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末都:小小鼻烟壶,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集多种工艺之大成

马末都:小小鼻烟壶,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集多种工艺之大成,第1张

鼻烟是万历年间随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宫廷,并迅速在宫廷内风靡,并由宫廷传入民间,这时期盛装鼻烟的工具是鼻烟盒。到了清朝,因为统治阶层是马上民族,所以对盛装鼻烟的工具有特殊的需求,所以鼻烟壶成为主要的盛装鼻烟的工具。 从传世的鼻烟壶来看,使用的工艺繁多,按照材质有金属、珠、玉、石、木、瓷六大门,体积小者如指节,精致玲珑,工艺上雕镂纤奇、色彩叠套。著名民间收藏家马末都先生就曾说过,鼻烟壶的历史,就是一部清朝工艺史。 套料鼻烟壶 金属材料鼻烟壶 入清后,因为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而明朝使用的鼻烟盒非常不方便马上使用,大者不容易打开,小者又容易打翻。于是出现了能够在马上轻松使用的鼻烟壶,体型较小,扁平状,非常容易携带。由于清初嗜好鼻烟的人并不常见,所以装鼻烟的容器也并不讲究。 康熙皇帝接触鼻烟之后,逐渐迷上鼻烟,上行下效,吸闻鼻烟的风俗从康熙朝开始兴起。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铜胎画珐琅传入中国,受康熙皇帝喜爱,随之出现了金属胎画珐琅的鼻烟壶。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 到了雍正时期,对御制铜胎画珐琅鼻烟壶非常重视,命令造办处大量生产,用各种方式鼓励本国珐琅工匠创新,经常抽时间对对画珐琅鼻烟壶的款式、纹样,甚至收藏都一一给予指点,这一时期,鼻烟壶出现了大量新的样式。 乾隆时期鼻烟壶工艺在康熙、雍正工艺的基础上,不仅取材广泛、造型多变,而且技艺精湛、格调繁褥秀丽。在这些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鼻烟壶中,金胎、银胎、铜胎、玻璃胎在此时大量涌现,其中又以为金属胎为大宗,乾隆朝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多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格,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画珐琅鼻烟壶的重要艺术特征。 铜胎画珐琅鼻烟壶 瓷质鼻烟壶 清三代瓷胎鼻烟壶纹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时期经历了初创、发展与成熟三个阶段。康熙时期制瓷业刚开始迅速发展,在康熙皇帝的督促下,匠师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创烧了瓷器鼻烟壶。 这一时期的瓷胎鼻烟壶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山水人物纹等。康熙时期制作的瓷胎鼻烟壶形体简洁大方,釉面晶莹亮丽,略为泛青,但是釉色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以青花为主。 粉彩鼻烟壶 雍正时期的瓷胎鼻烟壶纹饰的绘制技艺日趋成熟,釉面大都光洁细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样式,但是这一时期的鼻烟壶传世作品不多,品种主要有青花、天青釉和珐琅彩。除了传统的动植物纹饰等题材外,另外还有锦纹、夔龙纹、宝相花纹等纹饰。 乾隆时期瓷胎鼻烟壶纹饰的绘制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纹饰也由雍正时期的简明疏朗而变得繁复与华丽,是纹饰发展与形成的成熟阶段。对技术要求高、制作难度大的仿生瓷,制作的惟妙惟肖,十分形象。 青花鼻烟壶 这一时制作的鼻烟壶主要以粉彩为主,很少见青花与釉里红等种类。乾隆时期瓷胎鼻烟壶纹饰的题材丰富多样,以植物纹、动物纹、景物纹和人物纹为主。构图上讲究对称、均衡的布局,用色上对比强烈,颜色艳丽,十分具有装饰性。 由于瓷器鼻烟壶成本低廉,普通百姓也能使用得起,所以从康熙时期到民国时期瓷质的鼻烟壶都有烧制,而且数量巨大。 粉彩鼻烟壶 玉质鼻烟壶 玉器的制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到了清代已经非常的高超。乾隆以前玉质鼻烟壶玉质比较粗糙。为了将玉的瑕疵去掉,琢出各种花纹。乾隆以后,由于新疆玉路的打通,优质玉石进入中原,玉质鼻烟壶多做得光素,体现玉质本身的美。 玛瑙鼻烟壶色泽丰富,利用玛瑙本来的色泽就能妙趣横生,有中间带有一条白线的腰横玉带玛瑙鼻烟壶,也有像珊瑚状纹理的水草玛瑙。还要琥珀、蜜蜡、松石、水晶、碧玺、青金石等材质的鼻烟壶。 非常鼻烟壶 玻璃质鼻烟壶 康熙时期玻璃工艺进入中国,康熙皇帝下令组织内府生产玻璃鼻烟壶制品,并将其作为赏赐品,用以封赏朝臣,以示恩德,这极大地促进了鼻烟壶的发展。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套料鼻烟壶,一种是内画鼻烟壶。 套料鼻烟壶是在料胎上套上一种以上颜色的玻璃,然后把带有颜色的玻璃雕刻成花纹。也有直接用半溶解状的玻璃在料胎上做出纹饰。 内画鼻烟壶 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易于着色,在嘉庆时期有人发明了用小钢珠和石英砂混合以水灌入鼻烟壶内,均匀摇晃,在鼻烟壶的内壁打磨出类似于磨砂效果,使颜料和墨汁更易于附着在内壁上。再将竹笔弯曲伸入鼻烟壶,在其内壁里反向作画。内画鼻烟壶是出现最晚的鼻烟壶工艺。 鼻烟壶内画艺术来说,其壶内的构图与题材的选择,以及内画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沿袭了中国书画艺术风格。内画艺术的初期基本承袭中国山水画的全景式构图,到了中后期,内画艺术的绘画方式又融入了宋、元、明三代的山水画精华。在人物绘画上融入了唐代画家唐寅的笔法,题材也从初期的山水画为主变为民间典故、吉祥纹样和肖像画等为题材。 玻璃鼻烟壶 清朝鼻烟壶的发展是从小到大的过程,早期器型较小,装鼻烟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鼻烟的量越来越大,鼻烟壶的器型也越来越大。到了新中国成立,随着卷烟的盛行,鼻炎壶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中。 参考:清三代瓷质鼻烟壶纹饰研究 参考:清宫造办处御制金属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历史演变 本文所用,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鼻烟壶小可手握,也就是像我们使用的橡皮般大小。可是人们常常用“小壶大乾坤”来形容鼻烟壶,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大乾坤”就是指鼻烟壶内壁上的内画而言的。内中所画的既有波涛汹涌的海浪、形体巍峨的山脉,也有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当代河北衡水的内画艺人姜文春竟然在2平方厘米的内壁上画了一百只小狗,令人惊叹不已。

