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种类:
说到新疆和田玉几乎是无人不知,和田玉几乎成了玉的代名词。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玉器,而新疆和田玉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我们就来说一说和田玉。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玉的神话,传说玉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的食品--玉膏形成的。共有五色,质地致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如果君子吃了,可以防止不祥之事。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它为间色,和田玉也以此被划分为五大类,即白玉、青玉、黄玉、糖玉、墨玉。
白玉:和田玉以白为贵,而且在世界各地的软玉中白玉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白玉中的羊脂白玉品种,因其颜色如羊尾的脂肪一样洁白,故而得名羊脂玉,世界上仅新疆出产,而且产出极其稀少,十分名贵。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仅羊脂玉饰品有近千件,小到指甲大小的挂件大到重达八公斤的雕件饰品,可谓应有尽有。另外还有一种青白玉,以白色为基调,在白玉中隐隐闪青色,属于白玉和青玉的过渡品种,在玉雕饰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青玉:和田玉中青玉最为常见,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颜色的种类很多,有淡青、深青、碧青、灰青、竹叶青等。青玉中常见大块者,因此常被雕琢成大的摆件,特别是大型的山水玉雕,不仅意境表达的完整,而且颜色清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玉:黄玉十分罕见,在几千年采玉史上,偶尔得以见到,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黄玉由淡黄到深**,有栗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虎皮黄等色。古代玉器中有用黄玉琢成的珍品,如清代乾隆年间的黄玉三羊樽,黄玉佛手等。
墨玉: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为云雾状、条带状等,一般有全墨、聚墨、点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纯漆”,乃是上品,十分少见。聚墨是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常被用作俏色。点墨则分散成点状。墨玉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造成的。
糖玉:随着新疆软玉的不断开采,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品种,其中糖玉、碧玉是比较重要的两个品种。糖玉是类似于红糖的红褐色,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而呈红褐色。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和田玉器饰品中的糖色也称之为喜庆色,在玉器雕刻时常作为俏色之用。在富士特和田白玉城你可以看到一些饰品上有用这种糖色雕成的蝙蝠等吉祥物,喻为“鸿福”(红蝠)的意思,这样不仅延伸了饰品的文化底蕴,同时使得整个饰品更加栩栩如生。
此外,根据和田玉产出的环境不同,方式不同,还可分为子玉、山流水和山玉:
子玉,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子儿料、仔玉”,它是山上的原生矿石经风蚀剥落后被河水搬运到河流中、下游,分布于河流两侧滩地中。由于经过了长期的河水搬运、冲刷使得棱角被磨圆,形状就好似鹅卵一样,结构松散的地方慢慢被磨落,留下的是质地坚硬的核心部分,所以子玉的质量一般都较好。
山玉,也被称为宝盖玉,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床,没有经过水的搬运作用,因此它的块度大小不一,而且棱角分明,表面不平整,质量上不如子玉那般细腻。
山流水,这种玉是由原生矿石风化剥落后,再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后来被采玉人发现并将其形象地命名为“山流水”,其质地介于山玉和子玉之间。
和田玉颜色丰富,产出条件又有不同,因而和田玉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这是世界上任何出产软玉的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和田玉的鉴别:
