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范卷六 女/孙/伯叔父/侄(一)作者:司马光 女子也应学诗书 原文《礼》: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藻,所以成妇顺也。
译述《礼记》说:女子十岁不出闺门,学习妇道:向女师学习柔顺,听从长者的教诲,学习织麻纺绳纺纱织布,学习女红、缝纫。观察学习祭祀之礼,学习祭祀中献酒摆设祭器等各种礼数。
女子十五岁举行插簪之礼,已进入成人。二十岁出嫁。
古时候,女子出嫁前三个月,如果祖庙未毁,就在公宫接受教育;祖庙毁掉之后,就在宗室接受教育。主要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学成之后再用鱼祭祀,用藻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妇德的的女子。
原文曹大家《女戒》曰:今之君子徒知训其男,检其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教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志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教哉。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
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凡人,不学则不知礼义。
不知礼义,则善恶是非之所在皆莫之识也。于是乎有身为暴乱而不自知其非也,祸辱将及而不知其危也。
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是故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
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古之贤女无不好学,左图右史,以自儆戒。
译述曹大家的《女戒》说:如今的君子只知道教育他们的儿子,让儿子读书学习,却不知道对于女子来说,丈夫不能不侍奉,礼义也不能丢弃。只教育儿子却不教育女儿,不也忽视了男女之间的礼义教育吗?《礼记》说:八岁开始教孩子读书,十五岁就要立志学习。
但不能以此作为女子的教育方法,所谓有妇德,不必才华绝代;妇人应有的言谈应对,也不必辩口利辞;妇容,不必化妆得多么美丽;妇功,也不必工巧过人。清闲、贞静、守节、整齐,举止知廉耻,动静有章法,这就是妇德。
说话懂得挑选词句,不说坏话,适时而言,不让他人讨厌自己,这就是妇言的修养。洗刷衣物尘垢,做到服饰整洁,按时沐浴,干净卫生,这就是妇容。
专心于纺织,不随便嬉笑戏闹,制备酒食佳肴,招待宾客,这就是妇功。以上四者,是女子最大的妇德,不能没有。
这些做起来非常容易,关键是要时时铭记在心。做为一个人,不学习就不知道礼义法则;不知道礼义法则,就不能辨别善恶是非。
于是自己违法作乱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祸辱临身却不知道其危险。这样看来,为人都不能不学习,怎么能因为男女的差别而不去学习呢?因此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以及《诗经》、《礼记》,最起码要略通其大意。
至于女功,不过是桑麻织布、做衣裳、办酒食等等,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都不适合女子学习。纵观古代的贤能女子没有不好学的,左图右史,广泛涉猎,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原文汉和熹邓皇后,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耶?”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其余班婕妤、曹大家之徒,以学显当时,名垂后来者多矣。
译述汉代和熹邓皇后,六岁就能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 她的几个哥哥每次诵读经传的时候,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向爱好全在学习典籍,不喜欢过问居家生活等事。
母亲经常责难她说:“你不学习女工,以备将来制作衣服,却去读书学习,难道要考博士吗?”邓皇后仍旧爱学习,于是她白天学习妇业,晚上就诵读经书,家里人称她为“诸生”。其他的像班婕妤、曹大家等人,以学问文章显扬当时,名垂后来的女子很多。
原文汉珠崖令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
及令死,当还葬。法,珠入于关者,死。