普通鼻烟壶的瓶口如黄豆粒般大小,艺人们是怎样在内壁上作画的呢?

作画的工具其实很简单,一般用竹签或木签制成,它的顶端成弯钩状,谓之“勾笔”。艺人将“勾笔”从只有黄豆大小的瓶口伸进去,在经过磨砂的内壁上作画。

在壶内作画,不论画作的题材是什么,它与在纸上作画有着极大的不同。

首先,次序与在外面作画正好相反,在内壁反着画,在外面看才是正的。因此,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这项技艺。其次,细小的壶口限制着艺人作画,这需要极为熟练地运用“勾笔”。

再次,由于内壁磨砂,难以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仅要有良好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特殊训练才能完成好的作品。

要画好一个鼻烟壶,一般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根据壶的形状进行图案设计,壶有方、圆、长、扁,形状不同,题材的选定与尺寸的大小都要与之协调。

第二步,打稿。若画国画,则先用墨汁在内壁勾好线条,如果画油画,则用淡赫色打底稿。

第三步,着色。依据底稿把调好的颜料涂上去,这是一项艺术活。

第四步,题跋与落款。这与中国画的传统一致,主要内容为画作的主题或配诗,创作的时间、地点和作者姓名。

总结:

经过长期的摸索,我国的鼻烟壶内画渐渐形成三大流派。三大流派的工艺各有特点。如京派的艺人用竹笔、柳木笔作画,画面厚朴、古雅;鲁派用毫毛笔作画,画面纤巧、艳丽;而百子图最能体现冀派的特点。

