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家具值得收藏?

什么样的老家具值得收藏?,第1张

老家具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不少人一头扎进老家具商店,面对琳琅满目的老家具,特别是那种有老家具作为主体的陈设和环境,看着都觉得喜欢,一时不知如何挑选,如果店家不负责任地进行介绍,又会受到蒙骗。事实上,凡头脑发热将老家具捧回家的,日后都会觉得不甚中意,更别说买到了假货。有一句话不得不说:经过20年来的市场淘洗,真正的硬木老家具流通量已经很少了。所以现实点,降低要求,瞄准白木老家具,倒或许能淘到几件有艺术价值,兼具实用与收藏保值功能的老家具。如果你仅仅是喜欢和欣赏中国的传统家具的式样,特别是嫌老家具“不够清洁卫生”,那么就不必拘泥古典家具的真伪新旧,只要从外观造型和做工质量上把关,能够结实、耐用、美观就行了。但是如果非老家具不收,那么要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老家具的本体价值进行考察,或者请内行当参谋,这样既可以谈价钱,又可避免走眼。任何一件老家具,都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作为艺术品都应有它的价值,尤其是那些很具备个性特色的老家具,就很难说出它的统一标准。但一般来讲,老家具的价值取决于以下六点:材质、年份、工艺、门类、完整性和稀有性。 材质 这对家具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判断家具价值的首要标准。按照行业内的约定:“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四白”(在白木类老家具中,楠木、胡桃木、榉木要比柏木、樟木、松木、椴木、杉木的价值高)。另外也有人将材质分“硬木类”与“软木类”,硬木类要优于软木类,硬木类包括花梨木、紫檀木与老红木等,软木类泛指白木类。 年份 年份系指老家具存世的时间。中国的家具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特征,也就有着不同的艺术价值,所以“年份”是老家具最主要的价值标准。例如明代家具胜过清代家具,清代家具胜过民国家具。行话有所谓“十清不抵一明”。又例如,一件明代苏作榉木方角柜的市场价比一对现代仿制的紫檀圈椅要高,是不必奇怪的。 工艺 所谓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另一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描金等。工艺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内涵的因素,例如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明式家具,它能给人以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工艺也有一个很普通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表面的打磨。打磨到不到位,常常是审度一件家具优劣的重要因素。旧时一个工匠打磨明式家具腿上的“两炷香”,是按尺计工的,一天只能打磨一尺半,老板不逼你多打。这样慢工出细活,质量才有保证。 门类门类就是指家具的用途与功能。一般来讲,业内人士将家具分为厅堂家具、书斋家具与卧房家具。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厅堂家具,因为这是古人装点门面的摆设,工艺与材质最讲究。其次是书斋家具,由于读书人的参与,使它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艺术价值也就高。卧室家具最初因为它们藏于内房,以实用性居上,艺术性就稍差些。除上述三类外,还有一类“闺房家具”值得重视,此类家具是古代大户人家的**用器,其地位如同男人的“书斋家具”。有些家具很有价值,例如“贵妃榻”、“绣墩”、“香几”、“琴桌”等。完整性 在购藏老家具时,一定要看清物器是否完整,是否有拼接或修改,用行话说,是“头茬货”还是“叉帮车”。但“爬山头”的货又比新仿货价值高。稀有性 这一点可以说是一种缘份的实现,它需要时间和知识,外加千载难逢的偶然因素。在上海老家具店里选购时较难遇到稀有的品种,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这种机会;而如果你在外地小镇小村里淘宝,可能性又会大大增强。稀有的老家具主要是针对它的式样、年份和特殊用途而言的,比如来自寺庙的供桌就比民间用具的式样要特殊,有些文人墨客的书房家具,出自主人的创新意识和特殊需要,式样也会“怪”,而有些官员有某种习惯忌讳,反映在家具上也会出现另类的式样。还有一种家具,它的主人是非常有名的文人或官员,它们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那么也是值得收藏的。比如匾额的落款,有些书房家具也有落款,就成了一种文字档案。有经验的老家具收藏家有一句忠告:宁买高,不买假;宁买残,不买新。老到的收藏家一般会钻到老家具商店的库房挑选,看中一件残破的家具后提出详细的修复要求,然后请商家按计划修复,这样就可避免买进“妖怪”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家具。更多

