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西汉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总共历经了214年,出现了“文景之治”“武帝极盛”和“昭宣中兴”三个重要阶段。所以,汉朝也是史学家公认的一个多金时代。
自2015年,南昌海昏侯墓发现以来,已经出土了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金器总数达378件,重达128公斤。经过文物部门的鉴定,展览中的麟趾金重量在7612克到8336克,马蹄金重量基本在23766克到24629克。此外,包括金饼、金板在内的金器纯度在99%左右。
试想,一个仅仅在位27天的皇帝,随葬的金子竟能如此多,那整个汉代拥有多少黄金,我们可想而知了。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在西汉墓中发现大量金器。1992年江苏出土了西汉窑葬的金器、金币,其中,马蹄金和金饼等黄金达就到了40多斤。1999年,西安发现的墓中也有219枚金饼,共计200多斤。
除此之外,还有河南、江苏、安徽、大连等地,都相继出土了大量的西汉马蹄金和麟趾金。这些考古发现都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西汉是一个多金的朝代。《中国货币史》一书曾做过统计,西汉专门用来作为赏赐的黄金就近百万。按照西汉的货币制度,1斤黄金折合今日大约为248克,如此计算,西汉用于赏赐的黄金大约为250吨左右。
这仅仅只是赏赐,如果加上皇亲国戚、各诸侯国手中的黄金,那汉朝的黄金存储量可能达到了1000吨左右。1000吨是什么概念,2016年年底,我国的黄金储量为1808吨左右。是的,你没听错,西汉时期的黄金储量,差不多赶上我们2016年国家的黄金储量。
那么,这么多金,都是从哪里来的?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首先,历朝历代的积累,肯定是多金的原因之一。
黄金作为一种稳定的金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作为货币在进行交换了。说白了,古人很聪明,一开始就把黄金当成了货币。此外,中国地大物博,黄金的存储量肯定非常大。所以,各朝各代,都会想尽办法,搜刮、存储大量黄金。在秦统一六国后,各国的黄金都被秦朝归于国库。到了汉代,刘邦从秦朝手上接过的黄金数量自然非常巨大。
其次,古代国库的黄金从哪里来?还不是统治者对百姓的搜刮。
在西汉,有一项律令,叫“酎金律”,律令对金的数量有要求,成色也有限制。统治者规定:诸侯国要按人口数量来计算酎金,每1000人上缴4两黄金,不足1000人的小诸侯国也按4两算。以中山国为例,人口66808万,需要交纳2672两黄金。仅酎金一项西汉政府每年可得黄金1600斤左右。
再加上,其它方面的赋税收入,皇帝每年的敛金数量绝对不在少数。
再者,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那就是采金业。
这个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将其它的矿与黄金分开,单独设置一个负责采金的官员与机构。后来,因为采金行业太火爆了,导致没人去种地,使得当时的农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统治者中才有人主张撤销这个机构。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丝绸之路的开通。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外贸的蓬勃兴起。当时,对于那些外贸国来说,中国的丝绸、茶叶比金子还要珍贵。所以,他们非常愿意用金子来换这些东西。毕竟,对他们来说金子在当时还不如丝绸、茶叶实用。
由此可见,拥有这么多的渠道得到金子,西汉不多金才怪。不过,话说回来,西汉这么多金子,最后都去了哪里呢?
清代赵翼认为:“后世黄金少,金价日益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近尽,而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塑像涂金日月消耗。”很明显,赵翼认为,佛教贴金是黄金巨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说法,却是不准确的。
因为,佛教传入我国是在南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西汉巨量黄金消失是佛像贴金导致的,显然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说法是,其实,西汉的黄金并没有这么多,是他们将黄铜纳入了黄金之列,认为黄铜就是黄金。显然,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在西汉的法律里,明确规定黄金是上币,铜钱是下币,怎么可能将两者混淆。
再说,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换算也完全不一样。
此外,有一种比较公认的说法,该说法认为,西汉的巨量黄金很有可能被用作王公贵族的陪葬,深埋于地下。
对于这种说法,有几点理由:
第一,西汉主张厚葬,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都相当重视厚葬。所以,这些皇帝、后妃、公主的墓中,很有可能有大量的金器陪葬。
第二,西汉末年,发生了很多次农民起义,使得大量的黄金散落民间,导致金价下跌。到了东汉时期,很少有贵族挥金如土。
其实,不管西汉巨量黄金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管这些黄金是埋进地下还是散落民间,都是留给后世的巨大财富。相信总有一天,它们会被我们挖掘出来。
黄金至少要上亿年才可以形成。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是一温度很高足以熔化大多数矿物的大火球,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属原素及金,在它撞击地球的时候陨石被熔化,金子也被留下来了,由于金的密度大,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现在挖金矿都在地下。
黄金的形成历程
金的这种分布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此,大体上能代表早期残存地壳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丰度值高于地壳各类岩石,可能成为金矿床的最早的“矿源层”。
地球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山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我国金沙江,黑龙江和湖南资江一带,砂金矿分布非常广泛。
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中国黄金发展史
汉代、近现代;
1949年6月上海解放 ,人民政权查封并关闭了上海证券大楼,宣布银元、黄金和美钞禁止在市场上流通。
建国后1950年代,国家颁布了《金银管理条例》(试行),把黄金管制、统收统配纳入了国家法制轨道。
1983年,国家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国家对黄金及黄金制品进行生产、流通的全面管制,禁止个人和企业自由买卖黄金。
