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阅读课9:丰子恺散文《忆儿时》

默默阅读课9:丰子恺散文《忆儿时》,第1张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我们不陌生,小学课本里有一篇《白鹅》就是先生写的。先生的散文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就像一位熟悉的长辈,慢悠悠地讲他的故事,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而且他的语言干净,就增加了一种文雅,加上他喜爱绘画,文章也很有画面感,常常描绘的栩栩如生。偶尔有一些方言,别有一番滋味,读来很有韵味。

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19-1975915 ),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忆儿时》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默默赏析

开门见山,不绕弯子。

第一件事是什么,第二、第三件事是什么,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学习,会使文章条理清晰。

也有的会用空格,或1、2、3等数字标出,放在每件事的前面,一目了然。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二)

第二件事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样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才能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开井角落里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明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赞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三)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是当时我的小伴侣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他,给他许多的钱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我家的人们每天赴市,必须经过他家的豆腐店的门口,两家的人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小孩子们也朝夕相见,互相来往。此外他家对于我家似乎还有一种邻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谊,故他家的人对于我特别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产的豆腐干、豆腐衣等来送给我父亲下酒。同时在小侣伴中,王囡囡也特别和我要好。他的年纪比我大,气力比我好,生活比我丰富,我们一道游玩的时候,他时时引导我,照顾我,犹似长兄对于幼弟。我们有时就在我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玩耍,有时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见我俩一同玩耍,必叮嘱囡囡好好看待我,勿要相骂,我听人说,他家似乎曾经患难,而我父亲曾经帮他们忙,所以他家大人们吩咐王囡囡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我到木场桥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从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动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钩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苍蝇,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喜欢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喜欢钓鱼。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的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

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复有钓鱼的工夫。但在书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什么“独钓寒江雪”,什么“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风雅的事。后来又晓得所谓“游钓之地”的美名称,是形容人的故乡的。我大受其煽惑,为之大发牢骚:我想“钓鱼确是雅的,我的故乡,确是我的游钓之地,确是可怀的的故乡。”但是现在想想,不幸而这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默默赏析

作者主要回忆了儿时不能忘却的三件事:养蚕、吃蟹、钓鱼,条理很清楚,像拉家常一样,读来很亲切,每件事又是那么新奇有趣,让人开眼界,长见识,却也有一丝丝淡淡的忧伤。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时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日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幕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吞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二)

第二件事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样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才能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螯上的骨头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开井角落里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明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季节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赞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三)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是当时我的小伴侣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他,给他许多的钱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我家的人们每天赴市,必须经过他家的豆腐店的门口,两家的人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小孩子们也朝夕相见,互相来往。此外他家对于我家似乎还有一种邻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谊,故他家的人对于我特别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产的豆腐干、豆腐衣等来送给我父亲下酒。同时在小侣伴中,王囡囡也特别和我要好。他的年纪比我大,气力比我好,生活比我丰富,我们一道游玩的时候,他时时引导我,照顾我,犹似长兄对于幼弟。我们有时就在我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玩耍,有时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见我俩一同玩耍,必叮嘱囡囡好好看待我,勿要相骂,我听人说,他家似乎曾经患难,而我父亲曾经帮他们忙,所以他家大人们吩咐王囡囡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我到木场桥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从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动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钩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苍蝇,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喜欢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喜欢钓鱼。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的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

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复有钓鱼的工夫。但在书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什么“独钓寒江雪”,什么“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风雅的事。后来又晓得所谓“游钓之地”的美名称,是形容人的故乡的。我大受其煽惑,为之大发牢骚:我想“钓鱼确是雅的,我的故乡,确是我的游钓之地,确是可怀的的故乡。”但是现在想想,不幸而这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忆 儿 时

  一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

  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

  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

  非专为图利,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

  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

  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

  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

  桑ren 。蚕落地铺的时候,桑ren 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

  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来了一碗桑ren

  ,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

  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

  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

  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

  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

  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

  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

  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

  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

  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

  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

  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

  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

  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

  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

  姐都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

  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

  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

  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

  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

  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

  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

  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

  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

  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

  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

  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

  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仟侮。

  二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

  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

  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喜欢吃鱼、虾之类。而

  对于蟹,尤其喜欢。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

  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

  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

  只盛热豆腐干的碎瓷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

  只端坐的老猫,我脑中这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

  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

  然我喜欢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个姊妹兄弟,都喜欢吃,

  也是为了父亲喜欢吃的缘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喜欢吃肉,

  而不喜欢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的刺刺开手指,

  出血;而且抉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

  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

  ……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

  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整上的骨头可

  以拼成一只很好看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

  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落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十来只。

