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集合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二、软玉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三、岫岩玉
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六、绿松石
绿松石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多呈天蓝色、暗蓝色、蓝绿色和绿色,风化强烈的呈绿白色。具有柔和的蜡状光泽。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绿松石在我国也是古老的传统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装饰品。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的统计,从新石器晚期的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南北朝时代的墓葬中,有多处发现过绿松石装饰品
七、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饰品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矿物组成,常含方解石、黄铁矿,有时出现少量透辉石等。阿富汗产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矿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质呈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蓝和浓而不黑者,称“青金”;深蓝和黄铁矿含量多于青金石矿物时,称“金格浪”;浅蓝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黄铁矿)者,称“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药之说)
九、碧甸子与孔雀石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载:“天柱山,州(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县)西五十里,下有碧钿、青绿诸洞二十余处,唐宋俱采取入贡,明始停闭。”夏湘蓉等在《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中认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明代的碧钿当不例外。”这是因为绿松石(甸子)一般不与孔雀石(青绿,亦称“石绿”)共生,而“硅孔雀石”则常与孔雀石共生。既然已知与“碧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么“碧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次生氧化矿物,通常产于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绿色而得名,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铁矿、方解石、锰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种次生矿物,多数由黄铜矿、黝铜矿等受碱性硅酸盐的热溶液作用变化所形成。呈绿、蓝绿至天蓝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状的块体,也有呈土状或葡萄状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样不透明,玻璃至土状光泽。
十、宝石
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得知,我国出土的玉器质料主要是传统的玉石,但伴随出土的也有宝石。现将一些重要的宝石简介如下:
钻石矿物学名金刚石。等轴晶系,多呈八面体,也有斜方十二面体和六八面体者。化学成分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世纪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钻石的唯一产地。巴西钻石发现于1728年;非洲钻石发现于1850年。我国山东钻石的产出,据说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据《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2页报道,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葬中,出上镶嵌有金刚石的戒指,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钻石,按时间看应属天竺的产品。
红宝石和蓝宝石矿物学名都是刚玉。三方晶系,晶体常呈桶状、锥状、板状、柱状、不规则粒状等,晶面上常有斜纹或横纹。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率:N0=1767~1772,N0=1759~1763;重折率0008~0009。成分中混入金属铬呈红色;混入铁、钛、锰等呈蓝色或其它色调。现今,在宝石学中和珠宝商业界,除了红色透明者称红宝石外,其它各色刚玉的透明晶体(能做宝石者),皆称“蓝宝石”。如**者,称“**蓝宝石”;绿色者,称“绿色蓝宝石”等。
在红宝石和蓝宝石中还有两个特殊品种,称“星彩红宝石”和“星彩蓝宝石”。这种宝石一般不透明或近于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在弧形顶面上出现六条放射状的光带,宛如一颗闪光的星星。
红宝石,我国古有“红刺”、“照殿红”及“巴拉斯”之称。现已知“巴拉斯”一名实指矿物学名叫“尖晶石”的宝石。蓝宝石,我国古有“瑟瑟”之称,而古代的“瑟瑟”作为珠宝名称也兼指其它蓝色或绿色的宝石。近些年来,在华东、华南等地发现了蓝宝石的产地,红宝石目前尚未发现。如果在古墓中发现蓝宝石,很可能来自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红宝石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
祖母绿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缀耕录》中称为“助水刺”。
绿宝石,一般泛指可做宝石的各色透明的绿柱石矿物晶体。根据颜色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比如,天蓝色者称“海蓝宝石”;黄绿色者称“橄榄海蓝宝石”;纯**者称“金黄绿宝石”;淡红色者称“玫瑰绿宝石”等。只有当成分中含铬,使其颜色变得浓绿或翠绿时,才是祖母绿。
祖母绿独特的翠绿色是因为晶体中混入了金属铬离子,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一般在015~020%,深翠绿色者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可达05~06%。晶体常呈六方柱状。硬度75,比重271。透明,有玻璃光泽。折光率:No=1585,No=1579;重折率0006。晶体中常有瑕疵,多呈闪亮的小片,亦称“蝉翼”。祖母绿由于颜色美丽,有“绿宝石之王”的誉称。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和希腊就被用做首饰镶嵌品,常琢磨成盘型或价梯型,工艺美术界专称“祖母绿型”。
古代的祖母绿出产于埃及。1930年苏联在中乌拉尔山才发现祖母绿。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南非(阿扎尼亚)、津巴布韦和巴西等地,都相继发现了大型祖母绿矿床。现今祖母绿的著名产地在哥伦比亚的契沃尔和木佐行政区。此外印度、坦桑尼亚、赞比亚也产祖母绿。我国至今未发现祖母绿的产地。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王带上镶嵌的大颗祖母绿,不知来自何地。
