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特产有哪些

无锡特产有哪些,第1张

无锡特产有哪些

 无锡特产礼品有哪些无锡传统四大特产为:酱排骨、油面筋、惠山泥人、阳山水蜜桃。下文是旅游网整理的无锡特产,希望能帮助到你。

 无锡水蜜桃

 无锡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70年的栽培历史。以其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而驰名中外。水蜜桃的品种很多,较优良的品种有7个,其中早熟的“雨花露”、中熟的“白凤”和晚熟的“白花”水蜜桃为最佳。不仅色、香、味具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每年外销港、澳及海外达百吨以上,倍受人们的青睐。

 宜兴紫砂

 宜兴产陶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陶器产地之一,产品品质优异,尤以宜兴紫砂陶名闻中外。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洁,成为艺术欣赏品。如今市上所见紫砂壶,都用模具制作,泥质较粗,艺术水平不能与名手作品相比,但用作泡茶仍不失紫砂壶的特点——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可供日常应用。

 宜兴阳羡茶

 宜兴古称阳羡,唐代以产“阳羡茶”入贡著名,唐代诗人卢同的诗中曾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句,可见阳羡茶唐代已为帝王所好。现在,宜兴已拥有一定规模的新型茶园,对发展山区经济起到积极作用,成为江苏茶叶主要产地。特别是近几年来创制的`优质绿茶“阳羡雪芽”、红茶“阳羡金毫”、清茶“阳羡清茶”颇得好评。

 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在抗战前全盛时期曾远销南洋各地,并在希腊、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奖。解放后,无锡市人民政府大力扶持惠山泥人的生产,成立了“惠山泥塑创作研究所”,整理发掘了不少优秀的艺术遗产。1958年,又建立了惠山泥人厂。现在惠山泥人不仅誉满国内,而且还驰誉海外。

 宜兴百合

 宜兴百合与兰州百合、龙牙百合一起,为我国现时发现的三种食用型百合,然而能被载入《本草纲目》的当数宜兴百合。宜兴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补强壮、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理脾健胃、宁心安神等功效,能起到人参的部分作用。鲜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头、百合羹等都很畅销。

 太湖珍珠

 太湖珍珠以其色泽纯净、自然亮丽、晶莹剔透而闻名。清代慈禧太后曾赞誉:"东球南珠不如太湖淡水珍珠"。珍珠项链是有识女士的专利,珍珠粉是上好的保健品,更有珍珠做成的各种工艺品可供赏玩。

 太湖清水蟹

 系“中华绒螯蟹”。我国著名淡水蟹种之一。以其肉嫩肥美,蟹黄饱满溢香而令人神往。每年深秋是大蟹上市的季节,俗有“九月团脐(雌)十月尖(雄)”的说法。无锡一带食蟹除蒸煮外,尚有醉蟹、面拖蟹、炒蟹黄油、蟹肉炖蛋等等的吃法,还有蟹粉小笼馒头等点心小吃应时。

 太湖白鱼

 太湖白鱼也称“鲦”,因“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解放后,对白鱼资源进行保护,繁殖期禁止捕捉,使之常盛不衰。

 清水油面筋

 无锡油面筋很出名,饭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种菜肴,家常用于佐饭、做菜、烧汤均宜。无锡民间还有个习俗,逢到节日合家团聚,饭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酿油面筋,以示团团圆圆,增加快乐气氛。油面筋早已成为无锡著名的土特产了。

 方糕

 方糕,无锡传统名点。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常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玉兰饼

 850年由无锡『孙记糕团店』创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而得名。此饼选用糯米粉加开水揉和摘成小块,做成饼坯,包入菜猪油、豆沙、鲜肉、玫瑰、芝麻等馅心,放入平底锅用油煎烙,呈金**,外皮香脆,内壳软糯,甜咸适口,香味诱人。

 无锡特产在哪买:

 南禅寺商贸区、中山路购物一条街、湖滨商业街、茂业百货、百联奥特莱斯广场、远东百货、无锡八佰伴等

;

碧螺春茶 (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俗名“吓煞人香”。康熙南巡路过苏州,品茶后大加赞赏。因此茶采自清明、谷雨时节,被赐名为“碧螺春”,并列为贡品。

泡茶方法:取茶叶少许,撒入温水中,其白毫会慢慢溶掉,茶叶沉下,这时杯底一片碧绿,但水尚无味,将水倒掉三分之二左右,再冲以沸水,茶叶全部展开,此时水色淡绿如玉,茶香味醇。)

采芝斋糖果

(苏式糖果享誉中华,有明货、炒货、软糖、特味4大类150多个品种,如松子糖、粽子糖、花生糖、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其中以采芝斋独家生产的粽子糖最为有名。)

