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世人看不穿”出自哪里?

“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世人看不穿”出自哪里?,第1张

唐伯虎《桃花仙人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古代四大才子是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

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又称江南四大才子”。

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徐祯卿虽在前七子之列,但其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论者以为非李梦阳、何景明可比。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不独能诗,且擅于书法、绘画,以多才多艺见称。

扩展资料:

唐伯虎少与落魄不羁的才子张灵为挚友,后从师学画于周臣,并结识沈周诸画家,切磋画艺与诗文,29岁中了乡试第一,一时名声大震。

唐伯虎赴京应试,因受朋友牵涉科场舞弊案而被革黜(其实是明代官场倾轧,程敏政遭人弹劾所致)。后唐伯虎娶了风尘女子沈九娘,因九娘之名,后人杜撰出一个《九美图》。

小说中,唐伯虎有九个妻子,其实唐伯虎妻妾成群是假的,但他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其为人洒脱,落拓不拘,文字秀润流畅,绘画生动清隽,诗多华丽之句,举止有放浪之行,生活得并不轻松,并非《三笑》中的喜剧角色。

-吴中四才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整个明朝一代书画艺术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世,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声图仇英桃源仙境这里介绍唐寅最具代表性绘画作品。

唐寅(唐伯虎)像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春游女几山图》、《秋风纨扇图》、《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枯槎鸜鹆图》、《江南农事图轴》、《陶谷赠词图》、《函关雪霁图》、《仿唐人仕女》、《画班姬团扇》、《西洲话旧图》、《墨竹扇图》、《杏花画》等。

明代中期唐寅《落霞孤鹜图》赏析

《落霞孤鹜图》,明代,唐寅,立轴,纸本墨笔,纵1891厘米,横1054厘米,中国上海博物馆藏。

《落霞孤鹜图》绢本大轴,意境清旷。画面下部绘傍石临水之阁,掩映于扶疏垂柳间,阁后山峦高耸,山顶杂木丰茂。阁中靠墙立一桌,上有花瓶古书,一士人怅望天边落霞孤鹜,身后侍立一童。阁下水中一人在侍弄小舟。画中垂柳分枝布叶极见功力,画谱云"画树难画柳",然而此画中柳枝用笔紧紧连绵,柳叶布置则疏密得宜。树干造型也各具形态,或树皮爆裂,偃卧如老翁;或盘根错节,斜倚如壮汉;或树干圆浑,静立如处子。山石皴法以南宋李唐、刘松年为宗,然用笔用墨上已加变化,缜密秀润。后人亦称这种皴法为"水皴"。《落霞孤鹜图》描绘的是高岭峻柳,水阁临江,有一人正坐在阁中,观眺落霞孤鹜,一书童相伴其后,整幅画的境界沉静,蕴含文人画气质。

唐寅此诗正是借王勃得龙王之助,得成大名的典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以致怀才不遇。因此,全画也因了这首题画诗而染上了浓浓的愁绪。

明代中期唐寅《春山伴侣图》赏析

《春山伴侣图》轴,纸本,墨笔,纵817cm,横437cm,现藏上海博物院。

《春山伴侣图》全用水墨,仅一叟衣袍醮以淡红色。图中曲栏掩映,杂树绽青,春山含笑,高士临流,给人以阳和日暖之感。山峦秀美,皴以柔和的披麻皴,着意于水墨渲染,越发明秀逗人,全图具有天真幽淡的意趣。画左上题有:春山伴侣两三人,担酒寻花不厌频,好是泉头池上石,软莎堪坐静无尘。

明代中期唐寅《虚阁晚凉图》赏析

《虚阁晚凉图》纸本淡设色,纵593厘米,横31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山麓临水之处,丛树掩映中两间茅屋,一人安坐,一童子端茶。屋外有一木板小桥,树后山峰用淡墨画出轮廓,峰巅浓墨苔点。整个画面用粗笔法,有逸笔草草之感。左上行书题云:“虚阁临溪足晚凉,槛前千斛藕花香。蔗浆满贮金瓯冷,复有新蒸薄荷霜。唐寅画。”钤“唐伯虎”朱文印。图上有七方鉴藏印: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太仓陆润之印、丹徒陈长吉字石逸印、逸庐、徐邦达珍赏印等。

