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玉镯有何特点?

明代的玉镯有何特点?,第1张

明代玉器特点可根据年代久远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一、明代早期。早期明代玉器作工严谨,器形优美,艺术风格沿续元代特点,刀法遒劲、风格粗犷、不重细节,可谓是元代遗风。

二、明代中期。这一时期玉器特点开始摆脱元代的影响,呈现出自身社会特点,且正值盛世,文化繁荣,因而玉器人文色彩浓郁,玉器器形小巧玲珑,适宜于市民阶段佩戴使用,非常之平民化。

三、明代晚期。明晚期,玉器发民渐入佳境,不仅产量增加,且品种、题材更为丰富,苏州已经成为全国玉器加工中心,且玉器也逐渐商品化,交易频繁,参与海外贸易,因而出现重数量而不重质量的不好的转变。晚明尤其流行吉祥题材玉器,讲究“意必吉祥”。

1)贵族女装

元朝贵族妇女以长袍为主, 皇后、贵妃 袍服为 长拖裾 ,需要侍女提裙摆才能行走。

其他贵族妇女 袍服特点是 左衽、交领 ,袍身宽肥、袍长曳地。

用大红织金袍者多,冬季喜穿貂皮袍。贵族与宫女多穿 红色靴 。身份较高的妇女,头戴顾姑冠,头饰华丽。

萨都刺《王孙曲》中“ 衣裳光彩照暮春,红靴着地轻无尘 ”,是对元时贵妇人衣着打扮的真实描写

2)顾姑冠(罟罟冠)

顾姑亦写作 “姑姑”“罟罟” 。顾姑冠是元朝贵族妇女所戴的一种高而奇特的头冠。

这种冠是用桦树皮或竹子、铁丝之类的材料作为骨架,从头顶向上 高50~100厘米 ,其顶端扩大成平顶帽形;外面以红绢、罗、金锦或毛毡包裱,缀以珠翠为装饰。

《长春真人西游记》:“妇人冠以桦皮,高二尺许,往往以皂褐笼之。富者以红绡, 其末如鹅鸭 , 名曰'故故’ ,大忌人触,出入庐帐须低回。”

3)发式

蒙古族妇女喜欢 留长辫 ,并且在辫子上做装饰。 未出嫁时 梳两根或几根,在发辫上用绸缎绢做成长穗,挂附金圈、银圈、铜片、碧玉、珊瑚等。富家女佩戴珠宝、金银制作的耳环、手镯、戒指和项链。

4)比肩、比甲

元朝男女皆穿比肩、比甲。

比肩半袖 , 比甲无袖 ,都是无领、对襟、两侧开衩、长至膝下。

比肩、比甲穿在衫、袄之外。

所穿的比甲与衫、袄、裙相配合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女子比甲多绣花纹。

5)云肩

云肩也叫 披肩 ,是女子披在肩上的装饰物。

贵妇、舞人、宫女的云肩以彩锦绣制而成,可剪裁作莲花形或结线为璎珞状,常用四方云纹装饰,制作精美。云肩也是百姓女子常用的服饰。

《元史·舆服志》中记载:“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依金为之。”

《元宫词》中也有“ 金绣云肩翠玉缨 ”的描述。

6)女子民服

蒙古族妇女喜穿一种叫“ 团衫 ”的长袍,领口、袖口、胸襟、下摆有刺绣图案,穿袍时用彩色的绸料系在腰部。

百姓袍服 禁止用龙凤纹样 , 禁用金彩 。

除袍服外,还穿对襟短衫、比肩和比甲,里面也穿长裤。对襟短衫的形制是直领对襟、半袖、短至腰部,穿在窄袖长袍外面。足上多穿皮靴、毡靴。

7)女子鞋履

蒙古族女子喜欢软皮靴,冬季穿皮靴、毡靴,毡靴底子用皮子缝制,足穿毛毡袜。

元朝末年开始出现了鞋头高耸、鞋底扁厚的女式布鞋、帛鞋,以麻棉、丝、绫、绸、锦等织物缝制而成。

(摘抄自书籍《中国服装简史》王鸣 著)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独山是距南阳市最近的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独玉。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 绿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 红独山玉:又称“芙蓉玉”。色呈浅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③ 白独山玉: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等。 

  ④ 紫独山玉: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 黄独山玉:色呈黄绿色。 

  ⑥ 黑独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 青独山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较差。 

  ⑧ 杂色独山玉: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氧化钾002~264%,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 

  独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的矿区地处河南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硬度大于65。品种主要有:白玉,绿 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独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及现陈列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都是独玉琢成的。独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的规模,至今南阳独山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独玉的开采历史悠久,规模之盛,品类之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2060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1
下一篇2023-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