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图案的涵义
中国古玉图案,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每一种图案都通过其表面的纹图,或谐琶、或象征、或含义,表达了一种而求幸福的愿望。现就古玉中常见的图案作一些介绍。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 貔貅
貔貅 古代瑞兽,又称之为避邪,短翼、卷尾、鬃须,是最强之催财风水用具。貔貅,粤音读作"皮休"。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身有长鬃卷起,有双角的,有独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一般从事正业或偏行的人,都会在公司或营业的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如赌博、股票、期货、金融、赛马、娱乐业、房地产等行业。 玉意详解
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带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点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 常见的有: 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 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 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 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亦有以“狮”与“事”音相谐而指代“事”者,图案常作一童子肩扛“如意”,手持双柿;亦有肩扛“如意”而垂缀“双柿”者。还有将两个“如意”交叉,两旁配以“柿子”或狮子者;尤以生辰、庆贺、婚礼之器物常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
(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
(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
(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
(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
(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
(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
(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
(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
(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
(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
(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
(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1974年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即雕凿有一对赤鹿,其公鹿长角弓背,傲然伫立;母鹿则回眸凝望,温文驯顺。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此表明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亦于宋元时期即有了吉祥图案的发端。此已得到了诸多出土文物的证明。
(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有诗云:“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⑥故图案以“仙鹤”和“寿桃”或“桃花”构成吉祥图案,寓意延年益寿。明清时期甚为流行。
(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
(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也有将这一图案称之为“刘海洒钱”者,借以讽喻人的捐弃功名,抛却利禄,粪土金钱。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记严嵩被籍没的衣物中即有“金厢大凤‘刘海戏蟾’首饰一副”。
