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襄阳是现在的哪里?大神们帮帮忙

古代的襄阳是现在的哪里?大神们帮帮忙,第1张

古襄阳:襄阳古城,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中心古称襄阳城,汉江以北为樊城区(古称樊城),襄阳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 古襄阳:襄阳古城,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中心古称襄阳城,汉江以北为樊城区(古称樊城),襄阳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

  目前,工艺美术界存在一个“潜规则”:许多功成名就的大师几乎不再亲自动手创作,而是以“督造”、“监制”、“大师工作室”的方式,由自己的徒弟、助手完成很多工序乃至整件作品。大师们有的负责出设计理念,有的在作品基本成型之后做简单修改,有的甚至只在最后敲个章、盖个印就万事大吉。但大量这样的工艺品却凭借“大师”之名进入市场,谋得了一个好价钱。

  那么,这样的“大师之作”究竟有无价值?收藏级别的工艺品究竟能否被督造和监制出来?且听相关人士的论辩。

  紫砂经营者 张先生——

  大师工作室是个伪命题

  在紫砂界,50%以上的大师壶都不是大师做的,却要伪造成和大师有某种关联。督造、监制,包括大师工作室,成为变相敛财的手段。批量生产日用品或者工艺品,以艺术之名,骗艺术之钱,却无艺术之实。

  试问大师们真的有时间进行督造吗?紫砂从矿料到熟料、到泥坯、再到成品,工序无比复杂。比如顾景舟的提璧壶,前后修整上百遍,历时22年才定型,可见创作的艰难。真正的督造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见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教授王辉,设计了几把线律壶,艺术理念很高妙,但他做壶的技巧达不到,所以就请有30年以上制壶经历的工艺美术师殷惠娟和曹敏敏帮他做。整个过程这些人天天泡在一起研究、讨论,商量每个环节。最后做出一个系列,用料纯正,造型比例协调,壶的神韵也无微不至地表达出来了。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督造历时长不说,最多也只能做出一两把。而现在满世界的大师督造,动辄几百上千件,怎么可能?其实,有些大师只不过设计了一个器型,所有环节的工作都是别人完成的,这不叫督造,顶多只能算仿品。

  不过也有一些比较珍惜自己羽毛的大师,比如何道洪,订他的一把紫砂壶,两三年才能交付,而且还订不到。他公开宣称:不招代工,一年就做两三把,顶多不超过五把,市面上多的那些肯定不是他做的。即便他自己真的做多了,情愿敲女儿的章也不盖自己的印。这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我们不评价这种手段好不好,但至少不会把自己的市场搞乱。

  而所谓的大师工作室则是一个伪命题,就像现在绘画界流行分工一样:有人画头、有人画衣衫、有人添景,千篇一律。明明只值几十元的商品画,落个大师的款就被卖到了几十万,紫砂壶的制作亦如此。在一些大师工作室里,每人都有分工,谁起身筒、谁印嘴把、谁装接,然后师傅加工一番,盖上大印就能卖出一个好价格,品相同质化把紫砂艺术推向了死胡同。

  而最为恶劣的“代工”也依托于所谓的大师工作室而存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的:你的壶做得好,但没有名气,那我请你来大师工作室做,做好之后我帮你修改,可能就只需出一两分的力气,然后敲上我大师的章。这个最有欺骗性也最危险,因为大师在做自己的假,大师工作室因此也被行内人戏称为“绞肉场”。有一些紫砂爱好者,为了买到所谓的大师壶,跑到工艺师家里或者大师工作室去挑壶。可是坦白说,即便你买到的这把壶有证书,大师又和你一起合影拍照,都不能证明这把壶是真的。有很多大师,七八十岁了,眼也花了,手也抖了,可是每年都有很多作品问世,这可能吗?