猫眼石俗称“猫儿眼”,古称“狮负”,意为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这种宝石主要产于锡兰(现称斯里兰卡),故又称“锡兰猫眼石”。
猫眼石的矿物学名称“金绿宝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特殊品种。这种宝石因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包裹体,加工成弧面型宝石(俗称腰圆)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似的光带,故称猫眼石或猫儿眼。
猫眼石何时在我国出现,史籍难考。章鸿钊在《石雅》中引《琅环记》语说;“仙女上玄宗狮负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钢合中以验时云。”此处“狮负”是否就是较早的猫眼石,待考。现已知清东陵乾隆墓中出土有猫眼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顶上也镶嵌有质量不太好的猫眼石。我国古今的猫眼石皆由斯里兰卡输入,最早输入中国的时间则有待于考证。
碧玺《清会典图》卷四十三称“碧囗(王亚)囗(王厶)”;《博物要览》中称“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称“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纪》中称之为“碧霞希”。民国初,北京市场上的珠宝商常称“碧硒”或作“碧玺”,皆系今日的“电气石”宝石。今“碧玺”一词已成为各色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
电气石矿物成分相当复杂,晶体呈柱状,断面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纵横。宝石为各色透明晶体,强玻璃光泽。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据颜色等不同有“红碧玺”、“绿碧玺”、“黄碧玺”、“褐碧玺”以及“碧玺猫眼石”等若干品种。深红色者俗称“双桃红”,浅红色者俗称“单桃红”。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碧玺制品,多属明清之物。古籍记载碧玺产缅甸。现我国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但开采年代不详。
紧牙乌亦称“子牙乌”,现为各色石榴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博物要览》、《辍耕录》书中称石榴石为“避者达”。其中色红如同红宝石者,有“锡兰红宝石”之称;**者,有“黄榴石”之称;翠绿色者有“翠榴石”之称,亦称“乌拉尔祖母绿”。我国出土的紫牙乌宝石不详。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许多暗红到紫色红色的宝石,大多数都是紫牙乌宝石,但原料来源不详。现已知我国新疆阿勒泰伟晶岩中产有红色、黄绿色等石榴石宝石。此外江苏省、浙江省也发现红色的石榴石宝石。
尖晶石英国和俄国王冠上镶嵌的红宝石,有的就是现今的尖晶石。英国女皇加萨琳王冠中央镶嵌的那颗“黑太子星”红宝石,重389克拉,据久米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载,这是一颗特大的尖晶石宝石,十七世纪以12万卢布购于北京。
尖晶石常呈八面体,玻璃光泽。硬度3,比重35~406。平均折光率N=1717。尖晶石是均质矿物。它同红宝石(红色刚玉)的区别,除晶形和硬度等不同外,放在偏光镜下(正交偏光)转动,其较簿的边部出现亮和黑(消光现象)的变化时,即为红宝石,全是黑色(全消光)时即为尖晶石宝石。
近来我国已发现翠绿色的尖晶石。国外主要产地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和澳大利亚等地。
拉长石拉长石矿物因发现于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而得名。已知有拉长月光石和变彩拉长石两种。矿物属于斜长石中的基性种属,其中含钢长石分子35~50%,含钨长石分子50~75%。成分中可能还有少量的钾长石。晶体呈板状或板柱体。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度较高,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267~272。产基性火成岩类或脉宕中。拉长月光石有“月光冷冷如秋色”的游彩(转动宝石,光彩发生逐渐的变化称“游彩”)。变彩拉长石有白、蓝等随光源照射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色彩(即“变彩”)。
章鸿钊在《石雅》中认为,我国的“和氏璧”应是拉长石宝石,主要根据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关于“和氏璧”色彩变化的记述。杜光庭说:“‘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拉长石也有色白与色碧的变化,而且非经琢磨,这种变彩一般也难以发现,故理璞才能得宝。
和氏璧见于先秦《韩非子》等书的记载。秦始皇将其加工成玉玺,辗转相传,传至后唐李从珂(废帝)时,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阳,废帝抱璧(传国玺)登上玄武楼和薪自焚。从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萤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学报·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的出土玉器里就有萤石制品。夏湘蓉等人认为这种萤石显然是就地取材的。萤石有各色透明晶体,我国的珠宝界称为软水晶。萤石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常含钇、铯等稀土元素杂质。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有白、绿、黄、蓝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铀而发出绿色萤光。有强磷光者,据史书记载是“夜明珠”的一种。相传印度古代发现的“蛇眼石”即萤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远,可以借它的光观看印刷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载:古代的中国人最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别名为“孔雀暖石”。据说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颗夜明珠,其中有四颗失落民间。前不久,洛阳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陕西扶风县也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都未鉴定是何宝石。由此说明,古代确有夜明珠。《北京晚报》1983年6月3日第2版“我国发现夜明珠”一文中报道,广东省有人在钨矿山萤石选矿厂中也发现了强磷光的萤石,可谓现代的夜明珠。这一发现,不仅说明古代传说和记载的夜明珠宝石的确存在,而且还有新的产地。
水晶伴随玉器出土的水晶制品比较多见,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古墓中常有出土。