中国的和田玉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公认的软玉之王。和田玉的珍贵性和稀有性也吸引着各商家,这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者。为了让大家清楚的认识和田玉,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冒充和田玉的仿冒品。
1、大理岩:这种玉石颜色以白色为主,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2、水石: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内部结构是隐晶质结构,闪闪发亮。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3、岫石: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岩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岫玉产量较大,硬度低,易断裂,在价值上仅次于和田玉。其内部结构呈云版状。以绿色为主,主要用来冒充和田青白玉。
4、乳化玻璃:这是一种纯粹的仿冒品,是人工仿照和田玉用玻璃合成的。它没有明显的结构,用肉眼可看见内部有少量气泡。
其次,介绍一下鉴别和田玉的方法:
和田玉的硬度是很高的,韧性也很强。和田玉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对于其他的 玉石来说,只有水石可以划玻璃而自身无损伤。而水石常用来冒充和田玉的极品羊脂玉 ,羊脂玉是羊脂肪的白色,水石是苍白的颜色;羊脂玉是油脂光泽,水石较干涩,光泽不好。和田玉的结构呈棉絮状在不能划玻璃的情况下,要仔细分辨他们的颜色和内部结构,多做比较。
和田玉石的保养: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些和田玉保养的小常识:
玉怕火,怕惊(磕碰),怕油腥。对于和田玉来说,最好贴身佩戴,因为其内部的微矿元素,可被人体吸收,对人身体有益,而人身体所出的汗液亦可养生,使和田玉的光泽越来越好,正所谓人养玉,玉养人。
和田玉的清洁也很简单,用牙刷和清水就可以清洁了,切忌放入化学制品,这样会破坏玉的光泽。大家在选择玉器制品时,要多加辨认比较,选择真正的和田玉制品,真正适合自己 满意的产品。
玉者善也,玉者仁心!通常爱玉者,必然玉不离身,言谈举止间,必然时不时抚弄一下以示片刻不能忘怀之意。但,真正爱玉的人是很少佩带玉饰的。对他们来说,一般的玉器已经看不上眼,真正入得了眼的,又有机缘收藏的不多。就这么几件爱到极致的玉器自然不轻易拿出来示人,一则怕不经意损坏,二则怕同好之人索要。要知道,一件好的宝贝可是大家都眼红的,欣赏赞叹之余,自然想要据为己有,朋友若心痒难耐,三番四次前来央求,自己可就要受苦了,给吧,自己实在割舍不下;不给吧,大家又是多年老友。如此为难,只有藏之深宫,自己私下把玩了。
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和田玉本身虽是一种石头,但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十分稀有,它色泽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音质、触感更让人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和田玉科学定义为软玉,(硬度:65;比重:296)。种类包括羊脂玉、新疆白玉、昆仑玉,产于新疆的和田地区(古称于阗、和阗)和墨玉地区两个产地。为何叫羊脂白玉呢?那是因为羊脂白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羊脂玉以奶白色的细腻晶莹、如凝如脂为最珍贵,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和田玉,比如黄玉、青玉、碧玉,还有墨玉等,新疆墨玉这个城市就是因为盛产墨玉而命名的。无论是哪种颜色的和田玉,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透闪石,且含量一般在90%以上,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於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和田玉流传甚广,早见于石器时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惟我独尊达数千年之久,直到19世纪中叶翡翠流入我国,才打破了和田玉的垄断地位。
什么叫籽料呢: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中。经过自然的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料。在岩层中以人工开采的称山料,山料的质地偏干,缺少水头。高质量的和田玉籽料均采自河中,它经过上千年的河水冲刷,变得细腻晶莹、如凝如脂,才成为著名的和田玉。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编辑本段]