  我一直告诉紫砂爱好者,买的是壶,不是壶底的名字。同样是顾景舟的作品,有的能卖到一两千万元,有的却只有几百万元甚至更低,为什么?就是作品的艺术含量与水准不同,花的功夫不一,我们得先把紫砂工艺弄懂了,再去买紫砂壶。

  中国玉雕大师 樊军民——

  大师保证思想设计

  实操可以放手他人

  我觉得玉雕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应该是思想、设计理念,致力于在这个方面提升玉雕的附加值,才能做出真正有水平的艺术品。玉雕的国大师只要具备了思想和设计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实际的操作部分让能做得更好的年轻人来做,我认为没有问题。

  我有自己的工作室,而且在很长时间里工作室和我的作品都落一个款。我是最近才把自己做的东西单独落款的,原因是团队里的一些年轻人逐渐成长并且开始独立,应该给他们更充分的发展空间。但同时,大家还是在合作完成一些作品,并且仍以“樊军民工作室”的名义推出。

  我的工作室现在每年推出的作品数量大概在100件左右,整个团队16个人。作为负责人,我会对整个流程有基本要求,包括选材、设计、工艺都在我的控制当中。我主抓设计和造型,哪个地方应该怎么取舍,由我来定。但团队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有人擅长开大料;有人擅长细节处理。每一件作品,我们都会在一起商量,不同部分会分配给最擅长的人做。作为一个团队,要做的是在一件作品上尽可能用到我们最优秀的资源。

  我也会自己做一些作品,但完全属于兴趣之作,一年就一到三件。但我不认为工作室作品和我本人的有很大差距,它们并没有必然的高下之分。樊军民工作室出品的玉雕,主要根据材料成本以及做出来的效果定位其价值高低,跟谁做出来的没有关系。有时候,我自己亲手做的不如我们工作室出品的价位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是大师亲手做的就一定好、一定贵。

  说实话,玉雕大师通常在45岁以后,眼神、手感各个方面的水平都会开始下降,拼不过年轻人了。所以没有必要强求一件作品一定要大师从头做到尾,这没有太大意义。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苗长强——

  是否大师亲自做艺术效果差别大

  陶瓷制作和画画、写书法不一样,很多步骤对体力要求比较高,分工协作也正常。但我们钧瓷比较独特,原料的拣选、配比、成型、上釉,特别是烧成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最后钧瓷的艺术效果。所以是不是大师亲自来做,差别很大。

  现在我的工作室,基本就我一个人在做,有两个徒弟主要帮我做些揉泥、“出烧”之类的体力活。配料、成型、上釉、烧成都是我自己完成。这样做起来肯定慢,一年到头比较理想的作品也屈指可数。

  但大师工作室又分了很多种,像我这种真的就是一个人在做的,在陶瓷界大概能占到五分之三,另外还有一部分工作室就是依靠团体协作。而不得不承认,现在确实有一种情况:一些功成名就的大师,自己做得少了些,以督造、监制、工作室等方式,让徒弟、助手们帮忙得多了些。具体而言,配料这个步骤,大师一般都有自己的秘方,这个步骤或许可以督造,只要大师自己注意保密就可以了;但成型这个步骤,究竟是哪个人的手做出来的,差别太大了,有时候只是“一线”之差,器型就不够完美,这“一线”就成了大师和匠人之间的距离、艺术品和工艺品之间的距离。就这个步骤而言,是没办法靠督造、监制来保证水准的,非得大师亲自来做不可。

  通常来讲,消费者在判断究竟是大师之作还是大师工作室出品时,主要看底款。工作室出品一定会落工作室的款,而大师本人的作品一定落他个人的名字。不过,现在也存在一些冒大师之名、其实属于代工的产品。但我相信真正的大师德艺双馨,大师之作无论是造型还是审美,都经得起考察和挑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收藏者靠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来挑选真正有收藏价值的陶瓷作品才最稳妥。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刘忠荣——

  工作室生产的算不上艺术品

  现在,大师工作室普遍存在,以大师督造或者完全就是代工的方式,作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有的大师一年能做几百件,完全是在“跑江湖”。在玉雕界百来个大师里,可能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这样的情况。而对于藏家而言,就是花了“大师”的钱,其实买的根本就是工作室的产物。

  而工作室说白了,就是个工场,生产出来的东西必然是以商品为主,虽然其中也会有精品,但也只能算是工艺品,谈不上作品,更不能算艺术品。

  我自己现在的情况是:自己的作品,每年就是三四件白玉牌,落款为“忠荣”,工作室出品每年大大小小约几百件,落的底款是“忠荣玉典”。我的工作室里现在有我的学生30余个,有专门的设计团队和制作团队。我会对原料、设计,包括雕琢的过程进行质量把关,但总的来说是以维持商品质量的角度介入,而不是以做艺术品的角度。这跟我个人的创作完全是两码事。

