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同袍都在用女子发髻的方法。其实男子束发和和女子盘发不同,女子的盘发自有奥妙,是先盘发再插簪子,抽掉簪子的话头发会自动散落下来。而男子发髻即使拔去簪子,不去拆它是不会散的。
首先看男子用发簪:
古代男子发簪其实是很长的,有15-20cm。这里说的10cm是因为道士买不到簪子不得已用了加工过(去掉花)的女簪。
男子发簪长的短的都有,比较随意,文物里长的有20cm,短的才13cm。跟女簪主要区别在于装饰纹样比较简单,偏向实用性。
男子发簪大致是这个样子的
文物:宋代鎏金 男子发簪长19CM 簪头直径15CM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里,早就有了关于发簪的记录,发簪是指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笄来固定发髻,笄的用途除了固定发髻外,也用来固定冠帽,古时的帽大可以戴住头部,但冠小只能戴住发髻,需要用笄来固定。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汉人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冠笄礼为男女成年的标志。
款式上,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说男用发簪长一些,更注重实用性,簪头装饰纹样比较简洁,吉祥福寿的图案据多。清代以降,因为男人都留起了阴阳头,玉簪便多为女性所用,女用发簪的端头呈如意状,刻有云纹图样。总体来说男簪长度一般在20cm甚至更长。似乎一般祭祀及重大礼仪时候贵族会用玉簪(是指和田玉,古代没有翡翠),但是日常用的发簪并不建议用玉簪,因为优质的玉价格昂贵且容易损坏。
束发方法图示(现在道士也在用)
这是一种男子束发的过程,现在道士还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束发,后脑的头发都是应该束到头顶的,除非头发太短束不到头顶。影视剧中泛滥的半束半披的发型是对先人的亵渎。
男子留发一尺长大约就能束起来。
1弯腰、低头,脸面朝下
2用木梳子梳理头发,把后脖子的头发向前梳理,梳理通了
3把右手放在头发根部,左手拧头发,把散发拧成发束,越紧越好,发束拧得越紧,盘出的髻越精致,越结实
4由手把一根10厘米长的竹簪子横在头发根部,左手把拧紧的发束盘在簪子上,使劲盘,盘几圈,盘出层次
5把最后的发尾塞入盘到的发髻中
这样盘出的发髻非常结实,即使做武术之类的剧烈活动,其发髻仍然很结实,不会散开。我问过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拔下,发髻会不会向瀑布一样散开,他说不会的,即使把簪子拔下,发髻也不散,至少两个小时内不会散。
阴阳髻:先把头发全部拢起来扎到头顶,插入簪子,然后分成两股绕成两团头发,从头顶看就像阴阳契合。
黄玉制,黄褐色,半透明。梳柄半圆形,柄中透雕双凤纹。
相关知识历史沿革
玉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东北红山文化遗址、浙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一些玉梳。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男儿爱青铜,女子配玉梳是何等的高贵雅致。到唐五代时,玉梳就比较流行了。在工艺制作方面,商周时期就已经很注意玉梳造型的美观。春秋战国时候,玉梳工艺则更加成熟,用料十分讲究。战国时期的中山王族墓中所出土的玉梳就非常精美。似乎可以断定,青铜和青玉是那个热衷青丝的时代主流。
人文故事
玉梳当赠美人。元代诗人姚燧曾填过这样一曲词牌,名曰《虞美人·玉梳赠内子》:“相辉瑜珥瑶钗凤。宝翼蜻蜓动。新妆又得水苍梳。人道秋风何物不琼踞。人无玉质容何害。玉德斯堪爱。尚惭犹未十分全。听取明年环佩戛?”这曲词牌若论艺术性自然比不上柳永秦少游的婉转细腻,但却明白如话,从赠送妻子玉梳言明其功用与苦心,平实无华,天然无饰,却也赚足了颜色。
不会。玉是石头的一种,产生静电的几率很小,只有塑料材质的才会起静电。和田玉是中国人的国粹,几千年来沉淀在我们民族的骨髓中,也成为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几千年来从皇宫大臣到文人雅都士都崇尚玉的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