宋锦

(“锦”是一种高级丝织品,苏州出产的宋锦与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其织造工艺考究,经丝有面经和底经两重,故又称“重锦”。

宋锦最大的特色是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

苏式蜜饯

(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著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著名。

苏式话梅的风味是甜中带酸,口含一粒,爽口生津,而且回味久,最受旅游者喜爱。

用洞庭柑桔制作而成的苏桔饼和金桔饼,桔香浓郁,味甜爽口,具有开胃通气功能。)

苏绣 (

苏绣的历史可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苏绣与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的题材以人物、山水、花鸟、动物为主,有绣片、册面、屏条、屏风等。新中国成立后,苏州艺人成功地创造了双面绣,其代表作是“双面猫”。)

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纤维细长,品质柔软,颜色金黄,味道鲜美,入口即化。它以鲜猪后臀尖精肉为基本原料,经切条、煮松、炒松、搓松4道工序制成。肉松耐贮存,一般情况下3-4个月不变质,真空密封可保存一年以上。)

太湖银鱼

(春秋战国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被列为贡品,与梅鲚、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铁、核黄素、钙、磷等多种成分。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桃花坞木刻年画

(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末,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作坊在苏州桃花坞街上,因而得名。清雍正、乾隆年间盛极一时,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年画形式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富有装饰性。其浓郁的民族风格也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如日本浮世绘就受到了桃花坞年画的影响。)

卤汁豆腐干 阳澄湖大闸蟹 太湖银鱼 鲈鱼 洞庭东、西山出产的杨梅 肉松 状元蹄 麦芽塌饼 鸡头米 袜底酥 青团子 熏青豆 檀香扇、折扇、绢官扇 陆墓的蟋蟀盒 水八仙(芡实--鸡头米,茭白,红菱,荸荠,水芹,茨菇,莲藕,莼菜)

特产就这些,就看你女朋友是喜欢吃的,还是喜欢用的

爷爷:买罐碧螺春( 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后来康熙皇帝南巡,游览太湖,江苏巡扶宋荦用“吓煞人香”进贡,康熙品尝后大加赞赏,然认为茶名欠雅,便因此茶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而易名为“碧螺春”。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

女朋友,姐姐:可去渭塘珍珠市场(那里有正宗的太湖蚌珠)买珍珠项链,手链,胸针等珍珠饰品

奶奶,妈妈:可以买真丝产品如:真丝披肩,真丝小方巾等

如果钱不够的话,可买苏州的檀香扇送给家里的女士们

集合众人之力,起诉新华保险公司和卖给你们珍珠项链的那一家店铺。

旅游景点的这些人就是做一锤子买卖骗游客,不能姑息。

(1)不给发票,可以找税务机关投诉,罚他们。

(2)虚假宣传,卖假货,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参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一次接触《浮生六记》,是在人教版的语文书中,《浮生六记》中《闲情记趣》的《童趣》一文,寥寥数语,一个天真活泼的顽童形象便跃然纸上。

当时的感觉,“浮生六记”四个字作为书名,太美了!

很好奇缘何“浮生六记”,何谓“六记”,长大后寻了原书来看,方知“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而所谓“六记”,乃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可惜,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憾事!

这本书是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

作者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这本书是以作者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

略一翻阅,便觉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

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后世曾有人评价此书,言“执笔愁肠千转,性灵摇荡,不逊震川先生之‘亭亭华盖’,写人静水深流、润雨无声,即曹公雪芹立于前,亦不遑多让,是自传,更比小说动人。是实事,却如春梦无痕。”并非过誉。

据说,果麦最美、最经典的书之一,就是《浮生六记》。

在东方卫视的阅文超级IP盛典上,作家和明星云集。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让演员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书籍。

当主持人曹可凡问到胡歌时,他只说了一本:《浮生六记》。

胡歌说,选择这本书,是源于《大江大河》里非常感人的一场戏:在剧里,雷东宝成功收购了电线厂之后,第一时间去自己心爱的妻子宋运萍的墓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而大部分的时间,雷东宝都在回忆他与妻子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样真挚的情感,让他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

胡歌认为,在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之外,我们也可以多去寻找一些生活的小确幸,因为真正的幸福,其实藏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之中。

不仅仅是胡歌,在2016年,汪涵也曾表示《浮生六记》是他首推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打动汪涵和胡歌的,除了《浮生六记》中点滴的生活细节,还有超越了物质的生活美学,和那段平淡却真挚的爱情。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有很多种: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

当然,还有王小波遇到他的李银河:“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句“遇见你,就遇见了全世界”也足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而沈复和芸娘的爱情,深藏在200年前江南苏州城里,那是人世间最美的爱情!!!