(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挂佩、首饰等。亦有以八只“仙鹤”翩翩飞舞,借“仙鹤”之“仙”以指代“八仙”之“仙”的;另说仙人多乘鹤遨翔,云游四海,即以其坐骑之“仙鹤”而代之。另,如果八仙翘首仰望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则称“八仙仰寿”或“八仙拱寿”。此外,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还有:“龟鹤齐龄”、“三多九如”,“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九如”者,《诗经.小雅.鹿天》载:“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皆祯祥之征。“金玉连发”、“金玉满堂”、“满堂富贵”、“玉堂富贵”、“天仙寿芝”、“福寿双全”、“福寿相连”、“寿山福海”、“长生不老”(此为“落花生构成图案,花生俗称“长生果”,其根绵绵不断,果实累累,故名)、“云芝瑞草”(以“祥云”、“灵芝”等构成吉祥图案)、“万福万寿”(以“”和“寿”等汉字构成吉祥图案)、“福寿绵长”、“芝草延年”、“福寿万年”、“长命富贵”、“富贵寿考”、“富贵白头”(以“牡丹花”、“桂花”及“白头鸟”构成吉祥图案)、“富贵万代”、“长寿白头”(以“月季花”或“金盏花”、“寿石”及“白头鸟”构成图纹)、“圆寿字”亦称“团寿字”(以变体的篆书“寿”字构成吉祥图案)、“麻姑献寿”(以仙女“麻姑”梳髻簪花、手持仙桃等为吉祥图案)、“齐眉祝寿”(以“梅花”、“翠竹”及“绶带鸟”等构成吉祥图案。“齐眉”,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举案齐眉”喻夫妻互敬互爱;“齐眉祝寿”喻夫妻祷祝长寿;)、“青鸾献寿”(以“青鸾鸟”,“寿桃”或“寿”字构成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
夫妻关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五伦”关系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是“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而民间“吉祥图案”所表现的“吉祥寓意”,更多的则是夫妻恩爱、“并蒂同心”、“同谐到老”的题材:
(1)“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
(2)“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取“良缘喜结”、“琴瑟和谐”之吉祥蕴意。《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载潘金莲之汗巾,即绣有“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等吉祥纹饰。
(3)“因和得偶”,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吉祥图案。“荷”与“和”、“藕”与“偶”均为谐音,寓意为天配良缘、夫妻和睦。
(4)“同偕到老”,以“铜盆”、“铜镜”和“鞋子”等构成吉祥图案。因“铜”与“同”、“鞋”与“偕”皆为谐音,寓意夫荣妻贵,琴瑟和谐。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及挂佩诸物。
(5)“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藉“梅花”代“青梅”,“天竹”代“天马”,寓音夫妇两小无猜、相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
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1)“麒麟送子”,亦称“玉麒天赐”。以童子跨骑麒麟构成吉祥图案。童子戴冠着袍,一手持莲,一手持笙;以“莲”、“笙”寓意为“连生”,人类理想之灵兽麒麟自天而降,喜送贵子。流行于清代器物。
(2)“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共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
(3)“子孙万代”,以“葫芦”和“葫芦藤蔓”或“”字构成吉祥图案,“葫芦”为多籽植物,借喻为子孙繁衍;“蔓”、“”和“万”谐音,藤蔓缠绕、盘曲绵长,寓意万代久长之意。另有以“石榴”、“竹笋”构成吉祥图案者,寓意与此相类。明清较为流行。
(4)“宜子孙”,所谓:“宜子孙”,为吉祥语,谓妇人宜于生育、子嗣不断。吉祥图案多以“生色”之法,表现“萱草”吉祥图案。萱草又名“黄花草”、“金针菜”。古代传说妇女妊娠期佩其花可生男;故“萱草”又名“宜男花”。另,安徽合肥乌龟墩东汉墓出土的金质坠饰,即作篆体汉字“宜子孙”,为吉祥纹饰。可见此吉祥图由来已久。
(5)“宜男多子”,亦称“宜男萱寿”、“萱寿延龄”。以“萱草”、“石榴”构成吉祥图案。另亦有以“寿石”、“萱草”配合成吉祥纹饰者。除上述寓意为子孙满堂外,还兼吉祥长寿之意。另,模印瓷塑男性胖娃娃,亦为“宜男多子”之表现。磁州窑之“白地黑花孩儿枕”即表现的此种吉祥寓意。
(6)“瓜瓞绵绵”,“瓜瓞”,即大瓜与小瓜,喻子孙昌茂,繁衍不息。图案通常以“蝴蝶”、“瓜”和“瓜蔓”等构成。多用于民间男女衣服、首饰及挂佩等。流行于明清时期。此外还有“早生贵子”(以“红枣”或“枣树”、“桂圆”构成吉祥图案),“福增贵子”(图案通常以“桂树”或“桂花”及“蝙蝠”来表现)及“连生贵子”等等不一而足。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官运亨通之类的题材也是吉祥图案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
(1)“喜报三元”,图案通常以“喜鹊”栖于“桂圆”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即是一例。“桂圆”三枚,寓意“三元”。“三元”者,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即称“解元”、“会元”、“状元”。图案亦有于三枚荔枝或三枚香橼⑦旁绣一嘉蛛。取意相同。