继母弃其系臂珠,其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母镜奁中,皆莫之知。遂与家室奉丧归,至海关。
海关候吏搜索,得珠十枚于镜奁中。吏曰:“嘻!此值法,无可奈何,谁当坐者?”初在左右,心恐继母去置奁中,乃曰:“初坐之。”
吏曰:“其状如何?”初对曰:“君子不幸,夫人解系臂去之。初心惜之,取置夫人镜奁中,夫人不知也。”
吏将初劾之。继母意以为实,然怜之。
因谓吏曰:“愿且待,幸无劾儿。儿诚不知也。
儿珠,妾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心不忍弃,且置镜奁中。
迫奉丧,忽然忘之。
2 请问写祭伯叔父文怎么写七字文祭二叔文公元二零一零年农历庚寅年十一月十八日,侄儿三军、红桃、水平、侄女小青具三牲之礼,衔哀致诚于叔父桂忠老大人之灵柩前:呜呼!朔风摧悲木,日暖心犹寒。
叔父溘然长逝,令我等思之垂泪,念之断肠。山川无意而含悲,草木有情乃变色。
草木尚自多情,人非木石岂无感?!天地何其不忍也!念及叔父平生悲苦遭遇,思忆叔父谆谆教诲,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往昔我们叔侄相与为欢,今日我们叔侄阴阳永隔,叔父弃之何其决绝矣!古人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浮生果真若梦否?抑或梦若浮生耶?叔父在世时,我们未能尽晚辈之孝道于万一;叔父离世时,我们未能临榻送终听遗言之一二。是我们叔侄缘分果已尽乎?是上苍惩罚我等之不孝乎?惟期来生我们仍做叔侄矣!今兹之前,叔父若父;自此以后,从弟更单。
睹物思叔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呜呼哀哉,呜呼痛哉!尚飨。
3 孙泰 文言文翻译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
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
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
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
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
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
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
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
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4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文言文翻译后汉书贾逵传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
九世祖贾谊,汉文帝时做过梁王的老师。曾祖父贾光,做过常山太守,汉宣帝时以吏二千石,从洛阳迁去。
父亲贾徽,从刘歆学习《左氏春秋》,还学习《国语》、《周官》,又向涂恽学习古文《尚书》,向谢曼卿学习《毛诗》,著有《左氏条例》二十一篇。贾逵完全继承父亲的学业,二十岁时能读《左氏传》和《五经》本文,用《大夏侯尚书》教授门徒,虽然是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学说。
从儿童时起,就常在太学,不了解外面的事务。 贾逵身长八尺二寸,一些儒生取笑他说:“问事不休贾长头。”
意思是说贾逵个头很高,但对外面情况不了解,喜欢问这问那。他性格快活,平易,很聪明,喜思考,与众不同,很大方。
他特别对《左氏传》、《国语》有研究,写有这两部书的《解诂》五十一篇,永平年间,上疏献给皇帝。显宗很重视,令人将它抄写一份藏在秘馆里面。
当时有神雀飞到宫殿官府,头上羽毛有五彩之色,皇帝很觉奇怪,问临邑侯刘复是什么原故,刘复答不上来,推荐贾逵说他知识很渊博,皇帝于是召见贾逵,问他是什么原故,贾逵答道:“从前周武王完成父亲的基业,凤凰出现在岐山,汉宣帝威信很高,戎狄归顺,神雀也连续出现过,这是胡人将降顺的预兆哩。”皇帝命令兰台史官拿出笔札,叫贾逵写一篇《神雀赋》,并拜贾逵为郎,与班固一道任校秘书,留在皇帝身边备咨询。
肃宗即位,推崇儒家学术,特别喜欢《古文尚书》、《左氏传》。 建初元年(76),诏进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讲学。
皇帝赞赏贾逵的讲法,要他发挥《左氏传》的大义比公羊、谷梁二传见长的地方。贾逵于是逐条奏明道:“臣谨挑选出《左氏传》三十事特别著名的地方,都是宣扬君为臣纲的正义,父为子纲的道理。
