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怎么看,怎么区分好坏?

和田玉,怎么看,怎么区分好坏?,第1张

  一般要从材料上,鉴别和田玉的冒充与造假。

 

  和田玉是透闪石矿物的集合体,具有几个显著的特征:有典型的温润均匀的油蜡亚光;半透明或不透明;摩氏硬度达到6-7度,不吃刀,用一般的金属刀具刻划不动;手摸有明显的粘涩感。市场上真正符合科学标准的玉是很少的,公认的就是新疆和田玉。因为和田玉的透闪石含量超过95%。而顶级的和田白玉的透闪石含量甚至达到995%以上。正因为和田玉美名在外,产量稀少,故市场价位很高,所以仿冒造假者也极多。

 

  一、用俄罗斯玉、青海玉冒充和田玉。

 

  说到冒充,就要走出一个误区:在白玉家族中,和田玉确实是最好的,这毋庸置疑,但不要以为俄料和青海料就是不好的。其实这两种玉与和田料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是同一个家族。俄料和青海料的顶级玉料不亚于和田料中的中等玉料,而且和田玉料中也有不少是毫无利用价值的废料。

 

俄罗斯玉冒充和田料

 

  俄罗斯玉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与和田玉大体相似,用它冒充和田玉可用以下几个方法识别:

 

检测硬度:和田玉硬度为6-7,俄罗斯玉硬度为52-54,用硬度55-6的小钢刀划几下,毫无痕迹者可能是和田玉。

滴水观察:和田玉密度高,滴水后,水滴边缘整齐而不扩散。 

透光观察:将玉朝向光明处,比如阳光或灯光处,颜色剔透、结构均匀者可能是和田玉。俄罗斯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稍稍观察,就能看到“毛颤状”的结构。 

手摸:和田玉拿在手中,摸一摸、搓一搓,有温润油滑之感;俄罗斯玉由于结构颗粒较粗,手感较轻。同时,俄罗斯玉韧性差,易起性,即雕刻时易出现“崩口”,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

  俄罗斯白玉的质地相对新疆白玉而言,亦显粗涩,“白”而不“润”,有的会给人一种“死白”的感觉。若将新疆白玉与俄罗斯白玉放在一起比较,前者“润”而白得细腻,后者“糙”而白得无神。而且俄罗斯白玉在雕刻时容易崩口。经常日晒雨淋,还容易起膈、开裂和变色。

 

青海料冒充和田料。

 

  青海昆仑玉基本与和田玉相似。区别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很大程度取决于经验。青海昆仑玉只有山料,主要为白玉。青海昆仑玉白玉与新疆和田玉白玉比较,相对来讲主要区别包括:青海昆仑玉白玉山料大多块度较大,面较整齐,片理化较少,并有白皮料、烟灰白料、黑白相间玉料等特殊品种;颜色呈灰白-蜡白色,另有少量黄灰色,称为“米汤色”,有灰暗不正的感觉,另有翠绿色、烟灰色、黑色等特殊颜色;透明度明显高于新疆和田玉白玉,有的呈半透明,油脂性差,料中多见“水线”、“水露”纹;质地稍粗,质感不够细腻而略显“嫩”,缺乏“凝脂”般的滋润光泽,有白色“脑花”“状石花”“棉絮状绺裂”,以及黑褐色翳状斑点、“石筋”、“石钉”等;硬度略低。

 

韩料冒充和田玉料。

 

  首先是看颜色,韩玉多为灰黄绿色调的白色和灰黄白色,用肉眼能够看见细小的针状白点。透明度较差,且用假皮充籽料,而和田玉则是洁白自然,温润柔和。其次是看质地,韩玉密度与质地略松,看上去玻璃光泽不强,好像有一种打上蜡的感觉,光泽也不柔和,而真正的和田玉里面有云雾状结构的玉花,质地细腻,光泽温润,具有明显的油脂感。最后是试一试硬度,韩玉硬度要比和田玉稍微低一点,比玻璃的硬度高一点,所以,在刻划玻璃时要用点劲才能划出痕迹,而和田玉轻轻在玻璃上划一下就会有痕迹。

 

岫玉冒充和田青白玉。

 

  它是产于辽宁省岫原县,是中国另外一种玉石。岫玉产量较大,硬度低,易断裂,在价值上仅次于和田玉。 其内部结构呈云片状。以绿色为主,主要用来冒充和田青白玉。另外还有用石英岩玉、蛇纹岩玉、方解石玉、巴基斯坦玉、阿富汗玉冒充和田玉,这些玉类无论是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硬度韧性与和田玉都不是一类的,很好区别。

  二、其他几种常见的仿冒和田玉的材料及造假手段。

 