水晶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硬度7,比重265。有无色透明、紫、粉红、棕、黑等色。颜色同某些杂质有关;黄水晶含有超显微状态胶状铁的氢氧化物;烟水晶可能同镭辐射有关;玫瑰色可能含氧化锰和非晶质硅的氢氧化物;含显微状态的赤铁矿包裹体可显粉红色;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黑色的墨晶则可能含更多的杂质。
水晶除按颜色划分紫晶、黄水晶(假黄宝石)、茶晶和墨品外,也按包裹体划分为发晶(包裹有各种针状矿物)和水胆水晶。其中粉红色的块体,称芙蓉石。水晶古有水玉、水精、白附、干年冰、玻璃、紫难、赤石英、紫石英、青石英等许多名称。水晶不仅品种多,古今产地也多。除我国许多省份出产外,古代也从大秦、波斯等国……
软玉的硬度在55-6 ,小刀都刻不动,指甲更没有办法了,所以能用指甲划动的玉只能是很软的,也不是大理石质的玉,它硬度在4,指甲也刻不动。可能是萤石滑石等。也可能你所指的玉已经被划动留下粉末,或者表面已风化成粉末了,指甲当然能去掉粉末。
1、金丝玉
金丝玉是产于中国古丝绸之路新疆的阶地、戈壁滩、沙漠等地域的珍贵玉石品种,以黄,红,白色为主,具有极大的升值潜力。金丝玉主要产于经过河流长距离搬运的次生矿床中。经雕刻后具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是我国独有的品种,新疆“金丝玉”具备宝石共有的高贵品质。
金丝玉在骤冷骤热的戈壁滩上接受岁月的洗礼,最终成长为非常稳定和优秀的玉石品种。它色彩多样,外形非常漂亮;同时,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不像黄龙玉会出现“失水”、“失色”的现象,硬度也很强,非常适合被雕琢成各种工艺品。
2、岫岩玉
岫岩玉,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岫岩玉是中国玉文化史上开发最早、最悠久的玉种。
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3、和田玉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
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4、蓝田玉
蓝田玉开采历史悠久,但因为产量不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随着古矿点玉矿的枯竭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地均采用其他玉种为玉材,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玉山遭遇地震后古矿床所在的具体位置无人知晓。
蓝田玉开发历史悠久,但很少能看到完好的古蓝田玉。在西安收藏研究院,保存有一件两千多年历史,10厘米高,保存基本完好的汉代蓝田玉质龟顶灯。从底部的纹理看,龟顶灯虽经过几千年的风化腐蚀,蓝田玉的材质特征还是非常明显。
5、冰花芙蓉玉
冰花芙蓉玉的原石生长在温泉出水口,因此含有较多可溶性矿物,有益人体皮肤的保养。因其属于蓝田玉,所以亦具有蓝田玉的特点,即原石分为玉皮、玉肉、玉心,玉皮为死玉,毫无价值,玉肉玉心为活玉,能与人体充分交流。将其佩于左则养心,佩于右则养肺。
-金丝玉
-岫岩玉
-和田玉
-蓝田玉
-冰花芙蓉玉
玉石分软玉和硬玉,主要化学成分都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软玉一般指和田玉,白玉成分中含闪透石95%以上。硬玉则是指翡翠,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其次还有钙、铬、镍等丰富的微量元素。
玉石的化学成分介绍

玉石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两者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有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钠。软玉通常是指和田玉,不同品种的和田玉成分也有所不同。

比如,白玉成分中含闪透石95%以上,次要矿物则有阳起石、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等,而绿色的和田玉因为阳起石成分比例较高而呈现出绿色,阳起石中含有铁,成分越高绿色越深。

翡翠则代表硬玉,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还含有钙、铬、镍、锰、镁、铁等微量元素。根据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翡翠的颜色变化丰富,几乎包含了大自然所有的颜色种类。
玉石的种类和产地
玉石的种类和产地
玉,在我国是美石的同义语。古人视玉为宝,今人又把珍贵的玉石称为宝玉。我国是一个玉石之国,但目前国内的珠宝界、考古界和地质界对玉、玉石和宝石的定义是有区别的。目前国际上统称的玉专指软玉和硬玉(翡翠),其它玉雕石料统称为玉石。宝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集合体,绝大多数都是某种矿物的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石、碧玺、紫牙乌等。
一、硬玉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是我国传统玉石中的后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
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矿石)还是“籽料”(次生矿石),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纤维状结构。这种紧密的纤维状结构,使翡翠具有细腻和坚韧的特点
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粉、淡褐、绿、翠绿、黄绿、紫红等,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按颜色和质地分,有宝石绿、艳绿、黄阳绿、阳俏绿、玻璃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蛙绿、瓜皮绿、梅花绿、蓝绿、灰绿、油绿,以及紫罗兰和藕粉地等二十多个品种
二、软玉
软玉在我国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等品种。它们与硬玉不同,是由角闪石族矿物中透闪石阳起石矿物(以透闪石为主)组成的致密块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软玉同硬玉一样也呈纤维状结构。这种由透闪石或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结构,是软玉具有细腻和坚韧性质的主要原因。
软玉常见颜色有白、灰白、绿、暗绿、黄、黑等色。多数不透明,个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泽。软玉的品种主要是按颜色不同来划分的。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称“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目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称为“青白玉”。碧玉呈绿至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黄玉也是一种较珍贵的品种。青玉中有糖水**皮壳,现有人称其为“糖玉”。白色略带粉红色者有人称为“粉玉”。虎皮色的则称为“虎皮玉”等。