其余十分之七八与《公羊传》相同,有的文字简略,小有差异,无伤大体。至如写到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等人,《左氏》深刻发挥君臣的大义,《公羊》多认为是通权达变,这就相差很确定,但是冤抑太久,不能分清是非。
“臣在永平年间曾经上书谈到《左氏传》中某些与图谶相合的地方,先帝没有遗弃刍荛之言,采纳了臣的话,由臣写出详细的讲解,藏在秘书处。 建平年间,侍中刘歆想立《左氏传》,但他不先摆出大义,而轻易地交给太常,自以为理由充足,能够挫败那些儒生,可儒生们内心不服,联合起来抵制。
孝哀皇帝又迎合众人心理,所以刘歆做河内太守。从此大家攻击《左氏》,成为众矢之的。
到了光武皇帝,有独特的见地,兴立《左氏》、《谷梁》两家,恰巧两家先师不通晓图谶之学,所以半途而废了。臣下认为凡是保存先王之道的书籍,要害在于安上理民。
现在《左氏》推崇君父之道,卑视臣子,这是强干弱枝,劝痒戒恶,道理极为明白切当,直接顺理成章。况且三代时不同事物,随时有所增减,所在先帝广泛观察各种学说,采取各家之长。
例如《易经》有了施、孟两家,又立梁丘氏;《尚书》有了欧阳一家,又有大小夏侯,现在三传各不相同,也是这个道理。又《五经》各家都不能用图谶来证明刘氏是尧帝的后代,而《左氏》独有明文能够说明。
《五经》家都说颛顼代替黄帝,而尧不得为火德。但《左氏》却以为少昊代替黄帝,就是图谶所讲的帝宣。
如果尧不得为火,那么汉就不得为赤,它所发明的见解,很能补充一些道理。“陛下通晓天然的聪明,建大圣的根本,更改年号,修正历法,为万代做出典范,因此,麟凤百数呈说,好兆头多次出现,陛下仍然早晚勤勉,钻研《六艺》,对细微之处,也无不审理核实。
如果再留心一些废弃的学问,增广一些见闻,那就没有什么遗失的了'。”书奏上去,皇帝十分嘉奖,赏赐布五百匹,衣一套,命令贾逵自己挑选《公羊》学派的严、颜诸生有高才的二十人,以《左氏传》作教材,给予竹简和纸写的经传各一通。
贾逵的母亲经常有病,皇帝想加赐一些财物,因为校书例多,特地拿了钱二十万,派颍阳侯马防送去。对马防说:“贾逵的母亲病了,他与外界没有什么交往,再穷困就会像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那样做饿鬼了。”
贾逵多次给皇帝讲《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的诂训相呼应,皇帝下诏书命他著《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贾逵集中写了三卷,帝认为很好。
又叫他写《齐、鲁、韩诗与〈毛氏〉异同》,并作《周官解故》。提升贾逵作卫士令。
八年(96),下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学习《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从此四经便流行于世。都封贾逵所选弟子和门生作千乘王国郎,早晚在黄门署学习,学者都很羡慕。
和帝即位, 永元三年(91),任命贾逵作左中郎将。 八年(96),又作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管秘书近署,很被信用。
贾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多万字,又作诗、谏、书、连珠、酒令共九篇。学者很崇拜他,后代称他为通儒。
但是他为人不大注意小节,当代对此有些讥讽,所以没有做成大官。 永元十三年(101)死去,时年七十二岁。
朝廷怜悯他,封他两个儿子作太子舍人。
5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文言文翻译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意思是: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焉,语气助词,在这里相当于“了”。
此语出自《张元饲弃狗》。关于“叔父感其言”的一段文字是: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释义: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上乱跑。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打算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了。)
6 文言文翻译祖光禄从小没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生性最为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王平北听到他的好名声,赠送了两个奴婢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有人和祖光禄开玩笑说:“奴仆的身价比婢女高一倍。”祖光禄回答说:“百里奚又哪里比五张黑羊皮轻贱呢?”
