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之痛怎么办?

“黄金周“之痛怎么办?,第1张

“黄金周”之痛怎么办?“大众 旅游 时代”在呼唤

既要“ 旅游 黄金周” 又要带薪休假

一、要不要黄金周

1999年9月,国务院决定春节、“五一”、“十一”各放假三天,与前后双休日拼接,形成了三个7天的黄金周长假。长假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拉动内需,促进 旅游 经济发展。2008年,五一黄金周长假被取消。因春节黄金周以回家欢度春节为主,故大部分国民只得把长线 旅游 安排在国庆黄金周。由于游人高度集中,因此,每个国庆黄金周结束后,总结黄金周人气及经济收获、吐槽黄金周又变成“黄金粥”的文章不少,“保黄”(即保留黄金周)与“废黄”(即废除黄金周)的争论不断。

那么,到底要不要黄金周呢?

(一)灵不灵,看效果。

黄金周实施以来,各项指标持续走高。2019年国庆黄金周,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2018年增长781%;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那么多人参与黄金周 旅游 ,那么多 旅游 经济收入,而且不断增长,已有力地回答了“黄金周”要不要的问题。

(二)正确看待“黄金周”现象。

每年黄金周,确有“黄金粥”现象,景区人满为患,交通到处拥堵,服务质量下降。

为何有此现象?为何大家明知“黄金周”还要乐此不疲呢?

1 旅游 的刚性需求旺盛。我国多彩的人文山水资源,激发着民众 旅游 热情。我国已进入全面小康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新时代。民众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方式也转型升级了,休闲 旅游 逐步成为民众的刚性需求。而我国人口最多, 旅游 刚需也最大。

2长线 旅游 的时间局限。长线游需要较长时间。但目前长假只有春节、国庆,而春节长假以回家探亲访友为主,所以更多人“英雄所见略同”,只能把长线游“挤”在国庆黄金周了。

3共同长假的资源短缺。家庭游、亲友游,是大家期待的重要组织方式。但长假仅有二个,而春节长假大都回家相聚了,因此家人亲友共同长线游也只能安排在国庆黄金周了。

4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一是思想有准备。实施黄金周以来,国民虽然对 “黄金粥”吐槽不满,觉得人累心累,但习以为常,每次出游前都有“花钱买累受”思想准备。二是从众心理。从众、凑热闹是大众心理,觉得热闹之处必是有价值之处。三是体验心理。 旅游 过程就是体验生活过程。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也是一道特殊风景、一种特殊体验。所以大多数游客“累并快乐着”,还会将旅途之曲折劳累甚至窘态当作趣事津津乐道,并年复一年去喝这碗“黄金粥”。

5黄金周的配套服务有所改善。多年黄金周,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特别是“智慧 旅游 ”、“ 旅游 互联网”,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提供了 旅游 动态信息和交通指南, 旅游 市场秩序有所好转。

6增加黄金周还能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各地大都按黄金周规模配置服务设施,目前主要用于国庆黄金周,平时利用率很低。若增加黄金周,就能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利于增加黄金周服务经验,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国庆“黄金周”不是黄金周本身的错,而是黄金周供给不足之故(适宜民众长假 旅游 需求的仅“国庆黄金周”而已)。因此,黄金周制度非但不能废除,而且还需加强,要增加一个适宜于民众长线 旅游 的 旅游 黄金周。

二、能不能以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

2007年底国务院公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带薪休假,让民众错峰休假,缓解黄金周人满为患现象,提高 旅游 休闲质量。

带薪休假愿望很好,但也有明显不足。

1时间难以保证。职工按规定休假时间平均10天左右。平时工作“一个萝卜一个坑”,环环相扣,一个员工请长假会使相关工作受到影响。当前“白加黑”、“五加二”也有做不完的工作。单位一般不愿让员工带薪休假,私营企业主更不愿让员工带薪休假。

2 旅游 休闲质量也有缺憾。 旅游 质量一个重要因素是 旅游 伙伴是谁。重家庭、重集体、举家出游是我国传统。不是共同假日的错峰休闲,难与同事、家人同游,不能满足家人亲友共同休闲 旅游 的需求。工作日期间外出,常有单位工作牵挂打扰,也会影响心情和休闲质量。而黄金周,有共同休假时间, 旅游 时“有亲友相伴,无工作牵挂,可放心游玩”,这是带薪休假无法做到的。

3影响群众办事。错峰休假,张三这周休假,李四下周休假,也会增加群众办事难度。

4实际操作执行率很低。《职工带薪休假条例》早在2007年出台,但至今无法有效落实,被认为是“纸面上的福利”,处于“只听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尴尬状态。