1988年,国务院又将黄金列为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禁止个人开采黄金,在1994年以前,黄金开采业也是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
1993年,从国务院下发63号函强调黄金产品管理工作、禁止自由交易开始,中国黄金市场的政策走向开始明确,即对当时的黄金实行统收统配,但未来将对黄金市场的管理逐步推行市场化。因此,1993年被称为中国黄金市场化改革元年。
上海黄金交易所2002-10-30成立。
黄金延期2005-07向个人开放。
从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黄金贫乏的国家。虽然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黄金在我国历史上也是财富的计量单位和拥有财富象征,黄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但事实上由于中国黄金总量上的缺乏,使得黄金很难成为财富流通中介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承担流通货币功能主角的是白银。中国“贫金”的现实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而产生“中国贫金”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
(1)历史原因:
据考古发现,在汉代以前中国社会商品流通领域中并不缺乏黄金,整个社会中黄金流通总量也并不缺乏,这可以从汉代以前的墓葬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饰物可见一斑,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也可以看到当时黄金的重要地位。据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皇帝对有功的大臣战将等往往就动辄赏赐几百斤的黄金。
但在汉朝以后中国社会中的黄金总量就突然减少了,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总量的突然减少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还需要中国考古学界来继续研究破解这个谜团。其中有一个说法,从汉代以后,中国朝代更替频繁,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各种战争一直绵延不断,而当时的黄金事实上是储备在中国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恰恰是各种战争与农民革命的掠夺对象,为了保存这些财富,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必然要藏匿类似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社会动荡各种绵延不断的战争过程中这些王公贵族和地主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被革命浪潮所消灭,这些被藏匿的黄金财富就成了无主的、消失了的财富。由于从汉朝以来,各种战争革命频繁爆发延续了几百年时间,大量的诸如黄金这样的高价值财富就被埋在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中,“一人藏匿百人难寻”,大量黄金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消失了的财富。也许这真是中国“贫金”的一个历史解释。
(2)近现代的战乱因素:
除了上面的历史疑案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诸多事件,进一步造成了中国大陆上贫金的现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近100年的鸦片贸易巧取和武装抢夺与盘剥,大量的白银和黄金被当作鸦片货款和战争赔款流出中国,进一步造成了中国黄金与白银等贵金属硬通货的严重匮乏。自此以后中国境内的连年内战和日本侵略中国,更是造成了我国黄金与白银的大量外流,一部分黄金与白银用作了军械物资的购买,另一部分被大量达官显贵外逃携带出国。至今中国民间依然有这样的国际黄金疑案未了结。
(3)国民党内战时期的“金圆券”事件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炮制的“金圆券”事件就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国民党政府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大量发行法币,法币猛增,物价随之飞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其中国民党政府颁发的《金圆券发行办法》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7克,发行额以20亿为限。按1金圆券折合法币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同时规定黄金1两等于金圆券200元。白银1两等于金圆券3元。美元1元等于金圆券4元。
当时国民党政府使用高压和诱骗等手段强制推行这个法令,命令国统区的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不到两个月,就从人民手中榨取金银外币总值达2亿美元。
1948年10月初,由上海开始的抢购风潮波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物价更进一步飞涨。11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取消限价政策。12日又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法令,规定1金圆券的含金量减为0044434克。公开宣布金圆券贬价4/5,撤销金圆券发行20亿元的限额。之后金圆券无限量发行,至1949年5月,金圆券发行额为六十七万多亿元,金圆券也像法币一样成为废纸。
这些用“金圆券”兑换来的黄金、白银,以及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历年的黄金、白银储备等,在1949年由军舰押送至台湾。1949年1月10日,大公子蒋经国拿出一封蒋介石的“手谕”,上面明令俞鸿钧尽快将全部库存的黄金、白银和美钞运往台湾。当时,国民党经过所谓的“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强行将民间的几乎所有黄金和美元收归国库。关于这笔款的数目,说法不一。国民党的文人陈孝威说是“黄金50万两”;也有的说是美金8000万元,黄金924万余两,银元3000万元;而李宗仁的秘书梁升俊说南京失守时,“国库尚有黄金280万两,美钞5000余万元,经合署的棉花纱布出售总值不下美元1500万元,还有价值巨大的有价证券”。总之,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在蒋介石的直接指挥下,这笔巨额财富用海军军舰全部抢运到台湾。
(4)当代中国仍然“黄金匮乏”