貌似没有,以下是中国玉雕大师名录上的:

上海

洪新华:

入行三十几年,擅长雕琢人物作品,同时,创作的题材又十分宽泛,花卉、动物、山水、器皿等等,中国玉雕的传统题材无所不通,其作品形象传神、线条流畅,取材精纯、雕工精润。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工艺美术大师。

崔磊:

上海玉雕名家,籍贯天津,1993年师从洪新华大师,2007年,成立青藤玉舍工作室,现任上海盛世玉文化协会副会长。作品《达摩》获第二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银奖,2006年,作品《妙笔生花》获“天工奖”银奖,作品《弥勒》获“天工奖”铜奖,作品《成功》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吴德升:

上海玉雕大师吴德升是玉雕界公认的顶尖大家,一直以来以人物和立体件见长,近年来,他的作品更是注重创新与探索。一块块美玉在他的雕琢下,有了时代的脉搏。2004年,被评为全国玉石雕刻艺术大师,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有《十八罗汉》、《济公》、《妙趣横生》等。

易少勇:

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2004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在历年的“天工奖”评比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

翟依卫:

海派玉雕新生代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构图新颖,精致素雅,很好地将中国古老的玉雕技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独具匠心,意境高远,颇受人们的喜爱。翟倚卫擅长玉牌的雕刻,虽形制简约却刻画凌厉,薄浮雕、浅浮雕以及阳刻、阴刻等不同组合透射立体感与空间感,刚柔相济,深浅互倚,层次丰富,展现出白玉独有的令人折服的气韵与生命力。

瞿惠中:

瞿惠中是我国著名器皿件雕刻专家,毕业于上海玉石雕刻专科学校。他为人谦虚热忱,将南方人的精细与北方人的粗旷融于一身,其所雕刻器皿件“雍容华贵中显淡雅,玲珑秀丽中藏老辣”,实属“金屋藏娇”之藏品。作品《中华九龙翡翠玉笔》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性收藏,白玉作品《玉宝壶》、《青玉祝福壶》相继在2006年、2007年获得了“天工奖”金、银奖,2008年,《虎耳双环瓶》又获得了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彭正和:

海派玉雕师彭正和在玉雕业已经奋斗了36年,36年的积累,让他在玉雕创作中长袖善舞,自由驰骋。无论是花鸟还是动物,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业内人士认为,他的作品雕工细腻,清新淡雅,充满了情趣,海派风格浓郁。他所擅长的螃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称绝。

于雪涛:

上海玉雕名家,其在创作上一直追求讨喜、自然的风格,作品并不抽象,观赏性很强。他的作品集形、神、巧于一体,融合了古典美与现代美,令人耳目一新。《寿公寿婆》摆件获2005年天工奖“银奖”,《和合二仙》、《钟馗》获2007年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财神》获2008年上海首届神工奖“金奖”。

颜桂明:

在上海玉雕界中,颜桂明被尊誉为“四大天王”之一。他的玉雕作品以传统人物创作为主脉,兼有花鸟、山水作品。他的人物创作风格源于传统又有创新,而他的仿古玉雕则忠实地继承了清代玉雕山石、人物、松柏的表现手法,古韵悠长。2006年《菩提佛祖》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祥云如意自在观音》获得“天工奖”金奖,2008年《事事如意》获得“百花奖”金奖。

王金忠:

海派玉雕大师王金忠擅长花鸟、人物的雕刻,他的作品大多选择带皮色的和田子玉,通过对皮色的巧妙处理和运用,既体现出了材质本身的特质,也让作品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业内人士评价说,王金忠的作品素雅、灵巧,把艺术的美感和精致的雕琢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吴灶发:

上海玉雕大师吴灶发今年只有37岁,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在上海玉雕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的每件作品都犹如小品风景画,于简洁、明快中蕴含诗情画意,让观者仿佛闻到到大自然的气息,生动的花鸟经过他的再创作,流露出独具匠心的韵味,让人爱不释手。2004年,吴灶发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博艺堂。

郭万龙:

郭万龙作为“上海九小龙”之一,师从国家级玉雕大师刘忠荣,在玉雕工艺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且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特有的悟性,开创出了自己的工艺特色,现在已经成为海派玉雕的栋梁。郭万龙擅长花鸟、动物题材的雕刻,他的作品简单、洗练,充满了生活的情趣。2000年,他成立了郭万龙工作室。

曹国斌:

在十几年的玉雕创作中,海派玉雕大师曹国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的风格,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构思巧妙,将写实与写意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现代的表现手法,给观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曹国斌对自身的定位和方向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创作中实践着对玉雕的理解。

万伟:

辞掉稳定的工作,毅然来到上海发展,上海玉雕师万伟所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努力和思索,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并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创作中,万伟从寿山石和田黄石的薄意创作中吸收灵感,作品将艺与画理融为一体,构图巧妙,层次丰富,清新隽永,给人以深刻印象。

徐志浩:

经过十几年的勤奋耕耘,徐志浩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并和崔磊、尤之光、于雪涛、黄罕勇等大师被誉为“上海九小龙”。作为倪伟滨大师的高徒,在创作中,他追求写实的风格,而在表现手法上,则注重虚实对比,作品风格可爱,文化气息浓郁。

孙光海:

上海玉雕师孙光海在观音和仕女的处理上,以深浮雕表现丰富的层次,配以简洁的线条,突出人物的饱满,抓住一个细部精雕细琢,其它部分则着重“留白”,这种疏与密的对比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表现力。

张合冰:

经过不断摸索,张合冰在玉器打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在他的妙手之下,一件件粗糙、不完美的玉器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张合冰不仅得到了玉雕师的肯定和赞许,也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王平:

海派玉雕大师王平的观音风格主要以唐朝观音为范本,在传统题材上出新意。他对观音的要求是要福态,线条简洁流畅,体态丰腴,整体造型柔美。唐朝观音最显著特点就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创作构图上,主次分明,主体突出:作品主体多用西洋雕塑的写实手法,精细立体;陪衬部分,则力求线条简、捷、柔、顺,突出主体。

黄罕勇:

黄罕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玉雕的固有审美范式,让理念直接呈现出来,引发观者的思考。这样的处理手法,在思想的表达上对整个行业都有示范意义。正如他所说,打破固有的审美范式,表达情感,寄托思想,使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当下表达,会是玉雕艺术的将来方向。

苏州

蒋喜:

作为苏州玉雕技艺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蒋喜雕琢的作品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被海内外许多玉器收藏家收藏。他在继承苏州传统玉雕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愧是“苏帮”玉雕的传承者。作品《辟邪》获200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白玉《望天吼》获2008中国玉器百花奖(广州)金奖。

杨曦:

杨曦先生的作品,均以造型简约、线条流畅、主题鲜明为特点,充分地把东西方艺术文化完美结合,对传统玉文化及苏帮玉器作了一个时代的延伸及发展。他所开创的“虚实结合”的新技法,丰富了玉雕的内在韵致,赋予了苏州玉雕崭新的艺术生命。

吴金星:

作为苏作玉雕界代表人物之一——吴金星的创作擅长仿古、动物、花草,作品造型生动,尤以貔貅、马等动物件为特长,神态憨态可掬,趣味浑然天成,广为玉石爱好者及收藏家的追捧。他的动物件是活的,是有气韵的,作品中充盈动感,流淌着韵律和节拍。

葛洪:

葛洪的风格是把仿古和现代相结合,题材还是传统的,但是布局、设计现代化。他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布局,灵活运用,强调国画底蕴、文化底蕴。不惟古,也不一味求新。他的设计巧妙,不惜料而惜美,不惟料而惟艺,并广泛吸收西方雕塑技法。常会让人眼前一亮。

俞艇:

苏州玉雕大师俞艇创作擅长器皿,动物,花草,作品以工整秀雅著称,他潜心研究,大胆创新,把瓷器的造型运用到玉器上,形成独特的、富于自己特色的玉雕精品,其设计创作的玉雕器皿类作品风格独特,曾在多次国家级博览会上荣获大奖,作品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与业界人士认同。

扬州

顾永俊:

他在继承中创新,又在创新中继承,恢复了失传200年的“山子雕”。2002年,他创作的《潮音洞》获首届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金奖,2003年,《汉柏图》获“天工奖”金奖,2004年,《童子观音》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被誉为中国“山子雕”第一人