三`岫岩玉,简称岫玉,因产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这种玉石的主要品种表面看来,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组成的矿物和硬度则不同。组成岫玉的主要矿物是蛇纹石。成分中常含有二价铁、三价铁,还混有锰、铝、镍、钴等杂质,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种颜色。岫玉的颜色有白、黄、淡黄、粉红、浅绿、绿、翠绿、暗绿、褐绿及其它杂色。其中常以绿色调为主,颜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间。组成岫玉的蛇纹石矿物,通常占85%以上,常见少量方解石、透闪石等其它矿物。透闪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的五质非常细腻,半透明至不透明,蜡状至油脂光泽。硬度25~55,比重25~28。蛇纹石矿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蛇纹石是镁质碳酸盐岩、镁质基性宕、超基性岩的交代蚀变矿物,也可与滑石、绿泥石等共生。
岫玉玉质同翡翠和软玉极易区分,主要是光泽(老带油脂光泽)和硬度的不同。
南方玉开采史不详,因产于广东省信宜县泗流地区,故又称“信宜玉”。玉质大多数由蛇纹石组成,并含有少量金云母、滑石、方解石、透闪石、绿泥石、绿帘石等。因含杂质多,颜色常与岫玉不同,色调暗绿至褐绿。同时产出的地质条件与岫玉也有差别,它产于云母片岩和条带状混合片麻岩组成的地层中,玉石矿体下面常有02~55米厚的滑石层。
祁连玉产祁连山,玉色暗绿,带有较多的黑色脏点,岫玉和南方玉没有这一特点。
京黄玉淡**,也由蛇纹石组成,因产北京十三陵老君堂接触变质大理岩中而得名。本世纪60年代发现,历史上是否开采过,情况不明。因产量过少,现已停采。
安绿石也是蛇纹石玉质,因首次发现于吉林集安县的绿水河而得名。产于蛇纹石化大理岩古老的地层中。玉质较纯,细腻光洁,苹果绿至墨绿色,微透明至半透明。
与岫玉相似的蛇纹石玉石还有不少产地和品种。因此,当我们鉴别新石器时代以来属于这类玉质的玉器时,切不可轻易断定玉质的来源。1977年,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中,经鉴定有一件玉管为蛇纹石玉石,就不是辽宁产生的岫玉,玉料可能是江苏镇江的产物。
四、蓝田玉
蓝田玉的名称初见于《汉书·地理志》,美玉产自“京北(今西安北)蓝田山”。其后,《后汉书·外戚传》、张衡《西京赋》、《广雅》、《水经注》和《元和郡县图志》等古书,都有蓝田产玉的记载。至明万历年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所谓蓝田,即葱岭(昆仑山)出玉之别名,而后也误以为西安之蓝田也。”从此引起后世人的纷争,有的说蓝田根本不产玉,有的说即使产玉可能是莱玉(色绿似菜叶的玉石)。近些年,陕西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发现了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197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这一发现不仅引起了寻找珠玉原料的地质界重视,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兴趣。1982年,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展出了上述蓝田玉的原石。这种蛇纹石化强烈时,局部已经变成与岫玉相同的玉石了。玉质从外观上看,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这种玉石虽然不很美观,但因为蓝田地处西安古城附近,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
五、南阳玉
南阳玉因产河南省南阳而得名,又因矿区在南阳的独山,故又称“独山玉”。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六、绿松石
绿松石是由细小的绿松石矿物为主组成的隐晶质致密块体,含有铜、铝和水的磷酸盐,通常产于次生浅成矿床中。多呈天蓝色、暗蓝色、蓝绿色和绿色,风化强烈的呈绿白色。具有柔和的蜡状光泽。硬度6,比重26~28。平均折光率161~163。
绿松石在我国也是古老的传统玉石,早在新石器时代,它同青玉、玛瑙等玉石一起用作装饰品。据《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一书中的统计,从新石器晚期的齐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到南北朝时代的墓葬中,有多处发现过绿松石装饰品
七、玛瑙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饰品
八、青金石
青金石玉料是由青金石矿物组成,常含方解石、黄铁矿,有时出现少量透辉石等。阿富汗产的青金石玉料,其青金石矿物平均含量占25~40%。玉质呈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群青色。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泽。硬度55,比重27~29。色深蓝和浓而不黑者,称“青金”;深蓝和黄铁矿含量多于青金石矿物时,称“金格浪”;浅蓝色和含白色方解石(一般不含黄铁矿)者,称“催生石”(此名源于古人用青金石作催生药之说)
九、碧甸子与孔雀石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六载:“天柱山,州(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县)西五十里,下有碧钿、青绿诸洞二十余处,唐宋俱采取入贡,明始停闭。”夏湘蓉等在《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中认为:“按元代的碧甸并非甸子,明代的碧钿当不例外。”这是因为绿松石(甸子)一般不与孔雀石(青绿,亦称“石绿”)共生,而“硅孔雀石”则常与孔雀石共生。既然已知与“碧钿”共生的是孔雀石,那么“碧钿”或“碧甸子”很有可能是指“硅孔雀石”。
孔雀石是一种次生氧化矿物,通常产于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孔雀石因呈孔雀绿色而得名,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硬度4~6,比重39~4。常同褐铁矿、方解石、锰土、玉髓、硅孔雀石等共生。
硅孔雀石也是一种次生矿物,多数由黄铜矿、黝铜矿等受碱性硅酸盐的热溶液作用变化所形成。呈绿、蓝绿至天蓝色,常呈蛋白石或瓷釉状的块体,也有呈土状或葡萄状者。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样不透明,玻璃至土状光泽。
十、宝石
从大量的考古资料得知,我国出土的玉器质料主要是传统的玉石,但伴随出土的也有宝石。现将一些重要的宝石简介如下:
钻石矿物学名金刚石。等轴晶系,多呈八面体,也有斜方十二面体和六八面体者。化学成分为碳。硬度10,比重35~36,折光率240~248。18世纪以前,印度是世界上钻石的唯一产地。巴西钻石发现于1728年;非洲钻石发现于1850年。我国山东钻石的产出,据说仅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据《文物》1972年第11期第32页报道,南京象山7号东晋墓葬中,出上镶嵌有金刚石的戒指,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钻石,按时间看应属天竺的产品。
红宝石和蓝宝石矿物学名都是刚玉。三方晶系,晶体常呈桶状、锥状、板状、柱状、不规则粒状等,晶面上常有斜纹或横纹。硬度9,比重395~410。折光率:N0=1767~1772,N0=1759~1763;重折率0008~0009。成分中混入金属铬呈红色;混入铁、钛、锰等呈蓝色或其它色调。现今,在宝石学中和珠宝商业界,除了红色透明者称红宝石外,其它各色刚玉的透明晶体(能做宝石者),皆称“蓝宝石”。如**者,称“**蓝宝石”;绿色者,称“绿色蓝宝石”等。
在红宝石和蓝宝石中还有两个特殊品种,称“星彩红宝石”和“星彩蓝宝石”。这种宝石一般不透明或近于半透明,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在弧形顶面上出现六条放射状的光带,宛如一颗闪光的星星。