5学生假期调整也替代不了黄金周作用。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 旅游 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春假。想让学生与家长一同出游,为职工落实年休假创造条件。这对学生错峰 旅游 是有利的。但对学生家庭游作用并不大,因为那么多学生家长要同时请假陪同,显然不现实。

6夏季25天弹性休假模式也是“鸡肋”式的。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 旅游 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鼓励有条件地方实施夏季25天弹性休假。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①它有前置条件。一是每周总工作时间不变,意味着其他时间要加班;二是夏季而非全年,吸引力不大。②满足不了长线 旅游 的愿望。那么多双休日,短线游已基本满足了,缺的是长线游时间。25天仍然不能长线游。③不利群众办事。这半天怎么调?调得不合理、不统一,工作人员弹性休假了,群众办事哪晓得哪个人哪天“弹性”了。④不少单位特别是私营业主不愿意多放半天假。可见,这半天假是价值不大、副作用不少、实施较难的“鸡肋”。

7 社会 呼声大多反对带薪休假取代黄金周。据调查,大部分人表示,与其指望难以落实到位的带薪休假,不如增加黄金周。而希望在五月份增加一个黄金周的呼声更是高达80%以上。

因此,带薪休假不能取代黄金周。

三、如何正确处理黄金周和带薪休假

从上述分析看,黄金周是宝贵的共同休假制度,利于家庭亲友集体游、长线游,既游览祖国山河,又享受天伦之乐,但不足在于“黄金粥”之乱。而带薪休假制度利于错峰休闲 旅游 ,但副作用也不少,实施难度很大。因此,要综合考虑,各取所长,既增加黄金周的供给,又加大力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建议方案:1、直接增加三天法定假日。再结合前后双休日的调休,构成新的黄金周。目前世界平均法定假日量为117天,我国为11天,故增加3天,略高于世界水平,与已全面小康且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地位基本相称。2、从带薪休假中调剂。若增加三天太多,可相应减少带薪休假的1-3天,使带薪休假也更有操作性。这样,既增加黄金周的供给,又满足民众不同的休闲 旅游 需要。

四、如何增加黄金周的供给

有两个呼声最大,一是以“五一节”为基点,恢复“五一黄金周”;二是以“中国 旅游 日”为基点,新增“ 旅游 黄金周”。

(一)恢复“五一黄金周”。

“五一黄金周”设立于1999年,但在2008年被取消。留下春节、国庆两个黄金周长假。由于春节黄金周属家庭团聚、走亲访友的传统佳节,所以人们长线 旅游 集中“挤”在国庆黄金周,导致“国庆黄金粥”。为此,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一直不断。

(二)新增“ 旅游 黄金周”。

2011年3月,国务院确定5·19为中国 旅游 日。中国 旅游 日活动相继举行,对中国 旅游 业产生了一定推动作用。但人们对中国 旅游 日只作为“宣传推广日”而不是法定假日、不能外出 旅游 意见很大。认为“ 旅游 日”不能放假 旅游 ,一是名不副实,不能取信于民;二是民众感受不到“ 旅游 日”与往常有何不同,也影响了宣传推广效率;三是民众参与 旅游 实践的人不多,对 旅游 业的促进价值不大。如何使之发挥更大效用?2011年5月19日,首个中国 旅游 日主题活动在浙江天台山举行时,徐霞客文化学者建议新增“ 旅游 黄金周”。

新增“ 旅游 黄金周”,其构成是:以中国 旅游 日5·19为基点,以5·19、5·20为核心,以5·21为辅助,结合前后两个双休日组合成新的以“ 旅游 ”为特色的黄金周。

为何以5·19、5·20为核心?因为5·19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即开篇日,5·20是徐霞客真正进入开篇地、首游地天台山的日子即真正首游日。这两个日子出自《游天台山日记》,是与徐霞客密切相关的日子,而且是中国 旅游 日竞选中“难分伯仲”的两个最有价值的日子。以此为核心组成的 旅游 黄金周,具有特殊价值和意义。

为何以5·21为辅助?因为5·21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我国是茶产业大国,茶又是休闲 养生 绿色文化产品,将“茶日”与“ 旅游 日”结合,更能体现当代 旅游 休闲节假日特色。

因此,设立“ 旅游 黄金周”也已不断得到国民支持。

(三)“五一黄金周”与“ 旅游 黄金周”之比较。

1两者的共同点:①时间都在5月份,是上半年最适宜 旅游 的季节。②参与对象都为全体民众。③参与方式都以国民 旅游 为主。④都得到国民广泛支持。⑤可与下半年的国庆黄金周相协调,上下半年都有机会长线游,形成合理的黄金周布局。

2两者的不同点:

①从 历史 和发展看。

五一劳动节属于传统佳节,“五一黄金周”已有过一段 历史 ,知名度很高,中途中止,现在属于“恢复”;“中国 旅游 日”设立时间不长,“ 旅游 黄金周”知名度不高,属于新生事物。不过新生事物往往更具活力,是推动 社会 进步的动力。新陈代谢、与时俱进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②从节日来源、性质、功能、定位看。

五一劳动节是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举行大罢工而设的。现在,每逢五一劳动节,各国劳动者都要庆祝,其主要目的是纪念工人勇于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精神。因此,五一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是个政治性很强的节日。

中国 旅游 日源于“游圣”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顾名思义是“中国人民 旅游 的日子”,其宗旨是“强化 旅游 宣传,培养国民 旅游 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旅游 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推动 旅游 业发展”。因此,其功能、特色是“ 旅游 ”,也是比“五一”节更需要放假 旅游 的民生 旅游 休闲性节日。

(四)新增“ 旅游 黄金周”,完善长假功能布局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上半年增加一个“黄金周”,其主要功能是增加可以长线休闲 旅游 为主的长假。很显然,“ 旅游 黄金周”更符合休闲 旅游 的需要,也更符合节日本身的性质、功能。5·19、5·20都是与徐霞客 旅游 密切相关的日子,以此为核心设立“ 旅游 黄金周”,能让国民缅怀徐霞客 旅游 科考等丰功伟绩,享受因徐霞客带来的假日实惠,从而更多地投身到 旅游 实践中,更有效地发挥中国 旅游 日的作用,弘扬徐霞客精神,再辅之以5·21“茶日”效应,会更有力地促进休闲 旅游 业的发展。

在上半年5月 旅游 旺季新设一个“ 旅游 黄金周”。这样,全年共有三个“黄金周”:

从上表看出,3个黄金周时间上避开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分布在适宜 旅游 的季节,三者功能又各有侧重、相得益彰。由于其他两个黄金周不是以 旅游 为主要目的,而“ 旅游 黄金周”则直奔 旅游 这一主题,真正参与 旅游 实践活动的人会更多,对 旅游 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会超过其他两个黄金周。同时,增设一个“ 旅游 黄金周”,会给国民多一个长线 旅游 的良机,也会适度缓解“国庆黄金周”游客过于集中拥挤的局面,减轻“黄金粥”之痛苦。

总之,新增“ 旅游 黄金周”,能让长假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完善”。

五、增设 旅游 黄金周与带薪休假并存互补是最佳选择

综上所述,大众 旅游 时代,需要保证合理的休假时间,让大众 旅游 。黄金周与带薪休假制度各有优劣,不是你死我活、必须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可以同时存在、优势互补的关系。因此,既要增设 旅游 黄金周,又要依法加大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力度。两者双管齐下,相互补充,使节假日制度更加“完善”。不仅缓解“黄金粥”之痛,而且利于满足大众休闲 旅游 的不同需求,提高大众的“获得感”,促进 旅游 业的繁荣发展,促进国内大循环,为经济 社会 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林国干(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天台山徐霞客文化促进会会长)

自从1999年每逢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节日,中国开始实行黄金周休假7天的制度以来,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有人说这个办法是某某经济学家提出来的,还有人说是朱镕基总理提出来的,但更多的人说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在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到来时,席卷全国的假日旅游热潮令各界人士始料不及。据有关统计,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春节7天假期,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 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旅游收入181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第五个“黄金周”是2001年春节,在这7天中全国共接待游客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人均花费支出为441元。1999年国庆节,国务院发文放假7天,开始了黄金周的历史。 当时不叫黄金周,只称“长假”,在一次又一次的“长假”之后,旅游、商业部门都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业绩,就开始叫“黄金周”。这个“黄金周”表面上看来是给各位休假者的,其实真正体会到“黄金”的还是商家 谢谢 望楼主采纳

麻烦采纳,谢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实行了九年之久的“黄金周”式的休假制度改革问题和国家新出台的供民众讨论的带薪休假制度的草案,被炒得纷纷扬扬。因为事关中国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而许多民众畅快淋漓地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一日大家议论中,忽然有人提出中国古代王朝有哪些休假制度的话题,回家后便查阅了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的休假制度资料,方才知道,中国古代王朝也有着十分严格的各种休假制度。

首先历代王朝大都制定了正规的办公时间和正式假日。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古代中国,就存在常规性的类似今天所说的星期天。在大汉王朝,官员们被允许在每五天中可以休一天假,这个假日被称为“休沐”,也就是休息和洗澡的日子。这种惯例一直沿袭到隋朝。在汉代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南朝的梁国,每十天才有一次常规性假日。后来唐朝以后一直到元代的办公休假时间也都是如此,这也就是被史上称之为的“旬假”。到了明清时期,朝廷实行了进一步措施,延长了办公的时间而削减休假时间。这个时期规定中根本就没有正规的假日,但朝廷官员有是可以随时请假。后来直到民国时期,才把星期天定为官方正式的休假日。

