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迥异紧相连
相传在南齐建国前,有昙超和尚在玉泉开山筑庵,但无水源。偶遇神人,昙超请他解决寺内缺水问题,神人抚掌而泉水汩汩涌出,因此玉泉又名抚掌泉。自宋代开始,玉泉池中就放养了百余条数十斤重的大鱼。由于此处原是寺院,泉又养鱼,常有信徒来此放身,故泉池内建有一七级小塔。泉池中鱼数众多,有大有小,畅游自乐,游人亦以观鱼喂鱼为乐,正如楹联所书鱼乐人亦乐,泉清心共清。此处还有晴空细雨泉、古珍珠泉等景点。过去池边有扁额上书“皱月廊”三字,倒十分生动。秋夜月影澄明,风起处微波起而月影皱,观察十分细致。据说是一位名叫陈老剑的文人因月影在水中被风吹动而触发的灵感。
最早发现玉泉的是一位南齐国时的高僧,法名昙超,人称“灵悟大师”。他爱此地幽静,僻地筑庵,修行说法。相传有次一位老人来听他说法,自称是春江龙王,向他求助。昙超要试试他的真假,说:“此庵无水,汝能致之乎?”于是老人抚掌,当即有泉水喷涌。所以玉泉还有个名字叫“抚掌泉”。过去寺后建有龙王庙,就来自这个传说。
实际上玉泉这个名称由来的正确解释是:
白日里清澈的山泉水融汇到这里,温润清润如和田青玉;月夜里,玉兔倒影入池,晶莹沉璧,故而叫玉泉。
玉泉温润如碧玉
玉泉文字可考历史存在1500多年了。唐朝的白居易就有一首诗 《题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
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
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当年的杭州刺史,身似浮云,清净无尘,兴尽归去,一州的最高长官是何等的潇洒。不过白居易诗中并没有提到观鱼,而是尽情地品味了玉泉的水,作了一番人与泉的交融,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宋诗人董嗣杲的笔下就有了赏鱼的描述:“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南宋理宗赵昀曾给此寺题过“玉泉净空院”的寺名,到清的康熙才改为清涟寺。像将灵隐寺改为云林寺一样,此一改颇觉多余。
后来的诗人们对玉泉深为喜爱,多有题咏,也屡有佳句,都写得十分传神。
如:
投饵聚时霞作片,避人深处月初弦。--明·王世贞
千头金色鲤,一片水晶盘。
--明·方九叙
一声泼剌含真意,半亩空明洗俗尘。
--清·王纬
古诗/佚名
寺古碑残不记年,池清景媚且留连,
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
投饵聚时霞作尾,避人深处月初弦,
还将吾乐同鱼乐,三复庄生濠上篇。
是当年的泉池鱼乐的写照。泉池变鱼池,观鱼忘观泉,似乎主从倒置,然而在造园艺术上未尝不可。
清雍正《西湖志》卷四:
“泉上建亭,榜曰‘洗心’,左右夹以回廊,环以曲槛,游人凭槛而坐,鱼亦不惊”。
《西湖新志》卷一:
“又有翡翠鱼,长约尺余,咸丰时有三尾,近存其一潜伏池底,偶然游泳得一见之。乾隆御题已有翡翠之名,盖三百年物也。有屋三楹,榜曰‘鱼乐国’,旁曰洗心亭、皱月廊,池有小石塔。‘玉泉鱼跃’为增修西湖景目之一。”清代,泉池三面环建僧房,设隔窗。“鱼乐国”三字为安徽杨见心拓自安徽休宁古城放生池畔石碑。
水调歌头/《玉泉鱼跃》
扬眉
峰险瀑跌落,岭峻雾生烟,
一滩沙砾斜缓,雨露蕴其间。
古木枝繁叶茂,芳草娇羞浓艳,熠熠现山泉,
温润似青玉,明月水中含。
彩蝶多,溪流少,两峰担,
天高地迥,放飞思绪爱流连。
池里青鱼鱼跃, 池上游人人眷,嬉戏笑逐颜,
彼此两相悦, 快乐在心田。
月影婆娑落深潭
玉泉以观赏大鱼而闻名。早在宋代,玉泉就开始养鱼。现在的大青鱼是建国以后玉泉重建时放养的,数量有100多条,最长的有15米,最重的有100斤左右。鱼乐国今泉池长20米,宽10米,深约1米,蓄青鱼、红、黄、白各色鲤鱼数百尾。青鱼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现弧形。上颌稍长在下颚。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中国最大的青鱼标本,二零零五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被当地渔民捕捞上岸,后制成标本。现放置在六合金牛湖生物馆,供游人观赏。该青鱼体长一点八六米,重达二百一十八斤。而玉泉池里面的青鱼大的也有一点二米,重约一百五十斤。