高毅进: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出生于扬州,擅长玉雕器皿件的制作和设计

冯钤:

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天时水晶加工厂》从事杂件、动物类玉雕作品的创作。2006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水晶的《合家欢》获得了玉雕类银奖。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国际“东方金钰杯”玉石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青花籽玉的《合家欢》获优秀作品奖。2008年在扬州举办的“百花玉缘杯”玉雕大赛中,作品和田黑白青花籽玉《海阔天空》获得银奖。

顾铭:

扬州工艺美术师顾铭在继承传统山子雕技艺的同时,对山子雕又进行了发扬和创新,作品构图简洁、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意境悠远、视觉效果强烈,将艺术的美感和材质的特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既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也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余勇:

在雕刻大师顾永骏、薛春梅、颜桂明的悉心指点下,他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作品在扬州及全国性的玉雕评比中屡获佳绩。在创作中,余勇将扬州山水与海派玉雕的处理手法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耳目一新的效果。

朱逸坤:

扬州玉雕师朱逸坤不善言谈,做事低调。从水晶转而攻玉雕,他的转型之走路得比较顺畅,但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尝试和改变着。在创作中,他把俏色运用于创意和设计中,并贯穿于整个环节,注意发挥材质的特点,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雕细琢的工艺,赋予作品强烈的视觉表现力。这种以“巧”取胜的思路让他的作品更具特色。

郭忠广:

扬州玉雕师郭忠广既有巧妙的设计能力,又具有娴熟的雕刻功底,作品构图层次分明,雕琢玲珑剔透,意境悠远,具有很强观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他的山子雕也如他的人品,处处透露着大气和质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杨光:

作为在扬州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的器皿件高手,扬州工艺美术师杨光执著于炉瓶器皿的雕琢,他在继承青铜器、古玉等传统造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端庄、大气、典雅、细腻的创作风格,作品造型新颖、题材别致,颇具功力。

黄斌荣:

作为出道较早的的玉雕师,黄斌荣的低调是出了名的。不事张扬,为人随和是大家对他的评价。而他自己也说,随遇而安是自己的处世原则。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他的作品总能给人以恬淡、素雅之感,在细细的品味中,总会读出一份宁静和悠远。

陈大军:陈义才,

扬州玉雕师陈义才陈大军父子以炉瓶器皿见长,他们制作的器皿仿古味道很浓,深受藏家的青睐。业内人士说,他们制作的炉瓶料型完整、干净,很显工艺,尤其是薄胎瓶,在保有传统风韵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在扬州很少见。陈氏父子获奖作品:2006年,《南瓜雕花大罐》获“天工奖”金奖,2007年,青玉《三足炉》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8年,青玉《风亭秋景图》插屏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06年,白玉《观音》获“百花玉缘奖”银奖2008年,白玉《晴川揽胜》插屏获“百花玉缘奖”金奖。

汪德海: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汪德海继承和发扬了“扬州山子雕”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利用浮雕的技法,形成了儒雅大气、意境清秀的玉雕风格。其作品中人物造型优美、制作精巧、秀丽文雅萧洒,在题材内容上比较广泛,打破了单纯的古代仕女形象和单调的构图,创造了主题与景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画面。烘托了人物的内在情感,使人物更加栩栩如生。其山子雕巧妙利用玉石自然优美的形态,因色设物、随形施艺,把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亭台楼阁统一在一个画面上,层次无穷,意境深远。

薛春梅:

薛春梅近三十年从事玉雕创作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春梅在题材、表现技法等方面,秉承傅承、善于创新,融合“南秀北雄”的艺术之长,形成了“清新婉约、细腻隽秀”的个人艺术风格。所创作品充分展现了构思新颖,布局精巧,意境含蓄、深邃,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孔祥军:

秉承扬州玉雕的传统,多年来潜心于创作,专事人物、观音、山子,其以情带意,出古入新,将艺术之工巧与美玉之天成融为一体,风格空明淡远,作品往往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痕迹,人物指画纤纤,飘逸俊朗;观音造像,如理如法,庄严慈善;山子蕴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颇具诗画意境。

新疆

马进贵:

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玉沅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41年。擅长炉瓶、人物等设计制作,近年在继承开发“金银错”工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设计制作的《白玉错金嵌宝石西番壶》获“天工奖”银奖,《墨玉错银嵌宝石壶》获“天工奖”优秀奖,《白玉错嵌宝石寿字壶》等三件作品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优秀作品奖,《青玉压银丝碗》等两件作品获最佳工艺奖。

马学武:

新疆白玉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从业33年,擅长炉瓶及其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其作品多次在国内行业评比中获奖。近年来大力倡导创立具有新疆民族风格的玉雕作品,创办玉雕学校和研究所为培养新疆的玉雕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4年获中国宝玉石协会认定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

郭海军:

中国玉雕大师,乌市瑞玉德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业20年。擅长薰炉、链瓶等大中型器皿的设计制作,他的作品风格浑厚,简洁明快,具有深厚的中国玉器传统文化底蕴。白玉《人生如意》和《白玉壶》分获“天工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工艺奖。《达摩》(白玉仔)和《四世同堂》(墨玉)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樊军民: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18年,其作品将南方灵动与北方粗犷大气的风格结合了起来,因材施艺,生动活泼,线条流畅优美,简洁明快,造型精美。《碧玉瓶》、《白玉如意瓶》、《仔玉和合二仙》等4件作品分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和最佳工艺奖。《仔玉和合二仙》获首届国石和田玉玉雕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僧帽壶摆件(白玉)》《白玉摆件》、《大肚佛手把件》获最佳创意奖。

周雁明:

新疆玉雕大师,从业22年。其创作以北派风格为主,以明清工艺为代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大量瓶素、人物、走兽等作品。白玉《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白玉《喜上眉梢》和《祝寿平安瓶》两件作品获首届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最佳工艺奖”。

陶虎:

陶虎,1962年生,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现任新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新疆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新疆品玉轩珠宝店总经理。陶虎擅长器皿和山子雕的设计和制作,他继承我国北派玉雕技法,并根据地域特点探索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作品,为新疆玉雕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邵飞:

新疆玉雕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992年,跟随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前往上海学习,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回疆创业,开办玉无双玉器店,并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专心玉雕作品的创作。邵飞擅长人物摆件,其作品创意巧妙,造型生动,雕法精细,富有灵气。作品多次在国石玉雕评选中获奖。

陈曙明:

新疆玉雕大师陈曙明在艺术创作上继承发扬了前人的精髓,同时又融入了个人的风格。他集中国文化艺术及绘画传统与雕刻艺术为一体,以玉雕琢磨工具代替了画笔、雕塑刀,结合平深浅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艺,倾注创作激情,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作品思想。他的“俏色微雕”作品精妙绝伦、美不胜收,被新疆文化界及新闻媒体称为“和田玉微雕第一人”。

吴健:

作为新疆玉雕界中生代的代表之一,20多年来,吴健虽然短暂离开过这个行业,但他对美玉的喜爱、对玉雕的痴迷却从来没有减弱,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吴健在乌鲁木齐玉雕圈子里可以算是比较另类的。他很少参与应酬,大多数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构思创意、设计作品。在他看来,能够知足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够了……

北京

姜文斌:

在北京玉雕界,姜文斌被大家“怪才”,自80年代初开始进入玉雕行业以来,他已经在这一领域奋斗了30多年。姜文斌是一个功底深厚、思路敏捷、涉猎广泛、技艺全面的玉雕大师。2005年,他所创作的和田白玉《华夏雄风图》被评为当代玉雕珍品,这几年,他连续创作了《华夏雄风图》、《炎黄之根》、《群仙祝寿》、《钱塘江的传说》等作品,深受市场青睐。

苏然:

中国玉雕大师,其作品在设计上延续了宫廷玉器的大器风格,并巧妙运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纹花样,融入其他姊妹艺术,在意境上追求文人的闲情逸致和诗情画意。2004年,作品白玉《双龙牌》获天工奖铜奖,2005年,白玉《咏梅牌》获天工奖银奖,白玉《桃园结义》、《煮酒论英雄》获优秀作品奖,2007年,《高山仰止》、《释道儒》获天工奖银奖,《玉璞神刀》、《江山永固镇》、《九思铭》、《岁寒三友》等作品获优秀作品奖。

宋建国:

在中国玉雕艺术家中,擅长绘画、艺通丹青的人不在少数,这不足奇,绘画本是玉雕的基础,造型设计,描样画活,没有过硬的美术功底,遑论玉雕创作但从画家转身成为玉雕艺术家的人却不多,成为玉雕大师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宋建国是这其中的一位,而且是一位成就斐然、风范卓立的玉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东

李东的玉雕创作近年来呈现出锐意进取的态势,这种进取,即表现于他从牌饰把件人物山子到大型玉雕的广泛涉猎,也表现为对玉雕文化含量的潜心求索。他勤思、善学,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常有灵光乍现的奇思秒想。但以巧取胜并非他所长,他的事业起步和发展于皇城根,传统的文化基因融注于他的血脉之中,加之凭借京城人文荟萃之地的优势,丰厚的文化资源成为他成长的有益滋养,由此形成了沉浑、大气、健朗、阳刚的艺术风格,在玉雕艺术实践中,大步迈上一条致力开掘国学资源传统文化的皈依与创新之路。

中国玉雕大师属于行业内评比的大师,是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评定的,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为天工奖的组办方,借助天工奖的多次举办,在行业内有很高的权威性。截止到2011年10月4,共评定出四届中国玉雕大师,具体名单如下:

首批“中国玉雕大师”(56人)(分石雕、玉雕,分地区按姓氏笔画排序)

石雕:(寿山)王祖光冯久和林飞林东林发述林亨云郭功森郭祥忍郭懋介

(青田)牛克思张爱光张爱廷周金甫林如奎林观博林伯正林福照倪东方

(昌化)钱高潮

(赤峰)刘林阁

玉雕:

(北京)王希伟王耀棠冯道明宋世义张志平李博生杨世昌姜文斌郭石林高祥崔奇铭蔚长海

(杨州)华萍江春源汪德海沈建元顾永俊高义进薛春梅

(上海)王平刘忠荣吴德升沈德盛易少勇倪伟滨

(河南)仵应文孟广东柴德学魏玉忠

(湖北)袁嘉骐常世琪

(新疆)马学武

(岫岩)张玉珍  

(深圳)施秉谋张伟良

(河北)宋建国

第二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

胡毓昆(北京)董毓庆(北京)王俊懿(北京)谢华(北京)  张铁成(北京)苏然(北京)

王一帆(福州)陈敬祥(福州)

翁伟民(广东)黄鸿(广东)连青云(广东)

宋鸣放(河南)

翁祝红(江苏)蒋喜(江苏)杨曦(江苏)

邵景兴(辽宁)杨克全(辽宁)车绍国(辽宁)

李矛矛(内蒙)

沈德盛(上海)尤志光(上海)于泾(上海)颜桂明(上海)

马进贵(新疆)郭海军(新疆)

姜栓兰(天津)

陈小甫(浙江)裘良军(浙江)叶品勇(浙江)林爱平(浙江)张海政(浙江)

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排名不分先后):

刘国兰、刘宝玮、张红哲、张保国、李海奇、李铁光、李福生、李德、杨传烈、邵城鑫、邹小林、陈江、陈国良、卓乃枢、周雁明、林金波、洪新华、赵琦、陶虎、陶巍、崔磊、黄罕勇、喻朝光、翟念卫、樊军民、潘成松、潘锡存、瞿惠中。

第四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31名)(排名不分先后):

陈东平 陈建毅 杜立华 范同生 葛洪 蒋宏利 林劭川 刘剑刚 刘月川 邱中平 瞿利军 沈水富 苏伟 唐书涛 王冠军 王磊 吴金星 吴灶发 仵孟超 杨文双 叶品然叶志伟 俞挺 张克钊 张清雷 张晓玲 赵敏 赵显志 郑道全 郑继 朱仁尊

最后附上几张中国玉雕大师蒋宏利雕刻的和田玉作品

竑彤傲鼎:

降龙罗汉:

一路清廉:

寒途鞍马拜卧龙:

1. 西安雕刻艺术培训学校(原陕西雕刻艺术培训学校)坐落于古城西安南郊文化区。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由西安美术学院雕塑教育创始人徐人伯教授创办,成立于一九九五年。 2. 岫岩玉女玉雕培训学校 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有位国家级玉雕大师,从雕玉烟嘴等初级工艺品到多件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50余年的时间,张玉珍与岫玉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7年,17岁的张玉珍被生产队推荐去新建的岫岩玉器厂学徒,最初她只能做些玉烟嘴等初级工艺品。但好学的张玉珍有机会就琢磨,每天坚持画画,提高美术水平。三个多月后,张玉珍被派往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玉雕专业深造。不懈的努力使张玉珍很快成了班里的佼佼者,在北京市行的青年玉雕大赛中,张玉珍的作品《鸡毛信》获得青年优秀奖。从北京毕业后,张玉珍回到岫岩玉器厂,当上了技术员,专攻人物设计◇来,张玉珍被派到鸟兽雕刻车间,使她在人物的基础上,又将花卉、鸟兽、山水、炉、瓶、薰等各种玉雕都学了个遍。她雕刻的《嫦娥重返人间》,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多年来,张玉珍的玉雕作品先后有70多件获省轻工厅、全国宝玉石协会、国家轻工部优秀奖;有50多件在全国天工奖、百花奖评比中获奖。去年10月,张玉珍应邀参加北京国际博览会,她的42件玉雕作品获奖。有了名气,张玉珍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岫岩玉雕事业能够传承下去。岫岩的一些妇女因为没有专业技术,很难再就业。而岫岩以产玉、琢玉闻名,岫岩妇联为了帮助姐妹们就业,在与玉雕大师张玉珍商量后,双方决定联合创办玉女玉雕技术培训学校。去年12月,张玉珍筹集了二十多万元资金,创办了岫岩玉女玉雕培训学校。学校聘请了十多位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专门培训失业女工和社会女青年,既解决了女性就业的难题,又使玉雕技术得以传承。如今一些学员从学校走出来后,已经相继走上岫玉开采、加工、销售的经营之路。(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3. 新疆白玉城玉雕技术培训学校 新疆白玉城玉雕技术培训学校是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民政厅批准登记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学校同新疆宝玉石协会、新疆工艺美术协会联合办学,是专门从事玉雕技术培训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以弘扬和田玉文化,培养玉雕技术后备人才,促进新疆玉雕发展为办学目的,为广大玉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玉雕培训学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有玉器文化的起源与生产工艺;玉文化与审美的显现;玉雕工艺和玉石原料;玉雕工艺的制作和生产;玉器作为一种特殊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和特点。并将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的理论知识。 玉雕技术班培训期限三个月,一期学不会者下期可免费再学,学校采用滚动式速成教学方法,期满学员可达到初级技术水平,合格者学校负责安排工作。培训期满合格者发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学校还设有中、高级培训班,以满足学员继续深造。 学校配有理论授课教室及200多平米的车间,并配有30多台高速玉雕机供学员上机实习。学校聘请新疆宝玉石协会、新疆工艺美术协会专家及疆内首位国家级玉雕设计大师授课,学员民族不限,懂汉语即可。现面向全国招生,同时招收不影响玉雕技术工作的残疾青年入学,对偏远地区学员给予相应的优惠。宋世义,男,北京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0年7月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工艺雕塑,1964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玉器厂工作,先后师从钱镐、刘文亨、王永海、王树森几位前辈艺人。 江春源,男,1947年出生,1963年参加工作,先后从事玉器制作、设计等工作,现为江苏省扬州玉器厂研究所设计师,1994年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张伟良,中国当代玉雕大师吴德升,1978年从上海玉石雕刻工业中学毕业,被选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作马学武,男,1958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回族。14岁学习玉雕,至今从事玉雕行业34年。

老一辈的大师级的工作室有刘忠荣的忠荣玉典、吴德升的应该是叫德升堂。倪伟滨的雅园玉道,中生代的有崔磊的青藤玉舍,蒋宏利的津沽玉坊等等。这些都是数的上来的大家。雕工自然是没的话说的,都是业内公认的。至于价格嘛,忠荣玉典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吴德生的也不便宜。崔磊的价格楼上的已经说了,我就不在重复了。个人感觉蒋宏利的加工费和工艺是性价比比较好的。其他的小作坊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是工也会相差的比较多了。玉雕是要因材施艺的。根据每个料子自身来设计,然后雕刻的。其他的就不多说了。希望能帮到楼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42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