鼻烟壶以其小巧精致的独特造型、种类繁多的材料和精湛细致的制造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欣赏和展示自己身份的艺术精品。清代以后创作的鼻烟壶集书法、绘画、雕刻、镶嵌、雕刻等技艺于一体。采用青花、五彩、粉彩、珐琅、镀金、雕瓷、嵌套、艺术作品、外画、内画等精湛工艺,吸收了领域内外各种工艺的优势,是中外文化艺术融合的典型艺术品。

鼻烟壶是一种烟草制品,通过烘烤、去梗、粉状、发酵和添加香料制成。用鼻子吃。鼻烟于17世纪在欧洲流行,并在后期传入中国。中国没有特殊的集装箱。自清道光年起,养心宫制作并经营了一种特殊的鼻烟壶。瓶盖上连着一把小勺子,用来舀出香烟粉。康熙年间,清宫制造处制作了各种鼻烟壶。

清宫建成咸丰和同治后,官方作坊中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数量显著减少,主要是玻璃和瓷器制品。民间作坊的产品大量出现,造型单调,装饰图案中出现了历史人物、戏剧情节、清末有内画壶,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画人物、山水、花鸟,堪称精品。它受到了中西博物馆和收藏界的青睐,已成为中国现代文物的重要项目。

鼻烟壶是由一整块紫水晶雕刻而成,是半透明的。花盆的表面浮雕着花朵、瓜枝和瓜叶。花盆的顶部覆盖着紫色水晶瓜蒂,花盆内附有一个镀铜勺。这款紫水晶鼻烟壶色泽鲜艳,色彩艳丽高贵,比较稀有,做工精致。这是一部非常罕见的优秀作品。鼻烟壶由孔雀石制成,呈扁球形。全身呈深绿色和浅绿色相间,充分体现了孔雀石的天然质地。它有一个雕刻的铜镀金支架,顶部嵌有一个红珊瑚盖,下面有一个鹰嘴勺,底部有一个椭圆形的脚。

鼻烟经由欧洲人传入中国的时间,约是十七世纪后期。

西方的鼻烟盒,是用来盛装鼻烟的精致容器,形形色色,巧夺天工,传入中国后,则发展成为鼻烟壶。

航海家哥伦布将鼻烟自美洲带回欧洲后,甚为流行,而鼻烟盒不但成为欧洲人存放鼻烟的容器,更是身份、财富的象征。

鼻烟、鼻烟盒随后被带进中国,风靡一时,更深为清帝所喜,而发展出相当于西方鼻烟盒的鼻烟壶,其中用料考究、绘画精美的品种,更成为达官显贵们珍视的艺术收藏品。

鼻烟壶

烟草、鼻烟传入中国

中国的烟草生产由来已久,品种多而分布广。在明清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烟草传入中国的记录,如《露书》。

而清康熙年间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也有相关记载:

“田家种之连畛,颇获厚利。”

《香祖笔记》记录烟草在中国相当流行,不但吸闻者多,且处处有之,种植者可获厚利。

由《露书》、《香祖笔记》等史料记载可知,烟草在传入中国后甚为流行,在清代吸闻烟草已是相当普遍的情况。

烟草有不同产地,并且名称各异。鼻烟是烟草的一种,原产自美洲印第安部落,在十五世纪末时由哥伦布带回欧洲。

雕金机械自动音乐鼻烟盒

在十八世纪的欧洲,鼻烟变成一种主流的文化现象、上层社会地位的象征。在欧洲社会中,吸闻鼻烟有其特定的方式,且规则颇为繁琐。

有关鼻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鼻烟在中国的流行,清代赵之谦的《勇卢闲诘》有相当全面的记录。其中提到关于鼻烟名称的由来:

“鼻烟,今英吉利语译为士拿乎(snuff)……鼻烟盒则为士拿乎薄士(snuffbox)。”

又有鼻烟传入中国的记录:

“利玛窦泛海入广东……始通中国。(明万历九年)”

