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据1949年3月25日联合社报道,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储备275亿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过1/3,约073亿美元的储备已运台湾,余均存国外。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2775358两、银元1520万枚、美元1537万元、珠宝以及大量外汇,总价值约5亿美元。” (可以说,277万两的黄金数目确实是当时中国国库的绝大部分储备。据后来中国国家档案馆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在国库中只接收了6000多两的库存黄金。)
当然还有“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藏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合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抢运到台湾。”
现在我们在看蒋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也有人说这不多,蒋某人带走的是黄金
很多人都认为金银币往往具有收藏价值,市场增值快,是由于他们选用的是贵重金属金银的材料,可客观事实简直那样吗?接下去,我就给大伙儿介绍一下金银币收藏价值这般高的缘故都有哪些吧!
纪念银币
虽然国际金价仍处在下滑安全通道,但金银纪念币仍然受欢迎,币市也走得很稳进。一些人就迷惑不解了,国际性贵金属价格与金银币个人收藏市场不应该同歩吗?黄金价格与金银币又存有哪些关系?金银币的收藏价值到底有多大?
这么多年关心金银币的人愈来愈多,一方面是群众的个人收藏观念拥有,另一方面便是消费力提升了。但说起到金银币真实火起来的缘故,还是离不了当初国际金价增涨的促进,那时候很多人看到了盈利。这几年,国际金价大幅度下挫,一开始的情况下也连累了中国金银币市场。二零一三年熊猫银币价钱遭遇腰折,吓跑了许多收藏家,但那时候却有些人挑选了犹豫,直到现在,这套币已涨来到近5000元,为何?
金银币收藏
金银币以金银为原材料,显而易见其成本费受金银市场危害,当金银价钱出现显著起伏时,会立即危害金银币的开售价钱。但金银币有别于普通产品,主题、加工工艺等要素一样具备非常大份量,因而造成了金银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发售之时,既要考虑到金银的市场价钱、人力成本之外,也要考虑到金银币的主题和加工工艺造成的危害。金银币溢价发行也是这一缘故。当历经市场长期性消化吸收和沉定后,金银的价钱起伏对金银币的危害就不大了,乃至不危害。
银币收藏
纪念币分一般币和金银币两类,单纯性从外型上讲,的确是金银币更胜一筹,发售初的价钱也的确差别很大的,但普制币确实就比不上金银币?其实不是,一般币中也有使用价值非常高的种类,如中央人民银行创立40周年纪念币、宁夏自治区创立30周年纪念币等,增值力度均达数千倍,超出了许多的金银币种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金币
除一部分做艺术品投资目地外,大部分的藏友还是由于纯碎的喜爱人文历史。将纪念币视作历史人文的媒介,根据个人收藏赏析纪念币各有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回味无穷历史时间。而纪念币的使用价值也反映在其额外的历史大事件上,可以说,要是其记述的历史大事件危害充足大,将来的发展潜力就一定不容易小,其使用价值也会在短期内内节节攀升。
如同近期刚发售就造成市场一片火爆反应的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周年纪念币,其所记述的历史时间,也有宝贵的贵重金属材料,精美的视觉传达设计,全是其增值的强有力“武器装备”。
1香港金银业贸易场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The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Exchange Society)成立于1910年,当时称为〔金银业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才正式定名〔金银业贸易场〕及登记立案。组织与规模不断成长扩大,以至今日,建立了恒久的基业。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是香港金与银等贵金属的交易场所。香港金银业贸易场的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上环_沙街12-18号金银商业大厦三楼。贸易场有会员171家,可以独资、合伙或有限公司形式经营,当中30家为金集团成员。交易方式维持传统,以Open Outcry型式,由行员或出市代表于交易大堂内以粤语公开叫价,辅以手号进行买卖。 创立本场之前贤,皆为当时之找换店及经营各埠汇兑之银号东主或主事人,战后出任本场***的何善衡先生、何添先生、伍洁宜先生、梁季彝先生、董仲伟先生、马锦灿先生等皆为香港各大华资银行的创办人。九十四年前,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香港流行买卖碎金碎银,后发展为钱银台,再演进为银号,至现代的银行,本场纯为顺应钱银业的发展而创立。因此之故,本场虽以金银买卖为主要业务,但战前还有〔〕大金、银元大洋,战后还有美钞、日元、西贡纸、菲律宾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买卖,与金条买卖同时在本场双边进行。至1960年,由于美钞现货交收困难而时停时复,终以交收闲静而于1962年正式停顿,只余金银交易以迄于今。注册资金30亿港元。
2上海黄金交易所
上海黄金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中国唯一合法从事贵金属交易的国家级市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组织黄金交易,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性管理的社团法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建立,使中国的黄金市场与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一起构筑成中国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中国黄金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现货交易平台,使黄金生产与消费企业的产需供求实现了衔接,完成了黄金统购统配向市场交易的平稳过渡。
