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玉器,怎么鉴定玉器?

收藏古玉器,怎么鉴定玉器?,第1张

中国人喜爱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各类玉材也不下几十种,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用心观察。由此可知,玉器的收藏鉴赏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

什么是玉?在古代文献中,泛指一切温润而带有光泽的美石。古人辨玉主要以质地颜色为基本标准。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发现玉石并钻孔磨制成小件挂饰至今,玉器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国玉料主要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河南密玉、陕西蓝田玉、甘肃肃州玉和北京京白玉等,其中以产于新疆昆仑山麓矶河床中的和田玉最为珍贵。但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4000多年,产量也越来越低,目前价格扶摇直上,尤其是上等白玉、碧玉的价格,每年都出现几倍的上涨,古玉收藏的升值潜力可想而知。

明清玉器收藏首选

玉器收藏爱好者大多是从对玉器的喜爱而开始的,当他们从书籍、图册上了解到一些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后,便逐渐在古玩市嘲跌摸滚爬”,慢慢认识了解了古玉,并能初步分辨出什么是和田玉,什么是岫岩玉的。因此,本刊收藏专家建议,古玉收藏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入古玉收藏者最好从明清玉器开始收藏,特别是流行于明清两代的民间玉器。

专家们介绍,我国玉器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古高玉器(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东周),汉唐玉器、宋元玉器和明清玉器几个具备典型特点的时期。其中,明清玉器集古今之大成,其阴刻、阳刻、浮雕、透雕、俏色,描金镶嵌无所不备,而且,线条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外表则润滑细腻,光泽柔和,做工精细,雍容典雅,其高超的雕琢技艺为历代玉器之最。尤其是清代的玉器,无论是从材质、品种、数量、加工技术和装饰纹饰上,都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高度。

乾隆20年至24年间,随着和田玉石运输渠道的畅通,也使得大量和田玉材流入民间,集中在北京、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当时,苏州的专诸巷,就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玉器。当时的和田玉走红,简直到了不容其他地方玉材插足的地步。正因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小件玉器散落在民间。其中,动物生肖类的佩玩占了大宗,如人、马、鹿、猪、兔、鱼、蝉、鸳鸯等。其次就是各类装饰、手镯、翎管、戒指、环、钗、簪、及雕花玉片等。器皿用具笔杆、印章、拐杖头等等。由于这些小件民间玉器档次较低,往往为大收藏家所不屑,而且其价格也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初涉古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这是收藏了解玉器的一条捷径。

专家顾问团介绍,细心观察明清玉件就会发现,明工与清工相比,只是用刀的粗疏简劲等几处不同,而明代早期技艺显然留有元代玉雕风格。同样,西周玉雕风格均由殷商变化而来,而殷商玉器又受中原龙山文化风格影响,龙山文化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汇集而成。这也是初学收藏鉴赏玉器者的必须掌握的常识。

细辨沁色可识真伪

玉有不同的颜色,一般以纯而鲜艳漂亮为优品。古人辨玉分为白、青、黄、碧、墨5种颜色。以色为玉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区别玉材的一大法则。因此,玉的颜色是鉴定玉器优劣真伪的主要依据。而在古玉中,玉石的沁色因其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更为收藏鉴赏家所珍爱。

据介绍,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往往采用人工仿沁的方式,改变玉器的颜色,牟取高额利益。仿沁的手法也各种各样,较难辨认。

本报收藏顾问团专家介绍,一般仿制古玉沁色者采取的是小件玉器植入羊腿中,数年后取出,因此,玉器表面会形成如古玉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这种仿沁玉的特点是玉质略显干涩。

另外,仿沁还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

2、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醋淬而埋于地下。数月后,玉器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和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

3、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鸡骨白玉与真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4、“提油”上色的玉器,颜色渗入玉肌,这种作伪的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掌握以上方式,并且对到手的古玉仔细把玩和细心比较,就能慢慢掌握古玉的特点,也就能更具“法眼”。同时,常观察了解市场玉器动态,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药”,遭受经济损失

玉器可以看颜色鉴定。

鉴别玉的好坏可以看颜色,天然玉石的颜色是自然、柔和的,深浅颜色之前存在过渡。而经过注胶、染色处理的玉石颜色会非常均匀、妖艳,深浅颜色之间没有过渡。此外鉴别玉的好坏也可以透光观察,天然玉石进行透光观察时,可以看到内部细腻、致密的结构。

而经过人工处理的玉在透光照射下,透光性较差,看不到内部结构。往玉石表面滴一滴水后,天然玉石表面的水滴会成露珠状长时间不散开,这是因为天然玉石结构致密造成的。而人工处理过的玉石或假玉石的结构被破坏,表面的水滴会很快流失。

玉的寓意

玉代表了美好、尊贵、才学、圣洁与吉祥。玉文化在中国绵延万年。玉器对中国古代政治、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国文明史。中国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古文化之一。

在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关于“玉、石之美者,有五德”的说法,就是将玉石的五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五种品德:“仁、义、智、勇、洁”。