除了这种常规性的类似星期天一样的假期之外,朝廷还规定有节庆的假日。在西汉时期,在夏至或冬至的时候,官员也都休一天假。在唐代和宋代,还有分别放假一天、三天、五天、七天的长短不等的节庆。这时朝廷最为重视的就是春节和冬至日,每次都放七天假。据有关材料记载,在唐代一年中共有53个节庆假日,包括皇帝诞辰的3天和释迦牟尼、老子诞辰各1天。这当然和唐代帝王尊崇佛教以及认为自己是李耳的后代有关。宋代有54个这样的假日,但只有18天被定为正式“休务日”,其他时间朝廷官员还要抽出部分时间要和平时一样办公办事。但是在宋代已经没有释迦牟尼和老子的诞辰日放假的制度了。

元代的法定节庆假日只有十六个。明清时期,节庆假日一开始甚至比元代还少,朝廷只规定了三个主要的节庆,即春节、冬至和皇帝诞辰。实际上,端午和中秋也变得重要了。但是在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有了长达大约一个月的春节和冬假。对于朝廷上下的众多官吏来说,要由钦天监为他们选择十二月二十号前后的一天来“封印”。约一个月之后,要宣布来“开印”。冬假可以看做是对丧失常规性假日和节庆假日的一个补偿。

在古代有些王朝的规定中,为了照顾到在比如一个近亲的结婚或去世之类的情况下,一个人对于家庭和家族的职责,准许有探家的和类似的假期。最为宽松的当推唐朝的规定,它包括: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三年有三十天的探亲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五年有十五天探亲假。儿子的及冠礼有三天假;亲戚的有一天假。子女婚事有九天假,旅途所需时日除去不算;其他近亲婚事有五天、三天或一天假。父母丧事,朝廷官员必须强制性的退职三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丁忧三年或者守制三年。其他近亲丧事,放假三十天、二十天、十五天或七天;远亲的丧事放假五天、三天或者一天。官员的老师的丧事,放假三天。祖父母和父母的忌日放假一天。在第五个月时有十五天的“田假”,第九个月时还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除了最后一项以外,这些规定中的大部分假日制度在宋代时还继续执行。可是到了明清时期,上述的许多休假制度被完全改掉了,如有事情可作为特例有待于上级或者皇帝的批准。唯一得到严格遵守的就是父母死后退职三年制度。但是无论如何,明清时期重大的节日是春节、端午和中秋节这三大节庆日的休假制度,都是普遍实行的。

但是,古代历代王朝只规定了官员的休假制度,对于其他阶层的群体没有什么规定。因为在中国古代还不可能出现关于阳光普照的休假制度,那时乡村中的农民、街市上的商人等阶层群体只能按照惯例放假。如街市上的商人一般在纪念某一行业或职业的神祗的特殊假日时都会放假。这些假日常常会举行盛大而热烈的庆祝活动。乡村中农民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有一定假日,还有土地神的节日,就是人们常说的“社日”也会放假。不过,他们依然没有固定的休假制度,因为他们是不属于国家体制之内的群体,能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

从中国古代王朝的休假制度可以看出,假期的设立大部分还是因人、因事而休假。还没有一个适应性很强的普遍休假制度,但是也不难看出,古代一些王朝休假制度还是显示出非常人性化的特点。不但在个人生日、老师的丧事以及亲人的忌日予以官员假日,而且官员在父母去世后还要为父母守制丁忧。这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对完善现代的休假制度仍具有着十分重要推重和借鉴的意义。

  黄金周还能持续多久

  已经是第七个黄金周了。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来看,假日经济的神话似乎还在持续。远行的人们带着疲惫回来了,鼓鼓的钱袋因购物过多而空了?自2000年5月,中国正式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假日经济一直令人瞩目。旅游成为我国假日经济的龙头,集中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显著特点。据统计,前6个黄金周累计国内出游人数高达38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5亿元。黄金周的运行情况表明,黄金周休假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有力地推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反映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不仅给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相对充裕的休息时间,而且,黄金周消费刺激了需求,活跃了市场,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推动了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不知不觉中,第七个黄金周又在“盆满钵盈”、“人财两发”的欢呼声中结束了,黄金周作为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几度来势迫人。但在将来的日子,黄金周能否保持成色不变,笔者有些怀疑。黄金周,你的神话还能持续多久?