大理岩玉 这种玉石颜色呈白色,光泽是蜡状光泽,内部结构为水线状、条纹状。

水石 这种玉石主要成分是石英岩,其硬度较高,但脆性强,易断裂。内部结构是颗粒状。颜色呈苍白的颜色,光泽看上去较干涩。

乳化玻璃 这是一种纯粹的仿冒品,是人工仿照和田玉用玻璃合成的。它没有明显的结构,用肉眼可以看见内部有气泡。

人造仿制品由于没有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和物理性质,在测试仪器下没有光学反应,一经鉴定便知真伪。还有染色、沁色、增润、增亮、作旧、防旧等等作伪方法,多看多比较,就能区别出来。

 

       人造仿制品成本低廉。再高明的人造仿制品,也会留下痕迹,识别时与和田玉的特性比较即可:人造仿制品是均匀的纯白色,有死板呆滞的感觉;没有和田玉的滋泽温润,精光外露,缺乏晶灵感;天然的和田玉“无瑕”者极少,人造仿制品很难制作出天然的瑕疵,如是料石则常有气泡,有贝壳状断口;手感轻飘;硬度不同,如塑料制作者硬度更低。

和田玉籽料和俄料的区别如下:

1,籽料的皮壳上,有类似人体皮肤的汗毛孔特征,俄料没有汗毛孔,这是最典型的识别特征。

2,籽料料质致密度高,结构普遍匀细,俄料的致密度不够,结构较粗。

3,籽料用手把玩,油性表现出色,而俄料普遍有越盘玩,越干涩的感觉。

因为很多新手还不知道且末料是什么?哪个好哪个坏,谁冒充谁,都不清楚。所以先简单说一下且末料,待会我们再来说说如何区分!

看地图,可以看到且末在新疆境内,且末是历史很悠久的和田玉产区了,主要以糖料为主,且末料糖料的特征就是伴有黑色或者**的僵皮,是因为矿石中含有铬尖晶石,可以说且末料里面最值得玩的就是糖料,因为其玉质结构最接近籽料,油脂感很强,细腻程度超过了很多其他产区的新疆山料。

同白度同结构的情况下,且末料其实是比俄料更好的,且末料是最好的新疆山料了。

当然俄料也有好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俄料和且末料最难区分的地方是两者的糖料,俄料有俄糖料,新疆有糖料就是且末糖料。

俄糖玉多为墨色糖,俗称为“酱糖”,俄糖料糖色发暗发闷一点,过渡不自然,除了糖色的区别还有很多难以发现的区别,我们现在就来分析分析。 每个矿区产地的糖色也不一样。

第一:透感不同,透感就是看边缘棱角的地方,俄糖料的透感没有且末料的透感强,尤其是在阳光下,水透感要强烈一点,这里绝不是说的水头,玉是越透越不好的,这个透感是对应的玉质感,透感也是我们经常说俄料玉质呆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原因,需要自己去体会去比较。

第二:就是玉质结构不同,玉质结构的差别导致且末料越盘越亮,俄糖料越盘越浑的根本原因,因为玉质密度低,把玩过程中有汗液杂质进入,所以盘后发暗发灰。毕竟且末料是新疆料,虽然是山料,玉质结构是比俄料的好一些的,虽然俄料有的脂粉度很高,颗粒感强烈,但是整体玉质结构是逊色于新疆且末料的。俄料的玉质是比较柔和的,且末料结构感还是比较细的,比如看下图。

第三:就是油性不同,且末料油性比俄糖料要好的多,俄料不会有且末料那种油滑的触感,这也是很多俄料抛高的原因,抛了高光才能弥补视觉上油性的不足。且末料即使是亚光也能看到油滑的表面。但是凡事不是说的那么绝对,也不排除有油性好的顶级俄籽,这种顶级俄籽料市面上很少见,有的卖原籽的甚至会直接当新疆籽料来卖。碰到顶级的俄籽,其实我们就不要太追求产地了。

第四:脂感不同,就相同价的且末料和俄糖料相比,且末料的脂感是更胜一筹的。俄糖料的脂感远不及俄料的脂感,本身俄料相比青海料韩料来说突出的就是脂粉度,脂感。但是俄糖料且没有俄籽料脂粉度高的优点。

结语,最后我还是要强调, 看和田玉好坏,最重要的是看玉质,玉器本身的玉质好才是最重要的, 产地并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有的籽料都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且末料都是好的, 对于山料来说,产地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玉质好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来说俄糖料和且末料价格差不多,但是未来的和田玉市场,且末料可能会有更好的升值空间,毕竟起点低,性价比很突出,以后的空间更大。如果你还没有买且末料,不妨留意收藏一块,后市看涨!

