”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那段历史,使中国走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进入了共和国时期,也正是由于那段历史,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无数中国人清醒过来,认识到了自己国家与西方的差距。我至今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们是不是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大凡有识之士与杰出的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不曾想过与伟人相提并论,但从慈禧身上反映出的不仅是她那短暂的一生,更能反映出的是清朝从衰弱与走向灭亡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给统治者看的,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何做人,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许慈禧所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反面教材。俗话说忆苦思甜,回想当时人民的食不果腹,与我们如今的衣食无忧,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是否更该去珍惜呢?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上,我们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更可贵呢?这都是我们从中所应该去思考的。 慈禧只是那历史长河中逝去的一颗流星,而我们现在也正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虽不求光辉灿烂,但只求问心无愧。

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在明清两朝皆作为皇帝妻妾之居所。西六宫区位于内廷中轴线左侧,与东六宫区对应。西六宫包括: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太极殿、长春宫和咸福宫。这里歌舞升平仿佛就在昨夜,转眼却已人去楼空,惟有那些高墙深院,伴着如水的月光,仿佛在述说着昔日的故事……

在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或“天街”,又叫乾清门广场。它把故宫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前为国后为家。国是帝王的国,家是帝王的家。横街以南是外朝,是皇帝执政的地方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以北为内廷,也叫后宫,是皇帝、后妃生活居住的区域。“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紫禁城的横街,既是左右,前后,内外,阴阳的划分,横街与中轴相交,形成紫禁城的中枢。

以乾清门为界,无论皇亲国戚、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准许,不能进入内廷半步;内廷的后妃女眷,也不能随便跨出乾清门。内廷的东六宫和西六宫曾经住着紫禁城里备受恩宠的女人。

内延是帝王后妃们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三宫是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六院是指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透过后三宫的华丽和东西六宫的陈设可以感受到昔日帝王生活的奢华和六宫粉黛生活的温婉气息。

后宫没有前朝的开阔与雄壮,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幽深。高高的围墙,圈住了宫外人的脚步,也圈住了宫中人的目光。数百年前的月夜之下,不知有多少妙龄宫女在窗边对月垂泪,感怀身世之飘零,彻夜难眠。比宫女们尊贵的是妃嫔和皇后,但是比宫女们更凄惨的依然是她们。为了争权争宠,她们钩心斗角争得你死我活,外表光鲜内心却斑驳黯淡,全无女性应有的和善与柔美,到底头来大多数还是鱼死网破,对着镜中日渐老去的容颜茕茕孤老。

慈禧大半生居住在西六宫。那里曾经发生过多少诡异的故事,有着多少屈死的冤魂,都已无从考证。俱往,不论宁静若水,或滔天巨浪;不管君王爱恨,深宫情仇,还是人间尔虞我诈,都尘封在这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后宫里。这就是后宫,仅仅一墙之隔,有的是集合万千宠爱于一身,有的却独守枯灯寂寞一生。

永寿宫 :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清代延用。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永寿,出自《论语》,表示对仁、寿的祈求。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皇帝曾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明清史上唯一在冷宫中出生的皇帝明孝宗的生母纪宫人曾在此短暂居住。

明代的纪妃是广西贺县当地少数民族土官的女儿,其父亲是当地民族的首领,带头反对明王朝的统治,被朝廷派兵镇压,妻女掠到京师为奴。纪氏就被掠到了京城,因为纪氏幼小,长的端庄秀丽,就被留在宫中使用。随着年龄增长,因她机警通文,被授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 一次,纪氏被宪宗皇帝偶然临幸,怀上了龙种。

当时宪宗皇帝正宠爱着比他大十八岁的万贵妃。万贵妃骄横,尤其不能容忍宫中其他女子妊娠。逼迫纪氏吃药坠胎,但是胎儿没打下来。太监张敏动了恻隐之心,谎称纪氏得了胀肚病并非有孕,这才逃过一劫。按照明朝宫规,有病或有罪宫女不能留在皇宫,纪氏便被送到北海西侧羊房夹道院内圈禁,明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日,纪氏生下皇子朱佑樘。