作为本书的女主角,沈复的表姐、爱妻、终生女神陈芸(芸娘),她的光辉,远远盖过了丈夫。

市面上众多版本的《浮生六记》,最钟意的莫过于林语堂先生的英译本。

这是林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余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许。

在书的前言中,林语堂称芸娘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我想,若搞一次民选,从历史上的女子中选出“心中最理想的妻子”,恐怕芸娘会斩获桂冠。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今世不能,期以来世”,得妻如芸娘,夫复何求!

站在男性的角度,芸娘的“可爱”,很大程度上在于满足了男人对一个完美妻子的所有幻想。

她虽不秉倾国倾城之姿,但“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也算楚楚动人,我见犹怜了;

她温柔沉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

事上以敬,处下以和;

她小有才气,通诗书,精女红,但是才气又不会大到像李清照一样让丈夫自惭形秽的地步;

她颇具情趣,能陪丈夫品月赏花,谈今论古,可以让男人过一把“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瘾。

她能安贫乐道,生活艰辛时毫无怨言,甚至在自己病中也要赶制绣品以做生活开资,丈夫要与友寻幽探胜把酒对诗,她就拔钗沽酒,烹蔬为炊。

她对公婆简直是愚孝,她为婆婆代书无端受婆婆指责,又受公公误会责骂,而她却丝毫不辩解,道是“宁受责于翁,勿失欢于姑也。”

公公想纳妾,她就极力物色,引起婆婆不快,她又赶忙写信给丈夫,托人早些将女子带回 ;

她宽容大度,极力为丈夫觅一“美且韵者”的小妾,然相中者被有钱人抢去,她竟然因此而致大病…

在那“轩临峭壁,飞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的苏州,这对理想主义的小夫妻虽然贫穷却能苦中作乐,把小日子过得平淡闲适,这样的妻子可遇而不可求!!!

可惜,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贤妻,却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失欢于公婆,身体孱弱,年仅四十一岁便离世。

因为陈芸的早亡,这对夫妻的爱情与婚姻,令人羡慕的同时,也令人惋惜,琴瑟和鸣廿三载,到底没能共白头!

其实,沈复和芸娘当初的结合,简单得近乎纯粹:乾隆40年,13岁的沈复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在那里,他人生第一次见到了表姐芸娘。

芸娘眉清目秀、娇弱动人。

只需初见,便已倾心,沈复发誓此生要与她结为伴侣。

爱情这事,往往就是从冲动开始,到婚姻结束。

沈复也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的勇气,他向母亲说:“我此生非芸不娶。”

母亲也喜欢芸娘,脱下金戒指递给芸娘,婚事便就此订下。

其实,他们很般配,沈复18岁,芸娘也是18岁,沈复比芸娘小10个月,却没有少年夫妻的磕磕碰碰,两人的婚姻“棋逢对手”,定了终生——

他们在处世态度上棋逢对手。

芸娘刚嫁入沈家,拘泥多礼,不爱说话。

沈复生性爽直,不拘小节。

他常逗芸娘笑,慢慢芸娘性格开朗起来。

少年沈复常与朋友高谈阔论,年少气盛,爱说几句大话,而芸娘坐在旁边,会顾及沈复面子,小心提醒:“三白(沈复的字),又吹。”

他们在审美上棋逢对手。

沈复爱收集破画,芸娘爱收集旧书。

收集到破画,沈复会手舞足蹈拿给芸娘欣赏;

整理好旧书,芸娘也会喜出望外让沈复翻阅。

书和画都是破旧的,上了年代的,可情呢?却是最简单的喜悦。

他们在兴趣上同样棋逢对手。

沈复读诗,喜欢杜甫,芸娘则爱李白。

夫妻俩坐下来谈诗,常滔滔不绝,一室之中,你爱你的杜工部,我爱我的李太白。

聊到最后,相视一笑。

私以为,爱情最好的样子,是你不用刻意讨好,我也不用委曲求全,我们携手并进,思想同频,共同成长。

婚姻最好的样子莫过于旗鼓相当,棋逢对手。

只有在精神上高山流水遇知音,在生活里,朋友一般平等相处,这样的爱情才最美,才最有趣,也最长久。

可惜,在沉闷压抑的封建社会,陈芸这个人性丰美、清新脱俗的可人儿,恍如黑夜中的一抹亮光,惊艳众生,但她最终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了礼教的牺牲品——因为她的“离经叛道”。

价值取向的“离经叛道”。

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女人对珠宝首饰花衣服向来是没有免疫力的,恨不得把那些卖名牌箱包服饰的店铺都搬回家。