明代中期唐寅《杏花茅屋图》赏析

《杏花茅屋图》,明代,唐寅,立轴,绢本设色,纵1478厘米,横73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杏花茅屋图》是唐伯虎风景画中一幅富有生气的作品。画中高峻的山峰,叠叠泉流,摇曳的松树,布置合理,意境清远,的确能显示唐寅的才子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他那坚实的传统绘画功力。山峰高耸,视野开阔。画面左侧山崖陡立,下方巨石盘踞,杂树浓密,当中是茫茫的江水。巨石林木间两位高士在小桥流水边上对立交谈。这种高人雅士山林隐逸的主题正是中国文人山水艺术追求的境界,也是文人山水画的艺术精神所在。

明代中期唐寅《春游女几山图》赏析

《春游女几山图》绢本,立轴,纵122厘米,横6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画约作于正德初年,是唐寅的壮年之作。画作采用全景式构图,近景是古松草堂,野桥曲径,桃、杏树间生,弯路上老者携杖前行,小童跟随其后。中景是湖光山色,旖旎秀美;两叶扁舟,静泊湖中,各有高士端坐船头,默然垂钓,其乐融融;山体峻拔,树木葱笼,险要处有楼阁矗立,檐角伸张,呈现腾空之势;一人凭栏远眺,似在观渔舟、赏岸渚风光,陶醉于山水之美,又似在耐心等候友人的到来。远景湖面平展,草木青翠,极目广舒,但见远山延绵向左,右侧是险峻山峰,耸入云端。画中有诗题曰:“女几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这首诗点明了画家邀友同游春山的主题。

明代中期唐寅《秋风纨扇图》赏析

《秋风纨扇图》,纸本,水墨,纵长771cm,横宽393cm,今藏上海博物馆。

秋风纨扇图为唐寅水墨人物画代表作,画一立有湖石的庭院,一仕女手执纨扇,侧身凝望,眉宇间微露幽怨怅惘神色。她的衣裙在萧瑟秋风中飘动,身旁衬双勾丛竹。此图用白描画法,笔墨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起伏顿挫,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结合起来,用笔富韵律感。全画虽纯用水墨,却能在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画左上部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借汉成帝妃子班婕好色衰恩弛,好比纨扇在秋风起后被搁弃的命运,抨击了世态的炎凉。显然,这是与唐寅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的。画中女子一脸衰怨,或许正是唐寅自身的写照。

明代中期唐寅《骑驴归思图》赏析

《骑驴归思图》绢本,淡设色,纵77.7厘米,横3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峰峦崎岖的溪山深处,一位敞袍寒士,骑着疲惫的毛驴归去。山下深涧,又有一樵夫立于桥上。此画具南宋院画风貌,画面淡设色。用笔师法李唐,刚劲犀利,皴法把大斧劈皴拉长拉细, 更显活泼滋润,用墨浓淡精到,既有北派山水的立体感,又有南派山水的情趣味。为唐寅平生最为得意的特殊笔法绘制:将劈法化面为线,并掺合披麻、乱柴等技法,然后用笔尖中锋画出。这种笔法绘画最为费时,人物线条流畅而有风姿,石法带水长效,非常湿润,秋树青黄,多作空钩夹叶,画风近李唐、马远。

明代中期唐寅《山路松声图》赏析

《山路松声图》,明代,唐寅,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山路松声图》描绘一山高耸,有一泉水自山腰拾级而下,汇入河中。山脚有一小桥跨泉连接山路,桥上两人,老者仰首侧耳,似听泉流松声,一童携琴随后。泉畔是茂密的松林,枝干虬曲,藤蔓缠身,微风吹过,松涛阵阵。松树枝叶的画法,从夏圭中来,但远比之繁盛、写实。以细劲的中锋勾勒,转折顿挫,不乏法度。山石硬朗,棱角分明,显然是李、郭的画法,但不师郭熙的卷云皴,也不施马、夏的斧劈皴,而是一种带有唐寅个人风格的线皴,较之许道宁的直线皴更为随意、疏松。勾笔较浓,而皴笔较淡,以浓点分出石的构成和层次,墨色通透而儒雅。山的结体,错落盘桓,层次清晰,景致优美,而且真实感很强,有北宋全景山水的韵致。这又是他区别于沈周、文徵明之处。因为他经常游历名山大川,胸中自有崇山幽壑,而沈、文之大幅山水,往往取之古画的摹仿。

