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籽料,山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到底如何分辨?

和田玉籽料,山料,青海料,俄料,韩料到底如何分辨?,第1张

和田籽,和田山流水,和田山,和田且末(及同矿脉,一支走),和田戈壁料,青海料(山,山流水),俄罗斯白(俄罗斯山,山流水,俄罗斯籽),韩玉,岫玉(这个可是比和田要老的品种,产量太大)

想从一个新手,学会分辨和田家族众多姓氏种群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想从和文字解说上,那就是无异于异想天开。。。来我们认真看下难度

全是俄料不同的光亮,不同的档次,有能看出差距的么?润度?色泽?还是玄而又悬的结构?

系统说一下俄料,青海料,和田料,韩玉(拿岫玉出来当和田的少)的差距

韩玉,硬度低,结构酥松,你今天看结构松看绿松石,像不像一堆小碎石粒子堆在一起?韩料就差不多那德行。。。不过得上放大镜,肉眼可识别的,那是,渣仔中的渣仔

青料/俄料,共同点:透!(选玉石的记住了,玉讲中庸,不招摇,俺就说翡翠的审美等于珠宝。。。)青料俄料,乍一看,就是透!白!(青料不是色青。。。色发青,也叫青料,几乎哪个品种都有,和田也有发青的,叫青花)

不同点,俄料质干,青料外润(当然泡泡都一样。。。)

和田料,发润!内部有明显棉絮结构,这在籽料上最多(润这个词,真没法解释,你摸了800块和田,摸了一块俄料,你就知道啥叫润一个是豆蔻年华的少女,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润度对比:

和田籽>和田山流水>和田山>青料>俄罗斯白>韩料

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和田料,都是白的跟羊脂一样!

早年,籽料刚火,有一群人就认籽料,圈子里有一句话,就是对这种人说的:

青(颜色)玉籽也叫籽,和白玉籽一样么?

这句之所以流下来,就是早年流行白玉,而很多人在估价上,好的白玉山流水,山料的价格都高于青料籽,和近年流行的墨玉

和田玉,颜色多彩,白的,黄的,青的,黑得等等别一提和田籽就发白。。。

继续上文,就是你们发现差距了?或者没发现?

和田白玉籽

你们看出和俄罗斯白的差距了?

真的,上很难看出来,而且,就不说为了掩饰润度而泡油,沁蜡等手法,单一个为了保养,少抹油,就能坑的不少人判断失误,这咱还不讲灯光。。。

和田籽,有一个特征,叫做毛眼,这个东西,说复杂不复杂,说j简单,不简单

这个毛眼的形成,与籽料在河水中,受到的冲击有关(哪怕山料,山流水也有,就是少点,一般山料的毛眼为单面,或者包裹在山体内的部分没有),自然就形成了一些磕撞瘢痕,这个瘢痕,不一定美,但是由此降低籽料的价格又不为商人允许,怎么办?按特性算吧,全当是鉴别手段了

而这个毛眼,可以做。。。别问我怎么做,仅我知道的,就多达四五种如上图

这是常见的低级转桶法,所制造的毛眼,过于密集而规则,不像天然的冲撞的杂乱无章且稀疏(但是连沉香都有人去描棕线,何况和田玉这么贵的商品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

同样是和田料,在不同的灯光下面。。。就是不一样。。。

和田玉家族,大致的区别,也就这么多

主说,为何知乎没有和田哥,@徐驰说了一点,玩玉的,很少有奢华招摇的,君子重德,君子重礼,而玉,从新石器到汉,都是礼器的代表

其次有一点,要提一下,就是,和田的火热,是在90年代末,千禧年初。。。那个时候没有知乎。。。那个年代,翡翠还在寂寞

来看看和田料有多少:

单以产籽料的范围:

玉龙喀什河(全长325公里)和喀拉喀什河(全长808公里)的中、上游近200―600多公里的范围不产一粒籽玉,却只产在下游的100多公里的范围内

就这么大点地方,整个产正经和田料的老矿,更是早已开采代尽,而我们说的新矿。。。别了,那不行

03年以后,少见和田再在宣传上出现,不是商家没赚到钱,是。。。矿没了,玉也没了

对比下天天吵着矿藏有限的翡翠,和田哭了

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追逐着和田,但是现在的和田消费群,不是你喜爱和田,不是你多怀念和田,不是你多欣赏和田,是因为,现在仍在购买和追求和田的人,在00年前后,都没买到而你在那个年代,又听着某个节目,某条广告,你那个地域的土豪在追逐

以前的和田,很少有人去用青玉做,但是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是青料,俄料,而不再是和田籽,哪怕是和田山料。。。

和田,将成为一个过去式,真正的和田,死了,就那么死了。。。花开花谢,和田已逝

现在我们谈的,最接近的是原山料,或者是一脉相乘的且末

如果真要选购和田,记住了,真正和田一块最次的原料,价值10+,只高不低了,还不算籽,还不能开镯子。。。

如果选购和田籽,记住了,别看大的,当年有大的,你当10多年过去了,本地土著都瞎了?那个年代捡和田,就像前两年捡松石一样的疯狂长宽小于两个指关节的还有(原籽,雕完去料?我。。。)