  中国有悠久的用玉历史,大约在七千年前就有了很象样的玉器;约在五千年前出现了用玉高潮。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玉器生产、使用。玉器同金属器及陶瓷不同,它比较坚固耐用,又不能熔炼改制,因而古人制造的玉器,一部分被葬入地下,一部分自然消失,还有很大一部分流传于世,成为人们的收藏品。在中国,收藏古玉的风气极盛,收藏古玉的人也极多。

  收藏一件玉器,首先要了解它的制造年代,然后是它的材质、工艺水平及用途。其中了解玉器的制造年代最为困难。

  识别古玉主要具备几方面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历代玉器的纹饰。这就需要到博物馆去观摩展品,还要经常翻看有关的玉器图册,看多了你就会感到历代玉器的特点是不同的,它们按照不同的时代分成了不同的类型。你观察的越仔细,掌握的时代特征越多,你的识别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件原本属于商代器型的玉器,纹饰却带有某些战国纹饰特征,那么这件玉器或者属于旧玉后改,或是后来的仿古制品。如果你判定了这件玉器是仿古做的假古玉,你还可以判断它的制造年代。一般来说仿商代玉器出现的很晚,多是清代晚期的作品。

  第二,要了解历代玉器的形状特点。这是因为许多玉器的形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汉代的玉杯多呈现细高筒状,而唐代的玉杯矮而阔,与汉代风格截然不同。到了宋代,杯形又发生了变化。往往通过一件玉器的形状特点就能判断它是哪个时代的作品。对于古玉形状特点的了解越深入,你的古玉识别能力就越强。例如,目前的旧货市场上常能看到仿制的商代玉戈,这些玉戈在形状上与商代作品差不多,又进行了做旧处理,但这些作品往往较商代玉戈厚,戈上的脊线又无商代作品特征,据此可识别为仿品。

  第三,要了解各时代玉器的加工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开片、钻孔、纹饰雕琢和表面光泽处理几方面。在新石器时代,玉器制造中就已出现了线切割技术,玉器上往往留有线切割痕迹。如果在一件玉器上发现有线切割痕,这件玉器的时代就可初步确定新石器时代。古代玉器以有孔者为多,钻孔技术又随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以前的玉器,孔径变化很大,或两端直径大、中部小,或一端大,一端小,这类孔在近代仿古玉中也曾出现,但在孔的形状、内壁光泽上与古玉不同。周代之后某些玉器的钻孔也有特征,但差别细微,须经仔细观察才能识别。在纹饰雕琢方式和表面光泽处理上,历代玉器也有所不同。例如战国、明代、清代的许多玉器上都还有玻璃光泽,但战国的玉器显得光泽含蕴;明代的玉器光亮而刚硬;清代的玉器则显得滑软。

  第四是要识别新玉与旧玉。识别玉的新旧一方面要看它制造时的刀工(砣痕),另一方面就要看玉表面的受蚀情况,看玉色。一件古玉器除了玉材本身的颜色外,还可能有其它颜色,这主是盘色和沁色。盘色是玉器在手中盘磨所产生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主要出现于传世玉器。一些玉器制成后,没有经过土中埋藏,在传世过程中长期经人盘摸,色泽会产生变化,有人称之为"熟"、"熟坑"等。有一些玉器经埋藏产生色变后又经盘摸,也会成为"熟坑"玉。

  玉器的沁色经埋藏后产生颜色变化,这种变化很复杂,有些玉器上有,有些玉器上没有;有些玉器全部受沁变色,有些玉器则局部变色;有些我们已知道它是受何种物质所沁产生的色变,有些则很不明确。古人对玉的沁色有许多称呼。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红如血者谓之血玉,古人又谓之尸古……有黑漆古,有渠古,有甄古者价低,尝见菜玉连环上俨然黄土一重,并洗不去,此古土也。"古人有古玉十三彩之说,清陈性《玉纪》记玉古色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绿、白果绿、秋葵黄、老酒黄、鱼肚白、糙米白、虾子青、鼻涕青、雨过天青、澄潭水苍等,另外还有许多有关玉色的说法。

  我们能见到的古玉沁色很多,主要有黑色,称为水银沁;绿色,称为铜沁;赭褐色,称为铁锈沁;白色如雾,称为水沁;暗**,称为土沁。经观察,铜沁、铁锈沁、水沁、土沁确与铜、铁、水、土有关,是受铜、铁、水、土侵蚀所造成的。

  玉器人工染色的历史很长,古人染玉主要是弥补玉质本色的不足,使玉更有光彩。随着古玉收藏者的增多和古玉市场的扩大,染玉成了仿制古玉、制造假古董的重要方法。各时期的染玉做旧方法不同,所染出的玉色也不同。染玉做旧在清代前、后可分为三个阶段。熟悉玉色和染色的人往往一看玉上的染色就能对作品的制造年代有一个大致的判断。目前对清代之前玉器的做旧染色,我们知道的并不完全,而清代的仿古作品,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都有一定的收藏,只要常看展品就可了解它们的特点。近现代制造的玉器往往追求古玉效果,有时做得很象,但总是有区别。如果你得到了一件古主,它的颜色同我们所知道的标准作品颜色不一样,那就要认真分析这种颜色是我们所未知的古玉泌色,还是人工做旧,以此来判断作品的新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1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