此图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裏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曾经清内府、梁清标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明代中期唐寅《事茗图》赏析

《事茗图》卷,明,唐寅作,纸本,设色,纵311cm,横1058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有文徵明题“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钤“文徵明印”。

“事茗”姓陈,为王宠友邻,与唐寅交往亦甚密。唐寅以陈氏名号为题作此图,并将“事茗”二字嵌入题诗中。此图布局别出新意,虚实相生,层次分明。近景巨石侧立,巨石墨色浓黑,皴擦细腻,凹凸清晰可辨。屋舍、坡岸淡雅清润,屋中主人临窗品茗,描绘出幽静宜人的理想化的生活环境。透过画面,似可听到潺潺的流水,闻到淡淡的茶香。

明代中期唐寅《王蜀宫妓图》赏析

《王蜀宫妓图》轴,明,唐寅作,绢本,设色,纵1247cm,横63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寅《王蜀宫妓图》绢本,原名《孟蜀宫妓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妓图》,描绘的是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在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腐败的生活,寓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此图为唐寅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一路画风的代表作品,显示出他在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额、鼻、颔施以“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相近色泽的巧妙过渡和搭配,使整体色调丰富而又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作品画风带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

明代中期唐寅《李端端落籍图》赏析

唐寅《李端端图》轴,纵1228厘米,横572厘米,纸本,设色,现藏南京博物院。

此画其内容就是取李、崔这几经流传的风流韵事为佳构,并予以改造,将李端端向崔涯求谅变为当场论辩的画面,突出地表现了李氏的智慧和胆略。画上居中坐着、头戴文生巾(帽)、留八字须得当是崔涯,其倚坐姿势和面部神情显示出潇洒、儒雅的气息和风度。身边婢女一着红色套裙,一着白色衫裙,色彩对比鲜明,有层次感。在其右前的是来客李端端,她手持一朵白牡丹,姿态文雅,楚楚动人,身后是随从侍女。四女围着主人,左右上下排列,错落有致,宛如众星捧月似地烘托了崔生的主要形象和重要地位。这是此画构图特色。唐寅对李端端的运笔如行云流水,更显她落落大方地立于崔面前,面目表情沉稳自若,又略露忐忑不安和迫切期盼的心态。她正以白牡丹自比,据理评析。崔涯静气安坐,凝神谛听,内心折服之情思流溢于眉目间,手按着一卷纸正拟写或已写成的新诗。主客的“面目像一页书”(沃维提乌思《爱经》),堪可解读!

明代中期唐寅《枯槎鸜鹆图》赏析

《古槎鸜鹆图》纸本。纵121厘米 横267厘米,该画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该图以纯水墨写意法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鹦鹆形象。画面中的八哥从用笔、用墨、造型上看都十分到位,描绘生动随意,仆造化不定得。此图是唐寅代表作。

该图又名《春雨鸣禽图》,画中以大笔没骨涂染,塑造了一只栖息枝头、昂首鸣春的鹤鹆的优美形象。树枝劲挺多姿,枝端线条异长,似有微微颤动,枝上有盘藤环绕,旁有新竹丛生,画面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画作右上方有画家自题的对句诗“山空寂静人声绝,栖乌数声春雨余。

画幅特别细长,但一枝半枯的枝条呈“s”型曲折上扬,使画面显得丰满起来。枝条的用笔有抑扬顿挫之感。中部偏上的枝上,用积墨法塑造了一只正在枝头栖息、昂首呜叫的鸲鹆(八哥)。鸟的形象极其生动活泼。口喙用线条双勾,头眼、腹背、翅尾、足爪,用大笔没骨涂染法,色彩略分浓淡,八哥的形体表现十分准确,它那昂首呜叫的神态,使人如闻其声,呼之欲出。