  雕琢玉石是非常个性化的工作,哪个脑袋支配哪双手在做这件事情,区别很大。真正的艺术品肯定得大师亲自完成,不可能靠督造的方式生产出来。换句话说,如果说“忠荣”款里,我个人的含金量有999%的话,那么“忠荣玉典”款虽然也和我有关联,但含金量大概只有30%~50%了。我现在非常明确地将它们区分开来。而有些大师工作室却在故意混淆视听,明明是只有30%含金量的东西,硬要卖出999%含金量的价位,这种情况很多。

  我目前还在做一件事情,凡是我个人的“忠荣”款作品,都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登记,由国家版权局出具“身份证”,确保这些作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唯一性。

  现在除了我,没有其他的玉雕大师会这样做,因为他们大多靠工作室代工,作品不过硬,冠之某某大师之名,其实根本无法深究,也就不方便去维权。但消费者要承担的风险就变大了:首先你从这种大师工作室里高价买到的东西,不能保证是大师亲手做的;其次这样的玉雕是可以被复制的,不具唯一性,收藏价值自然要大打折扣。

中国玉雕大师属于行业内评比的大师,是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评定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为天工奖的组办方,借助天工奖的多次举办,在行业内有很高的权威性。截止到2011年10月4,共评定出四届中国玉雕大师,具体名单如下:

首批“中国玉雕大师”(56人)(分石雕、玉雕,分地区按姓氏笔画排序)

石雕:(寿山)王祖光冯久和林飞林东林发述林亨云郭功森郭祥忍郭懋介

(青田)牛克思张爱光张爱廷周金甫林如奎林观博林伯正林福照倪东方

(昌化)钱高潮

(赤峰)刘林阁

玉雕:

(北京)王希伟王耀棠冯道明宋世义张志平李博生杨世昌姜文斌郭石林高祥崔奇铭蔚长海

(杨州)华萍江春源汪德海沈建元顾永俊高义进薛春梅

(上海)王平刘忠荣吴德升沈德盛易少勇倪伟滨

(河南)仵应文孟广东柴德学魏玉忠

(湖北)袁嘉骐常世琪

(新疆)马学武

(岫岩)张玉珍  

(深圳)施秉谋张伟良

(河北)宋建国

第二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

胡毓昆(北京)董毓庆(北京)王俊懿(北京)谢华(北京)  张铁成(北京)苏然(北京)

王一帆(福州)陈敬祥(福州)

翁伟民(广东)黄鸿(广东)连青云(广东)

宋鸣放(河南)

翁祝红(江苏)蒋喜(江苏)杨曦(江苏)

邵景兴(辽宁)杨克全(辽宁)车绍国(辽宁)

李矛矛(内蒙)

沈德盛(上海)尤志光(上海)于泾(上海)颜桂明(上海)

马进贵(新疆)郭海军(新疆)

姜栓兰(天津)

陈小甫(浙江)裘良军(浙江)叶品勇(浙江)林爱平(浙江)张海政(浙江)

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排名不分先后):

刘国兰、刘宝玮、张红哲、张保国、李海奇、李铁光、李福生、李德、杨传烈、邵城鑫、邹小林、陈江、陈国良、卓乃枢、周雁明、林金波、洪新华、赵琦、陶虎、陶巍、崔磊、黄罕勇、喻朝光、翟念卫、樊军民、潘成松、潘锡存、瞿惠中。

第四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排名不分先后):

陈东平 陈建毅 杜立华 范同生 葛洪 蒋宏利 林劭川 刘剑刚 刘月川 邱中平 瞿利军 沈水富 苏伟 唐书涛 王冠军 王磊 吴金星 吴灶发 仵孟超 杨文双 叶品然叶志伟 俞挺 张克钊 张清雷 张晓玲 赵敏 赵显志 郑道全 郑继 朱仁尊

最后附上几张中国玉雕大师蒋宏利雕刻的和田玉作品

竑彤傲鼎:

降龙罗汉:

一路清廉:

寒途鞍马拜卧龙:

  就是现在的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古代襄阳、樊城二城为军事重地,并称襄樊。后来合并为一个市的两个城区。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襄阳一直军事要地,历史上发生在襄阳的军事事件不计其数。金庸在小说中描写的郭靖守襄阳的战斗就是发生在元朝入侵南宋的元宋襄樊之战。

  蒙古至元五年(宋咸淳四年,1268)至元至元十年,元军长期围困,并最后夺取南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的作战。

  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实行了统一内部、稳定后方、奖励农耕、采用汉法等政策,日益强盛。至元五年,为了攻灭南宋,采纳宋降将刘整的建议,改取蜀入江、席卷江东,为夺取襄樊、浮汉入江、直趋临安(今杭州)的新作战方略。九月,派都元帅阿□、刘整率各路兵进攻襄阳、樊城。

  襄阳、樊城隔汉水相对,顺流可直入长江,是南宋的军事重镇,城高池深,粮草充足,驻有重兵防守。蒙古军针对襄樊设防情况,采取长期围困、待机攻城的战法。到七年,先后在襄阳西南30里的鹿门山、城东北10 里的白河口修筑城堡,控制白河、汉水及陆路交通。又在城西10里的万山筑城以断其西路,在城南30里的灌子滩立栅以断其东路。在樊城迎旭门外汉水中,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上置弩□,阻宋水上援军。时南宋权相贾似道把持朝政,昏庸腐败,曾与忽必烈订有割地称臣的密约,不派得力将领率兵增援。所以,虽有几路援兵,守将吕文焕也多次出击,未能改变被围困的局面。蒙古军因缺少水兵,围城不严,每当汉水上涨时,宋军仍可由水路运送物资进城。蒙古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练水兵7万,造战舰5000艘,切断襄樊与城外的交通。襄阳一再告急。八年六月,宋廷被迫派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10万增援,未至鹿门,即被蒙古军击退。九年,城内盐柴布帛奇缺。宋军不得已暗派人到襄阳西北清泥河上游均州(今湖北均县)境内,造轻舟百艘,募勇士3000,由民兵部将张顺、张贵率领,乘五月汉水上涨,先将载有物资的船只隐蔽于白河口内,夜间,驶入汉水,途中遭蒙古水军截击,转战一夜,张顺战死。黎明,张贵才将物资运入襄阳。后张贵率军从水路接应南来的援军,遭截击全军覆没。此后,两城与外联系断绝,仅借汉水上浮桥,互相支援。

  十年正月,元军采取各个击破战法,烧毁襄樊之间的浮桥,集中兵力,配以威力大、射程远的回回炮,水陆夹攻已被孤立的樊城。城破,守将牛富战死。元军转兵进攻襄阳。二月,主将吕文焕以城降,守将范天顺不屈而死。此战是元灭南宋关键性的一战。元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作战方略正确,指挥得当,适时克服了缺乏水军的弱点,加强了作战能力。南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朝廷腐败,救援无力。

  咸淳五年(1269年),忽必烈派丞相史天泽亲自前来督师。蒙古军在襄、樊四周修城筑围,封锁汉水,扼守通往襄、樊的水陆要冲。同时造战船、练水军,屡次打败南宋的援军。襄、樊被困三年,贾似道一直对宋度宗封锁消息,甚至有敢说蒙军攻宋的,就被贬斥,也有被藉故杀掉的。咸淳六年(1270年),南宋以李庭芝督军援襄、樊;但另一将领范文虎却不受李庭芝节制,只听命于贾似道,这样就牵制甚至束缚了李庭芝的救援行动。