  黄金周运行已呈疲态

  应该说,长假的两个最突出的作用是旅游和消费,通过旅游和长假期间的集中式消费对启动消费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如果将七个黄金周用坐标来表示的话,人们将在空中看到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从七个“黄金周”的市场走向来看,旅游虽依然火爆,但也是风光不再;而消费却更是王老五过年-一年不如一年。集中消费慢趋于平淡。有些商场虽然仍是火火红红,但已经难再现昔日 “井喷”场面了。可见,黄金周的吸引力已经不够了。相反,黄金周在运行中也开始露出一些弊端,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它的危机与疲惫。

  其一、随着居民消费方式朝着多元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无须选取择在黄金周集中购物。从消费热点看,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其中因节日放长假而形成的“假日消费”是个全新而又非常重要的因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新因素则变成了旧因素,如果没有其他新的增长点出现,受以住高基数的影响,以后的消费增长应当有所回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元旦、春节所在的一、二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仅为85%,比上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而去年和前年这一指标分别为104%和106%,由此可见,节日旺季市场已明显趋淡。尽管目前市场的消费亮点不少,但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或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消费市场显现的效应将会逐渐消失,近期内不可能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

  其二,假冒伪劣、哄抬价格、坑骗游客、虚假广告等非诚信行为扰乱了假日市场,人们不敢集中在假日消费和旅游。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共600余位消费者进行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显示,645%的消费者感觉长假期间价格水平上涨,26%感觉基本没变化,95%感觉价格水平下降,感觉价格上涨的比感觉价格下降的多了55%。与此同时,对于长假期间的服务水平,125%的消费者感觉有提升,44%基本没变化,435%感觉有下降,感觉服务提升的比感觉服务降低的少了31%。由此可见,价格上涨和服务下降是消费者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妨碍假日经济更快成长的主要原因。同时,从“假日经济”初露端倪,到现在已有3年的时间,可在不少景区借“黄金周”乱涨价、乱宰客等不正当行为,仍然是屡见不鲜,这大大影响了游客出游与购物的兴致。

  其三,各类“瓶颈”犹在,人们对出游心有佘悸。交通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从现象上看,节假日人流集中和运力不足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虽然交通运输部门竭尽全力统筹安排,总还有一部分人被拦在门外。事实上,由于运输信息的传递不十分畅通,运输市场存在着运力吃紧和过剩并存的现象。目前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在内的各运输部门不仅在行政隶属上各自为政,在市场同台角逐中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旅客往往会因交通信息不畅,难以做出合适的选择,最终影响了出行。运输信息缺乏一个权威、系统、及时的发布渠道,中央电视台的出行参考大多参而不可考,这大大制约了旅客的出行计划安排。信息不畅相应地也让旅客的真实需求意愿很难准确、及时传递给运输商,从而影响了运输效率的发挥。即使疏通了“出得去”的“瓶颈”,“ 住得下”又让人放不下心,从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十一黄金周”第一号、第二号旅游信息预报来看,虽然“十一”期间全国各旅游重点城市和景点的酒店、饭店的入住预订率都不高,大部分尚未突破50%。“住得下”离“住得满意”其实还有一段距离。在我国酒店业“供大于求”的现象背后,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假日出游的又一种“瓶颈”。从酒店规模上看,我国酒店业为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行业结构,即中型规模的多,大规模的和小型的偏少,这就使游客在住房中不一定能达到最佳满意的效果。人们在担心能否“出得去”、“住得下”,以及最终还是要能否“玩得好”的猜测中,只好选择避而远之,以免“花钱买罪受”。

  其四、黄金周给人们带来的破坏性也是无法形容的。一位游客在出行日记中说:这是快乐与失望相随的七天,这是远走高飞与拥挤不勘的七天。这七天有一定的建设意义,从官方数字来看,它让民航、铁路、景点、宾馆的收入全线飘红。同时,它的破坏性远甚于此,连续一周超负荷的运转,给很多方面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他举了两个事实来说明:一是黄金周为安全事故周。出游一圈,见到的事故特别多,让人触目惊心,七天内,近亿人出游,是黄金周成为安全事故周的诱因。笔者查看相关资料,为这位游客的说话找到一些佐证。据报载:在今年五一期间,云南共发生交通事故63起,86人客死他乡,事故都集中在景点近。也许是看到了太多的事故,游客说“假日经济的背后,是一些活生生的生命。黄金周的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要漠视人的生命。”二是旅游点超负荷给旅游设施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由于人员过多,因为拥挤而发生交通堵塞、景点受损现象比比皆是。

  其五、黄金周并未真正拉动内需。不可否认,黄金周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时机,也是黄金周之所以为黄金周的重要原因。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经济其实是假象经济,所谓“三年狂赚1800亿”,这些数字是表面文章。是另一种游戏。这七天“成交量”其实是近期乃到近几个月集中消费。情况可能就是因为长假要来了,人们在上个月买的东西等到长假来时再买。双休日想去的地方也留待黄金周了。所以,消费的总量并未提高。更何况,黄金周并未让人们掏出口袋中的钱,要不,近几年中国居民的储蓄总额为何连年攀高,在近期还突破了8万个亿?