资料来源:网站相关百科及介绍

资料整理:JC

用途:科普宣传用

“如何辨别青海料、俄料及和田料?”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每个初接触和田玉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要辨别这三种容易混淆的玉石,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何谓青海料?何谓俄料?何谓和田料? 青海料:自1994年以来,新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产于青海省的软玉制品。由于它与传统的和田玉有某些不同特点,且供货量大,价格低廉,一时对和田玉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在命名的销售上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坦克处的高原丘陵地区,至今已开采的矿点大约有三处。当地海拔高度虽高但相对高度差不大,交通较为便利。该地产出的玉料以矿采山料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见子料。产出地段属昆仑山脉东缘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约300余公里,与且末、若羌等地产出的和田玉在地质构造背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青海软玉按其颜色特征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其中最常用于假冒和田玉的是白玉,青海白玉是青海软玉的主要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业内有时习惯上称为“青海白”。呈灰白—蜡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显好于和田白玉,质地细润,产出块度较大,有少量达到“ 羊脂白玉”品质。业内人士根据其不同的外观特征形象地描述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 白、米汤白等品种。青海白玉质地细润均匀,块度大,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质感不足,做薄后尤为轻飘。青海软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种,主要为浅黄褐色比较均匀的糖色浸染和斑点状的黑褐色 —黄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点,要么色太浅,对俏色贡献不大,对玉质破坏不少,可利用价值较低。 青海料的特点:一是“干”无油润度,但玉友要当心有的商人把青海料沁入油中,时间一久丑态毕露;二是“白”;三是“透” 大多呈透明状……青海料更多见疏松的类型,容易上色,不好打磨,容易出橘皮,容易黯淡 俄料大致分为白皮料和糖(俄)料,这是新疆行内的叫法。 好的俄料特白,但不是和田料那种糯白、阴白色(微微泛青),俄料的白度无含蓄柔和之美(实物对比一目了然) 俄料及和田料虽然同属喀喇昆仑山系矿脉,但由于环境的不同,致使它们的内部结构不同,如分子结构的交织纤维状,从而引起后天变化的不同,导致价格上的差别…… 俄料实物上手——稍稍透光“毛毡状”的结构明显(肉眼可看),而和田料一般颗粒非常小,短轴方向一般在001mm以下,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清楚。(和田玉质地有絮和玉花等除外)。 另外,由于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俄料不好打磨加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这也是鉴别的直接方法。 有糖色的俄料--俄料的糖色很特殊,是酱色的,易趣有很多用它来冒充和田玉,甚至利用它的糖色与白肉的结合处,让白玉表面带点糖当皮来骗人。 白皮俄料也能做色,做的好的,很难分辨,高档的俄料由于它的白度要比绝大多数的高档和田白玉高,更容易给人感官上带来更大的刺激,这也是近年玩家对和田羊脂白玉的白度要求提高的原因,Maggie认为一味追求和田白玉的白度,以俄料的白度标准衡量和田白玉有失偏颇,其实真正的羊脂白应该是细糯阴白(微微泛青)的。 俄料也有带皮子的,但俄料的皮艳(更象沁色)并伴生石皮厚,因此在分辨带皮籽料时请注意,和田籽料的皮色薄且无石皮,这跟两种籽料的成因有关,原矿都存在与石皮结合的可能,但石皮强度始终是不如玉石的,和田籽料经玉龙河水的反复、持续的冲击,环境不同造成分离度的不同,疏松的被淘汰,剩下的总是坚实的,因此可归纳出和田籽料皮子的上述特性。俄料因为没有这种环境条件,因此石皮保留着原结合状态不变。 和田料: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和田玉呈油脂或蜡状光泽且滋润感较强,好的料无瓷性,和田玉因玉质厚度不同而有区别,总体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手感较沉 光滑,硬度一般在6度至7度(新矿以及质地较差也有57度左右)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通常的说法是:和田上五公里出大料,中间出把件,下五公里出小子料且带皮的概率大 品质最好的当属20克左右。 俄料子料受环境的锤炼是与和田子料不同的。 和田子料承受的磨难更艰苦、更复杂,上至万古冰川沁淬、剥蚀,因地壳变动随冰川运动剥落出来,逐步形成山水流,风餐露宿,饱受温差折磨,遇到山洪又投入到急流怀抱,有的被带到了戈壁,有的埋没在水沙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万年亿年的磨炼方成就今生。 因此即使同是子料,俄籽料也脱不了闷。冰对玉的萃取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和田子料原生矿在海拔5000以上,覆几十米甚至百米厚万古冰川。不同环境下,出生的玉秉性也是不尽相同的。和田玉要更加温润、晶莹,且越盘越油。而俄料变化过程相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44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