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暴利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谁也不愿买这个账:种茶的说我只比种粮食强那么一点点,搞不好都老本贴进去,哪来的暴利?做茶的说可怜我就挣个辛苦钱,一年忙一季,昼夜不得眠,挣得不够一年花。卖茶的吆喝更厉害了,我一月房租那么多,还养着一个人,一斤不卖也得花一样多的钱,哪来那多暴利啊?
如今的钱不好赚啊!整个茶叶链,从种茶,到做茶,再到卖茶,都在叫屈,都没挣钱,也都没暴利。那么,一斤茶叶凭什么卖几千几万元?成本都知道,最贵也就三五百元,了不起800元到顶。明前、雨前茶就不说了,成本高,鲜叶都得五六百。可是随后的夏茶秋茶,还有扫地茶,大部分成本不到百元。
更有那山民茶农自产自销的,基本都成本价卖了。但是最终到消费者手上,并没见到价格多大变化,还是几百上千。当然也有很多的所谓自产自销,网上推卖,99元一斤,99元4斤,难道这些也是暴利吗?茶叶的世界真是看不懂。很多人的疑虑就此产生:99元4斤送茶具还免快递费,尚且有证据说是暴利,那几百上千万元一斤的当然更是暴利。可是暴利究竟在哪里?本文试图揭开一角,供各位有兴趣的朋友参阅。
(上图是一棵茶树,哪位知道名字)
一、茶叶链各环节成本分析为了便于阐述茶叶是否暴利部分,成本部分就概括性的介绍,不做细致分析。
第一,种茶成本。茶园的核心成本构成分三部分,人力费、材料费和管理费,其中材料费属于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主要是茶苗。管理费包括土地使用费、肥料和药物费等,一年每亩百元左右。最大头的是人工费,主要表现在茶叶采摘。按照每亩出产鲜叶300斤,每斤100元,今年豫南信阳毛尖采摘人工费每斤50元。30000元毛收入,现场扣除采摘人工费15000元 ,鲜叶毛利润15000元。大致就这个样子,全年刨干打尽,净落个每亩10000元。如此匡算,种茶确定没有暴利。
第二,做茶成本。一般的茶厂都有自己的茶园,成本会有所降低,利润有所增加。不过为了方便,还是按着简单匡算。茶厂做茶,4斤鲜叶做一斤茶,鲜叶400元,炒茶人工100元,豫南大都是小型茶厂,炒出来就卖了,行业内把这种炒好就卖的茶叶叫毛茶,初级加工的意思。
这样的茶叶最多卖到800元,一般在600-800元之间。去掉直接成本500元,税收、人情,一斤茶叶毛利最多200元。按10000斤年产量,毛利200万元,全厂一年下来的投入和费用,就花的差不多了。如此算来,做茶也没有暴利。
第三,卖茶成本。这个环节更复杂,还是要提纲挈领的叙说。卖茶成本就三个主要的内容,买茶、运输和房租,其中的运输、房租等构成销售费用。按照销售商解释,假如买进茶叶500元每斤,一般会卖到800元,费用分摊下去会有20-30%利润,根据销量还有浮动。譬如实现年销售10000斤,实现利润200万元。如果年销售1000斤,就是利润20万元。
其实不是这样算的,实际情况销售1000斤不仅不赚,或许还亏本。因为他的成本有两部分组成,动态的和固定的。动态成本里面有库存占压,季节性价格波动等,固定成本里有人工费,销量少了,都会造成实际成本上升。怎么算,总体20-30%的毛利率也不是暴利。
(顶峰时候这个茶饼能换回一件茅台)
二、茶叶的暴利到底在哪里算了一圈,算不出暴利在哪里,但是确实存在暴利,还不是个别现象。所有信息反映,高档茶叶、低档茶叶,不同品种,都有暴利。最大的可能,就在销售环节。我们从根源上寻找线索。
第一,茶叶的暴利说法起源在哪里?我们都知道,40年前的茶叶就没有暴利的说法,根本就没有这回事。那时的茶叶跟烟酒糖盐一样,百姓生活必需品,国家对价格有管理,其实不用怎么管,很好的茶叶就几块钱一斤,没人想着定价之外还能搞什么鬼。譬如茶叶,茶园是集体的、茶厂都是国营的,采茶给工分,炒茶有工资。
用现在的价值观衡量,一斤茶叶的成本就是个工分工资钱,合到块把两块钱,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后经过当时农村财务管理的“预算”和“决算”制度,茶园和茶厂的收益保持在田农水平。那时的农村财务制度,没有盈利的概念,讲求的是收支平衡,所以始终没有利益矛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在光山,茶叶就三几块钱一斤,好的雨前毛尖也不到10块钱,搁到现在都几千元的货。
用那时的工资水平衡量,4块一斤的毛尖茶,一个月工资可买到10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但和现在比,却很高性价比,当下一个月工资只买得一斤毛尖茶叶。问题的关键在于,此前的茶叶市场极其平静,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就没听说过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低进高出等等现象,当然也没有暴利这个词了。