如果选购俄罗斯白(青料,韩料),你还是敬请放心,很少有人去做假

阿富汗?大理石一样的玩意,有作假的钱,拉两柜回来了

和田再想碰大料,除非00年左右那帮扫货的放仓,否则。。。

我一个朋友说过一句:

现在火的,都是以前不要的。。。

和田白如此,翡翠如此,绿松亦如此,因为前人千百年的开发,哪怕交通再差,也缺

就像古人,动则一根木头几百年,你是不敢想象的,他们那个年代,有巨大的库存,受到环境所限,他们选材,可供挑选很多,而我们?有人工林不错了

海黄如是,紫檀如是(不行也得行,印度自古不外销),金丝楠,亦如是

所以啊,把你对和田的爱好,尽量往俄料等产品上靠,我不怕你被骗,我怕你家孩子没钱交学费因为,你又上了一堂,社会大学!

和田玉且末料就是新疆巴州地区且末县产的和田玉料。

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口料,有些人管它叫黄玉。属于和田玉类,而且是真正产在新疆的一种山料。目前黄玉价格看涨,主要是由于开采受限,料子减少的缘故,挑选好的黄口了需要鉴别颜色、润度、工艺,色要黄且正,润度要如同果冻,细腻油润。它也是和其他和田料一样可以越盘越润的,经常盘玩或佩戴,上面可以出现包浆,很漂亮。

且末料比较知名的是糖白玉。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玉质最好的糖白玉是产自且末县的,比俄料糖白玉要好。另外产量比较大的是糖青白玉。且末山料基本都会带糖。且末料产量在新疆相对较大,占整个新疆和田玉产量的70%以上。且末料相对玉质细,油润度好,是山料中玉质最接近籽料的。

且末产的羊脂玉、糖白玉都有,比较知名的是青白玉,产量很大。这里的糖白玉没有若羌的好,颜色发暗,山料普遍会带有糖色,好的山料是纯白的,只是有一层糖皮。

且末料多裂纹,能做手镯的非常少,所以一只没有毛病的且末料糖白玉手镯就非常难得了。且末糖玉相对于俄糖,颜色要更鲜亮一些。

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初接触和田玉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要辨别这三种容易混淆的玉石,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何谓青海料?何谓俄料?何谓和田料? 青海料: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它与传统的和田玉有某些不同特点,且供货量大,价格低廉,一时对和田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在命名的销售上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当地海拔高度虽高但相对高度差不大,交通较为便利。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其中最常用于假冒和田玉的是白玉,青海白玉是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 羊脂白玉”品质。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 白、米汤白等品种。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 —黄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 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 俄料及和田料虽然同属喀喇昆仑山系矿脉,但由于环境的不同,致使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如分子结构的交织纤维状,从而引起后天变化的不同,导致价格上的差别…… 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显(肉眼可看),而和田料一般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清楚。(和田玉质地有絮和玉花等除外)。 另外,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俄料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这也是鉴别的直接方法。 有糖色的俄料--俄料的糖色很特殊,是酱色的,易趣有很多用它来冒充和田玉,甚至利用它的糖色与白肉的结合处,让白玉表面带点糖当皮来骗人。 白皮俄料也能做色,做的好的,很难分辨,高档的俄料由于它的白度要比绝大多数的高档和田白玉高,更容易给人感官上带来更大的刺激,这也是近年玩家对和田羊脂白玉的白度要求提高的原因,Maggie认为一味追求和田白玉的白度,以俄料的白度标准衡量和田白玉有失偏颇,其实真正的羊脂白应该是细糯阴白(微微泛青)的。 俄料也有带皮子的,但俄料的皮艳(更象沁色)并伴生石皮厚,因此在分辨带皮籽料时请注意,和田籽料的皮色薄且无石皮,这跟两种籽料的成因有关,原矿都存在与石皮结合的可能,但石皮强度始终是不如玉石的,和田籽料经玉龙河水的反复、持续的冲击,环境不同造成分离度的不同,疏松的被淘汰,剩下的总是坚实的,因此可归纳出和田籽料皮子的上述特性。俄料因为没有这种环境条件,因此石皮保留着原结合状态不变。 和田料: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和田玉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且滋润感较强,好的料无瓷性,和田玉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手感较沉 光滑,硬度一般在6度至7度(新矿以及质地较差也有57度左右)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通常的说法是:和田上五公里出大料,中间出把件,下五公里出小子料且带皮的概率大 品质最好的当属20克左右。 俄料子料受环境的锤炼是与和田子料不同的。 和田子料承受的磨难更艰苦、更复杂,上至万古冰川沁淬、剥蚀,因地壳变动随冰川运动剥落出来,逐步形成山水流,风餐露宿,饱受温差折磨,遇到山洪又投入到急流怀抱,有的被带到了戈壁,有的埋没在水沙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万年亿年的磨炼方成就今生。 因此即使同是子料,俄籽料也脱不了闷。冰对玉的萃取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和田子料原生矿在海拔5000以上,覆几十米甚至百米厚万古冰川。不同环境下,出生的玉秉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和田玉要更加温润、晶莹,且越盘越油。而俄料变化过程相反,越玩越透(浑白变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上却显干透)。

参考资料:

http://wwwthlbycom/hetianwenji/ShowArticleaspArticleID=5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45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