(2)“状元及第”、殿试第一名即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殿试后列榜有甲、乙次第,通常前三名由天子赐进士及第,后七名赐进士出身。图案通常以戴冠童子乘龙构成。“冠”与“官”谐音,戴冠寓言为高中。童子乘龙即“独占鳌头”而喻“状元”及第。
(3)“一路连科”,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连科”。“一路连科”,意即闱场得意,一路顺风。图案中通常以“鹭鸶”(白鹭)、“莲花”、“荷叶”及“芦苇”等构成一幅池塘小景。磁州窑白釉铁锈花一路传胪纹枕即是此意。以“一鹭”寓意“一路”,“芦”与“胪”谐音。科考之殿试由天子钦定并至殿宣唱,唱毕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侍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借寓“连科”和“传胪”之意。
(4)“黄甲传胪”,亦称“二甲传胪”。明代称殿试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即高榜中元。由于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黄甲”。宋人华岳《王诸同舍》诗:“三举不登黄甲去,两庠空笑白丁归。”即谓此。图案通常以二只“鸭子”或“二只螃蟹”和“芦苇”等构成。回“鸭”、“甲”谐音,二只鸭子寓意为“二甲”;“蟹”有甲壳,亦寓意为“甲”。更多的请到国家文化艺术品
http://wwwcnartnorg/
(5)“杏林春燕”,以“杏树”数枝或“杏花”数朵及“飞燕”一对构成图案,明清以科举取士,规定每年二月进士考试,其时正值杏花开放,故“杏花”有“及第之花”的美誉。又殿试中第者,将受皇帝赐宴。燕为知春瑞禽,又与“宴”谐音,宴意为“进士及第”。
(6)“蟾宫折桂”,亦称“蟾宫桂兔”。古代科考夺魁即称“蟾宫折桂”。图案以“蟾蜍”、“桂树”及“玉兔”等构成月中仙境。
(7)“兰桂齐芳”,亦称“桂子兰孙”、“兰桂胜芳”,以“兰花”及“桂花”构成吉祥图案。因东晋名士谢安将子侄比作“芝兰”,五代窦禹钧教五子俱成功名,人称贵(桂)子,合称“五桂”。后即以“兰桂齐芳”为吉语。《红楼梦》第一二O回即有“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图案多以“生色”为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一甲一名”(图案通常以一只“鸭”或一只“蟹”加带“芦苇”组成)、“状元祝寿”(图案以“香橼”、“翠竹”、“绶带鸟”构成)、“五子夺魁”(图案有五个童子争夺一盔帽组成)、“五子登科”(图案以一只“雄鸡”及五只“雏鸡”同处于“鸡窝”构成,相传五代燕山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均中举人科,名扬天下。后世喻后辈学业有成、科场得意为“五子登科”)、“一品清廉”(图案以一枝“莲花”及若干莲叶构成)、“洞天一品”(图案以“太湖石”构成。以太湖石有瘦、透、漏等特征,故名)、“一品当朝”(图案以“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以仙鹤为羽族之长,为文官一品“补子”之图案,有“一品鸟”之称)、“官上加官”,(其图案或则“鸡冠花”下立一“雄鸡”,或则“鸡冠花”下横“螃蟹”,或则“鸡冠花”下栖一“蝈蝈”,俱寓意“官上加官”)。此外还有“平升三级”、“高冠晋爵”和“马上得利”等。
古玉图案的涵义中国古玉图案,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每一种图案都通过其表面的纹图,或谐琶、或象征、或含义,表达了一种而求幸福的愿望。现就古玉中常见的图案作一些介绍。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明清圆雕件及玉牌子常用此图案。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多见于玉插屏及玉牌子。貔貅貔貅古代瑞兽,又称之为避邪,短翼、卷尾、鬃须,是最强之催财风水用具。貔貅,粤音读作"皮休"。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身有长鬃卷起,有双角的,有独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一般从事正业或偏行的人,都会在公司或营业的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如赌博、股票、期货、金融、赛马、娱乐业、房地产等行业。玉意详解中国人自古就有佩玉的习惯,有的是出自爱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近年来佩带玉牌更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时尚。面对市场上各种体裁的玉佩,消费者感到无从选择。其实在和田玉的题材当中,大多都有明确的主题,这些主题可能出自一个点故,一个传说并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挂件上丰富的纹饰,多取长寿、祝福、快乐之寓意,一般的纹饰有人物、动物、花草、文字和其他一些图案。常见的有:佛、观音:挂件中的佛,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它实际上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塑造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今浙江宁波人)人,经常手持锡杖,上挂一布袋,出入于市镇乡村游化行乞,故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相传他身形肥大,衣着随便,言行不拘小节能预测吉凶,知晴雨,神秘莫测。