而鼻烟的制作,中国人和西方人有所差异,中国人特别讲究“色、香、味俱全”。

颜色方面,有以深绿色为上等,亦有以深紫色或微**为佳的不同说法;而气味方面,可根据个人喜好,调以花味香油或香料。

从鼻烟盒到鼻烟壶

在欧洲洛可可时期,鼻烟盒不仅是鼻烟的载体,更是贵族身份、地位、财富及品味的象征,也被用来作为交换、馈赠的礼物。

西洋鼻烟盒是精致的艺术珍品,有镶表的音乐鼻烟盒,也有将玛瑙、玉髓、珠宝等镶嵌其上,巧夺天工。

金胎画珐琅镶表音乐鼻烟盒

在中国,因气候潮湿,打开西洋鼻烟盒盒盖后,鼻烟容易变质,故中国人将之改良成为鼻烟壶。

有关清代中国鼻烟壶的记载,康熙朝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说道:

“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

乾隆朝李调元的《南越笔记》亦有相关的记载:

“贮以秘色磁器及玻璃水玉瓶盒中……今粤中亦造之……”

由上述记录可以发现,以储藏鼻烟的容器而言,玻璃是相当普遍的材料,最初是内府制造,后来广东亦有,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之用。

中国的鼻烟壶文化与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可以说是中国所创的工艺品。日本在中国的影响下,模仿制作,亦有鼻烟壶作品流传民间。

日本雕龙鼻烟壶

鼻烟壶在清代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自皇族到一般平民百姓都有人嗅闻鼻烟,《红楼梦》一书也对鼻烟有所描写:

“(睛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他闻些,痛打几个嚏喷,就痛快了。”

鼻烟壶除了作为盛装鼻烟的容器,更是装饰品,可以时常作更换。鼻烟壶瓶口需用软木塞塞紧,而软木塞中间,通常有一根用来舀烟的长匙。

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中特殊的一种类型,因结合了多项工艺与书画艺术,而深受喜爱。

中国鼻烟壶有不同材质,如玻璃、玉石、象牙、犀角、珊瑚、瓷器、葫芦、竹黄等。而内画鼻烟壶,其材质除了玻璃,还有水晶、琥珀、玛瑙等。

甘烜文内画鼻烟壶(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玻璃一面作画,由另一面观看,此即“内画”。乾隆、嘉庆时期,玻璃画在清宫及广州地区流行,而内画鼻烟壶的发明者甘烜文,是嘉庆年间岭南派艺术家。

可见,玻璃内画鼻烟壶的出现,正与玻璃画传入与流行的时间、地点相符。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内画鼻烟壶的创作,与西洋玻璃画的传入,应有密切关系。

玻璃是内画鼻烟壶最常见的材质,需要先熔吹制成玻璃壶坯(掏膛),再经退火至常温,最后经磨制加工方能用于内画(磨砂)。

掏膛、磨砂,对于内画鼻烟壶而言相当关键。最初,内画鼻烟壶内壁不易附着墨色,因此早期的岭南派只画简单图绘,但后来经过掏膛、磨砂,使内膛壶壁薄而均匀。在此壁作画,便能呈现“在宣纸上创作”之效果。

掏膛工艺

结语

西方人将盛放鼻烟的鼻烟盒传入中国后,深为清帝所喜,风靡一时。

盛清以降,西洋鼻烟盒更发展成为具有清代特色的鼻烟壶,其中内画鼻烟壶更成为艺术收藏品。

由于清朝定都于北京,达官显贵群集于此,他们成了艺术品类鼻烟壶的赞助者,为艺术家提供市场,也难怪清代中晚期的内画“京派”名家辈出。

在清代,鼻烟壶是文人雅士、达官贵胄爱不释手的收藏;而现今,吸闻鼻烟的人少,因此鼻烟壶便逐渐消失于时间的洪流之中。

鼻烟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内画鼻烟壶出现于嘉庆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制而成的。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

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面来回的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艺术精品。

扩展资料:

鼻烟壶的制作

鼻烟壶从材质上分为:金属、玉石、有机物、陶瓷、料器、内画和珐琅。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冰片,薄荷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吸闻此烟,对解除疲劳起着一定的作用。

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于携带。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中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内画艺术的产生就起源于鼻烟壶。

内画的画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

-鼻烟壶

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鼻烟壶的鉴赏与收藏

铜胎画珐琅开光人物纹鼻烟壶 (清)