  咸淳七年(1271年)十一月,蒙古正式建国号为元,并加紧对襄、樊的进攻。咸淳八年(1272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军攻破,宋军只好退守内城。这时,城中虽尚有粮,但其他物资皆缺。为了援助襄、樊,李庭芝屯兵郢州,并利用襄阳西北的青泥河,以轻舟百艘,装满衣甲物资,在张顺、张贵带领下,乘夜转战一百二十多里,于五月二十五日黎明,到达襄阳城下,张顺战死。外援船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襄、樊军民。张贵入襄之后,派人潜水与在郢州的宋军范文虎相约,会师于龙尾洲。但范文虎却于会师的前两天,退屯三十里。元军得到这一消息,在龙尾洲以逸待劳,大败宋军。张贵受伤后被俘,被元军杀害。从此,襄、樊便与外界中断了联系。咸淳九年(1273年)正月,元军攻破樊城,都统范天顺自杀,统制牛富率军巷战,后亦赴火自尽。这年二月,襄阳宋将吕文焕向元军投降。襄、樊这一军事重镇的陷落,决定了南宋灭亡的命运。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2/06/11027560/20050407/12225235html

  襄樊政府网站:http://wwwxfgovcn/

元的统一过程

1234年金朝覆灭后,南宋军依照与蒙古的约定,北上收复开封和洛阳。但是蒙古贵族背弃盟约,用武力阻止宋军收还河南诸地,于是蒙古同南宋的战争开始了。此后四十多年,蒙古军连续攻击南宋。1251年,蒙哥继承窝阔台的汗位,又大举攻宋。由于四川宋军防守严密,蒙哥汗采取绕道吐蕃,攻取大理,然后南北合兵进攻南宋的战略。1253年,蒙古军攻入云南。1256年,大理国八府四郡悉皆降附。1258年,蒙哥汗再次出动三路大军进攻南宋。他自率主力进攻四川,将近一年才进到合州(今四川合川)城下。合州军民坚守9个月,蒙哥汗重伤致死,蒙哥军被迫北撤。1272年,忽必烈再次对南宋发动进攻。元军集中兵力围攻长江中游重镇襄阳、樊城。襄、樊军民英勇抵抗。由于南宋朝廷以宰相贾似道为首的投降派不予支援,最后城破失陷。元军由水陆两路东下,于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皇太后带领小皇帝赵显投降,南宋灭亡。但是,抗战派将领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先后拥立赵X(上下结构日正)、赵昺做皇帝,继续在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抗击元军。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1279年,元军进攻南宋最后一个根据地山,陆秀夫背负赵昺投海而死。元朝统一了中国。

貌似没有,以下是中国玉雕大师名录上的:

上海

洪新华:

入行三十几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又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

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

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

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

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

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彭正和:

海派玉雕师彭正和在玉雕业已经奋斗了36年,36年的积累,让他在玉雕创作中长袖善舞,自由驰骋。无论是花鸟还是动物,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业内人士认为,他的作品雕工细腻,清新淡雅,充满了情趣,海派风格浓郁。他所擅长的螃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称绝。

于雪涛:

上海玉雕名家,其在创作上一直追求讨喜、自然的风格,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寿公寿婆》摆件获2005年天工奖“银奖”,《和合二仙》、《钟馗》获2007年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财神》获2008年上海首届神工奖“金奖”。

颜桂明:

在上海玉雕界中,颜桂明被尊誉为“四大天王”之一。他的玉雕作品以传统人物创作为主脉,兼有花鸟、山水作品。他的人物创作风格源于传统又有创新,而他的仿古玉雕则忠实地继承了清代玉雕山石、人物、松柏的表现手法,古韵悠长。2006年《菩提佛祖》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祥云如意自在观音》获得“天工奖”金奖,2008年《事事如意》获得“百花奖”金奖。

王金忠:

海派玉雕大师王金忠擅长花鸟、人物的雕刻,他的作品大多选择带皮色的和田子玉,通过对皮色的巧妙处理和运用,既体现出了材质本身的特质,也让作品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业内人士评价说,王金忠的作品素雅、灵巧,把艺术的美感和精致的雕琢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吴灶发:

上海玉雕大师吴灶发今年只有37岁,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上海玉雕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每件作品都犹如小品风景画,于简洁、明快中蕴含诗情画意,让观者仿佛闻到到大自然的气息,生动的花鸟经过他的再创作,流露出独具匠心的韵味,让人爱不释手。2004年,吴灶发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博艺堂。

郭万龙:

郭万龙作为“上海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郭万龙擅长花鸟、动物题材的雕刻,他的作品简单、洗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2000年,他成立了郭万龙工作室。