红宝石,我国古有“红刺”、“照殿红”及“巴拉斯”之称。现已知“巴拉斯”一名实指矿物学名叫“尖晶石”的宝石。蓝宝石,我国古有“瑟瑟”之称,而古代的“瑟瑟”作为珠宝名称也兼指其它蓝色或绿色的宝石。近些年来,在华东、华南等地发现了蓝宝石的产地,红宝石目前尚未发现。如果在古墓中发现蓝宝石,很可能来自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地;红宝石很可能来自缅甸、泰国、柬埔寨。
祖母绿元末文学家陶宗仪在《缀耕录》中称为“助水刺”。
绿宝石,一般泛指可做宝石的各色透明的绿柱石矿物晶体。根据颜色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比如,天蓝色者称“海蓝宝石”;黄绿色者称“橄榄海蓝宝石”;纯**者称“金黄绿宝石”;淡红色者称“玫瑰绿宝石”等。只有当成分中含铬,使其颜色变得浓绿或翠绿时,才是祖母绿。
祖母绿独特的翠绿色是因为晶体中混入了金属铬离子,三氧化二铬的含量一般在015~020%,深翠绿色者三氧化二铬的含量可达05~06%。晶体常呈六方柱状。硬度75,比重271。透明,有玻璃光泽。折光率:No=1585,No=1579;重折率0006。晶体中常有瑕疵,多呈闪亮的小片,亦称“蝉翼”。祖母绿由于颜色美丽,有“绿宝石之王”的誉称。四千多年前,在古埃及和希腊就被用做首饰镶嵌品,常琢磨成盘型或价梯型,工艺美术界专称“祖母绿型”。
古代的祖母绿出产于埃及。1930年苏联在中乌拉尔山才发现祖母绿。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南非(阿扎尼亚)、津巴布韦和巴西等地,都相继发现了大型祖母绿矿床。现今祖母绿的著名产地在哥伦比亚的契沃尔和木佐行政区。此外印度、坦桑尼亚、赞比亚也产祖母绿。我国至今未发现祖母绿的产地。明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王带上镶嵌的大颗祖母绿,不知来自何地。
猫眼石俗称“猫儿眼”,古称“狮负”,意为被狮子背负过的意思。这种宝石主要产于锡兰(现称斯里兰卡),故又称“锡兰猫眼石”。
猫眼石的矿物学名称“金绿宝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特殊品种。这种宝石因晶体中有平行分布的“管状”气孔包裹体,加工成弧面型宝石(俗称腰圆)后,能对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像猫眼“瞳眸”似的光带,故称猫眼石或猫儿眼。
猫眼石何时在我国出现,史籍难考。章鸿钊在《石雅》中引《琅环记》语说;“仙女上玄宗狮负二枚……玄宗藏于牡丹钢合中以验时云。”此处“狮负”是否就是较早的猫眼石,待考。现已知清东陵乾隆墓中出土有猫眼石;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金塔顶上也镶嵌有质量不太好的猫眼石。我国古今的猫眼石皆由斯里兰卡输入,最早输入中国的时间则有待于考证。
碧玺《清会典图》卷四十三称“碧囗(王亚)囗(王厶)”;《博物要览》中称“披耶西”;《滇海虞衡志》中称“碧霞歪”、“碧霞囗(王比)”、“碧洗”;《玉纪》中称之为“碧霞希”。民国初,北京市场上的珠宝商常称“碧硒”或作“碧玺”,皆系今日的“电气石”宝石。今“碧玺”一词已成为各色电气石宝石的工艺名称。
电气石矿物成分相当复杂,晶体呈柱状,断面为球面三角形,晶面上有纵横。宝石为各色透明晶体,强玻璃光泽。硬度7~75,比重298~305。根据颜色等不同有“红碧玺”、“绿碧玺”、“黄碧玺”、“褐碧玺”以及“碧玺猫眼石”等若干品种。深红色者俗称“双桃红”,浅红色者俗称“单桃红”。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珍藏有大量的各种颜色的碧玺制品,多属明清之物。古籍记载碧玺产缅甸。现我国新疆阿勒泰所产碧玺最为有名,但开采年代不详。
紧牙乌亦称“子牙乌”,现为各色石榴石宝石的工艺名称。《博物要览》、《辍耕录》书中称石榴石为“避者达”。其中色红如同红宝石者,有“锡兰红宝石”之称;**者,有“黄榴石”之称;翠绿色者有“翠榴石”之称,亦称“乌拉尔祖母绿”。我国出土的紫牙乌宝石不详。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许多暗红到紫色红色的宝石,大多数都是紫牙乌宝石,但原料来源不详。现已知我国新疆阿勒泰伟晶岩中产有红色、黄绿色等石榴石宝石。此外江苏省、浙江省也发现红色的石榴石宝石。
尖晶石英国和俄国王冠上镶嵌的红宝石,有的就是现今的尖晶石。英国女皇加萨琳王冠中央镶嵌的那颗“黑太子星”红宝石,重389克拉,据久米武夫《宝石贵金属辞典》载,这是一颗特大的尖晶石宝石,十七世纪以12万卢布购于北京。
尖晶石常呈八面体,玻璃光泽。硬度3,比重35~406。平均折光率N=1717。尖晶石是均质矿物。它同红宝石(红色刚玉)的区别,除晶形和硬度等不同外,放在偏光镜下(正交偏光)转动,其较簿的边部出现亮和黑(消光现象)的变化时,即为红宝石,全是黑色(全消光)时即为尖晶石宝石。
近来我国已发现翠绿色的尖晶石。国外主要产地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和澳大利亚等地。
拉长石拉长石矿物因发现于加拿大拉布拉多海岸而得名。已知有拉长月光石和变彩拉长石两种。矿物属于斜长石中的基性种属,其中含钢长石分子35~50%,含钨长石分子50~75%。成分中可能还有少量的钾长石。晶体呈板状或板柱体。不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度较高,玻璃光泽。硬度6~65,比重267~272。产基性火成岩类或脉宕中。拉长月光石有“月光冷冷如秋色”的游彩(转动宝石,光彩发生逐渐的变化称“游彩”)。变彩拉长石有白、蓝等随光源照射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色彩(即“变彩”)。
章鸿钊在《石雅》中认为,我国的“和氏璧”应是拉长石宝石,主要根据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关于“和氏璧”色彩变化的记述。杜光庭说:“‘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拉长石也有色白与色碧的变化,而且非经琢磨,这种变彩一般也难以发现,故理璞才能得宝。
和氏璧见于先秦《韩非子》等书的记载。秦始皇将其加工成玉玺,辗转相传,传至后唐李从珂(废帝)时,因北京留守石敬瑭勾结契丹人耶律德光攻打洛阳,废帝抱璧(传国玺)登上玄武楼和薪自焚。从此和氏璧下落不明。
萤石1978年第一期《考古学报·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的出土玉器里就有萤石制品。夏湘蓉等人认为这种萤石显然是就地取材的。萤石有各色透明晶体,我国的珠宝界称为软水晶。萤石化学成分为氟化钙,常含钇、铯等稀土元素杂质。晶体呈立方体或八面体。有白、绿、黄、蓝等色。硬度4,比重318。折光率1433~1435。成分中因含微量的铀而发出绿色萤光。有强磷光者,据史书记载是“夜明珠”的一种。相传印度古代发现的“蛇眼石”即萤色夜明珠,夜晚距它半英尺远,可以借它的光观看印刷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载:古代的中国人最爱叙利亚产的夜明珠,别名为“孔雀暖石”。据说慈禧太后皇冠上有九颗夜明珠,其中有四颗失落民间。前不久,洛阳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陕西扶风县也有人发现了夜明珠,都未鉴定是何宝石。由此说明,古代确有夜明珠。《北京晚报》1983年6月3日第2版“我国发现夜明珠”一文中报道,广东省有人在钨矿山萤石选矿厂中也发现了强磷光的萤石,可谓现代的夜明珠。这一发现,不仅说明古代传说和记载的夜明珠宝石的确存在,而且还有新的产地。
水晶伴随玉器出土的水晶制品比较多见,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古墓中常有出土。
水晶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是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石英晶体。硬度7,比重265。有无色透明、紫、粉红、棕、黑等色。颜色同某些杂质有关;黄水晶含有超显微状态胶状铁的氢氧化物;烟水晶可能同镭辐射有关;玫瑰色可能含氧化锰和非晶质硅的氢氧化物;含显微状态的赤铁矿包裹体可显粉红色;紫水晶可能是含硼引起的;黑色的墨晶则可能含更多的杂质。