后来梁祯明三年,契比坐化,后人认为他是弥勒转世,造塔供奉。因此其成为解脱一切烦恼的化身。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被视为慈悲的化身。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敬仰。人们佩戴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神的力量来保佑自身,祈求平安快乐。寿星: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寓意幸福长寿。寿星是我国长寿的化身,现代玉雕常以其为素材,用来寄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童子:以古代儿童为纹饰,祝愿多子多福之意。龙、凤:龙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兽,凤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吉祥神鸟。寓意吉祥。传说凤在中国民间代表女性,龙代表男性。他们搭配在一起寓意婚配吉祥。鱼:“鱼”与“余”谐音,表示富裕。比如:年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等。蝠:“蝠”与“福”谐音,寓意幸福。例如:福在眼前(蝙蝠带一串铜钱)等。蟾:自古以来代表财富。常见的刘海戏金蟾,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猴:“猴”与“侯”谐音。马和猴在一起,寓意马上封侯,封官进爵的意思。还有两只猴在一起,指“辈辈封侯”。十二生肖:生肖也称属象挂件,视为护身符可保佑平安、快乐。植物纹饰: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产生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比如:连年有余,松鹤延年等。也有单独的植物纹饰,如:竹子,代表节节高;花,代表花开富贵;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代表人的气节性格。文字和图案纹饰:常用的文字和图案纹饰有寿、福、禄、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寓意吉祥,平安。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6)“事事如意”,“事事”亦即“万事”或曰“一切之事”。通常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表现。相传柿树有七德:一为长寿;二为树荫大;三无鸟巢秽物;四无虫蚀;五叶彤而美艳,可供赏玩;六硕果累累;七落叶肥大可供书写(参见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故以“柿”谐“事”音之中加融入诸多吉庆美善内涵;再和“如意”之物象绘绣在一起,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亦有以“狮”与“事”音相谐而指代“事”者,图案常作一童子肩扛“如意”,手持双柿;亦有肩扛“如意”而垂缀“双柿”者。还有将两个“如意”交叉,两旁配以“柿子”或狮子者;尤以生辰、庆贺、婚礼之器物常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 (7)“如意连云”,亦称“如意云”,以浮动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或曰以“如意”之首端,或灵芝,或祥云纹饰,与“如意”之柄相互连结,构成祥云流动连结的图案、故名。清卫杰撰《蚕桑萃编》卷十“贡货花样式”目下即列有“如意连云”之名。 (8)“四合如意”,即以如意头为基本纹样,作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图案。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有褐色四合如意纹。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如意纹如意头形枕。 (9)“必定如意”,亦称“一定如意”。以“毛笔”、“墨锭”或“银锭”和“如意”等构成图纹,“笔”与“必”,“锭”和“定”均为谐音,合为一体,寓意为“必定如意”。 (10)“和合如意”,“和合”传说为两位仙人,即“寒山”、“拾得”,两人姓虽相异,但亲逾兄弟。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彼此不知,及至寒山临婚,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于是断然弃家出走,至苏州枫桥削发为僧,结庐修行。拾得知悉此情后,亦舍女往觅寒山,探得寒山茅庐之所,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喜出望外,恐其饥馁,急捧一食盒出迎,二人喜甚,俱为僧侣,开山立庙,称“寒山寺”。“寒山”、“拾得”二仙形象,常出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两人蓬首笑面,著绿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借“荷”、“盒”谐“和”、“合”,取其“和谐合好”之寓意。