这个古老的市场一直的波澜不惊到2007年。这年让全世界认识了原产于中国云南的一种茶叶,普洱茶的惊天亮相也让世界牢牢的记住了它。当地百姓世世代代饮用的大碗茶,突然的一夜成佛,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价格飙升到三万元每斤,整体涨幅超过股市。这个线索就应该是茶叶“暴利”的起源。
第二,说不尽的普洱茶。在中国茶业史上,原产地、历史最久远、十大名茶,多么辉煌的过去,在普洱茶面前,变得都不值一提。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表明:几块钱的茶叶卖到几万块还一茶难求,还有什么可以比。那么就来扒扒普洱茶的历史,看看究竟怎么了。“武侯遗种”。可能是多少年来,茶叶品种的丰富,人们居然不识普洱茶了,实在不应该。
早在东汉时期,普洱茶就是我国的名茶,后来还赢得了“武侯遗种”的美誉。要知道古时候把一个饮食物种与伟大的人物关联齐名,说明普洱茶在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当今商品广告的名人效应,就是学来古人的智慧。武侯是诸葛亮的尊称,他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候。“朝廷岁贡”。
有正史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普洱府志》,说的当时普洱茶山八百里,种茶制茶十万人。仅思茅一地就年产茶叶10万担。为什么如此大的规模?就是因为雍正皇帝的经济改革,“改土归流”,激发了农民活力,振兴了农业,云南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普洱茶优势,岁贡朝廷。因为路途遥远,地方政府又故意大造声势,负责押送贡茶的官员,思茅通判又很会办事,一路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搞得路人皆知,京城都以喝到普洱茶为荣耀。
当时有个叫做阮福的人,在他的《普洱茶记》里写得明白:普洱茶名满天下,茶味最是香浓,在京城最为推崇。搞得雍正皇帝高兴的不得了,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成立普洱府,提升普洱茶产地的行政级别和权力。“享誉世界”。普洱茶这么张扬造势,逐渐引得国外茶商的关注。在本来交易兴旺的基础上,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已经远销到欧洲。至此,包括本国西藏,周边东南亚各国,日本、西欧诸国饮茶国家,都有了正常的普洱茶贸易。
第三,普洱茶炒到天价的踪迹。赋予了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炒作性质。普洱茶的名声最早提升在清朝,直到上世纪末,依然是“饮品”本性,用来喝的一种茶叶。机会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出了个叫石昆牧的茶痴人,祖传嗜茶,或叫“茶痴”也不为过。
他1966年出生,7岁会品本岛乌龙茶,17岁开始接触普洱茶,20岁就对普洱茶颇有心得,融入了港台普洱茶文化圈,一帮子大神玩起来。最终把古董文化、哲学思想和神学佛家等等都玩到茶里。赋予普洱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形式上,把普洱茶严格分成三六九等,使其具有了资本的可操作内容。按着石昆牧的说法,普洱茶粗分“老茶”、“新茶”两大类,老茶里又细分古董级、印级、年份级,然后还分名号、口感、色泽等等。
本来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老陈”特性,成了玩茶的核心品质,把个香港茶人保存的年份茶叶都给搜罗出来,搞到台湾供他们品茶斗茶玩儿。以至于港台流行说说普洱茶是“生于云南,藏于香港,扬于台湾”。普洱茶问世千多年,终于在台湾成长为一个可以炒作的资本类商品,为后来资本大举进入做好了充分准备。被资本盯上的普洱茶,终于成为炒作工具。
我们都经历过“蒜你狠”、“姜你军”,当然还有更猛烈的股市血腥。那些普通农作物能够翻云覆雨,并不是市场供求变化带来的,突然成倍减产或者突然都把蒜当饭吃了,而是人为的原因。有人坐庄,拿钱先都买过来,冷库里放着不卖,造成市场短缺和恐慌,认为没蒜了,就都要买,买不到就抬价格,都竞相抬价。
