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太像是条形码的原始数据,就像下面中琅条码软件里面做的条形码,数据就是这个6开头的,但是设置了文字显示位置为无,所以条形码的原始数据就看不到了
然后在下面添加个其他的数据,从外部看到的是下面的数据,但是显示的可能不是,所以还是要以扫描后识别到的数据为准
1、看色泽
根据黄金的不同光泽和颜色即可大体区分纯金、K金,真金、假金。即金以赤**(黄红色)为佳,成色在95%以上;正**成色在80%左右;青**成色在 70%左右;**略带灰色成色在50%左右。
故有口诀为“七青八黄九五赤、黄白带灰对半金”。若对长时间的黄金首饰来说,则有“铜变绿,银变黑,金子永远不变色”的说法。
2、掂重量
黄金比同体积的银、铅、锡重一倍左右。真金拿在手上有坠手感,而铜或其它只有重感而无坠感。
3、用酸点
在试金石上分别磨出被鉴定首饰和对比的黄金,用玻璃棒点试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反应,故颜色不变。若非金或非纯金,金道则消失或起变化。
变化规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视其金道消失情况,比较对比就可确定黄金首饰成色。
4、用火烧
用火将要鉴别的饰品烧红(不要使饰品熔化变形),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如表面仍呈原来黄金色泽则是纯金;如颜色变暗或不同程度变黑,则不是纯金。一般成色越低,颜色越浓,全部变黑,说明是假金饰品。真的烧红后即淬入水中,色泽不变。真的遇火不变色,假的不耐火,变成黑紫色,不光亮。
扩展资料: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
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状,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状的原因,纯金首饰也易被磨损而减少分量。
在门捷列夫周期表中金的原子序数为79,即金的原子核含有79个质子,质子带正电荷。同时,由于符合半满规则,因此,金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金属市场上金与钌、铑、钯、锇、铱、铂等金属统称为贵金属。
黄金虽是一种很柔软的金属,但不及铅和锡两种金属。在纯金上用指甲可划出痕迹,这种柔软性使黄金非常易于加工,然而这点对装饰品的制造者来说,又很不理想,因为这样很容易使装饰品蹭伤,使其失去光泽以至影响美观。所以在用黄金制作首饰时,一般都要添加铜和银,以提高其硬度。
,“千足金”是国家标准,而“万足金”只是商家的一个宣传口吻或者说是广告词,并不一定代表金含量,国家标准中根本就没有“万足金”的说法。国家的标准是三个9,只有金条才有三个9和四个9的标准。即使消费者的购物小票上明示是“万足金”,通过质检也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按照国家对贵金属命名的规定,“千足金”是国家标准中黄金首饰成色标准的最高纯度,而标准中根本没有“万足金”的相关规定。而且以现有的仪器精密度,即便黄金饰品纯度确实达到了9999%,一般的检测机构也检测不出来。 其实,“万足金”实际上是钻了国家标准的空子,所谓“万足金”也就成了一种概念,并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万足金”执行的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企业标准,“万足金”的说法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利用黄金越纯越好的常识吸引消费者购买,而由于“万足金”的价格比“千足金”更高,商家通过这种方式,可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这就难免会有一些不法商家钻空子,将成色达不到4个9的黄金首饰标称“万足金”从而获取较高利润。
黄金项链的标志一般在扣上,俗称头尾。
k金:指黄金含量,如标“18k”是指含金量为75%%的k金首饰。比如标有18k白、750g、750金字样的都是表示黄金含量为18k的白色k金,14k白、585g、585金是表示黄金含量为14k的白色k金。
千足金:指金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99,打“千足金”,“gold999”或“g999”标记。
足金:纯金项链指金含量千分数不小于990,打“金”:“gold990”或“g990”标记。
镀金:是利用电解原理在银或铜制成地首饰表面上镀上一层极薄地黄金,标记为“gp”或“kp”。
包金:将金箔包在银:铜等金属材料地表面,常用kf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