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为什么要留“皮子”?

和田玉籽料,为什么要留“皮子”?,第1张

现代人,对于品玉,鉴玉,缺乏深刻的观察和学习,也没那个耐心。一门心思,要找个捷径,一眼看出真伪,一眼分出高低,一眨眼就保值升值了。

在这种思潮下,籽料留皮,无疑也是一种区分方式。但没有丰富的实物上手经验,不注重:白度,致密度,油性糯性,雕工和器形的全面体会,还是处于肤浅的一眼论中。

和田玉按照其产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山料、山流水、仔料三种类型。

山料,产于海拔4500米至6000米的昆仑山之巅的原生矿,又称山玉,或叫盖宝玉。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山流水和子玉。山料原料外面有类似石皮的风化层,也会有雕玉师把风化层留着巧雕,有的商家就吹嘘为子料。

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它们经受一定程度的风化、磨蚀,但程度不及子料,故玉质也大多介于山料玉与子玉之间,山流水一般无风化面,故其内、外质色比较一致,无尖锐的棱角状态,表面较光滑,常带有沙滩般的水波纹面,块度稍大,常见片状,年代少久远,比籽玉年轻。

仔料,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剥蚀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河滩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主要产在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维吾尔语意为白玉)河和喀拉喀什(维吾尔语意为墨玉、黑玉)河。它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型,表面光滑因为它年代久远。子玉又分为裸体子玉和皮色子玉。裸体子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皮色子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子玉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这个不算缺陷,是有意为之的。

因为现在籽料珍贵,很多商家用山料或其他玉材冒充籽料。籽料和山料、山流水最直观的区分方式就是皮,所以现代制作籽料是一定会留皮的。

有一句话“籽料去了皮,神仙不认得”,也就是说,留皮的地方不仅不是缺陷,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亮点,就像身份证一样。

古代的和田玉,一般不会带皮,自明朝开始,才逐渐开始出现带皮加工的和田玉。

和田玉籽料的表皮,有类似人体皮肤的毛孔特征,这是新疆和田籽料最典型的识别特征,所以在雕琢加工的过程中,保留部分皮壳,看得到毛孔特征,是新疆和田籽料的身份证明。

这一加工特点,一直沿袭到现代,渐渐形成了一种加工习惯,有无皮难断玉的说法,保留部分皮壳形成惯例。

图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60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