曹国斌:

在十几年的玉雕创作中,海派玉雕大师曹国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的风格,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将写实与写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现代的表现手法,给观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曹国斌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实践着对玉雕的理解。

万伟:

辞掉稳定的工作,毅然来到上海发展,上海玉雕师万伟所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努力和思索,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并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创作中,万伟从寿山石和田黄石的薄意创作中吸收灵感,作品将艺与画理融为一体,构图巧妙,层次丰富,清新隽永,给人以深刻印象。

徐志浩:

经过十几年的勤奋耕耘,徐志浩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并和崔磊、尤之光、于雪涛、黄罕勇等大师被誉为“上海九小龙”。作为倪伟滨大师的高徒,在创作中,他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在表现手法上,则注重虚实对比,作品风格可爱,文化气息浓郁。

孙光海:

上海玉雕师孙光海在观音和仕女的处理上,以深浮雕表现丰富的层次,配以简洁的线条,突出人物的饱满,抓住一个细部精雕细琢,其它部分则着重“留白”,这种疏与密的对比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

张合冰:

经过不断摸索,张合冰在玉器打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在他的妙手之下,一件件粗糙、不完美的玉器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张合冰不仅得到了玉雕师的肯定和赞许,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王平:

海派玉雕大师王平的观音风格主要以唐朝观音为范本,在传统题材上出新意。他对观音的要求是要福态,线条简洁流畅,体态丰腴,整体造型柔美。唐朝观音最显著特点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创作构图上,主次分明,主体突出:作品主体多用西洋雕塑的写实手法,精细立体;陪衬部分,则力求线条简、捷、柔、顺,突出主体。

黄罕勇:

黄罕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玉雕的固有审美范式,让理念直接呈现出来,引发观者的思考。这样的处理手法,在思想的表达上对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意义。正如他所说,打破固有的审美范式,表达情感,寄托思想,使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当下表达,会是玉雕艺术的将来方向。

苏州

蒋喜:

作为苏州玉雕技艺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蒋喜雕琢的作品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被海内外许多玉器收藏家收藏。他在继承苏州传统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愧是“苏帮”玉雕的传承者。作品《辟邪》获200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白玉《望天吼》获2008中国玉器百花奖(广州)金奖。

杨曦:

杨曦先生的作品,均以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主题鲜明为特点,充分地把东西方艺术文化完美结合,对传统玉文化及苏帮玉器作了一个时代的延伸及发展。他所开创的“虚实结合”的新技法,丰富了玉雕的内在韵致,赋予了苏州玉雕崭新的艺术生命。

吴金星:

作为苏作玉雕界代表人物之一——吴金星的创作擅长仿古、动物、花草,作品造型生动,尤以貔貅、马等动物件为特长,神态憨态可掬,趣味浑然天成,广为玉石爱好者及收藏家的追捧。他的动物件是活的,是有气韵的,作品中充盈动感,流淌着韵律和节拍。

葛洪:

葛洪的风格是把仿古和现代相结合,题材还是传统的,但是布局、设计现代化。他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布局,灵活运用,强调国画底蕴、文化底蕴。不惟古,也不一味求新。他的设计巧妙,不惜料而惜美,不惟料而惟艺,并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常会让人眼前一亮。

俞艇:

苏州玉雕大师俞艇创作擅长器皿,动物,花草,作品以工整秀雅著称,他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把瓷器的造型运用到玉器上,形成独特的、富于自己特色的玉雕精品,其设计创作的玉雕器皿类作品风格独特,曾在多次国家级博览会上荣获大奖,作品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与业界人士认同。

扬州

顾永俊:

他在继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继承,恢复了失传200年的“山子雕”。2002年,他创作的《潮音洞》获首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金奖,2003年,《汉柏图》获“天工奖”金奖,2004年,《童子观音》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被誉为中国“山子雕”第一人

高毅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出生于扬州,擅长玉雕器皿件的制作和设计

冯钤:

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天时水晶加工厂》从事杂件、动物类玉雕作品的创作。2006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水晶的《合家欢》获得了玉雕类银奖。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东方金钰杯”玉石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青花籽玉的《合家欢》获优秀作品奖。2008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黑白青花籽玉《海阔天空》获得银奖。