相关注释
祖光禄,祖纳,字士言,范阳遒(今河北范阳)人。元康中,平北将军王乂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后为中护军太子詹事,封晋昌公。晋元帝时为丞相,引为军谘祭酒,被免。后温峤荐除光禄大夫。祖纳与“闻鸡起舞”的祖逖是同父异母兄弟,祖纳为哥哥。
少孤,指年幼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炊爨,生火做饭。
王平北,王乂,字叔元,琅琊临沂人。司马昭为相国时征为司马。累迁大尚书,都督幽州诸军事、平北将军。王乂是前面提到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的叔父,也就是王浑的弟弟。他有个很有名的儿子,就是那个称钱为“阿堵物”、以清谈闻名且误国的王衍的父亲。
饷,赠送,馈赠。
百里奚,字凡伯,春秋时楚国人,在虞国任大夫。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玉璧和宝马,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虞公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结果晋国消灭了虢国,顺便也将虞国给消灭了。这样,百里奚被晋国俘虏,作为陪嫁的奴仆遣送到了秦国。在途中,百里奚不甘心作陪嫁的奴仆,趁机逃到楚国,又被当作奸细抓了起来,流放到南海牧马。秦穆公完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上发现少了个叫百里奚的人,并了解到百里奚很有才能,就派人打听他的下落。秦穆公得知百里奚在楚国牧马,本想用重金将他赎出来。谋臣公孙枝却说:“主公若用重金去赎百里奚,那百里奚肯定就回不来了。”秦穆公不解,公孙枝解释说:“楚国让百里奚去牧马,说明他们还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主公若用重金去赎,不是明摆着告诉他们百里奚是个人才么?楚王又怎么会把他交给主公呢?”最后,秦穆公只用了五张羊皮,就将百里奚赎了回来,并拜之为相,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
阐述
这一则的第一句话,读来挺令人费解。不是文义上的晦涩,而是在事理上。祖纳性至孝,是体现在为母亲做饭吗?祖纳有兄弟六人,他父亲娶了两个老婆。按理,他父亲去世后,祖纳年纪也不会太小,帮母亲做饭好像是不太值得颂扬的事。莫非两晋时期的男人们是不做饭的么?抑或连家务也不干?所以祖纳亲自为母亲(应该是包括生母和小妈)做饭就显得特别孝顺?渔火现在和老妈住在一起,也天天做饭给母亲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没觉得自己有多孝顺。
其实,祖纳和兄弟的关系不是相处得很融洽,至少祖纳和祖约关系不是很好。《晋书》中说:“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后来,祖纳竟向晋元帝说了祖约的坏话:“假其权势,将为乱阶。”祖约憎恨祖纳如仇,世人也说祖纳是因为担心祖约受宠,才向晋元帝密启。祖纳因此掉了官,这应该是他被免职的那一出。戏剧性变化的是,祖约后来果然谋逆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就荐了祖纳除光禄大夫。
至于送婢之事,《晋书》说的是平北将军王敦,不是王乂,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不过,有人送了两个奴婢给祖纳大约是真有其事。如此看来,那时候男人大抵是不干家务的,由于祖纳名声在外,因此就有人送婢女帮他做饭给母亲吃(羡慕ing)。
送了奴婢,自然也要给祖纳安排个工作,不然一家子平白多出两个人,祖纳更加难以养活他们。不过中郎也不是什么大官,掌守门户、出充车骑而已,属于低级侍从,一年俸三百石(薪水到还不低)。既便如此,还是有人嫉妒他,所以开他玩笑,称他为“奴”,身价只不过抵得两个婢女。好在祖纳很自信,以百里奚自比,并且官越做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只是功绩不可能有百里奚那么大了。据说,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祖纳迷上了围棋,王隐(《晋书》的作者)劝他要像大禹一样珍惜时间,不要沉眈于下棋,祖纳说聊以忘忧而已。王隐见他阅历丰富、见闻广博,希望他能写点东西,为晋史做点记录,祖纳说“力不足耳”。还是王隐好样的,自己动手撰写了《晋书》。
7 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发布者:sunj979
原文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翻译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
8 陈元饲弃犬文言文翻译原文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译文
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
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
文言知识
作疑问语气词的“为”。“为”放在句末,多作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上文“何用此为”,意为要它干什么呢?又,“何惧为”,意为为什么要害怕呢?请注意,句末的“为”不能作“为什么”的“为”理解。
注解
1逐之:赶走它
2亟:急
3延:请
4陌:小路
5明年:第二年
6更:再次
7;怪:以……为怪,感到奇怪
8自此:从此
9;许:答应
那要看你买的是多重的了 pd是钯金的元素符号,而pt才是真真正的铂金的元素符号 。也就是说你买的不是铂金而是钯金。而铂金不论是卖价还是回收价都比钯金贵不到一倍。 现在市场上铂金的价位在460左右 而钯金则是200多 一克 但是钯金的回收价位就更低了不到100。 你可以看一下你购买时的发票 看你的金子有多少克就知道它应该多少钱了
莫桑女戒半壁江山的含义是你是我的半壁江山。
莫桑女戒半壁江山这款钻戒非常的漂亮。它的含义就是你是我的半壁江山,代表了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这款钻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用来进行情侣求婚、过七夕节。不过它的价格也相对来说会贵一点。
1 伯叔父司马光文言文读后感
家范卷六 女/孙/伯叔父/侄(一)作者:司马光 女子也应学诗书 原文《礼》: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