此题材及纹饰多出现于民间图案之中,有大量实物传世。 (11)“四季如意”,画面以柿子、枇杷、葡萄、西瓜、石榴、荔枝、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兰、竹、菊等四季花卉配合“如意”构成纹样。 (12)“路路顺利”,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案。“鹿”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鹿”不仅与“禄”谐音,而且与“路”谐音,数鹿并驰、畅行无阻,寓意为一帆风顺,四通八达。此外,还有“岁岁平安”、“百岁平安”、“平安多吉”、“九安同居”、“年年大吉”、“室上大吉”、“安居乐业”。 “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及“富贵寿考”之类的题材,是民间最为广泛、最为普遍和最为喜尚的题材之一,也是磁州窑审美文化装饰题材中最富特色的题材之一。 (1)“五福捧寿”等,均流行于明清时期。所谓“五福”即指的五种福运。语出《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汉桓谭《新论》另有新解:“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通常以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组成圆形或方形图案。按“蝠”与“福”谐音,其与“寿”字组合,含有“富贵”、“长寿”之寓意。 (2)“历元五福”,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平朔为一月之始,夜半为一日始。平朔、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历元”。借指新年。通常以“荔枝”、“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构成;借“荔枝”寓“历”,借“桂元”或“铜钱”和五只“蝙蝠”寓意“元”和“五福”。其“五福”者,亦有以“寿桃”寓“寿”,“牡丹”寓“富”,“桂花”寓“贵”,“鹌鹑”或“鹿”寓“安”或“乐”及“石榴”寓“多子”构成。“五福”之具体蕴意,从汉桓谭撰《新论》之说。 (3)“天官赐福”亦称“受天福禄”。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赐福人间。因以之用作民间装饰图案。通常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借“蝠”寓“福”。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上书“天官赐福”四字。广泛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题材。 (4)“福从天降”图案以“蝙蝠”、“祥云”图纹构成,喻福运临门。 (5)“福寿如意”,多以“蝙蝠”、“佛手”、“桃子”及“如意”等构成吉祥图案。亦有以“寿”字代“桃”者,用“灵芝”代“如意”者。“蝠”、“佛”均与“福”字谐音;“桃”亦称“寿桃”,象征长寿,合为图案,寓意为“福寿如意”。明清时较为流行。 (6)“福禄相连”,“鹿”被视为古代之瑞兽,有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以“鹿”与“禄”谐意,故寓“官禄”、“俸禄”及“禄位”等。“禄”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鹿”与“蝙蝠”组成图案,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案,即谓“福禄相连”。其他还有与“寿桃”合为一体者,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1974年松花江下游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即雕凿有一对赤鹿,其公鹿长角弓背,傲然伫立;母鹿则回眸凝望,温文驯顺。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点。此表明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亦于宋元时期即有了吉祥图案的发端。此已得到了诸多出土文物的证明。 (7)“鹤寿延年”,民间视鹤为长寿之禽,故有“鹤寿”之说。《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即“鹤寿延年”。有诗云:“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⑥故图案以“仙鹤”和“寿桃”或“桃花”构成吉祥图案,寓意延年益寿。明清时期甚为流行。 (8)“松鹤遐龄”,亦称“松鹤同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画面以青松、仙鹤构成。松树长青不老,恒苍劲挺秀而延年;仙鹤传为千岁之禽,常翩跹起舞以遐龄。“松”、“鹤”均为长寿永年之物,合为一体,寓意吉祥长寿,则顺理成章。流行行于明清之际。 (9)“刘海戏蟾”,刘海为道教人物,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图案通常以刘海作童稚状,蓬发大口,身著博袖之衫,戏钓三足金蟾。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故绘饰以取富贵幸福之吉祥寓意。