顾铭:

扬州工艺美术师顾铭在继承传统山子雕技艺的同时,对山子雕又进行了发扬和创新,作品构图简洁、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意境悠远、视觉效果强烈,将艺术的美感和材质的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余勇:

在雕刻大师顾永骏、薛春梅、颜桂明的悉心指点下,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品在扬州及全国性的玉雕评比中屡获佳绩。在创作中,余勇将扬州山水与海派玉雕的处理手法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朱逸坤:

扬州玉雕师朱逸坤不善言谈,做事低调。从水晶转而攻玉雕,他的转型之走路得比较顺畅,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尝试和改变着。在创作中,他把俏色运用于创意和设计中,并贯穿于整个环节,注意发挥材质的特点,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琢的工艺,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这种以“巧”取胜的思路让他的作品更具特色。

郭忠广:

扬州玉雕师郭忠广既有巧妙的设计能力,又具有娴熟的雕刻功底,作品构图层次分明,雕琢玲珑剔透,意境悠远,具有很强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他的山子雕也如他的人品,处处透露着大气和质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杨光:

作为在扬州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器皿件高手,扬州工艺美术师杨光执著于炉瓶器皿的雕琢,他在继承青铜器、古玉等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端庄、大气、典雅、细腻的创作风格,作品造型新颖、题材别致,颇具功力。

黄斌荣:

作为出道较早的的玉雕师,黄斌荣的低调是出了名的。不事张扬,为人随和是大家对他的评价。而他自己也说,随遇而安是自己的处世原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恬淡、素雅之感,在细细的品味中,总会读出一份宁静和悠远。

陈大军:陈义才,

扬州玉雕师陈义才陈大军父子以炉瓶器皿见长,他们制作的器皿仿古味道很浓,深受藏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说,他们制作的炉瓶料型完整、干净,很显工艺,尤其是薄胎瓶,在保有传统风韵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扬州很少见。陈氏父子获奖作品:2006年,《南瓜雕花大罐》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青玉《三足炉》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8年,青玉《风亭秋景图》插屏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6年,白玉《观音》获“百花玉缘奖”银奖2008年,白玉《晴川揽胜》插屏获“百花玉缘奖”金奖。

汪德海: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继承和发扬了“扬州山子雕”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利用浮雕的技法,形成了儒雅大气、意境清秀的玉雕风格。其作品中人物造型优美、制作精巧、秀丽文雅萧洒,在题材内容上比较广泛,打破了单纯的古代仕女形象和单调的构图,创造了主题与景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画面。烘托了人物的内在情感,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其山子雕巧妙利用玉石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亭台楼阁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层次无穷,意境深远。

薛春梅:

薛春梅近三十年从事玉雕创作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在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秉承傅承、善于创新,融合“南秀北雄”的艺术之长,形成了“清新婉约、细腻隽秀”的个人艺术风格。所创作品充分展现了构思新颖,布局精巧,意境含蓄、深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孔祥军:

秉承扬州玉雕的传统,多年来潜心于创作,专事人物、观音、山子,其以情带意,出古入新,将艺术之工巧与美玉之天成融为一体,风格空明淡远,作品往往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痕迹,人物指画纤纤,飘逸俊朗;观音造像,如理如法,庄严慈善;山子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颇具诗画意境。

新疆

马进贵:

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玉沅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41年。擅长炉瓶、人物等设计制作,近年在继承开发“金银错”工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设计制作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获“天工奖”银奖,《墨玉错银嵌宝石壶》获“天工奖”优秀奖,《白玉错嵌宝石寿字壶》等三件作品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优秀作品奖,《青玉压银丝碗》等两件作品获最佳工艺奖。

马学武:

新疆白玉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业33年,擅长炉瓶及其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其作品多次在国内行业评比中获奖。近年来大力倡导创立具有新疆民族风格的玉雕作品,创办玉雕学校和研究所为培养新疆的玉雕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获中国宝玉石协会认定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郭海军:

中国玉雕大师,乌市瑞玉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20年。擅长薰炉、链瓶等大中型器皿的设计制作,他的作品风格浑厚,简洁明快,具有深厚的中国玉器传统文化底蕴。白玉《人生如意》和《白玉壶》分获“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达摩》(白玉仔)和《四世同堂》(墨玉)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樊军民: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18年,其作品将南方灵动与北方粗犷大气的风格结合了起来,因材施艺,生动活泼,线条流畅优美,简洁明快,造型精美。《碧玉瓶》、《白玉如意瓶》、《仔玉和合二仙》等4件作品分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和最佳工艺奖。《仔玉和合二仙》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僧帽壶摆件(白玉)》《白玉摆件》、《大肚佛手把件》获最佳创意奖。

周雁明: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22年。其创作以北派风格为主,以明清工艺为代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大量瓶素、人物、走兽等作品。白玉《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白玉《喜上眉梢》和《祝寿平安瓶》两件作品获首届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最佳工艺奖”。

陶虎:

陶虎,1962年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现任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品玉轩珠宝店总经理。陶虎擅长器皿和山子雕的设计和制作,他继承我国北派玉雕技法,并根据地域特点探索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为新疆玉雕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邵飞:

新疆玉雕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992年,跟随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前往上海学习,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回疆创业,开办玉无双玉器店,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专心玉雕作品的创作。邵飞擅长人物摆件,其作品创意巧妙,造型生动,雕法精细,富有灵气。作品多次在国石玉雕评选中获奖。

陈曙明:

新疆玉雕大师陈曙明在艺术创作上继承发扬了前人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风格。他集中国文化艺术及绘画传统与雕刻艺术为一体,以玉雕琢磨工具代替了画笔、雕塑刀,结合平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艺,倾注创作激情,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品思想。他的“俏色微雕”作品精妙绝伦、美不胜收,被新疆文化界及新闻媒体称为“和田玉微雕第一人”。

吴健:

作为新疆玉雕界中生代的代表之一,20多年来,吴健虽然短暂离开过这个行业,但他对美玉的喜爱、对玉雕的痴迷却从来没有减弱,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吴健在乌鲁木齐玉雕圈子里可以算是比较另类的。他很少参与应酬,大多数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构思创意、设计作品。在他看来,能够知足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够了……

北京

姜文斌:

在北京玉雕界,姜文斌被大家“怪才”,自80年代初开始进入玉雕行业以来,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奋斗了30多年。姜文斌是一个功底深厚、思路敏捷、涉猎广泛、技艺全面的玉雕大师。2005年,他所创作的和田白玉《华夏雄风图》被评为当代玉雕珍品,这几年,他连续创作了《华夏雄风图》、《炎黄之根》、《群仙祝寿》、《钱塘江的传说》等作品,深受市场青睐。

苏然:

中国玉雕大师,其作品在设计上延续了宫廷玉器的大器风格,并巧妙运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纹花样,融入其他姊妹艺术,在意境上追求文人的闲情逸致和诗情画意。2004年,作品白玉《双龙牌》获天工奖铜奖,2005年,白玉《咏梅牌》获天工奖银奖,白玉《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获优秀作品奖,2007年,《高山仰止》、《释道儒》获天工奖银奖,《玉璞神刀》、《江山永固镇》、《九思铭》、《岁寒三友》等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宋建国:

在中国玉雕艺术家中,擅长绘画、艺通丹青的人不在少数,这不足奇,绘画本是玉雕的基础,造型设计,描样画活,没有过硬的美术功底,遑论玉雕创作但从画家转身成为玉雕艺术家的人却不多,成为玉雕大师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宋建国是这其中的一位,而且是一位成就斐然、风范卓立的玉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东

李东的玉雕创作近年来呈现出锐意进取的态势,这种进取,即表现于他从牌饰把件人物山子到大型玉雕的广泛涉猎,也表现为对玉雕文化含量的潜心求索。他勤思、善学,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常有灵光乍现的奇思秒想。但以巧取胜并非他所长,他的事业起步和发展于皇城根,传统的文化基因融注于他的血脉之中,加之凭借京城人文荟萃之地的优势,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他成长的有益滋养,由此形成了沉浑、大气、健朗、阳刚的艺术风格,在玉雕艺术实践中,大步迈上一条致力开掘国学资源传统文化的皈依与创新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72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