玉泉鱼池四围的建筑结构精巧,但范围很小。1950年后,因附近挖深水井,天然泉源消失,现改为人工灌注底下水。这些年经过拓展,前后均挖了新的水池,加以假山叠石,长廊亭阁,更与植物园的桂花园、杜鹃园相连属。每到春秋佳日,桂花与杜鹃盛开,游人如织。但总是少了几许天然的味道,人工雕琢的痕迹太重了。
近年梅花开时,这里还办起梅椿盆景展。与一山之隔的灵峰成片的梅花各有千秋。从灵峰赏梅归来的人们,走过一道长长的梅花山路,到玉泉小坐,喝一杯热茶,品一品梅花盆景,和盆景边立着的古人咏梅诗,风味特佳。
珍珠翻滚戏水面
关于玉泉,民间有个很动人的传说。
那是很古以前,钱塘江口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天开河,河中有一条正直勇敢而又本领无比的草龙。一天,有一条官船押着两条大船从钱塘江口经过。大船中不时传出阵阵凄惨的哭声。草龙从探卒回报得知,是官府强抓了穷苦百姓,押往京城去做苦工的,顿时,怒火中烧,于是翻起一个大浪头,掀翻了官船,救出了两船百姓。接着,草龙驾起乌云直奔京城,闯进皇宫。但正当它伸出龙爪刚要扑抓昏君时,一个太监从暗处向它射来一箭,正好射中它右眼。草龙疼痛万分,只得退回天开河,发誓要报此血仇。
那时候,在杭州清涟寺里住着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和尚。草龙便变成一位黑脸大汉前去求医。老和尚见这位黑脸大汉右眼鲜血淋漓是刀创所致,就心存疑惑,经他巧妙盘问,草龙道出真情,并流露出眼伤治愈后要去复仇的急切心情。谁知这老和尚住的寺院正是昏君赐金建造的。老和尚欲报皇恩,又怕自己不是草龙对手,便想出一条奸计,假意对草龙说:我若是治好了你的眼伤,你拿什么来谢我呢?草龙说:只要你能治好我的眼睛,你要东海明珠,我也给你弄来。老和尚说:金银财宝,我什么也不要,本寺缺水,你先替我钻个泉眼吧。 草龙不知是计,就在老和尚指定的地方翻身钻入泥中,眨眼间,清泉从洞口涌出。草龙越钻越深,泉水也越涌越大。此时,老和尚便将佛前供奉的玲珑石移过来,狠心地扣压在泉眼上。
这样,草龙就永远被镇在地下了,而清涟寺却有了一眼千古不涸的清泉。民间传说中还说古珍珠泉是草龙的左眼代成的,晴空细雨泉是草龙的右眼化成的。
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有位高僧叫昙超,在玉泉寺讲经,讲得非常动听,吸引了很多人来听讲经,其中有一位老人对高僧说“我是一条龙,住在富春鹿山,有五个兄弟。去年冬天有人挖山来土烧砖,破坏了我的家,我的兄弟一怒之下,不降雨了,请大师前往化解。”昙超说;“这个庵里没有水,你能使它有水吗?”老人听了用手掌一摸,泉水就出来了。”
晴空落雨细如毡
玉泉旁边还有“古珍珠泉”和“晴空细雨泉”。
在玉泉西侧内园中,有著名的古珍珠泉,在珍珠泉边用力一蹬脚,就有珍珠般的水泡上浮,很为神奇。泉池呈长方形,长约3米,宽约1米,池中水清见底,不识深浅。游人路过,泉池内即有串串小水泡不断上涌,恰如串串珍珠。只可惜前人修缮弄巧成拙,把池畔的石板排得整整齐齐、板板实实,路是结实了,但游人的脚步却再也不能成为珍珠泛起的号令,平日里也已经很少看到成串的“珍珠”,只有用脚重重地猛踩泉边的石板,池底还会冒出一个个小气泡,当然不是屡试不爽。
穿过珍珠泉圆洞门,便是玉泉的又一姐妹泉--晴空细雨泉。晴空细雨泉又名法雨泉,因水下泉眼如筛,“泉水上涌,浮激波面,滴滴作雨状,每斜风疏点,游人或惊雨而去”而得名,清人许承祖也有诗赞曰:
潋滟方塘一镜平,溟蒙如雾散余清。
游人底事生惆怅,空听泉声作雨声。
民间传说古珍珠泉是鹿山五龙的左眼,晴空细雨泉是鹿山五龙的右眼化成的,大概也是有感于两泉的灵性而发 。
玉泉、珍珠泉、晴空细雨泉,都属同一个扇形冲击层面,但主水源发源地略有差异,涌出成泉的现象也就各异:玉泉涌出的是来自遥远的三竺山脉的水系,那里翠竹青青、茶园绿绿、梵音袅袅,水体自然就纯净温润,汇集成潭,也干净明晰;珍珠泉泻出的是较近的北高峰的水质,峰上植物繁茂,腐殖质层厚重,水中含有植物分解的甲烷气体,水质较浓稠清亮,在地面露出了矿苗,遇到震动水体里的气体便缓慢地析出成珍珠似的水泡,翻滚浮到水面;晴空细雨泉析出的是粘着灵峰梅花暗香的雪水,水体轻盈,细腻,遇到没有了压抑的泉池,就迅速地把溶解的地气释放,形成了晴空飘细雨的景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