也有将这一图案称之为“刘海洒钱”者,借以讽喻人的捐弃功名,抛却利禄,粪土金钱。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记严嵩被籍没的衣物中即有“金厢大凤‘刘海戏蟾’首饰一副”。 (10)“八仙庆寿”,亦称“群仙庆寿”、“八仙祝寿”等。传统图案有以“八仙”:即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等相聚一起,把酒祝寿构成的。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挂佩、首饰等。亦有以八只“仙鹤”翩翩飞舞,借“仙鹤”之“仙”以指代“八仙”之“仙”的;另说仙人多乘鹤遨翔,云游四海,即以其坐骑之“仙鹤”而代之。另,如果八仙翘首仰望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则称“八仙仰寿”或“八仙拱寿”。此外,以“福、禄、寿”为题材的“吉祥图案”还有:“龟鹤齐龄”、“三多九如”,“三多”者,即“多寿、多福、多子孙。”“九如”者,《诗经.小雅.鹿天》载:“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皆祯祥之征。“金玉连发”、“金玉满堂”、“满堂富贵”、“玉堂富贵”、“天仙寿芝”、“福寿双全”、“福寿相连”、“寿山福海”、“长生不老”(此为“落花生构成图案,花生俗称“长生果”,其根绵绵不断,果实累累,故名)、“云芝瑞草”(以“祥云”、“灵芝”等构成吉祥图案)、“万福万寿”(以“”和“寿”等汉字构成吉祥图案)、“福寿绵长”、“芝草延年”、“福寿万年”、“长命富贵”、“富贵寿考”、“富贵白头”(以“牡丹花”、“桂花”及“白头鸟”构成吉祥图案)、“富贵万代”、“长寿白头”(以“月季花”或“金盏花”、“寿石”及“白头鸟”构成图纹)、“圆寿字”亦称“团寿字”(以变体的篆书“寿”字构成吉祥图案)、“麻姑献寿”(以仙女“麻姑”梳髻簪花、手持仙桃等为吉祥图案)、“齐眉祝寿”(以“梅花”、“翠竹”及“绶带鸟”等构成吉祥图案。“齐眉”,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后以“举案齐眉”喻夫妻互敬互爱;“齐眉祝寿”喻夫妻祷祝长寿;)、“青鸾献寿”(以“青鸾鸟”,“寿桃”或“寿”字构成吉祥图案,)等等不一而足。 夫妻关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五伦”关系之一。《孟子.滕文公上》所说的“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即是“五伦”关系的道德准则。而民间“吉祥图案”所表现的“吉祥寓意”,的则是夫妻恩爱、“并蒂同心”、“同谐到老”的题材: (1)“并蒂同心”,亦称“芙蓉同心”。以并蒂莲构成吉祥图案。并蒂莲为荷花之一品种,两花出自一蒂。唐诗人杜甫《进艇》诗:“俱飞蛱蝶之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即咏此。图案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藕上有孔,表示通心,而“通”、“同”之音相谐,寓意夫妻恩爱,形影相随,同心到老。流行于明清时期器物。 (2)“同心结方胜”,亦称“同心永结”,以“方胜”、“双喜”构成吉祥图案。“方胜”为两个菱形互相联结,寓意“同心”。取“良缘喜结”、“琴瑟和谐”之吉祥蕴意。《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载潘金莲之汗巾,即绣有“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等吉祥纹饰。 (3)“因和得偶”,以“荷花”、“莲蓬”及“白藕”构成吉祥图案。“荷”与“和”、“藕”与“偶”均为谐音,寓意为天配良缘、夫妻和睦。 (4)“同偕到老”,以“铜盆”、“铜镜”和“鞋子”等构成吉祥图案。因“铜”与“同”、“鞋”与“偕”皆为谐音,寓意夫荣妻贵,琴瑟和谐。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衣裙及挂佩诸物。 (5)“青梅竹马”,以“天竹”、“腊梅”构成吉祥图案。藉“梅花”代“青梅”,“天竹”代“天马”,寓音夫妇两小无猜、相敬相爱。此外,还有“白头富贵”、“鸳鸯戏水”、“满池娇”等,均是此类题材的吉祥图案。 人类对于繁衍生息、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历来是大为宣扬的,因此,以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为题材的吉祥图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1)“麒麟送子”,亦称“玉麒天赐”。以童子跨骑麒麟构成吉祥图案。童子戴冠着袍,一手持莲,一手持笙;以“莲”、“笙”寓意为“连生”,人类理想之灵兽麒麟自天而降,喜送贵子。流行于清代器物。 (2)“榴开百子”,亦称“百子同室”。以“石榴”构成吉祥图案。石榴一果多子,民间借以喻“多子”。取共子孙繁衍,绵延不断之吉祥寓意。 (3)“子孙万代”,以“葫芦”和“葫芦藤蔓”或“”字构成吉祥图案,“葫芦”为多籽植物,借喻为子孙繁衍;“蔓”、“”和“万”谐音,藤蔓缠绕、盘曲绵长,寓意万代久长之意。另有以“石榴”、“竹笋”构成吉祥图案者,寓意与此相类。明清较为流行。 (4)“宜子孙”,所谓:“宜子孙”,为吉祥语,谓妇人宜于生育、子嗣不断。吉祥图案多以“生色”之法,表现“萱草”吉祥图案。萱草又名“黄花草”、“金针菜”。古代传说妇女妊娠期佩其花可生男;故“萱草”又名“宜男花”。另,安徽合肥乌龟墩东汉墓出土的金质坠饰,即作篆体汉字“宜子孙”,为吉祥纹饰。可见此吉祥图由来已久。 (5)“宜男多子”,亦称“宜男萱寿”、“萱寿延龄”。