相关论点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和田玉的价格:
据了解,和田玉的市场价格自去年10月至今呈现大幅回升的势头,目前市面上个别精品和田玉的价格比黄金贵出几十倍,这使玉石收藏再度“热”起来。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收藏市场的一路火热,和田玉的也因其稀有品质备受收藏家的青睐;另一方面,在经历多年的疯狂开采后,目前和田玉矿产资源已极其稀少,近几月的价格回升便是其所引发的“收藏热”的反映。
玉石行家也指出,目前市面上有关和田玉的假货极多,因此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收藏时务必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以防受骗。
专家指出,在挑选和田玉收藏时,应谨记几条规则。首先一条便是“一分钱一分货”,由于目前精品和田玉的产量很少,原料正面临枯竭,所以,如果有人自称能以很低的价格将手上的“精品”卖出,十有八九是赝品(一般多为俄罗斯玉或巴基斯坦玉)。
另外几招方法,看起来虽 “土”却非常实用。由于和田玉用肉眼看有通透性,在日光下照着看时,玉的背面用手指晃晃能看出黑影晃动,而假品,玉质看起来也很浑浊,且玉石一般很厚、颜色过于死白,没有“温润如玉”的感觉。
另外,和田玉的硬度高,不吃刀,因此鉴别的另一个好办法就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纹丝不入的话即可基本判断为和田玉了。此外,赝品和田玉敲击时声音沉闷,不像真品那般清脆有力。
另外,近年来甚至有人用以人造玻璃冒充和田玉。鉴别方式就是将赝品贴在脸上,会感到其温度明显不比真品冰凉。
玉器真假鉴别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②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
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
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
总结我国的玉雕工艺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线刻:即以单线条刻成花纹图案。
薄意:即有画意的极浅的薄浮雕。
圆雕:即为三维立体的雕刻造型。
浮雕:即在平面上雕刻出凸起的图案或造型。
内雕:是深人玉料内部雕出圆雕及浮雕造型的玉雕手法。
凹雕:与浮雕相反,是在平面上雕出凹下的图案或造型。又称阴雕。
俏色雕:即巧用玉料的多种颜色,使不同的颜色恰好分布在玉雕需要部位,使作品有巧作天合之感。
楼雕:也称透雕,即雕琢不局限于玉料的一面,而是穿透玉料,铰空雕刻,从而在玉件中存在许多两面相通的空间。 此外还有很多玉雕手法的专业用语,在我们翻阅有关玉雕类的书籍,尤其是古玉方面的书籍时,若不明白含意,则很难按其字意去学习鉴赏方法。如双沟阳纹或称双沟线、阴刻、阳刻、减地阳纹等等。
双沟阳纹也称双勾阴线纹,是商代才出现的雕琢手法。是并列的阴刻双线条,看上去像阳纹线,其实不是,而是将纹线的两侧浅磨去两条凹枯,它们是斜下的浅沟,并非直下的切壁,所以看上去像阳纹浮雕。这种特点与当时的琢磨轮具直接相关。现在的加工工具即便是仿制,在细节上也很容易出破绽。
减地阳纹也称减地平凸,是指一种浅浮雕,纹饰浅浅的凸出于地 (平面)之上。这种阳纹是通过磨削“地”而实现的,即所渭“减地”。这种琢刻手法在商代玉器中就有发现。
阴刻、阳刻较易从字面上理解,阴刻即凹刻,阳刻即是凸雕,只是对纹饰的描述,并没有琢磨手法的含义,不同时代则可能实现方法及特征都有所差别。
总之,各种玉雕工艺手法为世界演绎出瑰丽的东方艺术---中国玉雕。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各种信息,但也因此方便了各种虚假错误信息的传播。比如在民间和网上流传着很多和田玉的鉴定方法,而对于很多不懂玉的人来说,很容易因为一些不正确的信息而对和田玉产生误解,这些鉴定方法真的靠谱吗?本文我们就来揭秘那些不靠谱的和田玉鉴定方法。
一、烧头发
流言:相信很多藏友都听说过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烧头发鉴定和田玉的真假,方法是将头发绑在和田玉上,然后用火去烧,如果烧不断的话就是真的和田玉,能烧断的就是假的。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神奇,但真的有效吗?
真相:其实这种“烧头发验玉”的方法在民间流传很久,但是太不靠谱,按科学的角度说,这其实就是热传递的原理。发丝没有烧断是热量快速转移原理,玉石是热的导体,导热性非常快,所以发丝没有被烧断。但是当火烧发丝达到一定的燃点时,发丝也是会烧断的。而且除了和田玉以外,只要表面光滑,将头发丝绑紧,很多材料都可以让发丝烧不断,像玻璃,不锈钢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试一下。