但是作为一部以家庭生活为主线的文学小品,《浮生六记》中没有出现过只字片言有关女主角芸娘置办金钗珠花、布料衣物的描述。

唯一涉及“首饰”的描述,还是芸娘要把一条珍珠项链转赠弟媳。

“闺房记乐”有云:余启堂弟妇,王虚舟先生孙女也,催妆时偶缺珠花,芸出其纳采所受者呈吾母,婢妪旁惜之,芸日:“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

连仆人丫环都觉得可惜,但是芸娘却觉得“何贵焉”。那么,在芸娘眼里什么是“贵”的呢?答案是残书和石块。

“闺房记乐”有云:而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芸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

言行举止的“离经叛道”。

古代对女子的言行举止有严苛的规范,诸如足不出户、笑不露齿、授受不亲等等,倘若谁家的女儿、妻子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就会被指责行为不检点。

比如,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当宝玉和凤姐双双中邪时,众人都慌了手脚,独有薛蟠更比众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

但是,婚后的芸娘却在丈夫沈复的“怂恿”和支持下,像一个叛逆少女一样,让我们见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芸娘。

女扮男装逛庙会。因为沈复在“花照”庙会上看到了“花光好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的热闹场景,回来叙述给芸听,芸羡慕的很。于是同样洒脱不羁的沈复,便出了女扮男装的“馊主意”。

余曰:“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

于是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鬃,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二人在庙会上逛的忘乎所以,以至于芸娘不小心碰到了一位姑娘,只好脱帽翘足露,证明为同性,方才化险为夷。

月夜狂饮酩酊归。

沈复夫妇利用去吴江吊唁的机会,畅游太湖,偶遇熟人,于是三人“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芸竟然“欣然畅饮,不觉酩酊,乃乘舆先归”。

端庄文雅的芸娘竟然喝酒至大醉,不得已先回去了。

在封建礼教的禁锢中,作出这样的行为,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啊!

虽为偶然之举,但是芸娘的叛逆、追求个性的一面却展露无遗。

审美情趣的“离经叛道”。

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然而,芸娘无师自通,在闺阁之中就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婚后,在丈夫沈复的指导帮助下,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并且,主动在闺房中,与丈夫讨论“各种古文,宗何为是”。

从常理看,像芸娘这种温文尔雅、端庄贤淑的性格,应该喜欢大气严谨、成熟厚重的文学风格,但是芸娘却说:“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

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

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芸娘喜欢的竟是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的李白,实在是别具一格,令人意外。

芸娘的文学审美不流于俗,她的生活情趣,也是独具匠心。

自制梅花盒子。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

在借居萧爽楼期间,用旧竹帘“以帘代栏”;

在乡下华氏家中,用竹竿和木棍制作“活屏风”;

把茶叶放入荷蕊中,增加香气等等。

芸娘最终还是身不由己地成为了礼教的牺牲品,刚过不惑而香消玉损,哀哉!惜哉!

搁笔之际,耳畔又回想起寡人不知填的词,借着夏娜hana的绣口,唱出一曲《浮生六记》:

乾隆甲寅,夏日院庭,满窗染绿荫。

我归家,茶熟香清,窗明几净,你盈盈伫立。

多年前的朝暮光景,也为你过横墨竖笔,

记忆里残梅墨迹,一霞始晴,有客临门喜。

春秋朝夕,皇林柿菊,隐隐江帆影。

桥院下,烟花僧侣,茶饭布衣,一室雍雍意,

提箕扫尘世做梵清,松下凉风输我一弈。

待黄昏月落乌啼,灯火晕晕,你持针脚密。

道上红尘散尽,楼前桐叶凋零。

饶姑苏南城北城,可家如残秋,成隔世风景。

曾说待归城日,携马可伴卿知,

人世间翻云覆雨,怎料情如烟,一晃半生已伶仃。

松间月明,秋夜寂寂,梦破碎支离,

也曾见,纷纷细雨,你执我衣,似眼前历历。

那年春的琼花落英,肆意吟着相思相忆,

也不知上天无情,数年光阴,只恻隐之心。

曾三跪家和兴,老来故宅相依,

看城郭花开花谢,待春来一世,埋壶酒安置。

自觉万缘已尽,管甚人是人非,任风月嘲弄半生,袖手拂天地,皆化作一句:何必!

泼墨上宣纸,让岁月点苔为止。

江中白浪染浮生半纸。

曾三跪家和兴,老来故宅相依,

看城郭花开花谢,待春来一世,埋壶酒安置。

自觉万缘已尽,管甚人是人非,任风月嘲弄半生,袖手拂天地,皆化作一句:何必!

握笔落题:《浮生六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891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