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藻,所以成妇顺也。
译述《礼记》说:女子十岁不出闺门,学习妇道:向女师学习柔顺,听从长者的教诲,学习织麻纺绳纺纱织布,学习女红、缝纫。观察学习祭祀之礼,学习祭祀中献酒摆设祭器等各种礼数。
女子十五岁举行插簪之礼,已进入成人。二十岁出嫁。
古时候,女子出嫁前三个月,如果祖庙未毁,就在公宫接受教育;祖庙毁掉之后,就在宗室接受教育。主要学习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学成之后再用鱼祭祀,用藻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符合妇德的的女子。
原文曹大家《女戒》曰:今之君子徒知训其男,检其书传,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礼义之不可不存。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于彼此之教乎?《礼》:八岁始教之书,十五而志于学矣!独不可依此以为教哉。
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
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凡人,不学则不知礼义。
不知礼义,则善恶是非之所在皆莫之识也。于是乎有身为暴乱而不自知其非也,祸辱将及而不知其危也。
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是故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其女功,则不过桑麻织绩、制衣裳、为酒食而已。
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古之贤女无不好学,左图右史,以自儆戒。
译述曹大家的《女戒》说:如今的君子只知道教育他们的儿子,让儿子读书学习,却不知道对于女子来说,丈夫不能不侍奉,礼义也不能丢弃。只教育儿子却不教育女儿,不也忽视了男女之间的礼义教育吗?《礼记》说:八岁开始教孩子读书,十五岁就要立志学习。
但不能以此作为女子的教育方法,所谓有妇德,不必才华绝代;妇人应有的言谈应对,也不必辩口利辞;妇容,不必化妆得多么美丽;妇功,也不必工巧过人。清闲、贞静、守节、整齐,举止知廉耻,动静有章法,这就是妇德。
说话懂得挑选词句,不说坏话,适时而言,不让他人讨厌自己,这就是妇言的修养。洗刷衣物尘垢,做到服饰整洁,按时沐浴,干净卫生,这就是妇容。
专心于纺织,不随便嬉笑戏闹,制备酒食佳肴,招待宾客,这就是妇功。以上四者,是女子最大的妇德,不能没有。
这些做起来非常容易,关键是要时时铭记在心。做为一个人,不学习就不知道礼义法则;不知道礼义法则,就不能辨别善恶是非。
于是自己违法作乱却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祸辱临身却不知道其危险。这样看来,为人都不能不学习,怎么能因为男女的差别而不去学习呢?因此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以及《诗经》、《礼记》,最起码要略通其大意。
至于女功,不过是桑麻织布、做衣裳、办酒食等等,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都不适合女子学习。纵观古代的贤能女子没有不好学的,左图右史,广泛涉猎,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原文汉和熹邓皇后,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耶?”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其余班婕妤、曹大家之徒,以学显当时,名垂后来者多矣。
译述汉代和熹邓皇后,六岁就能读史书,十二岁通晓《诗经》、《论语》。 她的几个哥哥每次诵读经传的时候,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向爱好全在学习典籍,不喜欢过问居家生活等事。
母亲经常责难她说:“你不学习女工,以备将来制作衣服,却去读书学习,难道要考博士吗?”邓皇后仍旧爱学习,于是她白天学习妇业,晚上就诵读经书,家里人称她为“诸生”。其他的像班婕妤、曹大家等人,以学问文章显扬当时,名垂后来的女子很多。
原文汉珠崖令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
及令死,当还葬。法,珠入于关者,死。
继母弃其系臂珠,其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母镜奁中,皆莫之知。遂与家室奉丧归,至海关。
海关候吏搜索,得珠十枚于镜奁中。吏曰:“嘻!此值法,无可奈何,谁当坐者?”初在左右,心恐继母去置奁中,乃曰:“初坐之。”
吏曰:“其状如何?”初对曰:“君子不幸,夫人解系臂去之。初心惜之,取置夫人镜奁中,夫人不知也。”
吏将初劾之。继母意以为实,然怜之。
因谓吏曰:“愿且待,幸无劾儿。儿诚不知也。
儿珠,妾系臂也。君不幸,妾解去之,心不忍弃,且置镜奁中。
迫奉丧,忽然忘之。
2 司马光文言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 司马光文言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水溅了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②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③矣;独(10)下帷绝编(11),迨④能倍诵⑤乃⑥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⑦言:“书不可不成诵。或⑧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⑨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本文选自 《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这里借此指专心读书。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指读书勤奋。
①患:担忧。 ②若:如。
③众:众多 ④迨:到;等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⑩独:独自
⑪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