3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2013年是白银等贵金属交易市场并由交通银行来资金三方托管的合法金融机构,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同一个性质。
在古代中国要说最有钱的地方,一个是银号,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银行,一个就是国库了,这可是掌管一个国家所有钱财的地方。在大家的印象中,国库那自然地上堆的都是黄金,白银,全是钱财。那么宣统退位,大清朝灭亡后,这国库里面的钱财去哪里了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虽然积重难返,但从明朝至晚清积攒下来的财宝仍不容小觑。
在古代,虽然皇帝乃一国之君。但国库作为根基不到万不得已是断不能用的,而且开国库还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获得朝廷大臣的批准。
那么不禁要问,清朝灭亡以后,钱财还剩了多少
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真正的执政者成了民国政府,民国政府军饷缺口巨大,便想动用国库。
当孙中山盘点国库时,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他万万没想到,国库只剩下了10枚银元。
究竟是何种原因,会凄凉到如此地步
其实翻来史书,不难发现国库的钱财,在咸丰年间就已略显颓势。
在经过了近代好几次的割地赔款、列强战争,以及10年打击天平天国。
其中两次鸦片战争3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了45亿白银等。不算上利息,相当于大清国20年的财政收入。
而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当权者的无能,慈禧太后当权数十载,完全有时间有能力扭转局面,哪怕是将损失降到最低。
而她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国家危亡,竟挪用军饷拿来过寿。更是加速覆灭了大清国。
溥仪退位后,宫中还留有大量的太监、宫女大肆偷盗,当溥仪想要清算时,太监们竟一把火烧了宝库。
到了最后溥仪为了能维系日常开支,竟开始变卖祖宗留下的珠宝玉器。
当经历了战犯后,溥仪再次回到中国,交给国家486件文物。
至此大清国国库一干二净,永远成为历史。
中国黄金的银饰的钢印有以下几点:
1 纯银:有“S925”或“Ag925”的标志,表示了此金属含银量为925%。这是最常见的标志,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首饰银,也是一般卖银的常用的标志。
2 足银:有“S990”或“Au990”的标志,表示了此金属含银量为99%。这种标志多用于:银锭、银元宝、银摆设等大件银饰上。
3 包银、镀银:有“SL”或“FS”的钢印,就说明了这种首饰是镀银的。
以上就是中国黄金的银饰的钢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从秦代到清朝,货币的基本单位是“钱”,从宋代起也称“文”。较大一点的货币单位为贯,也称为吊。自明代中后期,银子逐渐成流统的货币,因此也称为两也称为主要的货币单位。不过这些货币单位到了民国时期全部废止,改以“元”为基本货币单位,辅助的货币单位有“角”和“分”。 古代1000钱(文)=1贯(吊)。铜钱、金、银等在不同时期兑换比例也不一样。如北宋末年,1两金=20贯、银=15贯;而南宋时期则为1两金=30贯、银=23贯;清初顺治到康熙基本上1两银=1贯,但是到了晚清时期,则为1两银=2贯左右。
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原因:
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流通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
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破解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储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争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抢夺与盘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
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目,说法不一。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万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余两,银元3000万元;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万两,美钞5000余万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万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然“黄金匮乏”
1949年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5)中国央行黄金储备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左右
(6)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
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
(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