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天,朱见深召张敏梳头栉发,对镜子叹气说:“我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伏地说道:“臣死罪,万岁已经有了儿子。”朱见深愕然,问在哪里?张敏说皇子潜养“西内”,今已5岁,一直隐匿消息不敢传出去而已。”朱见深大喜,立即派一名太监前往“西内”去接皇子。

这名太监来到纪氏处,纪氏抱着儿子泣道:“你去吧,我恐怕是活不了了。你见到一个身穿龙袍的人,他就是你的父亲。“小皇子穿着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扑进朱见深的怀里。朱见深把他抱置膝盖上,抚视久之,悲喜泣下,“真是我的儿子也,这么像我。”当即下旨让怀恩赴内阁向诸臣宣告这件事。群臣皆喜。明日,大家恭贺,颁诏天下。命纪氏移居永寿宫,数度召见。

按照明朝宫规,有病或有罪宫女不能留在皇宫,纪氏便被送到北海西侧羊房夹道院内圈禁,明宪宗成化六年生下皇子朱佑樘。太监张敏等人把男婴藏在暗室里,偷偷喂养。朱佑樘长到5岁,张敏找机会向宪宗皇帝哭诉了隐情。宪宗当时后继无子,就到北海羊房夹道看望儿子,5岁的朱佑樘从暗室出来,非常瘦弱,胎发未剃,头发拖到脚面,明宪宗好生悲喜,就把朱佑樘接进皇宫,封为太子。纪氏因儿得福,被封为皇妃,脱离苦海,住进永寿宫。

但好日子只过了一个月,纪氏就突然暴病而死。宫里一致认为是万贵妃所害,但皇帝却置之不理,不予追究,成为永寿宫 历史 上一桩悲惨疑案。

朱祐樘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朱祐樘是中国封建 社会 皇帝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他是中国 历史 上一位罕见地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他不仅没有宠妃,而且没有册立过一个妃嫔,只是与皇后张氏过着民间恩爱夫妻式的生活。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是明代 历史 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史称“弘治中兴”。

清代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和嘉庆帝如妃都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宪皇太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恪和硕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和孝固伦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

翊坤宫 :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明万历朝的郑贵妃、崇祯帝宠妃袁贵妃、清康熙朝的宜妃郭络罗氏以及晚年慈禧都曾是这里的主人。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后殿体和殿,清晚期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时,将其改为穿堂殿,翊坤宫遂成为储秀宫院落的前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关上殿门,南北即不能通行,两宫依然可以成为独自院落。翊坤宫是东西六宫中最豪华的庭院。

慈禧居住在储秀宫,在体和殿进膳、饮茶和休息,这里是太后的餐厅兼客厅。1887年,光绪皇帝17岁时,慈禧太后曾在此殿主持为他挑选后妃的仪式。由于慈禧的严厉干预与控制,使得光绪帝被迫选了慈禧的外甥女隆裕为皇后,以及瑾妃、珍妃两姐妹为妃子。

明代,万历皇帝宠爱的郑贵妃曾居住此宫。崇祯皇帝的袁贵妃也曾在此居住过。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寿辰时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仪式也在此举行。

郑贵妃是北京大兴人,万历六年(1578年),郑氏入宫后,由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小妃子,逐渐被万历皇帝真心宠爱,并为万历皇帝生下一子,郑氏遂被封为贵妃,搬到翊坤宫居住,成为后宫唯一经常陪伴皇帝,共同起居的贵妃。明代三大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与郑贵妃相关,但最终她饱尝世态炎凉,孤单离世,没能随葬帝陵。郑贵妃晚于万历皇帝10年去世,她被大臣们看做是一个给国家带来祸患的女人,而没有按照万历的遗嘱获得入葬定陵。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袁贵妃居于翊坤宫,颇得崇祯皇帝之宠。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见亡国在即,便命周皇后与袁贵妃自尽。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而亡。朱由检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袁贵妃领命后,回到自己的居所翊坤宫悬梁自尽,但绳子却断裂了,袁贵妃遂堕地昏去。崇祯皇帝见状,便拔剑对她乱砍了几剑,袁贵妃晕死在血泊中,思宗以为她死了,没有再砍。袁贵妃后来被人救活,但她终因伤势过重,日日悲伤,不久便死去了。