  黄金周需要创新

  黄金周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是否意味着“假日经济”出开始了它的未日穷途之旅?的确,在消费者逐渐走向理性后,消费者对休假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这意味着,如果商家拿不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的服务产品,“假日经济”带来的商机将越来越少,“黄金周”的“黄金”成色将越来越低。但在新的休假方式出台以前,应该还是让黄金周持续发生作用,不要让黄金周过早褪色!

  首先商家要走出发假日财的怪圈。一些商家仍抱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态度来对待假日经济。虽然“假日经济”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但我国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商业企业等,不少仍然停留在老一套的思维和服务方式上,以为旅游仍然是提供给少数富裕人的特别产品,以为只有富人才会“疯狂购物”,所以价格当然应该高点,大发“假日财”。以衡阳为例,在湘南这个中等城市有三个公园,其中有个公园,平时门票只有15元一到长假,这个公园在园内摆些景点,然后就提价到期10无以上,近三个七个黄金周几乎都是如此,另两个公园有时也学学样。另外一瓶矿泉水门外商店卖两元,公园里卖4元,一盒方便面门外商店卖2元5角,公园里卖5元。平时、长假不一样,园内、园外不一样,这种由垄断造成的经营方式,无视市场状况和消费者承受心理,拒百姓于门外,抑制了人们的假日消费。

  其次黄金周要推出有特色的假日产口。我们一直缺少特色假日产品。据报载,在北京,每个黄金周京城商业销售都创新高,传统的北京果脯、烤鸭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买食品,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时,仅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两家店,真空包装的烤鸭就卖了数万只。 但是,引以为憾的是不是每个地方都象北京一样有“特”产,况且,传统的食品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他们希望买到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同时又能代表时尚的商品。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许多地方的商家还没有向众多的提供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本地特色商品。

  第三、黄金周不应该只是旅游和购物,假日经济应该还在有更丰富的内涵,内涵的主要要领是节日长假期的欢乐气氛诱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浪潮。围绕这个意愿,可开发多方面产品,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抓住商机。如引导人们到郊区种菜、引导人们读书充电、丰富文艺产品引导人们赏析等。这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领域,大有潜力。

  新的休假方式挑战黄金周

  在人们为保持黄金周的效应而欢呼时,我们也应该为黄金周准备一条退路。对黄金周进行完善或革都是有必要的。毕竟,黄金周这样带有计划性指令色彩的休假方式,其生命力是有限的。一方面,。出台和实施带薪休假可以拾遗补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休闲时间过于集中,既导致了吃、住、行、游、娱、购所有环节上的拥堵,也引起了“黄金周”集中消费后几个月消费的低迷。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更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薪休假制度可以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避免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弥补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据了解,在经济发达、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国民带薪休假制度。这种休假方式打破了休闲时间上的不均衡。甚至可以将“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黄金季”,充分利用社会和自然资源。早在1994年,我国出台的劳动法中就已经规定的薪休假制度,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其实施还没出台罢了。但带薪假出台也不存在与节日长假谁代替谁的问题,黄金周是三个法定假与两个双休加在一起,国家只是对休息时间进行了调整。有了带薪假,也不可能取消五一节、国庆等长假。实行了带薪假,那人们又多了一种选择,矛盾就不会如此尖锐了。

  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其它方法。一些地方为缓解早晨上班期间交通的过度拥挤的现象,而出台了分时上班制度,按照地理位置和单位性质的不同,将上班时间由统一的时间分为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达到了分流的效果。在带薪休假没有实施的情况下,黄金周的放假方式也可仿效此法,实行弹性黄金周,即有的地方可以提前一个星期休假,有的地区可以安正常时间休假,还有的地方可以推迟一个星期休息,这样一来,也可以错开旅游和购物的高峰。

  有人说,黄金周的命名原本就太功利,是我们这个功利时代的产物之一!一切都将化作过眼烟云随风而去。不管采用那种方式,黄金周已前的热闹景象恐怕一去不复返了,黄金周能持续多久,让我们和它一起来接受时间吧,当百姓袋子有钱时,百姓才会放开胆子去花钱,国家也不需要黄金周这样的时机了(黄敦福)