所以,烧发辨玉根本不能辨别真假,更不要说和田玉的品质。
二、水滴法
流言:第二种比较神奇的方法就是水滴法,方法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示为上乘玉质。反之,水滴在上面很快消失的是玉质很差的玉料。因为,玉料质地致密,不易吸水,石头的结构疏松,容易吸水。
真相:看起来似乎没有毛病,但稍微一想就会很离谱,即使是一块石头能吸多少水?又不是水泥,而且玉质与滴水毫无关系。所以这个方法——很扯淡。
三、舌尖鉴别法
流言: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是不是传说不知道),说以前的找玉人习惯舔一舔(也有说法称这是南疆人传统的经验),辨别下是不是籽玉,籽料的话有涩的感觉。
真相:玉有涩感是有道理的,但问题有两个,一是随随便便从地上捡一块石头舔的话也会凉凉麻麻的;还有就是有多少藏友敢去舔,还有人开玩笑说,撒点糖是不是效果更佳~所以,这种特殊的接触和田玉的方式还是不要去尝试了。
四、听声音
流言:在网上你也许还看到过这种方法:和田玉由于质厚温润、脉理坚密,所以在敲击下声音清脆、洪亮,而同样形状的杂玉、石料就不能。还有的说拿两块相同的玉对敲几下,如果声音黯哑则不是和田玉,和田玉的声音比较清脆、像钢一样。
真相:我们来说说这种荒唐的方法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首先怎么才算是“声音清脆、洪亮”,其次敲击和田玉跟敲击石头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大家可以去敲一块石头听听是什么声音。最后一点藏友们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用两块玉对敲,和田玉的硬度虽然很高,但也是比较脆的,如果是比较大的磕碰的话,很容易对和田玉造成损伤,大家切勿模仿。
五、掂重量
流言:听完声音,就该掂重量了,有些商家会看起来比较郑重其事的说,真玉器放在手里掂一掂,和田玉较沉重、实在、厚实,一般比其他玉石重,假玉器掂起来基本上手感比较轻飘。
真相:这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商家的一种骗人伎俩,虽然有一些石头的重量确实比和田玉要轻,但像一些独山玉、阿富汗、大理石等等,它们的密度跟和田玉差不太多,手头的重量跟和田玉也相差无几。即使手感上不差,也不能断定它是籽料,俄料、青海料或者是山料。和田玉的压手感是需要很多的经验来判断的,所以一般也不要听什么声音,掂什么重量,听那些天花乱坠的故事。
六、用刀划
流言:真玉比较坚硬,用刀划刻无痕迹。假玉器往往比较软,用刀划刻可见刀痕。”真的是这样吗?
真相:吃不吃刀跟压不压手是一样的道理,很多石头用刀也划不动,不要听信不吃刀的就是和田玉的说法。和田玉摩氏硬度达到65左右,拿小刀在上面划一下一般不会留有痕迹,而如果是玻璃和硬度较低的玉则会留下痕迹,但是现在很多仿料也选择一些硬度高的玉石,同样会不留痕迹。
此外还有种划玻璃的做法,说能划动玻璃的就是和田玉。但其实能划动玻璃很正常,很多玉种都能划动玻璃,而且也不建议通过划玻璃的方式检测。
七、看证书
流言:“和田玉价格较贵,一般都有证书,可上网查看编号是否是真的。
真相:看证书的事情我们讲过很多次了,证书只能说明它是一块玉,具体是什么玉就不清楚了,而如果是商场里的证书的话,不是青海料就是韩料了。
八、透视法
流言:透视法:把玉对着光亮处,如阳光,灯光,也可以用手电筒的光,细看玉,如果玉石颜色剔透,透色分布均匀,基本上可以断定是真玉。
真相:相信大家看到这种方法也会觉得不靠谱,“颜色剔透,透色分布均匀”这是在说翡翠还是在说玻璃呢?即使真是和田玉的话,应该是很差的那种了,和田玉不是玲珑剔透,而应是细腻油润。
在网站流传着很多诸如此类鉴别玉石真假的方法,有一些是比较离谱的,也有一些可以当成一个简单参考,但真正的辨别和田玉还是要从玉质、结构、皮色、毛孔、雕工等多个方面综合来看。鉴定和田玉没有哪种方法是简单又特别可行的,真正要成为高手的话,还是要多看多学习。
在这个多彩又充满迷惑的世界里,愿我们都能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真与假……
无黑点的好。
一般藕粉色浓一点,比较均匀无白的为佳。不过颜色不能太过,如果颜色过浓的话就会太靠近糖色,颜色会变的显得暗沉,没有了粉色的感觉。而如果颜色太淡的话,就会过于轻飘。所以,藕粉玉的颜色要恰到好处,浓淡相宜。藕粉玉的颜色,也是有深有浅,有粉色,也有粉白色,在不同光线下颜色略有差异。那么什么颜色的藕粉玉才是最好,其实也是看个人的喜好。
“如何辨别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初接触和田玉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要辨别这三种容易混淆的玉石,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何谓青海料?何谓俄料?何谓和田料?