以“萱草”、“石榴”构成吉祥图案。另亦有以“寿石”、“萱草”配合成吉祥纹饰者。除上述寓意为子孙满堂外,还兼吉祥长寿之意。另,模印瓷塑男性胖娃娃,亦为“宜男多子”之表现。磁州窑之“白地黑花孩儿枕”即表现的此种吉祥寓意。 (6)“瓜瓞绵绵”,“瓜瓞”,即大瓜与小瓜,喻子孙昌茂,繁衍不息。图案通常以“蝴蝶”、“瓜”和“瓜蔓”等构成。多用于民间男女衣服、首饰及挂佩等。流行于明清时期。此外还有“早生贵子”(以“红枣”或“枣树”、“桂圆”构成吉祥图案),“福增贵子”(图案通常以“桂树”或“桂花”及“蝙蝠”来表现)及“连生贵子”等等不一而足。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得意,金榜题名,官运亨通之类的题材也是吉祥图案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 (1)“喜报三元”,图案通常以“喜鹊”栖于“桂圆”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即是一例。“桂圆”三枚,寓意“三元”。“三元”者,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级考试的第一名:即称“解元”、“会元”、“状元”。图案亦有于三枚荔枝或三枚香橼⑦旁绣一嘉蛛。取意相同。 (2)“状元及第”、殿试第一名即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殿试后列榜有甲、乙次第,通常前三名由天子赐进士及第,后七名赐进士出身。图案通常以戴冠童子乘龙构成。“冠”与“官”谐音,戴冠寓言为高中。童子乘龙即“独占鳌头”而喻“状元”及第。 (3)“一路连科”,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连科”。“一路连科”,意即闱场得意,一路顺风。图案中通常以“鹭鸶”(白鹭)、“莲花”、“荷叶”及“芦苇”等构成一幅池塘小景。磁州窑白釉铁锈花一路传胪纹枕即是此意。以“一鹭”寓意“一路”,“芦”与“胪”谐音。科考之殿试由天子钦定并至殿宣唱,唱毕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侍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借寓“连科”和“传胪”之意。 (4)“黄甲传胪”,亦称“二甲传胪”。明代称殿试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即高榜中元。由于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故又称“黄甲”。宋人华岳《王诸同舍》诗:“三举不登黄甲去,两庠空笑白丁归。”即谓此。图案通常以二只“鸭子”或“二只螃蟹”和“芦苇”等构成。回“鸭”、“甲”谐音,二只鸭子寓意为“二甲”;“蟹”有甲壳,亦寓意为“甲”。 (5)“杏林春燕”,以“杏树”数枝或“杏花”数朵及“飞燕”一对构成图案,明清以科举取士,规定每年二月进士考试,其时正值杏花开放,故“杏花”有“及第之花”的美誉。又殿试中第者,将受皇帝赐宴。燕为知春瑞禽,又与“宴”谐音,宴意为“进士及第”。 (6)“蟾宫折桂”,亦称“蟾宫桂兔”。古代科考夺魁即称“蟾宫折桂”。图案以“蟾蜍”、“桂树”及“玉兔”等构成月中仙境。 (7)“兰桂齐芳”,亦称“桂子兰孙”、“兰桂胜芳”,以“兰花”及“桂花”构成吉祥图案。因东晋名士谢安将子侄比作“芝兰”,五代窦禹钧教五子俱成功名,人称贵(桂)子,合称“五桂”。后即以“兰桂齐芳”为吉语。《红楼梦》第一二O回即有“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图案多以“生色”为表现手法此外,还有“一甲一名”(图案通常以一只“鸭”或一只“蟹”加带“芦苇”组成)、“状元祝寿”(图案以“香橼”、“翠竹”、“绶带鸟”构成)、“五子夺魁”(图案有五个童子争夺一盔帽组成)、“五子登科”(图案以一只“雄鸡”及五只“雏鸡”同处于“鸡窝”构成,相传五代燕山禹钧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均中举人科,名扬天下。后世喻后辈学业有成、科场得意为“五子登科”)、“一品清廉”(图案以一枝“莲花”及若干莲叶构成)、“洞天一品”(图案以“太湖石”构成。以太湖石有瘦、透、漏等特征,故名)、“一品当朝”(图案以“仙鹤”、“水浪”和“朝日”构成,以仙鹤为羽族之长,为文官一品“补子”之图案,有“一品鸟”之称)、“官上加官”,(其图案或则“鸡冠花”下立一“雄鸡”,或则“鸡冠花”下横“螃蟹”,或则“鸡冠花”下栖一“蝈蝈”,俱寓意“官上加官”)。此外还有“平升三级”、“高冠晋爵”和“马上得利”等。
从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建立汉王朝,至汉献帝刘协延康元年(220),历时400多年。汉代的历史经过西汉(前206~8)、新莽(9~25)与东汉(光武帝至献帝,25~220)三个阶段。从西汉开始,玉雕就进入一个“自我”的领域,除部分器物形制相同外,还大胆地创造出独特的雕琢风格。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汉代刀法,其刀法苍劲有力,粗犷流畅;其次是动物造型优美,转折有序,大有慑人魂魄之势,故又称之为“真浮雕”。 玉材和玉色:汉代玉器材质基本属于透闪石软玉,其中新疆和田玉和玛纳斯玉占很大比重。和田玉中又多见水料中的籽玉、羊脂玉。其他玉石有玛瑙、水晶、滑石、琥珀、绿松石等。玉材颜色有白玉、青玉、黄玉、绿玉、褐玉等,还有一部分玉器是用蛇纹石玉制造的。造型:汉代玉器器物造型可分为几何形和人物动物形两大类。几何形有璧、环、珠、管、圭、戈、琮、璋等;人物动物形有舞人佩、凤形佩、龙凤佩、螭纹佩、玉猪、玉蝉、玉马、玉熊等。