  通联:421001衡阳市船山路48号蒸湘区信用社四楼黄敦福

2021年8月25-31日黄金节。

黄金饥节的来历:

为了提升“中国金都——黄金之旅”品牌效应,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打造“中国金都”城市文化品牌,自2007年起招远于每年8月28日举办黄金节。

招远市黄金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8,年总产量占全国的1/7,2002年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都”。虽然招远黄金产业发达,但缺少一个宣传其悠久黄金文化的平台。针对这一问题,市政协委员孙逢安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筹备设立招远金都黄金节的建议》。

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组织委员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以往每年举办黄金珠宝首饰展销会的基础上增办黄金节,加强与业内人士的交流合作,完善招远黄金产业链条。

招远,地处中国胶东半岛西北部,东接烟台,南邻青岛,西靠潍坊,北望大连,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公里,人口58万,集“中国金都”、“中国粉丝之都”多种美誉于一身,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黄金节的习俗和活动:

黄金节期间,将围绕经贸、文体、旅游三大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十七项专题活动。其中,经贸推介活动除了经贸洽谈会、工业品展销、2011全国名特优产品展销活动以外,还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黄金企业和研究机构举办黄金在工业科技领域应用与发展研讨会。

社会文体活动除了举办民间文化艺术展,全面展示剪纸、面塑、根雕等民间传统艺术外,还邀请清华大学来招举办“大学之道”清华百年树人文化艺术展;除此之外,还将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充分展现近年来招远市体育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

昨晚,相关部门已经发布2023年放假安排,放假安排出来之后,“调休”两个字就立马被推上热搜榜首,看来,大家对我国这个假期标配还是有众多不满啊~其实,在我国古代,是没有调休一说的,那么,具体古人怎么休假的呢?据悉,唐代春节就有7天“黄金周”了!

古人怎么休假

古人假期

在汉代,到了春节可以固定连休三天,而且汉代不鼓励官员在节日加班,如果自愿加班,还会受到上司的“规劝”。到了唐代,官员可以享受7天的春节“黄金周”。宋代,黄金周的制度被延续下来,不仅如此,休假制度扩展到官员以外所有服役的人群,甚至是服役的犯人。明清两代,官员的春节假期从腊月二十开始到正月二十才正式上班,简直是“黄金月”。其他各行各业也可以一起休息,全民一起过大年。

古代有法定节假日吗

古代假期发展如下:

汉代就有“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秦代及以前有没有明确的休假制度,已不可考。在当时,官员要休假称为“告归”或“谒归”。刘邦在秦朝做亭长的时候,作为最基层的公务员,常常要请假回家种地,如《史记》中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这里的“玩”应解释为反复体会,意思是说孔夫子在假期里还一直在反复研读《易经》,说明春秋时期也是有假期的。

到了汉代,朝廷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休假制度。当时规定,官员每工作五天可以休息一天,称为休沐。如《初学记》记载“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那时的官员晚上是要住在官署的,相当于24小时工作制,所以工作五天后,要回家好好洗洗澡,休息休息。当然,一般还会利用这个时间探亲访友、宴请宾客等等。从出土汉简记载的官吏休假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上的官吏实际上是每工作五天休息两天,可能是因为工作地点离家太远,一天来不及往返,所以增加了一天的路程假。这样看来,就和现在的双休日一样了。休沐还非常灵活,并不限于固定日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当然,那时也有勤奋工作的人,“休沐”日不休息,而留在衙门里加班。如有个叫张安世的官员,《汉书》中称他“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自愿加班,可谓是兢兢业业。

汉代也有节令假期,主要包括腊日、伏日和冬至、夏至等。这些节日朝廷会举行祭祀,普通官员则可以放假回家休息。节假日同样也有加班的,如《汉书》记载:“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颜师古对此的注释中称:“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故休吏。”

除了法定假日,遇到家里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人们可以请假。在汉代,请事假和秦代一样叫告归或谒归。因汉代重视孝道,父母去世,官员必须要回家休丧假,最长可达三年。如官员生病,可以请三个月的病假,超期一般要被免官。但是,高级官员得到皇帝的优赐可以延长病假,称为赐告。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官员,皇帝还会特别赏赐带薪假期,不用管事但也不能回家,称为予告。《汉书》中记载“夫三最予告,令也。”意思是连续获得三次考核第一名,可赏赐予告。

魏晋开始出现长假,唐代工作九天休一天

古人放假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长假制度。据《全晋文·启断众公授假故事》记载,五月农忙时节,可以休田假,九月要准备寒衣,可以休授衣假,各15天。每年还有四次私祭假,每次四天,用于回家祭祀。本人婚假给九天,亲戚结婚也能休假一至五天,还有扫墓假60天。此外,《晋令》中还规定一年的事假为60到95天。这么一看,那时的假期还真不少呢!

