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的寓意及其历史发展

戒指的寓意及其历史发展,第1张

钻戒在结婚嫁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将它比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戒指经过发展和重新定义,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象征变成了多种感情的表达方式,但是目前公认的还是作为定情信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戒指是爱情的象征1、戒指

有史以来,戒指都被认为是爱情的信物。它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男女都可佩戴,材料可以是金属、宝石、塑料、木或骨质。它究竟属于哪一的发明创造,还没有定论。在中国,戒指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戒指一直都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作为一个手指上的饰品,男女也都可以佩戴,材质也是多种多样。那么,它究竟是哪国的发明创造呢?目前尚未盖棺定论。至少,在我国它已经有超过2000年历史了。

2、古代戒指据记载,早出现戒指是“禁戒”的标记,就是当时的皇宫嫔妃众多,皇帝基本上晚上就会翻牌子,要一个妃嫔来侍寝陪伴,但是要是这个妃子刚好来了例假,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戒指,只需要带上戒指,皇帝便知道了。

就当前现存的一些文献可以看到,早在秦汉时期,佩戴戒指在妇女之间就已经较为普遍了。到东汉,戒指已经发展成为了爱情的标志了,往往都以戒指来定情,一直发展至今。

3、后宫妃嫔例假

当然,实物出现的较早,但是“戒指”这两个字出现在文献当中,还是较晚的。在《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一书当中,就对明代的服饰进行了解说,指出把“戒指”一词明确指出还应当是在明代之后的事。当然了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更早就出现了“戒指”一词,比如元代关汉卿的《亭中秋切》就出现了这个词。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个把戒指当做是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那是1477年,他认识了作为法国王储未婚妻的玛丽公主,但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终为她专门打造了一隔珍贵的钻石戒指。从而引得了玛丽的芳心,得抱美人归。由此之后,钻戒就成为了西方人的订婚信物。但更早时期,戒指是用来作为印章的,这表明了权力。

4、戒指戴法

当然了,现代社会,戴戒指是较为普遍的,而且戴在哪一个手指,都有不同的意思:食指表示想结婚;中指表示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订婚或者结婚;小拇指表示单身中。

戒指为什么成了定情信物?

1、在我们中国古代戒指的使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历史的文献的质料来看,妇女佩戴戒指是在秦汉之前,戒指在宫廷中除了作为饰物外,而且,还有避忌的含义。在相传赵国人毛亨、毛苌所著作的《毛传》中记载,说古时候宫廷里的妃子们戴戒指有左右之分,当一个妃子怀有身孕了,于是她便在左手上戴一个金戒指,用来警示君王不要亲近自己。在平时妃子们右手上戴一个银戒指。所以古时候妇女们戴戒指是要警示男人们不要靠近或亲近自己。

2、戒指传到民间后,除了作为女人装扮自己的饰物外,逐渐地成为了一种定情信物,男女之间定情或定亲成婚都成为了一种用戒指来作为媒介。戒指作为一种定情信物,刚开始可以男女双方互赠,但到了晚唐时期,这种双方互赠的信物逐渐的开始转变为只有男子赠送给女子。3、中国古人是非常地重视信物的,送出的信物给对方就表示承诺许对方一生,如果双方都能够信守承诺,那么就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和爱情,反之则很凄凉。

4、在古代戒指是用来表示对对方承诺一生的誓言,是一种信物,它成为男女双方连接的桥梁,让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和和美美的幸福在一起。

追溯戒指的历史,很早就出现在原始社会,但当时戒指大部分被称为戒指。在原始社会,用骨头或实质的东西打磨成戒指,然后戴在手上,是为了配合狩猎。因为打猎的时候会伤到手指。因为戴这样的戒指可以在发射弓箭或使用武器时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

那你什么时候把戒指的名字改成戒指了?那就从戒指这个字开始吧。根据中国古代帝王、后宫加里三千、规定,后宫接到帝王的临运时,都有女祭司官的登记。女舍监事前给贫民们分发两枚戒指,一枚是金环,一枚是银环。平时,灵堂戴银环。具体有两种穿着方法。侍奉皇帝在左手。左手是羊,侍奉皇帝的人戴在右手上。因为右手是阴的。一旦后宫卷入月事,或者怀孕后身体不舒服,就要戴金戒指。

女士们只要看看妾们带的戒指,就知道这妾现在的情况是否合适。所以这枚戒指上的戒指字也是对女祭司和皇帝来说,今晚要戒色。当时只有女人才能戴戒指。到了汉代,戒指再也不能只有女人戴了,它被认为是奖赏。起到了和当时的金银财宝一样的作用。后汉书上记录着孙正等19人李顺帝刘公,分别是金贤戒。到了三国时代,戒指已经可以作为更正凭证登场了,樊津的情书上是这样写的。为什么要定性?大约指一对银,里面的无名指就是戒指。那时表达爱情已经在用戒指了。