鼻烟壶是国人创制的一种盛装鼻烟的器具。何谓鼻烟?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至数十年后而成。其主要原料也就是烟草。是经过工艺处理后而供人吸闻的末末,同现代人吸烟不同的是,它不用点燃,不冒烟,不污染环境。据称鼻烟具有提神、辟疫、活血的疗效。完整的鼻烟壶包括壶身、壶盖和壶勺三部分,另外还少不了烟碟这个鼻烟壶的“搭档”。中国作为“鼻烟壶之乡”,早在清朝前期,上流社会的人们就以玩赏搜集鼻烟壶为时尚,甚至将其作为炫耀身份和夸耀财富的标志。友人相逢,也以互惠鼻烟壶作为礼节。1799 年和 伏诛,其被查封的财产中竟然有 2390 个鼻烟壶,其中玉质烟壶 148 个、汉玉的 500 多个、白玉的 800 多个、碧玺的 300 多个、玛瑙的 100 多个。

中国鼻烟壶很早也为国外收藏家所倾慕。自从康熙年间以后,便通过欧洲商舶、罗马教皇的使节、各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官员们逐渐流传到欧美、日本等国,成为私人收藏家或国家博物馆内的收藏品。

国内掀起藏壶热

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古代艺术品中也有一批数量可观的清代鼻烟壶。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鼻烟壶的荟萃之地,它们多是清代皇宫的遗留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间也有一些藏品颇丰的鼻烟壶收藏家,可惜“文革”中遭劫,不少人中箭落马,销声匿迹了。

这些年来,个人收藏鼻烟壶出现了复兴的势头,以致形成一支专心致力于此项收藏与研究的收藏队伍。四川的杨永年先生数年间收藏瓷、料、玉石、竹木牙角杂项等类鼻烟壶数百个,同时对各类烟壶进行深入探讨。台、港、澳也有不少鼻烟壶收藏家,他们对鉴藏烟壶十分在行。香港艺术商会会长李彬,不仅经营鼻烟壶,而且精于鉴赏。以杨艺斋为首的杨氏家族,全家都从事鼻烟壶和玉器的经营和研究。香港的梁宗亢诸先生也以鉴藏鼻烟壶著称。

伴随着民间收藏热的兴起,藏壶逐渐与文玩市场接轨。第一个给中国鼻烟壶穿上“水晶鞋”并推进其走向国内文玩市场的是北京市文物公司。该公司数十年间蓄集鼻烟壶数千件。1989 年,公司从中甄选出精品 800 件,与国际文化出版公司、香港中华书局协商出书,未果。转年,香港三联书店、台湾台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找上门来,三家合作出版了建国后中国第一部介绍鼻烟壶的大型学术性著作。

1992 年北京文物公司与三联书店,在香港举办《中国鼻烟壶珍赏》一书的首发式暨鼻烟壶精品展销。会上该书编辑马未都先生带去一只以 5000 元从北京琉璃厂小摊买的鼻烟壶,当场以 6 万港元成交。为此,有人说,《中国鼻烟壶珍赏》一书的问世,给鼻烟壶进一步走向国内外市场“铺上了一条红地毯”。

自此以后,中国鼻烟壶在海内外拍卖中每每崭露头角,精品价位之高常常令圈外人瞠目结舌。1994年,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推出35 件鼻烟壶,成交 7 件,总价 45万元。1994 年 10 月 24 日晚在凯宾斯基饭店宴会厅举办中国鼻烟壶拍卖专场,共推出瓷、玉、玛瑙、翡翠、琥珀、水晶、珐琅、竹木牙匏等质料鼻烟壶342件,成交265件,成 交 率 775%, 总 成 交 额 14418万元人民币,超过 640 万元底价的225%。到 2000 年 5 月,在天津文物公司主办的拍卖会上,一件估价30 万元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经众多买家 20 多个回合的轮番追叫,最终以 242 万元的“天价”成交。10 多年间,鼻烟壶的成交纪录成了拍卖市场的“易碎品”,接连被打破。鼻烟壶艺术冷寂了 100 年后重放异彩,成为收藏界的“宠儿”。

翡翠双龙狮纹鼻烟壶 (清)

一夜成千万富翁

1995 年苏富比春季拍卖会推出一件铜胎画珐琅花卉鼻烟壶,成交价 48300 港元。另一件为清晚期白地套红金鱼及小鸟纹玻璃鼻烟壶,以 120750 港元成交。

1996 年嘉德春季拍卖会拍出一件玛瑙雕钟馗嫁妹鼻烟壶,成交价为人民币 68 万元。另一件清道光年间的白玉素鼻烟壶及烟碟,成交价为人民币 7 万元。还有一件同是道光年间的黄玉刻诗文鼻烟壶,成交价为人民币 28 万元。