水晶除按颜色划分紫晶、黄水晶(假黄宝石)、茶晶和墨品外,也按包裹体划分为发晶(包裹有各种针状矿物)和水胆水晶。其中粉红色的块体,称芙蓉石。水晶古有水玉、水精、白附、干年冰、玻璃、紫难、赤石英、紫石英、青石英等许多名称。水晶不仅品种多,古今产地也多。除我国许多省份出产外,古代也从大秦、波斯等国输入。
据目前资料,当今世界上已发现的宝石和玉石矿物达二百三十种以上。除上述常见的宝石外,西周大墓中还出土有天河石。对众多宝石和玉石感兴趣的同志,可参阅奕秉璈的《宝石》(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和王福泉《宝石通论》(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两书。
滑石是热液蚀变矿物。富镁矿物经热液蚀变常变为滑石,故滑石常呈橄榄石、顽火辉石、角闪石、透闪石等矿物假象。滑石是一种常见的矽酸盐矿物,它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人们曾选出10个矿物来表示10个硬度级别,称为摩氏硬度,在这10个级别中,第一个(也就是最软的一个)就是滑石。柔软的滑石可以代替粉笔画出白色的痕迹。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颜色为白色、灰白色,并且会因含有其他杂质而带各种颜色。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滑石 外文名 :Talcum 别称 :液石、脱石、冷石、番石、共石 类别 :矽酸盐矿物 化学式 :3MgO·4SiO2·H2O,Al2O3、FeO/MgO 颜色 :白色或各种浅色 光泽 :块状脂肪光泽片状集合体珍珠光泽 透明度 :半透明 条痕 :白色 晶系 :三斜晶系 硬度 :1 比重 :26-28 分布 :辽宁岫巖满族自治县、大石桥市等 光轴角(2V) :10°以内 基本概述,药材鉴定,用药忌宜,常用配方,临床套用,各家论述,药材考证,验方,药理作用,营养知识, 基本概述 滑石属于三八面体矿物,其结构式为(Mg6)[Si8]O20(OH)4。滑石一般呈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质地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绝缘材料、润滑剂、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 滑石 是已知最软的矿物,用指甲可以在滑石上留下划痕。 滑石属层状结构矿物。假六方片状单晶少见,一般为致密块状、叶片状、纤维状或放射状集合体。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具挠性。有滑感,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绝热及绝缘性强。 制法除去杂石,洗净,砸成碎块,粉碎成细粉,或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滑石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此外,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用法用量10~20克。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药材鉴定 滑石药材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中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显微鉴定:在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可达三级橙色,有的滑石最高干涉色只达到二级中部。近于平行消光(滑光角只有2°-3°)。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折射率Np=1,538-1550,Nm=1575-1594;双折射率Ng-Np=0030 -0050。 1.矽的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2g置铂坩埚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拌匀,加浓硫酸5 ml,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水滴呈现白色浑浊。 2.镁的鉴别:取本品粉末05g,置烧瓶中,加盐酸(4→10)1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不时振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过滤,用水洗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置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加热分解并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的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10ml水使溶解。吸取此溶液2滴,加镁试剂1滴,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碱性,立即出现天蓝色沉淀。 3.红外光谱法:由于中药滑石组分较单纯,其红外特征峰很明显,可作鉴定。 用药忌宜 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律伤者忌服。孕妇慎服。①《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之使。 恶曾青。"②《本草经疏》:"病人因阴精不足、内热以致小水短少赤涩或不利,烦渴身热由于阴虚火炽水涸者,皆禁用。脾胃俱虚者,虽作泄勿服。"③《药品化义》:"渴而小便自利者,是内津液少也;小便不利而口不渴者,是热在下焦血分也,均不宜用。且体滑,胎前亦忌之。"④《本经逢原》:"元气下陷,小便清利及精滑者匆服。" 常用配方 1.烦热多渴。用滑石二两,捣碎,加水三大碗,共煎成三碗。支渣留水,和米煮粥吃。 2.女劳黄疸(下半天发热恶寒,小腹急,大便溏黑,额头变为黑色)。用滑石、石膏,等分为末,大麦汁送下。一日三次。小便大利即愈,腹满者难治。 3.伤寒症流鼻血(因汗出不来而流鼻血。如血色紫黑,不可止血,还要服温性之药。等到有鲜血流出,便急服本药去止住)。用滑石粉和米饭,捏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在口中稍稍嚼破,清水送下。血立卡。4.小便不通。用滑石粉一升,加车前汁,调匀,涂脐的周围,干了就换。冬天没有车前汁,可用水代。 5.妊妇尿涩不通。用滑石粉和水调匀,糊在脐下两寸处。 6.伏暑吐泄(小便赤色,心烦,口渴)。用好滑石(烧过)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玉液散”。 7.风毒热疮(遍身流黄水)。先用虎仗、豌豆、甘草各等分,煎水洗浴,然后用滑石粉扑敷身上。 8.下部湿汗。用滑石一两、石膏(煅过)半两、枯白矾少许,共研为末,干搽患处。 9.脚趾缝烂痒。治法同上。 10.打伤肿痛。用滑石、赤石脂、大黄各等分,共研为末。热茶洗伤处后将药敷上。 11.热毒怪病(眼睛发红,鼻子肿大,喘气,浑身出斑,毛发如铁)。用滑石、白矾各一两,研细,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半。不停地饮此水,饮完为止。12.有些病可以用“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六一散”)来治疗。 临床套用 1、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 滑石 2.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3.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 4.