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是从什么时候发掘和发展的?是旧石器时代吗?

玉器是从什么时候发掘和发展的?是旧石器时代吗?,第1张

就目前来说,中国考古找到的最原始玉器出自辽东半岛的兴隆洼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而且此时的“玉”实际上并非中古、现代意义上的玉,而是蛇纹石。

真正具有意义的玉器是发于商代。此时的玉石材料已经是后来所公认的“软玉”而非蛇纹石之类的“美石”,而且玉器也开始象征财富,分担政治器皿的职能。此后进入汉代,和田玉开始成为上品;明代,硬玉(翡翠)也开始流行,今时今日的“玉”的概念于此才算定下来。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青玉鸟形佩 商代晚期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西周 玉戈 

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西周墓出土。

  直援尖首,援上、下皆双面刃,中间起脊,脊线不明显。内长方形,上有七组直线纹,每组两侧用斜刀起线,中间平行走一道阴线,至后缘出牙。近栏处有圆形穿,栏部有一道用细阴线组成的三角雷纹装饰带。器型大而薄却切割得平直均匀,纹饰简练而又精致典雅;整齐规矩的造型,无微不至的碾磨,无不体现出该器作为礼器的特质。

西周 玉鱼 此玉为乳白色通闪石玉,有灰色斑痕。以单线雕出鱼头、鱼睛、鱼腹,嘴上有一小孔,是周朝玉中的极品。

先秦时代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是秦人的玉器遗物发现的数量比较有限,其面貌特征不很鲜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玉器与山东诸国玉器,秦代玉器与战国、汉初玉器都难以清楚地区分,这在玉器研究界是有共识的。

汉代是我国大一统的封建盛世,强大的国力促使其手工业生产亦相当繁盛,玉器在当时也攀上了古代玉器发展前期的最高水平。

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遐迩闻名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作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开创了和田玉主导后代玉器材质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改变了汉代以前玉器不少就地取材、使用当地较次玉材的境况,从而使得汉代玉器的质量有了根本提高。

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 剑,此类玉剑有剑首、剑格、剑 心、剑 、佩玉中出现玉舞人、玉鹰、玉熊、玉仙人、骑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窍”玉器(眼盖、鼻塞、耳塞、口含、肛门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汉代佩玉俱多。玉雕动物在汉代也常见。汉代玉器写实,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汉八刀”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

辟邪是传说中的神兽,汉代始流行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前常有大型石刻辟邪守护,汉代玉器中也出现了辟邪形象。展品中的东汉青玉辟邪来自陕西宝鸡,它举首怒吼,挺胸突臀,两翼内合,前足直伸,后足直立,威武凶猛,似有拔天撼地的驱邪逐魅之气概,将大汉帝国气宇轩昂的一代精神本质表露无遗。

汉代 玉仙人奔马

唐代玉器有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装饰鉴赏化。

唐代玉料以和阗青白玉为主,其它玉料少见。除此之外,大量的杂玛瑙、透明水晶等,多数不见於国内矿藏,可能从西域输入。 功用文玩化,是说唐代玉器比起周汉玉器更亲切可爱,更具玩赏性。周代玉器以礼仪玉器为主,不能随便玩瓮。汉代丧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 唐代以前玉器装饰有的也相当精美,但神味太浓,礼性太足。然而,唐代则摆脱此,在装饰上鉴赏化。

导致唐代玉器从上古风格向中古时期转变,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原因为何?

(1) 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玉器发展。

(2)朝廷对玉器需求日益增长的依赖程度,促进了唐代朝庭玉器的发展。

(3) 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是唐代玉器得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a唐代玉器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虽是一个小小的艺术门类,但同样得到了发展,并且受其它艺术门类的影响。

b唐代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再度凿通和繁荣不仅确保隋唐五代玉料的输入而且使唐代玉器染上了异域文化的情调。

c长安当时是一国际商业大都会。

唐代朝廷玉器有祭祀及礼仪两大系列,前者主要是封禅用玉册,帝王盖棺论定

的玉哀册;後者有玉带板,玉步摇等。

唐代玉器造型与用途的新特点:

(1)其玉器造型与用途趋於统一,功能明显,这与早期玉器造型与用途有时相脱

离,一器多用明显不同。

(2)唐代玉器旧的礼仪玉退出舞台,出现新的礼仪玉,丧葬玉几乎绝迹,佛教玉

器、实用玉器皿、摆饰玉大行其道。

唐五代的礼仪玉,已不用周代的琮、璧等“元器” ,目前所知只有禅地玉册与哀册两种。

禅地玉册,呈简牍状,多五简为一排,以银丝连贯,册文作隶书。玉哀册是帝王下葬时的最後一篇悼文,是称颂帝王功绩的文辞。玉哀册呈扁平片状,但均较宽长,表面磨平,正面刻楷书文字,字内填金,背後顺序编号。唐代佛教玉器主要有玉佛和玉飞天两种。玉飞天在传世玉中较多,多作女性形象,其形体可与敦煌壁画飞天相媲美。

唐代宫廷用玉实际都是装饰玉,不过这种高贵的装饰玉不流行於民间,而在宫廷使用,所以我们归入宫廷玉器类,主要有玉带板和玉首饰两大类。器皿玉器始见於商代,由於社会及技术方面的原因,直到唐代才有长足发展。唐代的摆饰玉器,实际多半是肖生玉器,形象多为动物形象,其用途则为摆饰用。唐代摆饰玉以人物、动物居多,既有中原人、中原物,更有西域人、西域物。

唐代玉器常见的装饰手法有:

(1)隋唐玉器在装饰材料上,金玉并用,色泽互补,金相玉质,形成隋唐玉器绚丽

多彩的面貌。在玉器上出现黄金饰件,始见於战国至汉代,当时的黄金饰件主

要起垂勾之用,如金链串玉佩金玉带钩等。隋唐用黄金饰玉,虽亦起特殊的功

能作用,但主要起装饰之用。

(2)唐代玉器在装饰图案纹样上,广泛采用花卉纹,这要比绘画先行一步,因为绘

画史上花鸟科的形成要在元代以後。花卉图案非常完整,花蕾、花叶、花茎一

应俱全。唐代玉器装饰样的花卉形,有造型与装饰两种形式。与花卉纹同时流

行的还有如意云纹,常饰於人体、花、鸟旁

(3)唐代玉器在装饰手法上,主要采用细密阴线与网状细阴线,表现图案的方法。    唐以前的玉器装饰,主要通过线条来展示纹样,表达艺术主题。

特点:

(1)衣纹、发丝、花叶、羽翎均用平行细阴线。花蕾、动物鳞衣,均用网状细阴线绘就。

(2)所有线纹均用铊琢出,落脚深,中间粗直,收笔细尖,线纹走向非常明显。常见的人纹、花纹图像外缘,都有一条粗弦纹边框,框内地子内凹,在内凹的地子上用浮突及阴线描绘的手法,琢出人纹、花纹、禽鸟纹等图案。

唐龙纹璧

瑄玉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秦朝。

见《史记·孝武本纪》:"皇帝始郊见泰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

瑄玉是古代祭天用的大璧,读作xuān yù。《裴骃集解》引孟康曰:"璧大六寸谓之瑄。"

和田玉是从上古时期开始的。

出土文物证实,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有玉器的存在了。但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艺术价值并不高,可能是由于当时人们制作玉器的经验不足,所以打造的玉器外形都是十分简单的,加上雕琢玉器的技术与工具有限,所以玉器本身大多没有纹饰。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楼兰遗址,新疆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是用和田羊脂白玉制成,有的玉斧用和田青玉制成,形如铁斧一般大,玉质细润光滑。

和田玉不仅在新疆被广泛应用,而且不断向中原地区传播和运输,成为贸易交换的主要珍品。在距今6000多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和田玉玉器。可见,那时和田玉已运输到了陕西、甘肃等地。

扩展资料

和田玉硬度: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如刻画、压入、研磨等)侵入的能力,在宝玉石学中通常所用的摩氏硬度就是指其中的刻划硬度。

珠宝业中一般把硬度作为划分宝石和玉石的一个重要标志。宝石硬度一般在摩氏7度以上,玉石硬度一般在摩氏4—7度,摩氏4度以下通常称为彩石或雕刻石。硬度大,抛光性好,能使玉器发亮,同时也便于长期保存。

和田玉经测定摩氏硬度为65—69,硬度比较大,不同品种略有区别。一般来说青玉硬度稍大于白玉。

-和田玉

青海玉存在已是很古远,但是开发利用还是比转晚的,有正史记载的就是清末戚家兄弟最先开采,史称戚家坑,90年代开发青藏公路又被发现推广,于滇所产的玉料才是历代帝王所推崇的玉料一一和田玉。有的玉友把齐家文化用玉说是多用青海料这是不正确的,齐家文化用玉是产自甘肃马宗山玉料并非青海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59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