整个画面以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枯树的用笔从中部自上而下地画成,用笔有轻重快慢、顿挫转折,用墨有枯湿浓淡的节奏变化。树根部位有几笔用浓墨写出的竹子,树干上缠绕着苍劲的老藤。树身用—乜白”法,恰到好处地传写出了树皮斑驳的质感;整幅作品疏密错落,层次分明,宛如奏响的一曲迎春曲,飘响在春日的晴空里。

明代中期唐寅《江南农事图轴》赏析

《江南农事图轴》,明代1504年,唐寅,立轴,绢本设色,纵744厘米,横281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轴》画中呈现江南水乡,溪流贯穿,平畴风和,农夫于田中插秧,渔夫撒网捕鱼,有人卸担叫卖,行舟穿桥而过,熙游往来,一派江南四月景色。此画显现唐寅早岁以细笔作画,工夫周到,树丛屋宇,人物舟桥,乃至远山在望,唐寅画来,妥贴安稳,这正是专业画家的本事。画景自下而上,右左相互错接,画中景现于眼前,其意境令人回归田园,在山村水郭,如闻牧歌,江南佳胜,不必楼台烟雨,翠绿千顷,自然是诗境,更是文人画家用意所在,后代评唐寅是融合南北宗画风,此幅即是一例。

明代中期唐寅《陶谷赠词图》赏析

《陶谷赠词图》轴 纵1688厘米横102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作精谨秀丽,画人物、树石芭蕉与杜菫(约活动于1465-1505)风格相类,完成时间当晚于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识之时;依笔墨风格,此幅为唐寅三、四十岁间的作品

明代中期唐寅《函关雪霁图》赏析

明 唐寅 《函关雪霁图》轴纵699厘米横37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崇山峻岭,积雪岩关,运货驴骡牛车队伍,冒寒艰辛跋涉于山路。天空与水面均以淡墨烘染,衬托出雪景清旷萧疏之气。近景枯柳杂树挺立,岩面皴笔不多,以示雪意。此画笔法变化多端,潇洒劲利,而其牛车、屋宇、栈桥,皆刻划细腻。

诗题于右上角,前两句形容画作主题内容,后两句形容春雪初融,行旅之难处。正德二年(1507)唐寅于苏州府城内北边筑桃花庵,内有学圃堂、梦墨亭,此轴画上即钤有“学圃堂”闲章。

明代中期唐寅《仿唐人仕女》赏析

《仿唐人仕女》轴纵1493厘米横659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云溪友议》所载,唐人张祜、崔涯以文采名闻扬州,所作诗词深得众人赞赏。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诗,获赠诗句「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画中男子坐于卧榻上,凝视屏风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即在描绘李端端与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帧人物造型秀美,举止安详,衣纹线条,有着明显的变化。写湖石景物,笔势纵放,与题识的运笔行气互为呼应。通幅清隽淡雅,已成自家面貌,应是唐寅四十二岁后的作品。

明代中期唐寅《画班姬团扇》赏析

《画班姬团扇》轴纵1504厘米横636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棕榈树下,女子手执纨扇而立,为庭前蜀葵道出秋凉寒意,不禁令人生起天凉何需纨扇扬风的疑惑。本幅画者实有所托,取材自汉代班婕妤(约公元前48-6年)〈怨歌行〉,文末言道:“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唐寅似藉班婕妤遭成帝冷落的典故,自喻失意之情。

人物衣褶运笔灵活,技法已臻成熟,为其传世的经典人物画作。题诗款署「征明」,相传文征明习用「文壁」署书画,四十二岁后始用「征明」,文、唐同年,故此幅可视为唐寅四十二岁后的画作。

明代中期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西洲话旧图》轴纵1107厘米横523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枯树、细枝及稯叶,出现颤笔,然布景剪裁,仍觉精警动人。画上行书题跋,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依其中诗语「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画时间的下限,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即一五一九年。题诗中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