清朝末年翊坤宫成为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接受妃嫔们朝拜的场所,如今屋檐下可见两个锈迹斑斑的小铁环,是当年宫女们荡秋千的地方。这是这个王朝留在这里的最后痕迹。

储秀宫 :西六宫的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储秀宫。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的庭院宽敞幽静,两棵苍劲的古柏耸立其中,殿台基下东西两侧安置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为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所铸。东西配殿为养和殿、绥福殿,均为面阔3间的硬山顶建筑。

后殿为丽景轩,面阔5间,明间开门,单檐硬山式黄琉璃瓦顶,有东西配殿曰凤光室、猗兰馆。丽景轩原为 妃嫔居所,清咸丰六年(1856年) 慈禧为懿嫔时在此并为咸丰帝生下了皇子载淳, 即后来的同治皇帝。 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在五十岁生日时又移居储秀宫,并将后殿定名为丽景轩。

明朝和清朝前期,储秀宫居住的都是普通妃嫔。从清嘉庆朝开始,这里成为西六宫的一所重要宫殿,居住过许多重要的后妃。晚清慈禧太后做贵人、贵妃以及太后时都曾居住在储秀宫,末代皇帝溥仪的正妻婉容则是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

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在体和殿用膳。除慈禧太后以外,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也住过这里,她将大殿内东侧改为卧室,西侧改为浴室。1924年冯玉祥将军“逼宫”后,婉容等人搬出储秀宫,这里便成为宫中最后一位皇后曾经居住的地方。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发祥地,在这里她由贵人直升至皇太后,所以对这座宫殿很有感情。 慈禧的小名叫兰儿,自幼就聪明漂亮, 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

慈禧皇太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慈禧年轻时也是一位美人,她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 作为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被选入宫的,后来在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她的手里走向最后的没落;两个少年天子,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形同虚设。

慈禧皇太后两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控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掌控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同时她也是清朝同治、光绪时代实际统治者,为最有权势的女人,人称清朝“无冕女皇”。1908年,慈禧崩逝,葬于河北清东陵之定东陵。慈禧太后生前在政治上权威显赫,在生活上享尽了人间富贵,而她为自己所建造的陵寝也极尽奢华。她的显赫人生,注定要和一个没落的清王朝联系起来。

慈禧是 历史 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 价值 连城,如九玲珑宝塔、翡翠西瓜、翡翠白菜、夜明珠、碧玺莲花等稀世之宝。 1928年 7月的一天 ,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东陵盗案”。慈禧陵的地宫,被军阀孙殿英的士兵掘开, 她的遗体被扔出棺外,惨不忍睹, 在地宫中价值连城的珍宝被洗劫一空。 相传 民间《爱月轩笔记》 详细记载了慈禧太后地宫中陪葬的 众多无价之宝。作者为慈禧最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儿。当年李莲英亲自参加慈禧殓葬仪式 ,相传是李连英临死之前,叫自己的侄子执笔,自己口述,写下了这本《爱月轩笔记》 。然而,《爱月轩笔记》的原始版本早已失传。我曾去清东陵探访过慈禧太后的陵寝,也曾在神秘的地宫目睹了慈禧的棺椁,楠木棺椁华丽可辨,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息”。