1997 年苏富比推出一件清代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以 167 万港元成交。

2003 年秋,北京传是拍卖公司推出一件清代玻璃胎珐琅彩花鸟鼻烟壶,成交价为人民币 484 万元。

2004 年 1 月,北京翰海推出一件清乾隆涅白地珐琅彩大吉花卉鼻烟壶,成交价 154 万元。同年 4 月,香港佳士得拍出一件清代御制黄料粉彩花卉图案鼻烟壶,以 956 万港元成交。

套红料蟠螭纹鼻烟壶 (清)

以上是从大量拍品中录取的部分鼻烟壶成交价。高品位的鼻烟壶,其珍贵程度有时甚至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1984 年 5 月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我国馈赠他一件绘有他肖像的鼻烟壶,令他赞叹不已,连称“神奇”。这种鼻烟壶的经济价值无法估量。

然而藏家必须明白,并不是所有的鼻烟壶都如此宝贵,都能卖到高昂的价钱,更不可能作为国礼赠给贵宾。凡文玩藏品,都是精品难得,鼻烟壶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是天津天宝文化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卖的鼻烟壶,1995 年秋季举行的大型拍卖会上,一对清代珐琅彩开光人物山水鼻烟壶以 10 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 1996 年春季的一次小型拍卖会上,一只玛瑙鼻烟壶却卖到 60元,一只普通的玻璃鼻烟壶只卖到50 元。可见,鼻烟壶这种藏品,庸工易见,精品难得,两者价值和价格相差十分悬殊。现在,人们在某些古物市场和小古玩店常看到一些鼻烟壶,多数品位不高,新东西做工粗糙,一些旧东西也不是上品。这样的鼻烟壶其实并无多大收藏价值。

鼻烟壶的精品绝品,其投资回报有时难以想象,但俗品劣品绝无增值潜力。据说 1989 年香港拍卖了一批鼻烟壶,是曾任职香港教育署的加蒙斯基士夫妇的藏品。他们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 100 元购藏的一只鼻烟壶,拍卖到 18 万元以上。这对在鼻烟壶领域的“无心插柳”者,一夜之间近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千万富翁,这说明只有购藏那些够档次的鼻烟壶才具有强劲的升值空间。如今地摊上摆放的鼻烟壶一只只卖十几元、几十元,因其批量生产,以次充好,以新充旧,随便买一只玩玩还可以,要指望它升值,那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周乐元款玻璃内画山水纹鼻烟壶 (民国)

鼻烟壶的伪作与辨伪

清末民国年间的内画名家早已在社会享有盛名,出于牟利之目的,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就有冒名之作,现今更是伪品充斥。

凡伪品大都画工拙劣,且与作者画风相悖,有的甚至连款识的年代都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符,有的则错字连篇,不堪入目。比如有的伪品落款“大学士和 亲玩懿壶,大清乾隆年,毕龙九”,有的落款为“末代皇帝雅属,人物,爱新之罗傅仪,宣统二年,马少宣”,有的落款为“革命开拓者,对奕,孙中山先生亲玩懿壶,民国十二年,周乐元”……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连款字写得都不对,此类烟壶多为地摊货,买家收藏内画壶定要有所戒备。

判定内画壶是否为名家作品首先要分辨鼻烟壶自身的质地,看一看壶的本身材料是否洁净、透明度如何及造型款式。其次要分辨这件内画壶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这一点至关重要。判定内画壶是否为名家所作,内画的风格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收藏者,只有真正了解内画名家的艺术特点,才能减少鉴别上的失误,才不致将假的当成真的,了解作者艺术的全貌方能看清他们作品的细枝末节。

此外,还得善于分辨内画壶上面的书法和款识。如徐悲鸿的书画,其用笔曾得力于康有为,题款有北碑的基础,抓住了徐悲鸿的这些内在的东西,当有人模仿其形以假充真时,我们即能看出分晓,这里面的道理其实都是相通的。