唐代实行轮流值班制,官员们不用每个工作日都住在官署值班,因而休息时间大幅缩水。唐代的假期改为每十天休一次,固定在每月的初十、二十和最后一天休假,称为旬休。如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有“十旬休假,胜友如云”的句子。每个月三旬,正好休息三次,称为上浣、中浣和下浣。浣也是洗的意思,可见旬休相当于原来的休沐。

这么看来,唐代人平时的“休息日”可是少了许多,好在其他假期有所增加,对辛勤工作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弥补。在唐代,元日、冬至、上元(元宵节)、寒食、七夕、中秋、重阳、中和节(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春分秋分、立夏立冬、春秋二社等节日都放假,一般一到三天,有的长达七天。

此外,唐朝皇帝尊老子为始祖,将二月十五日老子的生日定为降圣节,要放假一天。从唐玄宗开始,皇帝的生日要放假一天或三天,老皇帝或皇后的忌日也放假。官学的学生保留了田假和授衣假,类似于现在的寒暑假。官员们每月还可以请两天(后来增加到三天)的事假,根据老家的路程远近每三五年还给一定的探亲假,婚假、丧假的制度也都保留。

有时,由于一些特殊的情况,皇帝临时取消朝会,也会使得大臣获得变相的休假。这些特殊情况包括日食等特殊天象、大雨雪等特殊天气、皇族成员或者重臣去世等。唐代还制定了请销假制度,假期期满后按规定要到衙门销假,称为“参假”,不按时销假的话,要扣一个月的工资。

宋代的节假日最多,明代最少

古代假期

宋代依然保留了唐代的旬休制度,虽然有时会因为战事紧张等原因暂时取消,但过后都会恢复,大体保持稳定。

不过,宋代的各类节日名目最为繁多,堪称历朝之最,主要包括:岁节(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天;天庆节(正月初三)、先天节(七月初一)、降圣节(十月二十四,因宋朝皇帝尊赵玄朗,即财神赵公明为祖先,所以降圣节改为赵公明的生日)各放五天;诞圣节(皇帝的生日)、上元、中元、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天祺(也叫天祯节,四月初一)、天贶(kuàng)节(六月初六)、人日(正月初七)、中和、二社、上巳、端午、三伏、七夕、授衣(十月初一)、重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等等都放假一天。宋朝很多皇帝信道教,那些看着不太熟悉的假期大多和道教节日有关,这还不算宋徽宗发明的后来又被废除的一些节日。如此看来,生活在宋朝,真是悠游自在。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假期中,有一些假期官员虽然可以不上朝,但是还要正常办公,称为朝假。与唐代一样,遇到老皇帝和皇后的忌日及忌日的前一天,或者天气不好下大雨雪,也不上朝,可以放假。其他的婚假、丧假、探亲假、私祭假(父母忌日)什么的也都保留。宋代官员请病假称为“寻医”,需要两名同级别的官员作为担保,一次最多可以请假一百天。满百日还未康复的,需要再次履行请假手续。总之,宋代是假期种类最为丰富的一个朝代,以至于南宋大臣罗愿在奏议中表达了自己对假期太多的担忧:“一月之中,休暇多者怠居其半,少者亦十余日。”

到了明代,假期可要少得多了。首先,每月三天的旬休取消了,这意味着官员们没有了日常的休息日。与此类似,节假日也少多了,据《明会典》记载,“法定节假日”主要包括正旦(正月初一)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元宵节放假十天。明代不仅假期少,还都集中在冬天——这个时候放假,人们也没有办法进行太多户外活动,顶多就是在家里休息。其他时间,基本上就是连轴转的工作了,对人们的精力着实是考验。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翰林院的庶吉士就可以享受工作五天一休沐的待遇,国子监的学生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会放假,不过,“学霸”毕竟是少数人。在明代,也可以请事假、病假,但是整体上来说,明代的假期还是太少。

清代基本保留了明代的放假办法,依然没有旬休,只有元旦放七天,元宵放三天,冬至、端午、中秋、重阳各放一天。后来,朝廷采取了“集中放假”的方法,把冬至、元旦和元宵节整合在一起,放假一个月,这么一来,可供支配的假期时间就多多了。放假的具体时间由钦天监负责,在十二月十九至二十二四日之间选择一个吉日。届时,会把官印封存起来,称为“封印”,表示停止办公,直到一个月后才开印。《燕京岁时记》中封印条目记载:“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择吉时而放假,也是精神上的鼓励。

“封印”之后,学馆的学生们也跟着放假,称为放年学,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寒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246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1
下一篇2023-08-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