当抬到相当程度时,庄家突然开闸放水,一下子都卖掉,等到买蒜的人们还没晕过来,庄家已经把蒜卖完了。这个垄断买蒜卖蒜的庄家,用的就是资本市场的玩法,叫做“资本运作”。买蒜的钱还不是自己的,是从资金市场拆借来的,然后一买一卖,还本付息,自己捞到一大笔拍屁股走人。
后来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也是如此,都是资本运作的结果。普洱茶更是如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港台预热,在完全具备资本可操作的工具要素条件下,2007年的资本大量进入,就把普洱茶很便宜的价格一下子炒到天价。遂使茶叶整体行业落下个“暴利”的名声。
(八百年前这里的茶叶就名闻遐迩)
三、普洱茶之外的茶叶有没有暴利所有人都认定茶叶暴利,绝不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事实依据,还一定很确凿。前面说到的普洱茶风波,几块的茶饼炒到几万。但是资本过后一地鸡毛,受伤割肉的自认倒霉。经过十来年的恢复,普洱茶在逐步回归本来面目。本来嘛,即便普洱老茶痴也至今不认可那么高的价格。
但是暴利现象在茶叶行业依然存在,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精细深加工。说是加工,其实是分拣筛选,把从茶厂买来的毛茶按等级标准,重新筛选,包装。这个环节产生暴利的关键点在于:茶厂毛茶价格最低,茶厂几乎没什么利润,譬如豫南各县茶叶生产基本还都是小农经济模式,只能出产毛茶,质量再好,也卖不出好价,当然也是茶商压价的主要原因。但是,茶叶的质量在那里,只是外形不好看而已。这样的茶叶等于是泥糊的美玉,只要按着茶叶的分级标准,重新分拣筛选,就远远不是买进的价格,构成主要的暴利部分。
第二,我们的茶叶生产执行的是《GB/T18797-2012茶叶感官评审室基本条件》。标准很标准,但是一般百姓不好掌握,或者说根本无法了解。俗话说得好,黄金有价玉无价,还说宝玉有价茶无价。除非老茶客,茶叶价格基本市场说了算,同样品质,行情到了一万就是一万买卖,行情一百就是一百买卖。
至于什么级别的茶叶,外观好分辨,品质难鉴别。譬如明前毛尖,除了冬天,春夏秋都能随时采来茶叶芽尖,做出来外观一样,起码外行看不出来。所以就给各种商业炒作留下机会,成为最适合炒作的商品。这就构成了茶叶暴利的另一大机会。
第三,扫地茶。最多见的是满屏叫卖的地板价茶叶,99元买多少。这类茶叶根本不可能像打出的那样,是优质毛尖,几千元一斤的。实际上都是过期茶、机器采茶挑剔掉的叶子,还有茶树修剪掉的扫地叶子做的茶,好点的是机器采的夏叶。本来应该扔掉的垃圾叶子,放到炒茶机器里过一道,成了茶叶,成本也就几块钱,卖到几十块,就成了不起眼的暴利茶。
四、茶叶暴利原因补充说明茶叶价格,并没有什么奥秘,本应透明。譬如明前毛尖,40000个嫩芽做一斤,卖到几千就正常,如果加工过程很繁琐,作出的茶叶更好看,味道更香,卖到上万的价格还是正常。但是用一般茶区的茶叶冒充名气地区的茶叶,用普通品种茶叶冒充名贵品种茶叶,用夏茶冒充春茶,就有暴利,就是暴利。
再说茶叶价格。我们的市场存在的是三级价格制。譬如同样的茶树:茶农自采自做自销的,头道毛尖卖到200就知足,毕竟自己的茶树,栽一年收多年,管理基本不算钱,还又习惯自己出的劳动力不算钱,下来一斤卖个200元。即便跟风涨价,最多再加100元,卖到300元就很高兴了。这一级最便宜,差别在炒茶技术。茶厂要计算成本产出利润,会卖到600-800元。
如果是老客户茶商,还会降到500或更低些,略有利润就行。这一级的性价比高,差别在毛茶,级别不分。茶商把茶叶分拣分级,一般分拣出最差的茶叶,也会卖到购进价,精品级的价格就不说了,都倍数。这个行业,买进加50%利润率卖的市场惯例不大存在,起码很少见。但也不能说都会获得暴利,亏本的也很多,就看你怎么做了。
在甄嬛传眉庄丢个镯子复宠后,皇帝本就觉得对她亏欠许多,复宠后更是加倍补偿,给她赏赐了许多宝物,金瓜子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是苏培盛亲自来送赏赐的,沈眉庄随手抓了一把金瓜子赏赐于他,见过各种宝物的他却被吓得直呼不要,想来这金瓜子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如此贵重又象征身份的赏赐,让苏培盛受宠若惊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上好的玉石比黄金要贵上许多,但这可并不代表黄金就不值钱了。在古代的时候,金银起初被当作了货币用来交换所需物品,后来金银就成了财富的象征。《甄嬛传》里后宫妃嫔佳丽们都是都以满头珠翠,手上戴金银制成的指甲套儿以显示自己的身份高低。