司马光幼年时,担忧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众多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还在专心学习,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车上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4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文言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释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天,一群儿童在庭院里捉迷藏,一儿小孩失足跌进了院子里那只装水的大缸里,别人的小孩都吓得跑掉了,司马光应声而出,手执石块将缸击破,于是缸里的水流出来了,那个小孩也得救了
5 司马光传 文言文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死于宋哲宗元佑元年,享年68岁。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6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翻译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之,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宋史》
退:放学。
去:离开
译文
邮品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7 司马光砸缸 文言文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编辑本段]原文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编辑本段]译文 邮品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编辑本段]儿童歌曲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选胜利落幕,其中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也入选声乐作品大奖。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
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司马光砸缸 词:宋小明 曲:李昕 歌词: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扑通通 一声响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呀 哐当当 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大家都齐鼓掌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聪明机智的小儿郎 见义勇为的好榜样 聪明机智的小儿郎 见义勇为的好榜样 聪明机智的小儿郎 见义勇为的好榜样 聪明机智的小儿郎 见义勇为的好 榜样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编辑本段]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
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
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
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
8 司马光砸缸文言文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元末·阿鲁图《宋史》
释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16岁,并非如今的18岁)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对《左氏春秋》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扩展资料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字君实,陕川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闻名满九州,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订婚戒指是男方在婚前送给女方的一枚戒指,用来表示自己的求娶之心以及确定女方结婚的意愿,因此订婚戒指只需一枚女戒,戴在女方的中指上,代表已经订婚了。
除此以外,作为消费者第二个我们要观察的就是钻石戒指的品牌。在现在这个社会上,钻石戒指非常的流行,所以说有一些不同质量的钻石品牌。像国外比较流行的钻石品牌就有宝格丽,卡地亚,蒂凡尼。而对于我国来说,比较流行的钻石品牌就是周大福,周大生,龙凤祥等等。对于我国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销售钻戒品牌来讲,就是钻石小鸟,佐卡伊等等。所以说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要看钻石戒指的品牌。
订婚戒指的意义:
订婚戒指是男方双方还没有结婚的时候,男生为了表达自己的求娶之心以及确定女方结婚的意愿而为女方购买的一枚戒指。如果女方同意戴上这枚戒指,就代表婚约的建立。订婚戒指的数量:订婚戒指通常是一枚女戒,由男方为女方购买。
订婚戒指的戴法:
订婚戒指通常戴在中指上,我们知道无名指是婚戒的专属手指,而中指与无名指临近,将订婚戒指戴在中指上,表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距离婚姻仅有一步之遥。
订婚买什么戒指:订婚买什么戒指,需要根据男方的经济预算以及男女双方的喜好决定。多数男方会为女方购买一枚黄金戒指、铂金戒指或者钻石戒指,表示自己坚定的求取之心以及对爱情的忠贞。
订婚和结婚戒指要分开买吗:订婚戒指是男女双方计划结婚的证明,代表二人婚约的建立。而结婚戒指是男女双方在结婚的时候,互相为对方戴上的一对戒指,代表二人婚姻关系的确定。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自然是需要分开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