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手镯佩戴如何变得越来越亮 玳瑁佩戴有什么禁忌?

玳瑁手镯佩戴如何变得越来越亮 玳瑁佩戴有什么禁忌?,第1张

我们以前常常听说“人养玉,玉养人”虽然玳瑁手镯不能和玉手镯相比,但是玳瑁手镯也是属于有机宝石,任何矿物质都是含有水分,手镯佩戴在手上,人体的水分对手镯有滋润的作用,这样会使玳瑁手镯变得看起来越来越舒服。

其次是通过人体,衣服对手镯的不断摩擦,使手镯不断“抛光”,从而使表面越来越亮

玳瑁佩戴禁忌;

1、不要与含酒精和酸性液体接触,以免腐蚀到玳瑁制品。

2、不要把玳瑁饰品放在热水中侵泡,因为给玳瑁加热后,会使玳瑁变软、变形。(用热水也是一种鉴别玳瑁的方法)。

3、如果长时间不佩戴应该用柔软的布擦拭在进行保存。另外,玳瑁佩戴时间长会显得没有光泽度,可用润肤油擦拭,让玳瑁首饰恢复光泽。

玳瑁是一种有机宝石,特指玳瑁的背甲,玳瑁的甲壳上有美丽而又色彩斑斓的花纹,是一种名贵的宝石,为非晶质体,呈微透明至半透明,具蜡质至油脂光泽。可用于制作戒指、手镯、簪(钗)、梳(栉)、扇子、盒、眼镜框、乐器小零件、精密仪器的梳齿以及刮痧板等器物,具有独特的神韵和光彩。高贵典雅,有祥瑞幸福、健康长寿的象征,享有“海金”之称。

玳瑁有清热解毒、平肝定惊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热病神昏、惊厥、中风阳亢的症状。其中有名的治疗急风中恶的玳瑁丸就由玳瑁、安息香、朱砂、雄黄、琥珀、麝香、龙脑组成。

玳瑁制品寓意呈祥:

古时,因为龟能活得长久,被人们看作是健康长寿的象征,因此,佩戴玳瑁便有了保健康长寿的说法。

古代神话中,四神兽之一的玄武,据说就是如今的玳瑁龟,其神通广大,能化险为夷,于是,在人们眼中,玳瑁就有着神奇的辟邪功效(在海南一带甚是流传这一说法)。

种群现状: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玳瑁等海龟物种没有灭绝威胁,因为它们寿命很长,生长缓慢,生殖期长,成熟晚,繁殖率也较高,而且玳瑁种群中年龄层次多,短期内的数量锐减不易被发现。但实际上,玳瑁的繁殖率虽然高,但是与大多数海龟一样,稚龟的成活率相当低。很多成年海龟被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杀死,海龟的巢位也被人类和动物侵占。小型哺乳动物会袭击它们的巢位,把蛋挖出吃掉。在美属维尔京群岛上,包括玳瑁、棱皮龟等海龟的巢穴在卵刚产下后,就会被獴袭击,而獛(Genetta)、沙蟹(Ocypode)、胡狼甚至家畜也都会袭击它们的巢穴。玳瑁曾于1982年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此状态在之后1986年、1988年、1990年和1994年的几次评价中都被保持,而从1996年起,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的保护状态升级为极危。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等级:II 级。

玳瑁手镯只要喜欢的人,都可以佩戴。它有辟邪的作用,适合有这方面需求的人。

玳瑁是地球上唯一能消化玻璃物质的海龟,重要食品是海绵,海绵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和玻璃的化学成分雷同,这一点就很好的解释了玳瑁龟板神奇的半透明纹路。

海南的说法是玳瑁可以辟邪,另外玳瑁也有药用价值,可以平肝定惊;清热解毒,主治热病高热;神昏谵语抽搐;小儿惊痫;眩晕;心烦失眠;痈肿疮毒,一般都是: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戴手镯颇有讲究,不是想怎么戴就怎么戴,违反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会让人贻笑大方。 戴手镯时,对手镯的个数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戴一只,也可以戴两只、三只,甚至更多。如果只戴一只,应戴在左手而不应是在右手上;如果戴两只,则可以左右手各戴一只,或都戴在左手上;如果戴三只,就应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以一手戴一只,另一手戴两只。戴三只以上手镯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使要戴也都应戴在左手上,以造成强烈的不平衡感,达到标新立异、不同凡响的目的。不过在此应当指出,这种不平衡应通过与所穿服装的搭配来求得和谐,否则会因标新立异而破坏了手镯的装饰美。 如果戴手镯又戴戒指时,则应当考虑两者在式样、质料、颜色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 对初戴手镯者,还应注意选择手镯内径的大小,尤其是玉手镯,过小会因紧贴腕部皮肤引起不舒适之感,甚至影响血液流通;过大则容易在手摆动过程中脱落而摔坏。对于玉质的手镯,试戴时最好在腕部下方垫上软物(如软垫之类),以免万一滑落坠地而摔断

成年玳瑁甲壳呈鲜艳的黄褐色,是制造眼镜框架和其他工艺口的上等原料。玳瑁手镯也取自玳瑁甲壳而制成。成年玳瑁甲壳呈鲜艳的黄褐色,是制造眼镜框架和其他工艺口的上等原料。玳瑁手镯也取自玳瑁甲壳而制成。

个人感觉佩戴效果是黑黄相间的好,因为满血的镯子一旦有点厚度都只是强光下好看(店里摆着好看)戴在手上会显得非常暗,远看就跟戴了一牛角镯子似的。

玳瑁

(《开宝本草》)

异名瑇瑁(《开宝本草》),蝳蝐(《桂海虞衡志》)。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甲片。

动物形态玳瑁

体长可达16米。背及腹部均有坚硬的鳞甲。头部具前颧鳞甲2对。鼻孔近于吻端。上须钩曲,嘴形似鹦鹉,颌缘锯齿状。背面鳞甲,早期呈覆瓦状排列,随年龄增长而变成平置排列,表面光泽,有褐色与浅**相间而成的花纹。中央为脊鳞甲5枚,两侧有肋鳞甲4对;缘鳞甲25枚,边缘呈锯齿状。腹面由13枚鳞甲组成,呈黄黑色。四肢均呈扁平叶状。前肢较大,具2爪,后肢只有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

栖于温、热带海洋中。以鱼类、虾蟹、软体动物和海藻等为食。分布福建、台湾、海南、西沙群岛等地。

本动物的肉(玳瑁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均可捕获。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

药材本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主产台湾、福建及广东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

化学成分含角蛋白及胶质等。

炮制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性寒。"

③《纲目》:"甘,寒,无毒。"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镇惊。治热病惊狂,中风,谵语,痉厥,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①《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②《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

③《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磨汁,1~2钱;或入丸,散。

选方①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②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不语:瑇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匀,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③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④预解痘毒,遇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匀;温服半台,日三服。(《灵苑方》)

⑤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碡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179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