皇帝从来都是万人之上,令万民敬仰的存在,天底下什么珍惜玩意儿或者贵重东西首先要送去给皇帝,有什么好东西都是要先紧着皇帝用,然后才是皇帝身边的人,按照跟皇帝的亲疏关系依次享用物品。
一般能被皇帝赏赐金瓜子的都是有功之臣或者王公大臣,一般碌碌无为的大臣是还没有资格得到金瓜子这样的赏赐的。
整部剧里皇上赏赐给甄嬛各种奇珍异宝,却从没有赏赐过金瓜子,赏金瓜子独独眉庄一人,还一赏就赏赐了一盒,可见这份恩宠不是谁能得到,金瓜子这样的宝贝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金瓜子的与众不同。
这金瓜子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赏赐,的赏金瓜子更是身份的象征。苏培盛是个人精,自然心知肚明什么能接,什么不能随便接。因而在看到沈眉庄那么随意的给自己一捧金瓜子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大惊失色。
如此阔绰的出手和礼贤下士的尊重,更让苏培盛受宠若惊
眉庄却抓了一大把亲手放到苏培盛手上,还美其名曰“这点子心意请公公吃点心,喝茶的”,这么多的金瓜子请全皇宫的宫人都够了吧。眉庄如此阔绰的出手也是吓到了苏培盛了。
按说这么好的东西,谁得了都是好好收着的,又怎么会随意赏个一个宫人呢?可是眉庄偏不,到底是大户人家出生的大家闺秀,从小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特别有教养,不会随便被这些赏赐而动摇,所有富养女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加之皇上伤得她太重,已经对这个人死心了,已经冷冷地在这后宫过了这么多年一身傲气的她是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对皇上的恩宠已经不在乎了,有怎么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呢,能让她想要的不过是温实初和肚中孩子的平安喜乐了。
而且她这些年在后宫忍辱负重多是为了母家,以后不仅要维护母家,更要维护温实和还孩子,她也需要壮大自己,再贵的东西于她如浮云和虚物,倘若能用一把金瓜子拉拢到苏培盛,不是比什么都值了。
苏培盛最会察言观色,沈眉庄刚刚恢复圣宠对他就那么大方,拉拢他的意思他怎么会不懂,其实那时苏培盛已经是半条甄嬛船上的人了,甄嬛与沈眉庄姐妹情深,看在甄嬛和槿汐的面子上苏培盛都会或多或少的帮着沈眉庄。
但眉庄却礼贤下士,让苏培盛觉得得到赏识和看重,也是一种受宠若惊,所以他才会那么的吃惊直呼不要。
深深剖析清楚这一举动,才能深深懂得其中的言外之意,由此可见眉庄的手段和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在不声不响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苏培盛和眉庄,果然高手过招就是这么不留痕迹,让你望尘莫及。
举报/反馈
具体日照的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导游普遍说的有一点:
(一)我看起来有点老,就像陕西大红枣,外面皮子有点皱,其视为蹈海蛮好。
(二)别看我长得胖,工作起来有力量,别看我长的瘦,工作起来有节奏。
别看我年纪小,工作起来有技巧,别看我年纪大,工作再累也不怕。
别看我长得高,登山钻洞也弯腰,别看我长的矮,工作有误立即改。
(三)唱歌跟着感觉走,旅游跟着导游走,大家互爱手拉手,团结一起向前走。
(四)旅游温馨提示:要做快乐的旅游人,要相信支持配合导游、司机的工作。
不要太多睡觉,不要太多比较,不要太多计较。
(五)旅途当中苦不苦,看看长征二万五;旅途当中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旅途当中甜不甜,开心快乐多花钱;旅途当中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
购物促销类
(一)开会太多使人累,喝酒太多使人醉;聚众赌博是犯罪,旅游消费最实惠。
(二)好的商品带回家,家人又喜又是夸;喜的是你会识货,夸的是你想到她。
(三)这种商品是个宝,他的销路实在好;他北销大连长春哈尔滨,南销广州上海和南京;
过长江,出黄河,他已远销到外国;他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还远销美国巴西墨西哥。
(四)买了山水画,增长新文化;买了西瓜霜,不怕嘴长疮;晚上无乐趣,最好去看戏;
要想家业欣,多卖真水井;披金显富贵,带玉保平安;买了好珠宝,好运跟着跑;
