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和祖国大家庭中的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和传统节日。服装节,就是苗族古老节日之一。
居住在湘,桂,黔三省边邻的苗族人家,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绚丽多姿,美不胜收。每年农历10月第一个寅日举行传统的服装节,苗家姑娘聚集在约定的地点,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举行服装比赛。
每逢服装节,苗家山寨除了行动不便的老人,幼童,几乎是举家行动。清晨,太阳还没有露脸,山寨小伙子便吹起了悠扬动听的芦笙,呼唤人们参加服装节去。姑娘们早就在做准备,天刚麻麻亮她们就起床了,先是到溪水边洗头发,然后将头发盘在脑后,结成髻子,那沐浴过的秀发越发显得柔软乌亮。头发弄好后回到家里,姑娘信就相互修眉,一直要将眉毛修成丝线般的弯曲才罢手。接着,就将自己刺绣的花衣服,绣花鞋拿出来,一一换上,,(这套衣平时不穿)。那衣服胸襟,袖口,下摆全部都镶上了刺绣花边。这些挑花刺绣,构图丰满,物形生动,色彩灿烂,各显异彩。再就是人,佩带各自喜爱的银首饰:有银冠,银项圈,银锁,银耳环,银手镯等,。它把勤劳朴实的苗家女,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这红红火火的服饰,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一种文化的传统,记录着苗家妇女一针一线绣出不用文字记述的神话,透过这些,可以了解这个民族悠的社会渊源,体会这个民族独具一格的民族风韵。
大约9时左右,打扮得花枝,招展苗家姑娘拿着花手帕,踏着露珠早早赶路,服装设在一个场坝上,观者从四面八方涌来,成千上万装饰得美丽夺目的苗族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们汇集在场坝上,摩肩接踵,穿梭往来,一眼望去,繁花似锦,姹紫嫣红,形成花的河流,花的海洋,其绚丽,奇妙精巧之处,令人有美不胜收之感。偌大一个场坝,胜似一座服装城,堪称一座时装名模荟萃的艺术宫殿。
服装节上,最富民族特色的活动要数对歌定亲。三三两两的苗家小伙子东走走,西瞧瞧,若与“黛帕”(姑娘)相遇,评头论足,说东道西,无须谨言慎语,也不必字句斟酌,完全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如果男女双方都有好感,便相约到清泉河边,桃李树下,绿竹丛中唱起优美的山歌,你问我答,倾诉相互的思念,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如果双方山歌唱得投机,便定下关系,姑娘便把精心绣刺的手帕——唯一的爱情信物赠送给心上的白马王子。再通过双方父母选择吉日结婚。正因为如此,所以苗家姑娘还是七,八发的稚童时,母亲便开始教她两样本事,一样是唱歌,一样是绣花。一件衣服一条裙子,一双鞋子,一块手帕,为了刺绣好几乎耗尽了姑娘的全部心血。其花费的工夫之大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才能做好。而这条套服装是苗族女子在服装节上展示挑花刺绣技艺,展示自己心灵手巧勤劳美丽的最好见证。刺绣能手在服装节上更是大家羡慕的焦点。她们的佳作往往成为流行的花样。同时,服饰与苗族女子的爱情,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伙子要挑选理想的伴侣,服饰制作工艺的高低是一个重要条件。
丰富多彩的苗族女子服饰,是苗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传统艺术瑰宝之一。
银饰是苗家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逢年过节,或是婚嫁迎娶,苗寨便成了银的世界,这是苗家独有的“银饰文化”。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也是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
银饰的式样和构造经过匠师的精心设计,由绘图到雕刻和制作有30道工序,包含铸炼、捶打、焊接、编结、洗涤等环节。
苗族妇女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肩、压领、腰链、银铃、手镯和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二三十斤。每逢民族节日,满身银饰的苗族姑娘跳起芦笙,踩起铜鼓,银佩叮当,银光闪闪,饶有一番情趣。婚嫁之日,银饰更是新娘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