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5.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6.六一散:滑石粉600g,甘草100g。以上二味,甘草粉碎成细粉,与滑石粉混匀,过筛,即得。本品为淡**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显微特征:不规则块片无色,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功能清暑利湿。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痱子刺痒。调服或包煎服,每次6-9g,每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7.益元散:滑石粉60份,甘草10份,朱砂3份。以上三味,除滑石粉外,朱砂、甘草分别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滑石粉配研,过筛,混匀,分装成每包6g。本品为浅红色的粉末;具甘草甜味,手捻有润滑感。显微特征:不规则块片,无色,有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取本品加盐酸与氯仿,回流1h,滤液蒸乾,残渣加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片,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分别点于同一矽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一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以10%磷钥酸乙醇溶液为显色剂。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功能清暑利湿,除烦。主治暑热身倦,心烦口渴,小便黄少。调服或煎服,每次6g,每日1-2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 8.碧玉散:滑石(飞)600g,青黛35g,甘草100g。以上三味,各研细粉,过60目筛。各取净粉,混匀,即得。本品为灰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清暑热,平肝火。用于暑热蕴积,烦渴引饮,肝火旺盛,小便短赤。口服,每次12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9.温六散: 滑石(飞)600g,干姜50g,甘草100g。以上三味,各研细粉,过60目筛。和匀,即得。本品为米**粉末;味微甘带辛。功能祛暑散寒,除呕止泻。用于暑月受寒,呕吐泄泻。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10.天水散:滑石(飞)600g,甘草100g,寒水石100g。以上三味,分别研细粉,过筛,混匀,即得。本品为米**粉末,味微甘。功能清热解渴。用于身热烦闷,口渴引饮。口服,每次9g,每日1-2次,布袋包煎。(《上海市药品标准》1980年) 11.鸡苏散: 滑石(飞)600g,薄荷60g,甘草100g。以上三味,薄荷、甘草混合,粉碎成细粉,再与滑石粉混合,过60目筛,混匀,即得。本品为淡灰白色至淡青**的粉末;气微香,味微甘,有清凉感。功能清暑利湿,散风。用于外感暑风,头痛发热,小便不利。口服,每次9-15g,每日1-2次,布袋包煎。(《浙江省药品标准》1983年) 各家论述 1.《医学启源》:滑石,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则利窍,不与诸淡渗药同白者佳,捣细用。色红者服之令人淋。2.《汤液本草》:滑石,滑能利窍,以通水道,为至燥之剂。猪苓汤用滑石与阿胶同为滑利,以利水道。葱豉生姜同煎,去渣澄清以解利,淡味渗泄为阳,解表利小便也。若小便自利,不宜以此解之。 滑石 3.《本草蒙筌》:滑石治渴,非实能治渴也,资其利窍,渗去湿热,则脾气中和,而渴自止尔。假如天令湿*太过,人患小便不利而渴,正宜用此以渗泄之,渴自不生。若或无湿小便自利而渴者,则知内有燥热,燥宜滋润,苟误服用,是愈亡其律液,而渴反盛矣。 4.《纲目》:滑石利窍,不独小便也,上能利毛腠之窍,下能利精溺之窍。盖甘谈之味,先入于胃,渗走经络,游溢津气,上输于肺,下通膀胱,肺主皮毛,为水之上源,膀胱司津液,气化则能出,故滑石上能发表,下利水道,为荡热燥湿之剂,发表是荡上中之热,利水道是荡中下之热,发表是燥上中之湿,利水道是燥中下之湿。热散则三焦宁而表里和,湿去则阑门通而阴阳利。刘河间之用益元散,通治表里上下诸病,盖是此意,但未发出尔。 5.《本草经疏》:滑石,滑以利诸窍,通壅滞,下垢腻。甘以和胃气,寒以散积热,甘寒滑利,以合其用,是为祛暑热,利水除湿,消积滞,利下窍之要药。《本经》用以主身热泄BI、女子乳难,荡胃中积聚寒热者,解足阳明胃家之热也利小便癃闭者,通膀膛胱利明窍也。《别录》通九窍津液,去结,止渴,令人利中者,湿热解则胃气和而津液自生,下窍则诸壅自泄也。丹溪用以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积滞,逐瘀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偏主石淋,皆此耳。 6.《药品化义》:滑石体滑主利窍,味淡主渗热,能荡涤六腑而无克伐之弊。主治暑气烦渴,胃中积滞,便浊涩痛,女人乳汁不通,小儿痘疹发渴,皆利窍渗热之力也。如天令湿*太过,小便癃闭,入益元散佐以朱砂,利小肠最捷。要以口作渴小便不利两症并见,为热在上焦肺胃气分,以此利水下行,烦渴自止。 7.《医学衷中参西录》: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与甘草为末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与赭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士狗研为散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加滑石以代草、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汤中以代苓、泽。其渗湿之力,原可如苓、泽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茶、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8.《本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9.《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入利中。 10.《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11.《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12.《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13.《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14.《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15.《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药材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滑石 ①陶弘景 :“滑石,正白。又有冷石,小青黄,性并冷利,亦能烫油污衣物。今出湘外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家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东莱,卷县属司州荥阳。” ②《本草图经》:“滑石,今道、永、莱、濠州皆有之。此有二种。道、永州出者,白滑如凝脂。《南越志》云,YONG城县出YOUG石,YONG 石即滑石也。土人以为烧器,用以烹鱼是也。