1949年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是在这样一个几乎“无金”的中国大陆上开始经济建设和金融体系建设。中国政府只能从新生产黄金中获得增加,而没有历史存留的积累。在1949年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黄金问题上一直是严格管制阶段,黄金开采企业必须将所生产出来的黄金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而后由中国人民银行将黄金配售给用金单位。那时新生产出来的黄金主要用于我国紧急国际支付和国家储备。到1982年社会大众才重新开始有权力拥有黄金,拥有黄金的渠道还只是通过商场可以购买到黄金首饰而已。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当前的“黄金匮乏”的历史原因就非常清楚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里,从1949年到1982年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存在一个“黄金断层”,这个“黄金断层”持续时间长达30年,整整影响了两代人。在两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与黄金无缘,只是很朴素的知道黄金很值钱,黄金很贵重,但无法接触到黄金,缺乏对黄金的各种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于黄金的重要作用和金融功能了解甚少。这个黄金断层实际上导致了整个社会对黄金的普遍性无知和漠视。
(5)中国央行黄金储备
截止2005年12月底,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黄金储备为1929万盎司,折合约为600吨。(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1000吨以上)
按150元/克的市场价格计算,600吨黄金的价值约为900亿人民币。按580美元/盎司的价格计算,1929万盎司黄金价值约11188亿美元。截止2005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约8000亿美元,黄金储备约占外汇储备13%左右
(6)中国黄金生产状况与矿藏储备
2003年我国的黄金产量名列世界第三,黄金年产量约180吨,折合到当时的黄金价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且最近6年来的产量波动不大。
以2004年1-5月份的我国黄金生产情况来分析,全国5月份生产黄金(成品金)16837吨。1-5月累计完成7906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7341吨,同比增长1024%。2004年1-5月,黄金矿山企业矿产金(成品金+含量金)累计完成64263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80%;冶炼企业(有色、黄金冶炼企业)累计完成成品金3268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2%。
2004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212348吨,与上年同比增长586%。产金量较大的省有山东、河南、福建、陕西、辽宁、河北等省,山东仍为我国最大产金省,全年产金64509吨,占全国产量的3038%。
2005年,中国黄金行业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中国黄金协会的《全国黄金统计月报》显示,2005年全国黄金产量达224050吨,中国黄金产业的“十五”规划,要求在2006年达到约240吨的黄金年产量,可见,我国要迅速大幅提高黄金产量的空间已经不大。
中国国内的黄金探明储量为4000至5000吨,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0%,以现有开采速度还可维持22至28年。
(7)民间储金量较低黄金投资意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对黄金产业一直实行严格管制,黄金生产企业须将开采和冶炼的黄金,全部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批环节配售给各用金单位。
1982年,在国内恢复出售黄金饰品,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熊猫金币为标志,中国开放金银市场迈出第一步,1999年11月,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中心批发市场成为我国唯一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白银的放开视为黄金市场开放的“预演”。2001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同年6月,中央银行启动黄金价格周报价制度,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兑国内金价进行调整。随后足金饰品、金精矿、金块矿和金银产品价格全部放开。
2002年10月30日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黄金市场走向全面开放,黄金投资逐步走进社会大众,黄金投资在中国迎来了全新开端。
目前,中国国内的黄金总存量约为4000-5000吨。这包括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和民间大众拥有的黄金制品。
中国国内的黄金需求一直是以首饰性消费需求为主,每年中国市场销售的黄金绝大部分都成为了黄金饰品,工业、医疗、科研等行业占消费需求的比重较小,而黄金的金融投资需求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所占的比重更是小的可怜。中国民众对黄金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停留在首饰品的认识上,对黄金的金融投资功能知之甚少,黄金金融投资的参与度极低。
是种种历史原因和金融体制的原因,造成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制品只有35克左右的现状。目前,中国大陆人均黄金年消费量只有02克,消费数量集中在黄金饰品上,与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的水平差距悬殊(阿联酋人均年消费黄金最多,达30克),离印度人均约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黄金消费将从以往每年200吨左右增加到400吨至500吨,这对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综观中国国内现状,国家缺乏长远的黄金储备规划,普通民众对黄金的投资意识、保值增值应对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功能远未了解。但目前国内大众投资黄金的意识正在被唤醒,从投资需求来看,中国黄金市场在彻底开放之后,将令世界再度吃惊,中国民众在黄金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不可低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