青海料: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它与传统的和田玉有某些不同特点,且供货量大,价格低廉,一时对和田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在命名的销售上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当地海拔高度虽高但相对高度差不大,交通较为便利。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其中最常用于假冒和田玉的是白玉,青海白玉是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
羊脂白玉”品质。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
白、米汤白等品种。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
—黄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
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
俄料及和田料虽然同属喀喇昆仑山系矿脉,但由于环境的不同,致使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如分子结构的交织纤维状,从而引起后天变化的不同,导致价格上的差别……
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显(肉眼可看),而和田料一般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清楚。(和田玉质地有絮和玉花等除外)。
另外,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俄料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这也是鉴别的直接方法。
有糖色的俄料--俄料的糖色很特殊,是酱色的,易趣有很多用它来冒充和田玉,甚至利用它的糖色与白肉的结合处,让白玉表面带点糖当皮来骗人。
白皮俄料也能做色,做的好的,很难分辨,高档的俄料由于它的白度要比绝大多数的高档和田白玉高,更容易给人感官上带来更大的刺激,这也是近年玩家对和田羊脂白玉的白度要求提高的原因,Maggie认为一味追求和田白玉的白度,以俄料的白度标准衡量和田白玉有失偏颇,其实真正的羊脂白应该是细糯阴白(微微泛青)的。
俄料也有带皮子的,但俄料的皮艳(更象沁色)并伴生石皮厚,因此在分辨带皮籽料时请注意,和田籽料的皮色薄且无石皮,这跟两种籽料的成因有关,原矿都存在与石皮结合的可能,但石皮强度始终是不如玉石的,和田籽料经玉龙河水的反复、持续的冲击,环境不同造成分离度的不同,疏松的被淘汰,剩下的总是坚实的,因此可归纳出和田籽料皮子的上述特性。俄料因为没有这种环境条件,因此石皮保留着原结合状态不变。
和田料: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和田玉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且滋润感较强,好的料无瓷性,和田玉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手感较沉
光滑,硬度一般在6度至7度(新矿以及质地较差也有57度左右)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通常的说法是:和田上五公里出大料,中间出把件,下五公里出小子料且带皮的概率大
品质最好的当属20克左右。
俄料子料受环境的锤炼是与和田子料不同的。
和田子料承受的磨难更艰苦、更复杂,上至万古冰川沁淬、剥蚀,因地壳变动随冰川运动剥落出来,逐步形成山水流,风餐露宿,饱受温差折磨,遇到山洪又投入到急流怀抱,有的被带到了戈壁,有的埋没在水沙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万年亿年的磨炼方成就今生。
因此即使同是子料,俄籽料也脱不了闷。冰对玉的萃取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和田子料原生矿在海拔5000以上,覆几十米甚至百米厚万古冰川。不同环境下,出生的玉秉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和田玉要更加温润、晶莹,且越盘越油。而俄料变化过程相反,越玩越透(浑白变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上却显干透)。
一、鉴定和田玉真假的方法:
1、灯照法
可以用强光手电或者手机闪光灯侧面照和田玉,如果发现玉石内部有空心的小气泡,则合成玉石;如果看到棉絮状结构,则为和田玉。如果看到颗粒装结构则为东陵石或石英石。
2、手摸法
对于籽料而言,它摸起来会有一种阻力感,这就是玉石中的“汗毛孔”与人手摩擦。而滚筒籽料手摸会更光滑平整,有种滑手的感觉。
3、看光泽
此方法针对于原料,天然和田玉在日光下观察反光面,其在转动过程中均匀无变化,而仿制和田放大检查可以观察到打磨面,呈线条状、片状,反光光泽在转动过程中有变化。
4、看毛孔
天然和田玉籽料有“汗毛孔”,其大小不一,而仿制籽料的毛孔过于规则,很不自然。
二、和田玉:
“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
和田玉的质地:
质地是玉石质量的综合表现,包括形状、滋润程度、裂纹、杂质等等。和田玉的矿物组成决定了其质地优良:
(1)因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
(2)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羊脂玉就是以玉滋润如羊脂一般而著名。
(3)有适中的透明度。即“水头好”,为微透明。琢成的玉件显得水灵,有生气。
(4)杂质极少。有的达到无瑕的程度,而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鳃理自外,可以知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