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婉容出身满州旗人,知书识礼,1922年,已满16岁的婉容不仅容貌秀美、仪态不凡,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同年,她被选入宫,成为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1922年12月1日,溥仪迎娶婉容,揭开了中国 历史 上最后一次皇帝大婚盛大典礼的序幕。她当初是怀着热切的期盼去做这个皇后的,不知宫闱似海。刚入宫的新鲜感过后,宫内日复一日的枯燥、寂寞、乏味的生活使她窒息压抑。婉容娇美容颜和高雅仪态的婉容虽然得到了皇后的高贵身份和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紫禁城的高墙束缚着她的自由,尤其是夫妻关系间的难言之隐,更使她体会不到丝毫的闺房之乐,床笫之欢。生活上的不如意,精神上的禁锢折磨,所以她很快就变得郁郁寡欢了。

婚后婉容就居住在这所储秀宫之中。当时已是20世纪初期,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早已传入中国。贵族出身的婉容更是从小就接 触到西方文化,并把其带入紫禁城。在这里婉容穿洋装、吃西餐、弹钢琴,并把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改建为西餐厅,安装豪华水晶吊灯、陈设钢琴。今天,在 储秀宫的后殿 丽景轩依然能够看到当年末代皇后婉容用过的 西式家具、钢琴和餐具 。 妻子婉容在翊坤宫廊下曾设秋千嬉戏,廊下的秋千环尚存。这是这个王朝皇后在这里留下的最后记忆。储秀宫最后的主人是清逊帝溥仪的正妻婉容,据说,当1924年秋日,冯玉祥的国民军开到神武门外,将要驱逐溥仪即日出宫时,溥仪和婉容正在储秀宫说笑。

太极殿 :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 朱厚熜 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咸丰九年(1859年)改建,与长春宫连为四进院。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太极,出自《周易》,意即宇宙之本体。

启祥宫本为妃嫔的居所。至清晚期,长春宫与启祥宫改建,两个宫院前后贯通,合为一座四进院落。启祥宫亦改名为太极殿。明万历年二十四年(1596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后,万历皇帝朱翊钧曾在此居住十数年,成为明清 历史 上唯一在此居住和处理政务的皇帝。晚清时期,慈禧太后、隆裕太后都曾居住在此。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名长春宫。咸丰九年(1859年)改建与太极殿连成四进院,并将太极殿(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

长春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 孝贤皇后死后,乾隆下旨:长春宫要长期保存孝贤皇后在世时的陈设,并于正中悬挂皇后的画像。乾隆帝经常来此凭吊自己这位红颜薄命的贤后。清朝晚期的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也曾在长春宫居住过。同治元年,慈安住在长春宫东暖阁,慈禧住西暖阁。一直到同治十年,慈安搬出长春宫到东六宫的钟粹宫居住,这里成为慈禧太后的独有宫院。1884年,慈禧也搬出长春宫到她早年居住过的储秀宫居住。长春宫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

咸福宫 :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取《易经》中咸卦的阴阳交感而得吉福之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咸福宫。

咸福宫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 明朝在此居住过的后妃有万历皇帝的李敬妃。 乾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下令不设床,仅铺白毡、灯草褥,以此宫为苫次,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伫立在紫禁城的巍峨的宫殿和高高宫墙,已落满时光的尘埃。幽深的紫禁城, 不见帝王的身影 ,惟有这些高墙深院,仍然固守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承载了太多传奇 ……

深宫有几多幽怨,望尽惆怅,窥见可能。这里承载着佳丽的青春与梦想。西六宫上下600年,演绎着皇室太多的故事,明清两代,24位皇帝,上千位后妃,每个人都是一部 历史 ,每个人都有一番读不完说不尽的悲欢离合。行走上这些残旧的深宫,仔细品位那些岁月遗留下来的痕迹 ……

参考文献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20,一个人的紫禁城。香港:中华书局。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刚进宫时,慈禧无疑是喜欢珍妃天真活泼的。一来晚清内宫嫔妃稀少,有这么一个年幼爱热闹的,也算是解闷;二来内侄女已经是皇后,普通人家嫡庶尚不同,何况是皇家。皇后是主、妃是妾,没有可能出现僭越。三来珍妃刚入宫没有那么跋扈,皇帝也没有那么的专宠。但是到了后来,珍妃霸占着皇帝,让帝后生分,光绪本就觉得皇后是慈禧太后为了拢权强塞给她的,他看到娴静的皇后就生厌恶,看见顺着他依附他的珍妃就欢喜。