莱、濠州出者,理粗质青,有白黑点,亦谓之斑石。《本经》所载土地,皆是北方,而今医家所用多是色白者,乃自南方来。或云沂州出一种白滑石甚佳,与《本经》所云泰山之阴相合。然彼士不取为药,故医人亦鲜知用之。今濠州医人所供青滑石,云性微寒,无毒,主心气涩滞,与《本经》大同小异。” ③《纲目》:“滑石,广之桂林各邑及》?峒中皆出之,即古之始安也。白黑二种,功皆相似。山东蓬莱县桂府村所出者亦佳,故医方有桂府滑石,与桂林者同称也。今人亦以刻图书,不甚坚牢。滑石之根,为不灰木。滑石中有光明黄子为石脑芝。” 验方 1、治身热吐痢泄泻,下痢赤白,癃闭,石淋;生津液,去留结,消蓄水,止渴宽中,除烦热心躁,腹胀痛闷,口疮,牙齿疳蚀,中暑,伤寒,疫疠:滑石六两,甘草一两(炙)。上为末。每服三钱,温水调下,日三服。惟孕妇不宜服,滑胎也。(《伤寒标本》六一散) 滑石 2.治热淋,小便赤涩热痛: 滑石四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木通汤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滑石散) 3.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兼痛:滑石八分。研如面。以水五大合和搅,顿服。(《广利方》) 4.治产后淋: 滑石五两,通草、车前子、葵子各四两。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千金方》滑石散) 5.治小便不利,茎中疼痛,少腹急痛:滑石、蒲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方》) 6.治小便不利: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数。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7.治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车前汁和涂脐四畔,方四寸,热即易之,冬月水和亦得。(《产乳集验方》) 8.治黄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少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热,此为女劳,腹满者难治: 滑石、石膏各等分上二味,治下筛。以大麦粥汁饮方寸匕,日三,小便极利贝瘥。(《千金方》) 9.治感冒久在太阳,致热蓄膀胱,小便赤涩,或因小便秘而大便滑泻。兼治湿温初得,憎寒壮热,舌苔灰色滑腻者滑石一两,甘草二钱,连翘三钱,蝉退三钱(去足、土),生杭芍四钱。若滑泻者,甘草须加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解汤) 10.治伤寒衄血: 滑石末不拘多少。饭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微嚼破,新水咽下。只用药末一大钱,饭少许,同嚼下亦得。老幼皆可服。(《本事方》滑石丸) 11.治暴得吐逆不下食:生滑石细末二钱匕。温水服,仍急以热面半盏,押定。(《本草衍义》) 12.治热毒怪病,目赤鼻胀,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铁,刀因中热,毒气结于下焦,滑石、白矾各一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减半,不住饮之。(《夏子益治奇疾 13.治妇人脬转,小便数日不通: 滑石二两,寒水石二两葵子一合。上药捣碎。以水三中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惠方》滑石散) 14.治天泡湿热等疮:滑石、粉甘草(此当半用为是)。上等分为末,搽敷。或加绿豆末,以治湿热肥疮。(《景岳全书金黄散) 15.治小儿体热痱疮: 滑石末三两,白矾灰一两,枣叶四两。上药捣罗为末。先以温浆水流疮,后取药敷之。(《圣惠方》滑石散) 16.治脚趾缝烂:滑石一两,石膏(煅)半两,枯白矾少许研掺之,亦治阴下湿汗。(《濒湖集简方》) 17.治伏暑烦渴引饮 小便不利心神恍惚:辰砂三钱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不拘时 白沸汤调下.(《奇效良方》辰砂益原散) 18.治伤寒中暑 表里俱热烦躁口渴 小便不通泻痢热疟 霍乱吐泻酒食中毒 石淋产后乳汁不通:甘草(炙)一两 桂府腻白滑石六两薄荷叶(末)二钱五分.上为细末 每服三钱蜜少许 温水调下无蜜亦得 日三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服.(《宣明论方》鸡苏散) 药理作用 1。对皮肤、黏膜的保护作用 滑石粉外用, 撒布于发炎或破损组织的表面时,可形成保护性膜.既可减少局部摩擦, 防止外来刺激,亦能吸收大量化学刺激物或毒物.并有吸收分泌液, 促进干燥、结痂作用.内服时可以保护胃肠黏膜而发挥镇吐、止泻作用,尚可阻止毒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2 抗菌作用 将10%的的滑石粉加入培养基内(平板法), 可见到滑石粉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轻度的抑菌作用. 营养知识 滑石知识介绍: 滑石为矽酸盐类滑石族矿物滑石,主要含水合矽酸镁。滑石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系由热水溶液和岩石中的镁和矽化合而成,分布于辽宁、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四季可采,开采后去净杂石、泥土。 1. 滑石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集合体,法则块状或扁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灰色至淡蓝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具蜡样光泽,有的呈珍珠光泽。质软细腻,可于硬纸上书写,手摸之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无,味无,具微凉感。 以整洁、色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 2. 滑石粉为微细、无砂性的粉末,白色或类白色。手摸具滑腻感。无臭,无味,以粉细、色白,无杂质者为佳。 滑石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滑石、滑石粉,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干燥处。 滑石适合人群: 孕妇慎服;脾胃虚弱,热病津伤,或肾虚滑精者禁服。 滑石食疗作用: 滑石味甘淡、性寒,归胃、膀胱经 体滑质腻,可降可收;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的功效 主治湿热淋证,小便不利,淋涩疼痛,水肿,脚气,暑热烦渴,泄泻湿疹,湿疮,痱子。 滑石做法指导: 1. 滑石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 2. 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3. 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 4. 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5. 滑石外用还能清热收湿,用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6. 滑石甘草清热解暑,质滑利窍通淋,为暑热烦渴及热淋所常用。 中国地质博物馆藏品 描述:此图为中国辽宁省营口大石桥的滑石(Talc)的标本照片。肉红色。光泽:玻璃光泽,解理面呈现珍珠晕彩。解理:{001}极完全。硬度:1。比重:258-283。其它:电绝缘和耐热、耐酸性能较高,解理薄片具挠性。 中国地质博物馆滑石藏品 保存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