鼻烟壶的养护与把玩

鼻烟壶身价不同、材质各异,其养护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有些清代名贵的鼻烟壶动辄十万、数百万元,这种器物需配有盒、匣之类加以盛装保护,观看时尤其要轻拿轻放,防止震动和磨损。为防止强光照射,应将鼻烟壶置放在与天然光隔绝的地方,不可让其接触强烈阳光,并且还需避免强烈灯光、紫外光灯或太阳光管照射。对新入藏的鼻烟壶必须清洗,最好加以消毒。

不要将鼻烟壶放在湿热处,亦不可久晒,不同品种的鼻烟壶也有各自的“禁忌”。例如内画鼻烟壶,壶内万不可沾水或随意在壶的内壁勾画,以防损毁画面。绿松石质地的鼻烟壶容易变色,不可使松石烟壶接近油烟和蒸气,吸烟时亦不可靠近它,以防松石颜色变淡。翡翠质地的鼻烟壶怕汗液、怕碱、怕阿摩尼亚。尤其是“老坑玻璃种”和“冰种”翠更忌油脂,故而不可将翡翠烟壶放在靠近有油烟的地方。套玻璃鼻烟壶有雕刻工艺,抚摸时防止将污垢带入凹纹处,如有污垢随时清洗。釉上彩瓷烟壶不可用力摩挲,以防伤彩。竹、木、石、角及象牙制的鼻烟壶每隔一段时间可用桃油养护,打上油后,用手盘玩,可使其更具光彩。

茶晶鼻烟壶 (清)

  在 收藏 鼻烟壶的时候你首先得对鼻烟壶有个详细的了解,知道一些关于鼻烟壶的知识,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收藏鼻烟壶基本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鼻烟壶基本知识

 烟铲儿:用来挑取鼻烟,材料限于金、银、铜、竹木、牙、骨等。

 烟漏儿:用来往鼻烟壶里承装鼻烟的。

 鼻烟壶盖:包括顶、托、塞三部分。顶,不是必需的,一般选择名贵材料制作,如各种宝石、珊瑚、珍珠、翡翠等。托,虽说也是装饰物,但通常用黑色有机玻璃、深色玉石制作而成。塞,是必需的,一般选用富有弹性的木质材料制作而成。

 烟匙:方便取用壶内鼻烟,通常以竹、木、牙、玳瑁等为制作材料。

鼻烟壶贵在做工

 料质鼻烟壶即玻璃材质的鼻烟壶,做工最妙的是“古月轩彩”,其次是西洋制作的五色玻璃。清代北京内廷所烧的料烟壶,称之为官料鼻烟壶。康熙时的官料非常精美,其仿天然矿石或半宝石,颜色几可乱真。官料还仿玛瑙、琥珀、翡翠和羊脂白玉,质地滋润,熠熠生辉。古月轩料器,以乾隆生产最多,嘉庆以后就绝迹了。鉴别古月轩料鼻烟壶的关键是:凡古月轩一定是堆料款,即字铭用珐琅彩书写,烧成后凸起,形成垛地形,而且一定要敷珐琅釉和珐琅彩。

 鼻烟壶中以瓷制者最多,从康熙至清末,宫廷都做瓷烟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制最佳。康熙期间,首先烧制的是青花瓷鼻烟壶,用的是珠明料,色彩明快,现存甚少。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官窑鼻烟壶亦胎细釉鲜,其中的浆胎青花鼻烟壶较有创意,且胎体幼薄。乾隆时注重立体感强的珐琅彩鼻烟壶,成就盖过青花。嘉庆的官窑青花鼻烟壶产量不多,以奇釉青花为贵,但比不上当时的雕瓷鼻烟壶出色。道光以后的瓷鼻烟壶多是民窑烧制,数量多,价值不高。

鼻烟壶的质地

 鼻烟壶的制作材料非常广泛,究其原因有:

 1鼻烟壶的体积小,材料不论大小形态都用得上;

 2鼻烟是粉状物,不会产生渗透现象,一些盛水会渗透的材料同样可以用来做鼻烟壶;

 3鼻烟壶无固定式样,甚至追求造型新、奇、特,所用材料不受限制。

 其中常见的材质有:玻璃质的,瓷质,玉质的,水晶质、翡翠质的,金属质的,宝石质的等。还有用竹木、琥珀、核桃、葫芦、珊瑚等材质制作的鼻烟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12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