明代中期唐寅《墨竹扇图》赏析

《墨竹扇图》册纵165厘米横505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竹,以水分调节墨色,形成多层次的浓淡干湿,在吸水性慢的“金笺”写竹,水分渗透感倍觉湿润,正如竹叶承雨,本幅湿气氤氲,笔墨淋漓,气韵酣畅,即是一例。本幅选自〈明人画扇册〉第七开。

明代中期唐寅《杏花画》赏析

《杏花画》轴纵1148厘米横323厘米藏中国故宫博物院。

本幅以写意法绘春杏一株,由左侧右上出枝,先钩勒主干,再行皴擦,枝节多用浓墨写成,画瓣复加密蕊,雅淡润厚,无俗艳之气。学者考证题识内容与书风,推测此帧成画时间约在一五一九年前后。

本幅题识:「新霞蒸树晓光浓,岁岁年年二月中。香雪一庭春梦短,天涯人远意匆匆。」农历二月会试举行之际,正值杏花绽开,故唐寅以杏花隐喻科举舞弊案,慨叹南京解元的荣耀如春梦般短暂,人生起落在须臾之间。语气无情绪起伏,当是馀年的平淡回想。

唐伯虎,名唐寅,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生于苏州府白下、桥李间。

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四大才子是哪四肖

四大才子分别是明代中叶生活在吴中地区的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四位才子的并称。文史界在提及此四人时大都将他们视为整体。江南四大才子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徐祯卿的诗多佳作,诗论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另三位除作诗外,还擅于书法、绘画。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明史·卷286):“徐祯卿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徐、祝、唐、文活跃在前七子摹拟、复古之风大盛之时,能够不依傍门户,卓然自立,为诗以抒写性情为第一义,在当时来说,确属难能可贵。

唐伯虎的作品

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明弘治十一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

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骡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四大才子正确打一个数字

四大才子猜三个数字485,四谐音是四,也就是数字4,大谐音是八,也就是数字8,才子谐音是五,也就是数字5。

四大才子中状元猜生肖

这一个主题内容所比喻的生肖,应该为生肖马,因为一马当先,马的性格是非常活泼的,而且有马行天下的说法。

所以很多时候,被誉为有才华而争当第一的人,所以跟主题是比较符合的。

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生肖的主要特点和具体的优势,必须要采用正确,合理而清晰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才可以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语言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随着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说话礼貌的关键,在于尊重对方和自我谦让,要做到以下几点:

敬语敬语,亦称“敬辞”,它与“谦语”相对,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除了礼貌上的必须之外,能多使用敬语,还可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1、敬语的运用场合第一,比较正规的社交场合。第二,与师长或身份、地位较高的人的交谈。第三,与人初次打交道或会见不太熟悉的人。第四,会议、谈判等公务场合等。

2、常用敬语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代词“阁下”、“尊夫人”、“贵方”等,

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

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

谦语谦语亦称“谦辞”,它是与“敬语”相对,是向人表示谦恭和自谦的一种词语。谦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和自己的亲属。

例如,称自己为“愚”、“家严、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谦和敬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尽管日常生活中谦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无处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语中表现出你的谦虚和恳切,人们自然会尊重你。

雅语雅语是指一些比较文雅的词语。雅语常常在一些正规的场合以及一些有长辈和女性在场的情况下,被用来替代那些比较随便,甚至粗俗的话语。

多使用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个人素质。

四大状元哪四大生肖

一二生肖中五六,四大才子中状元是虎生肖。

一二生肖中五六,就是“一二”与“五六”中间的两个数字。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三第四的是虎与兔。虽然不知道是那里的四大才子,但在古代最出名的是“江南四大才子”,而唯一考取功名,又中了头名状元的,只有唐寅,即唐伯虎。

四大才子中状元分别为:唐伯虎属虎,祝允明属龙,文征明属虎,徐祯卿属猪,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远流长。

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为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反映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

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江苏姑苏人 唐寅(yín),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 唐寅像

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事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8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