在中国古代,把戒指与婚姻和爱情联系起来只是少数民族的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婚礼上,戒指要作为聘礼,这时戒指也是同心环的意思,意味着夫妇齐心幸福,吉祥。直到明朝,戒指才普及。到了清朝,戒指除了代表爱情和婚姻之外,还有更广泛的意义。有钱人手里戴着漂亮的戒指,展示自己的身份。另外,有些人可以在上面刻上自己的名字或爱人的名字,刻上自己对别人的祝福,送给别人。戒指这个饰品经过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至今被普遍接受,赋予了新的意义。所以戴戒指也是费心的,不要带错他。

中国古代在原始社会就有戒指了。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有骨戒指出土,有的戒指上还嵌有绿松石。 甘肃的齐家文化类型遗址中也已发现了铜戒指[2]。此后在考古发掘中续有戒指出土,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自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纪年开始,沿丝绸之路,多有铜戒指出土[3]。公元1世纪, 在新疆昭苏县夏台乌孙墓曾出土过一枚嵌宝石金戒指[4]。 此后似乎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出土的戒指要多于其他地区。比如著名的宁夏固原地区,北周李贤墓曾出土过一枚金戒指[5],隋史射勿墓也出土了一枚金戒指[6]。在东北, 辽宁朝阳市田草沟晋墓(鲜卑墓)一个墓就出土了金戒指19件[7]。这些墓的墓主人大多是少数族, 出土的金戒指中有一些已经专家鉴定为西方传入的手工业制品。 那么,戒指的使用在唐代以前具有何种意义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只想指出以下几点。 一、《太平御览》卷718《服用部.指环》引《五经要义》说:“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许多学者都以此作为中国古代戒指出现的最初的含义。但这是十分可疑的。首先,如上所述,戒指早在有君主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男女都戴[8]。 其次,我们从文献记载上还找不到第二条证明,不知《五经要义》的根据何在,并且考古发现也不能支持这一说法。最后,《五经要义》此段文字只说是“环”也并没有明确说是“指环”。因此我以为,关于戒指用途的这一说法也许是不能成立的。 二、戒指在汉代可能使用的不多,或许仍被视为宝物并用于奖赏。前述《太平御览》又引《后汉书》云:“孙程等十九人立顺帝有功,各赐金钏指环[9]”。 查范晔《后汉书》卷78《孙程传》,没有上段引文,只说给孙程他们“加赐车马金银钱帛各有差”。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以《后汉书》名书者,除范晔《后汉书》外尚有四家,即华峤《后汉书》、谢承《后汉书》、袁山松《后汉书》、薛莹《后汉书》。这五家《后汉书》,《太平御览》都引用过。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存范晔《后汉书》中没有这一记载就轻易地否定这条史料。特别是将戒指用作赏物,符合戒指出现后所具有的一种文化意义。据布兰奇.佩尼的《世界服装史》,在罗马帝国时期,金戒指“一变而为国家荣誉的象征,作为献给作战有功的官员的一种奖赏”[10]。因此《太平御览》所引《后汉书》的那段话还是有可能成立的。戒指作为赏物的用法可能为南北朝时的北方朝廷所沿袭。前述北周李贤墓中的金戒指,有学者就认为“可能是北周皇室对李贤的赏物”[11]。 因此有一种推测:在汉代,除北方少数族外,戒指还不是一般人日常使用的装饰品。孙机作《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12]没有将戒指归入“服饰”类,而是归入了“金银器”类,恐怕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吧。 三、戒指在唐代以前似乎还具有一种神秘意义[13]。这在汉代已经是这样了。《西京杂记》卷1记“戚姬以百炼金为■环,照见指骨,上恶之”。这种能照见指骨的戒指不知是用什么材料什么工艺制作的(也可能是国外传入的),仅其“照见指骨”一点,就已经透出了十分的神秘。或者正是由于戒指所具有的这种神秘意义,因而我们看到关于戒指的记载,大都与神鬼有关。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民族大移动大融合的时代。这时文献中有关戒指的记载激增,并且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与神鬼与死人有关,有些则与少数族有关。由此或可推知,戒指所具有的神秘意义和胡族[14]色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我们举文献上的一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8“鲜卑女”条记:“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妍净,著赤衣,自云家在厕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上。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鲜卑人戴戒指,前述辽宁朝阳晋墓出土的戒指可与文献互证。此段史料及其他记载告诉我们,在当时人的观念中,戒指隐含有一种胡族色彩和神秘的意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戒指与婚姻发生了某种关系。前述《太平御览》又引《外国杂俗》云:“诸问妇许婚,下全[15]同心指环,保同志不改”;引《胡俗传》云:“始结婚姻,相然许,便下金同心指环”。此二条史料当为同源,所述应是中亚习俗,《晋书》卷97《大宛国传》云:“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即可为证[1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363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