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银饰整个的艺术发展历程,是一个经历了演绎、变异、整合的漫长过程,民族的审美定势就是在这一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必须要服从于此,不得跨越。
银饰的纹样和造型,最开始的时候是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持续的时间也很长,有的银饰品几乎是原样照搬。一些经历几辈人传下来的苗族银饰,这些银饰品几乎就是汉族银饰的翻版,图案为六宝、八卦、福禄寿喜等,还有的在背面印有诸如"福兴号"字样,这样我们就可以显然的看出,银饰品是出自汉族银匠之手。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银饰民族化的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的置入了一个对外来文化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那么,我们该怎么站在民族文化立场上,保留和保护那些可以融入民族社会生活的东西,摒弃那些同民族社会生活毫无相关的表象元素,这也是民族银饰进入民族文化社会的必经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而始终持续着。其实,从南方少数民族喜欢佩戴银饰这个现象,深究之下,可以看到的,是差不多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材料从何而来——中国的银矿并不多,特大型银矿很少,伴生矿多,也就是说,古时能够大规模开采的银矿,其实少之又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程度更低,矿业不发达,生活水平尚且不高,更无富庶之余财,饰品所用之银从何而来,其实是大有背景的。
这些银子,来自遥远的海外;一则来自日本的石见银山,二则来自更加遥远的地球另一半,墨西哥和秘鲁的银矿。
这些银子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至于流入南方百越族人之手,演变成如今繁复精巧的银饰呢?
都说明清闭关锁国,有明一朝,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自此之后贸易衰落,到中后期甚至频有倭寇犯边,至戚继光横空出世,才有抗倭英雄之名。
银饰是女子常戴饰品,苗族最善雕饰银器银饰。云南是银饰制作工艺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银是一种稀有的贵金属。它具有美丽的光泽,柔软的质地,并且易于制造,使其成为手工艺人最受欢迎的加工材料。银还具有耐大气氧化和腐蚀的特性。它可以生存数千年,而且仍然像以往一样明亮。因此,许多银产品已代代相传并成为宝藏。
中文中的“美”一字形体字实际上是一个戴着珠宝的人。说到用各种材料制成的珠宝,中国的少数民族特别尤其是苗族最喜欢用银器制成的各种首饰。从各种精致的饰品可以看出出它们的智慧和财富。银器的广泛使用与其“防灾辟邪”功能有关。银餐具还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有毒。
银器饰品的样式都与苗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生产劳动、自然环境和柔情似水的性格息息相关。目前,制作得比较多的样式为小雏菊、凤凰等。据了解,银饰佩戴的不同所表达的寓意也不同。
苗族女性根据已婚和未婚的不同身份,在佩戴饰品上也有不同的选择。通常,大头针像八角花和凤凰。未婚妇女不在胸前,而已婚妇女不在包头。一类水仙花主要由已婚妇女佩戴,并且大多数图案可以混合使用。而且苗族女子出嫁的时候,父亲会亲手打造一顶银盆花发冠,作为女儿出嫁当天的首饰。银盆花不是真的花盆而是刻满99条凤凰的发冠,第一百条凤凰是指女儿本身。
无论是日常化妆还是节日庆典,佩戴银质珠宝都是必不可少的。银饰品广泛用于服装中,尤其是苗族青年男女的婚纱使用银饰品进行嫁妆。如今,苗族银饰品具有多种图案。不仅保留了传统图案,而且吸收了许多现代元素。雕刻技艺更加精湛,让人爱不释手。苗族传统的银器制造技术,是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影响深远的传统民间艺术。
有苗族、 德昂族 、黎族、 水族、傣族、布朗族、鄂温克族等。
但主要是苗族佩戴的多而且花样款式繁多。苗族特色扁形花瓣纹银项圈,系湘西苗族妇女颈部装饰品。项圈颈前部分扁平呈圆弧形,上錾刻花瓣纹,两端处略窄有银丝扭索缠绕,并接环形扣。纹饰题材简约,造型原始粗犷,但是技法细腻,制作工艺考究,采用浮雕刻画花瓣,蕊心点点凸出,脉络清晰,繁简密疏,看似古拙朴实,实则形态生动逼真,佩带在颈上,雍容华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