请上与貔貅,出门不用忧;工艺品银饰,摆设显档次;攀比不会输,最好选南株;
平常喝好茶,绝对保护牙;经常喝好酒,精神好抖擞。
(五)桂林山水带不走,要带就带三花酒;七瓶八瓶不为多,买回家里慢慢喝。
导游工作百态类
(一)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上山能够擒鸟,下河可以摸鱼。
(二)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还多,吃的比谁都杂,跑的比马还快。
(三)白天辛苦晚上累,半夜三更回家睡,优质服务有热心,接团经理才放心。
为了客人去排队,避免客人高消费,接待不周有误会,赔礼道歉被灌醉。
导购 玉石文化
男戴观音女戴佛,出入平安保幸福;带上翡翠手镯,健康美好快活;
带上玉石貔貅,从此万事无忧;古玉重质量文化,犹如欣赏山水画;
现代玉讲究的是色、水、低、工、形,追求材质、雕琢、精美、保健高水平;
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文化传天下;三分玉才七分工,十全十美看其中;
玉才优质为翡翠,精美坚韧不易粹;软玉属中国传统玉,其历史发展要牢记;
硬玉传入乾隆年,开创玉石新纪元。
导购 茶文化
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茶;高山多雾出名茶。
山高土又黄,天然好茶场,清明发芽,谷雨采茶。谷雨前茶,沁人齿牙。
明前茶两片芽,明前采茶为上春,明后才茶为二春。
采茶不要粪,一年三次锄,十年老不了爹,一夜老了茶;当天采茶,当天做芽,
客来茶当酒,意好水也甜,酒吃头杯,茶喝二盏,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茶水喝足,百病可除;吃生萝卜和热茶,大夫改行那钉耙;常喝茶,少烂牙;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露白;隔夜茶,毒如蛇,晚餐少喝水,睡前不饮茶。
我觉得这些肯定有你能用得上的
分哦~~~
正所谓:“黄金万两,不如凝翠一方”。
赏翠,赏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翡翠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怡然;一种热闹后的自清。
翡翠是对万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种翡翠里,都可以感受到万物的姿态,无论阳光,还是雨雪。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倒上一杯茶,看着手边的翡翠,也常会生出许多感慨。翡翠要细细品味才能够感受其中的韵味——从原石到大放异彩的过程,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或也品不到人生的真谛。日子过得久了,历经多了,就像那抛光后的翡翠,越发的光彩肆意,而那温润的触感也就如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缅甸盛产宝石级翡翠,可以说是缅甸的特产,同时缅甸,被称之为“千寺之国”、“佛教之国”、“佛塔之国”,全国85%以上的人都信仰佛教。
但是你绝对想不到,缅甸会耗资100亿,1500多吨的翡翠来建造一座翡翠佛塔。
不要惊讶,这就是传说中的翡翠佛塔。独一无二奢华的缅甸翡翠佛塔,世界上最大的翡翠佛塔,也是全球唯一 一座完全由翡翠搭建的佛塔,因此名声远扬。
这座佛塔位于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是目前缅甸耗资最多的建筑,整个寺庙几乎都是用翡翠修建的,看着很宏伟,全部是翡翠,非常有古典气质,翠绿的翡翠让人眼前一亮。
从翡翠搭建的大门进去后,就可以看到佛塔,佛塔全部是翡翠,奢华之感扑面而来,据称,这些翡翠都是玉石商布施而来!其中不乏极品种水色料珍品。塔基及塔端藏有极品玉石料,以作镇塔之宝,这些宝贝是永久的埋藏,不示众人,但塔身尽数玉石还可以触摸和用电筒查看。
连墙壁都是翡翠做的
每一块有颜色的地方,都是由翡翠原石做成,完全没有人工染色的痕迹!
用整块翡翠雕刻的佛像作品,信仰的力量!
如果你是来自缅甸,你会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佛寺,无处不在,然而这座翡翠佛塔,也成为很多膜拜的对象。让我们—起走进缅甸, 感受宁静与奢华
编稿:杨凡 责任编辑:杨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