  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

  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

  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

  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

  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大家谈笑,看

  月亮,他们——父亲和诸姐——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

  与父亲和诸姐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

  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

  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

  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

  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

  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而且他说蟹是至

  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

  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

  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

  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

  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经茹素,当

  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因此这回亿一面使

  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仟悔。

  三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的交游,

  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

  壁豆腐店里的王囡囡是当时我的小伴侣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

  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他,给他很多的钱和玩具,

  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我家的人们

  每天赴市,必须经过他家的豆腐店的门口,两家的人们朝夕相

  见,互相来往。小孩们也朝夕相见,互相来往。此夕阳家对于

  我家似乎还有一种邻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谊,故他家的人对于我

  特别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产的豆腐干、豆腐衣等来送给我

  父亲下酒。同时在小侣伴中,王囡囡也特别和我要好。他的年

  纪比我大,气力比我好,生活比我丰富,我们一道游玩的时候,

  他时时引导我,照顾我,犹似长兄对于幼弟。我们有时就在我

  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玩耍,有时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见

  我俩一同玩耍,必叮嘱囡囡好好看待我,勿要相骂。我听人说,

  他家似乎曾经患难,而我父亲曾经帮他们忙,所以他家大人们

  吩咐王囡囡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囡囡教我的。他叫他大伯买两副钓

  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

  在盛水的罐头里,领了我到木场桥头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

  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由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

  水去。他又说:“浮珠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钩住鱼的

  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

  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花蝇,又来约我去钓鱼。

  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蝉钓鱼更好。鱼喜欢吃

  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

  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

  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欢喜钓鱼。不一定要王囡囡陪去,自己

  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

  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的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

  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

  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

  钱。

  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复有钓鱼的工夫。但在书

  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什么“独钓寒江雪”,什么

  “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风雅的事。后来又晓得

  有所谓“游钓之地”的美名称,是形容人的故乡的。我大受其

  煽惑,为之大发牢骚:我想“钓鱼确是雅的,我的故乡,确是

  我的游钓之地,确是可怀的故乡。”但是现在想想,不幸而这

  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

  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仟悔。

  1927年作。

《忆儿时》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

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姐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

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慈悲心的丰子恺。

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1句子赏析朱自清的《乞丐》《冬天》《忆儿时》《潭柘寺 戒坛寺》,

《忆儿时》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感悟:在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恙悲心的丰子恺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2《故都的秋》好词好句赏析

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3好词好句好段,要加赏析的

1、奔着幸福,我们苦苦寻觅。

可是,幸福在哪儿?幸福该是沙漠中一片清凉的绿洲吧?我们跋山涉川,望眼欲穿,最终却只见到几丛沙棘;幸福该是大海中的一颗闪亮的珍珠吧?我们涉江探海,寻踪觅迹,末了却只捡到几只贝壳;幸福该是旅途中的一座舒适的城堡吧?我们饥餐渴饮,夜往晓行,最后却只找到一处陋室;幸福该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花果园吧?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终了却只见到几弯垂柳、几丛小草。其实我们不要把幸福太理想化了,世上本没有完整无缺的幸福。

2、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道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3、沉浸于书香之中,我看到青翠妩媚的山峦,在温润的春雨掩映下,尽显平淡天真,犹如三岛由一般叫人捉摸不透;我听到美妙的琴声,时而激扬,时而舒缓,令人心情跌宕起伏,一如海明威出众的文采,屠格涅夫的字字韵律;我嗅到了梅兰袭人的清香,仿如林语堂的儒雅高贵,泰戈尔的清新淡泊。

置身书香,听展开的声色画卷,心中是无限欣慰喜悦,这好似中国的水墨画,一管羊毫便走湿绚丽风景,而耐人寻味的却是那盈盈袖间隽永的墨香。 4、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骆驼人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5、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6、母爱也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籍;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

想起了母亲,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 7、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师便是海上的水手。