纹饰: 汉代玉器纹饰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几何纹,另一类是动物纹。汉代玉器上的几何纹以涡纹、谷纹和蒲纹最为常见。谷纹和蒲纹主要是刻在玉璧上。涡纹和卷云纹有的可能是由蟠虺纹发展而来的。动物纹又可分为写实和图案化两种。汉中期的玉器特色比较明显,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别是这时期的动物形态的圆雕作品、丧葬玉、佩饰玉大量流行。汉代玉器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影响在汉玉中是根深蒂固的。汉早期的玉器同战国晚期的玉器如果不是出自墓葬玉之中,是很难判断其是战国还是汉,只有出自战国的墓葬才能明确其真实身份,即使是出自汉的墓葬,也有战国晚期器物的可能。汉中期的玉器特色比较明显,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的影响,开始形成了自己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别是这时期的动物形态的圆雕作品、丧葬玉、佩饰玉大量流行。汉代的玉雕动物多为圆雕动物,动物的造型一改抽象的图案为并非全貌的写实图案,非常生动优美,幻想与写实;绘画与文字;外来的影响与中土文化的融合,一切都是两个极端的调和,同时并进。用写实的方法刻划出动物充沛的生命力和动物生动的神态,用自然主义的表现风格体现出特征化的精神刻画,而并非是靠玉器本身品貌的逼真写实。战国时期的谷纹转化为汉时期的乳钉纹,玉璧出现了多层分区,浮雕螭纹更为挺拔,都是站立形态。牛的刻画只是以结实憨厚为特征;狗的刻画是表现其忠实俏皮的一面;龟的刻画则表现出其铠甲的坚实感。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丧葬玉则是汉玉器中较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九窍玉、握豚、玉衣、棺璧,其完善、齐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作为装饰玉类型的玉蝉、冈卯、司南佩、翁仲都是表达当时的人们向往祥和、太平的美好愿望。汉玉的雕琢技法中,有的雕工是明显的“汉八刀”。“汉八刀”的刻法是起脚浅落脚深,线条简练明快,干净利索,棱角线分叉,表现方法对称,形似神往。汉代的玉蝉就是“汉八刀”的典型作品。西汉的蝉翼是伸展形的二边分开,顶端非常尖,扎手的;而东汉的蝉翼是并在一起不分的,顶端圆浑不扎手的。汉代的组佩由于儒家思想的流行,佩玉成为象征身份和品德的“德佩”,而多用腰带的玉印和玉刚卯,仅是佩戴的装饰品。玉印比较流行,都是刻有文字,无论是隶书还是篆书,大多方起方收,一气呵成,且转折自然,方中富圆,线条笔画同战国有明显的区别,不再是中间粗两头尖的“柳叶形”了。汉印在千百年来对后人的影响深远,清代印坛名师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事实上,汉印在形制与钮式上的多样,即字体的雕琢,章法的变化等方面已成为宗师,被历代雕刻家公认为唯一法门和楷模。刚卯是汉代人佩带在身,用以驱逐疫鬼之物,是柱形的,中空穿孔,四面都刻有辟邪的四字句,字体多为篆或隶书,文字均为阴线刻划,草率不很规整,卯面也无纹饰,后仿的刚卯刻的都数是楷书。司南佩因为佩带者都是有身份的士大夫,所以一般都是用价值很高的和阗玉料雕制而成。司南佩的造型很奇怪,顶上像把钥匙,中间穿孔,上下两截,下面有钮。翁仲也是汉代佩玉之一,既有装饰性,也有辟邪的作用,翁仲的形象源于秦时的一位阮姓的勇士,身高13丈(秦量),神勇非常,匈奴人闻风丧胆,称他为石将军。翁仲的纹饰很简单,几道线条表现出鼻、眼、耳,脸部很长,身着长袍,宽袖,两手插在宽袖之中,无手脚可见,有上下通天钻孔德,也有横腰穿孔的。在汉代的人物雕刻中,除了翁仲外,还有著名的东汉舞人。东汉舞人的造型一般是单面工,动态的舞人刻画其衣姿和舞姿都是顺一致方向的,如是相背的方向的话,那肯定是后仿的,舞人的衣饰上有很细的纹饰,舞人腰部显得很柔很美。汉代玉器有比较多的纹饰,特点是很多的玉璧出廓,谷璧、蒲璧的外边有加添螭龙、螭虎、卧蝉、雷云纹等装饰,而且比较成功。龙头是背对背的出廓较多,不是一头一尾相互追逐的,头尾相互追逐是后仿的。龙的尾部雕刻有很细的旋纹,像绳索纹。螭龙的头部是扁形的,龙身扭曲,尾巴是甩过来的。玉璧除了出廓的特点外,还出现了吉祥语,如“宜子孙”,这是玉璧雕刻技法上具有语言内涵的装饰内容,首现于东汉。高古玉的造型简单,拙朴,材料来源比较广泛,同时市场交易利润偏高,就使得自清代以来,高古玉仿品极多,高古玉埋于地下,几千年受地气的浸浊,熏蒸,变色变质,自有其辨识的特点:首先,从沁色来辨识。高古玉受沁变化的颜色比较丰富,有地火沁、血沁、水银沁、土沁、寿衣沁等,有的跟陪葬物也有关,其如果长期接触金银器、铜器、铁器,就会受沁变色,形成红、黄、蓝、白、青、绿、紫、褐、黑等不同的杂色外表。如果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加工处理出来的沁色,易变色,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真品高古玉沁色自然渗入纹理内部;伪品高古玉沁色呆板,无渗透性,入色较浅,颜色刺目,不柔和,有人为作伪的痕迹,因其产生的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其次,纹饰鉴定也是很重要的。真高古玉的纹饰,不论是蒲纹、谷纹,它们的平地、勾线、碾轧、镂空都是生动而又规整、洒脱的整型,所呈现出的是装束美的效果,不是现代人按葫芦画瓢仿制出来的。固然有的仿品几可乱真,但不会没有一点破绽可寻,有的把玉器上本是加工留下的痕迹改为对称的纹饰,有的形似但无神似,有的加工技艺特点不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