    恃宠而骄是最可怕的,因为仪仗的是别人的恩宠。珍妃逆了老佛爷就得了光绪皇帝的好,偌大宫廷她最好的依附就是皇帝,因此她做了好多与慈禧太后三观不正的行动。首先她在宫廷四处拍照。当年可不像现在是随手拍的盛世,当时西洋的照相技术已传人中国,但很多国人认为照相会取人魂魄,导致人损寿。思想开放的珍妃却完全不以为然,她悄悄购置了一套照相机,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反复练习,很快便学会了照相技术,成为清宫后妃中最早拍摄照片的人之一。

    学会照相技术后,珍妃给光绪皇帝和宫内的其他人拍照,还教太监学会拍照,让他们给自己照相。而她照相的时候“不拘姿势,任意装束",甚至还会穿着男装到处走动拍照。至于拍照的地点,不仅在自己的景仁宫,甚至还去了皇帝的养心殿,这无疑就让慈禧大为反感。

    据说珍妃还曾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 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个照相馆,此事被慈禧听说后,以“宫嫔不应所为”斥责珍妃。照相馆被关闭,戴姓太监被打死。如果珍妃的这些事尚且能被认为是“任性胡闹”的话,那么接下来,让慈禧产生“嫉妒”,就有点糟糕了。

    根据小德张(清末最后一任太监总管) 过继孙子张仲忧写的祖父口述回忆录《我的祖父小德张》记载,宠爱珍妃的光绪管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她串制珍珠旗袍件。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同散步,正在兴头时,被慈禧太后撞见。太后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个妃子竟敢这样做。 想当皇后怎么看,谁封的皇帝太宠你了!”光绪和珍妃马上跪在地磕头请罪。但慈禧还是吩咐总管崔玉贵把旗袍扒下来。回宫后打了珍妃30竹竿子。

  《我的祖父小德张》的一些记载后来证明记载有失实之处,但慈禧身边的女官德龄所著的《瀛台泣血记》中也记录过这一一段, 说明还是有可信度的。

这件事除了证明慈禧觉得珍妃“有失体统”之外,还传递了另一层意思:慈禧和光绪虽非亲生母子,但无数史料证明,慈禧当初确实是把光绪当亲生儿子养育的,母子之情碰上婆媳关系。

    应该说,珍妃在未成年即进宫,又受万千宠爱,尤其是得到皇帝恩宠,渐渐有些不知轻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珍妃选择“卖官受贿”,就有些触碰“高压线”了。当时后官的后妃们每月用度,都是配额供给的,比如皇后是每年千两月钱,外加些用度。兽皮、 肉食等,然后还级下降,到“妃”一级最多是三百两,三百两银子,妃子自己开销自然是够了的。是打点和赏赐身边的人。珍妃生性大方,身边又有不少太监顺着她吹捧,再加上喜欢照相等各种西洋玩意儿,钱自然是不够花了。据胡思敬的《国闻备乘》中记载,凭借和光绪皇帝关系近,能吹“枕边风”,珍妃开始接受一些贿赂, 让光绪帝给人封官,有一次更是收取了4万两白银的贿赂,最终东窗事发。(“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人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这就是破了大清“宫闱不能干政”的律例了。结合之前种种不快,慈禧决定一定要给珍妃来个“下马威”一珍 妃连同姐姐瑾妃,被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罚(脱去衣服直接对肉体施刑),这一刑罚主要针对朝中大臣,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对嫔妃施刑的先例。不仅如此,这一年(1894年) 的十月二十九,珍妃和瑾妃双双被降为“贵人”。毫无疑问,瑾妃基本属于无辜,慈禧针对的,就是珍妃。不过当皇帝死了,太后死了,皇后死了,瑾妃就是宫里的老大。端康太妃的跋扈,看看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就看的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316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