铃声响起那刻,你用教职工鞭作浆,划动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课本。课桌上,那难题堆放,犹如暗礁一样布列,你手势生动如一只飞翔的鸟,在讲台上挥一条优美弧线——船只穿过……天空飘不来一片云,犹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远。

8、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好词好句 9、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

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

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10、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

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1、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

4谁知道关于潭柘寺的诗词文章

1、《秋游潭柘山礼祖塔》 明代:释道衍 早悟人生如寄尔,不计流行与坎止。

只缘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负山水。 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风清。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

潭龙蜇水逾千丈,空鸟去天才一线。 老禅寂灭何处寻,孤塔如鹤 乔林。

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 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

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 2、《龙泉寺》 明:李言恭 徒倚曲栏杆,山间路几肋。

空堂垂薛荔,古树长旃檀。 云气沾衣湿,泉声带雨寒。

风尘归骑促,惆怅下蒲团。 3、《护驾游潭柘》 清:高士奇 老幼村村望荜门,太平鸡犬足饔餮。

喜瞻鸾饰威容盛,山果盈篮献至尊。 4、《为震寰和尚题照》清:康熙 法像俨然参涅 ,皆因大梦住山间。

若非明锦当合法,笑指真圆并戒坛。 5、《咏潭柘寺辽树诗》 清:孙雄 潭柘寺前帝王树,至今车盖尚童童。

千年王气消沉尽,香火空繁三月中。 6、《潭柘寺》 清:黄钊 柘枯潭涸记唐年,龙性难驯却喜禅。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5求四句排比句并赏析,一定要赏析,

1、“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本句采用词组的排比,一个短语是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是“故都的秋”的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表达作者对故都北平的神往之情2、“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这些排比语句以具体事物进行对比说明,生动形象,饶有趣味3、“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黑人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的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旧在美国社会的一隅受苦受难,并且发现自己竟然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亡者”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赏析:作者用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从美国的种族隔离、黑人的生活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概括了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遇,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惨、地位的低下、生活的贫困,有力地突出和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6赏析句子,要有句子,最好是名家的,有赏析,要写运用什么修辞,

1、它就是一个冬天的芭蕾,一支回旋在脑海里的优美乐曲,一个记忆中永恒的通体透明的生命!(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冰灯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震撼,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2、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的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地鲜明美丽。(采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把垂死的黄蜂比作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蜂临死前优雅的形态,表现了黄蜂面对死亡的坦然、平静。突出黄蜂的优雅与凄美。)

就给你两个,自己慢慢揣摩吧!希望物超所值!

7求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要赏析

摘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简析:初一时就背过的文章,当时觉得索然无味, 现在读一读倒觉得乐在其中。首先两个“不必说”勾起读者兴趣,“单是”更引人入胜。

两个“不必”本已情趣盎然,可见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更是其乐无穷啊!还有后面的“油蛉”“蟋蟀”等等同样也富有丰富的童年乐趣。 摘抄: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很喜欢这句话,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描绘得淋漓尽致。

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写活无常作铺垫。 摘抄: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鲁迅先生对活无常的敬佩之情,从对他的尊称“活无常先生”可以看出。既然连一个鬼都可以如此赋有人情味,那我们作为一个人又何尝不可呢?所以鲁迅先生也是要借无常的“重人情”来启示我们。

作为一个人,法理固然重要,但也要像活无常先生一样赋有浓烈的同情心。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赞美之情,先写小时候对他的害怕,和现在对他的敬佩作对比,也拿阎罗王的昏庸和死无常的可怕与之作对比,突出活无常的善心。

作者也是想告诉我们,连鬼都有如此善心,人又应该怎样呢? 摘抄: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洋十元。

他仍旧泰然的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简析:鲁迅留学日本是学医的,本文他用切身的体会对当时中国医学的落后观念和落后现状进行了痛切地揭露和剥析,甚至有“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这样极而言之的话,他用一个思想深刻的医学生的良知和洞察力,击中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的要害,并且也显示了要救人身先救人心的思想转变历程,中国后来可能少了一个思想激进/操守严明的好医生,却有了一个为民族人民呐喊警世的大文学家,从本文中正可看到其伟大转变的的缘由。

摘抄: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简析: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

好句: 满天红云,满海金波,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643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5
下一篇2023-08-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