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人们觉得金子银子值钱?为什么不是别的呢,古代货币是什么作为原料的?

古代为什么人们觉得金子银子值钱?为什么不是别的呢,古代货币是什么作为原料的?,第1张

最早的金子是泛指“五金”,即指:金、银、铜、铁、锡。因为产量太少,所以泛指货币概念。

其实我国从未使用过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我国古代黄金一般都是用做装饰或作为有价保值的贵重物品进行储藏,其中大部分流入民间。

  

  在中国古代只有秦和西汉时期黄金作为法定货币出现过,而西汉是有记载的黄金使用最多的时代。那时黄金一般被做成饼状、麟趾或马蹄的形状,每斤约值一万钱,主要用于大额交易、储藏、赏赐、赎罪等,发生量相当的大。此处一斤万钱仅为大致比价,实际价格是以当年各郡守(两千石的官好象就是郡守一级的吧)所治理的郡县内十月份的平价黄金为标准换算的。因此每年的价格应该有所波动,而且各地的价格也可能有所不同。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汉武帝时期发行的白金三品货币并不含黄金,这只不过是银锡的合金,很快就贬值废止使用了。

  

  到了王莽时期,从公元8年到公元23年,王莽以币制改革的方式大量的搜刮民间的黄金。例如一刀平五千每枚当五铢钱五千枚,以当时黄金一斤价值一万钱算,两枚一刀平五千可兑换黄金一斤。王莽用一两多的铜,就可强行收兑百姓一斤的黄金。有记载王莽灭亡时宫中藏有黄金达七十万斤之多,虽然我对这个数字存有疑虑,但是我觉得可以把这个作为自东汉开始民间黄金使用量减少的一个原因。另外自东汉起,我国就停止了将黄金作为机制货币的使用,这是为什么以后各时期的黄金使用量都没有西汉多的原因。而且另一种贵金属白银,开始在东汉以货币的形式流通。这使得在赏赐功臣或贿赂权贵时,黄金有了其他的替代品,此类事情在史料上可以找到相关记载。自东汉起直到魏晋六朝时期,时常的战乱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性都严重影响了黄金的开采,这也是此段时期黄金使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黄金使用量的减少是指大规模的使用减少了,而民间小量的流通仍然是没有间断过。

  

  黄金的低迷状况到了唐朝得到了改善,稳定的政局和旺盛的国力使黄金的使用又得到了增强。在大量的对外贸易中,黄金和白银成了主要的支付手段。由于唐朝实行的币制是钱帛本位制,因此黄金仍然主要充作保值手段,而白银也已开始作为流通货币使用,只不过使用范围很狭窄,使用量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金、银、钱相互之间的兑换就必不可少,兑换业务便由此产生,而经营货币兑换业务的机构就是金银铺。

  

  两宋时期,白银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使用量进一步的增大,商品也开始出现以白银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的状况。这种状况到了元朝则全面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影响,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一直是以白银作为货币来进行流通的。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便铸了一批每个重五十两的元宝。元宝的名称虽然早在铜钱上用过,但白银的元宝,却是元朝宝货的意思。而此段时期黄金在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变动。

  

  明代的货币制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钞、钱、银。明朝早期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后来改为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钱钞并用。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尽管政府禁用金银交易,但民间一直在使用白银。到英宗正统年间,明政府对这种状况先是默认,后是被迫承认。由于在法律上允许了银的使用,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白银流通制度,此时铜钱仍为辅币。与之相对应的是,随着白银的普遍使用,黄金渐渐退出了流通货币的范围,主要作为贮藏和装饰用了。

  

  清朝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货币制度,实行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且银钱之间比价大体维持在一千文一两上下。政府的重点在用银,尤其不主张用钞。此时的各种交易中,已经极难再见到黄金的影子了。

白银在民国币制改革后就不再铸造发行,当然因为国民党货币贬值,实际上一直到建国后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古代的一两黄金价值相对于白银是相当高的。在古代,黄金被广泛认为是最贵重的金属,它具有稀缺性、耐久性和珍贵性等特点。相比之下,白银虽然也是贵重的金属,但其供应相对较充足。因此,一两黄金的价值远远超过同等重量的白银。

这要看你说的是哪个朝代了。古代1斤=16两,但各个朝代一斤的克数,各不相同: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按最少的1两1392克算,一千两黄金,约合13920克,现在的金价380元/克左右,13920380=5289600,大约529万。

由于古代的度量衡和现在不同,如果按照明清时期的标准,从重量上计算,并且依据近期的金价,一万两黄金的价值大约在1亿2千万人民币。古代的黄金在清朝末年时外流非常多,另外的部分大多被制成了装饰品。

首先,说到黄金万两,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一定是用重量来作为衡量单位的,一万两的话也就相当于是1000公斤,但是这是我们现代的计量方法,在古代时计量方法有所不同,在明朝时规定黄金一两的重量大约是3225g左右,之后也沿用了这样的计量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黄金万两的话,也就是322500g。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美金与黄金的兑换,根据目前的金价,大约可以计算出黄金万两的价格是一亿两千万人民币左右,这对于古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赏赐黄金万两这样的情况,其实更多的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以及小说当中。在史实上,真正赏赐黄金万两的时候非常少是几乎没有的,如果真的赏赐,大多数时候无异于掏空国库。而且在古代对于黄金的提炼程度不高,其中有掺杂很多其他金属的成分,甚至在秦朝的时候铜也是被当做金来作为一种流通方式的。

在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我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外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更是家常便饭。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外国人都来国内兑换黄金,使得大量黄金外流。而且后来由于大家大多采用了纸质钱币作为流通工具,金银也逐渐退出了货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金银就更多的是用来打造首饰这类的装饰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24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6
下一篇2023-08-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