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清朝的“朝珠”内有何乾坤?

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清朝的“朝珠”内有何乾坤?,第1张

在一些有关清朝的影视剧中,举行朝会时,通常会发现臣子与皇帝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长长的佛珠,在清朝也叫朝珠。而这种朝珠却未在其它朝代出现过,是清朝时期所独有的。它的作用除了装饰之外,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用来区分佩戴者的等级,同时也表示了一种信仰,代表着对于佛教的虔诚和上天的敬重。

首先是朝珠的装饰性能,清朝的朝珠是佛珠的改良版,所选的材质一般是沉香木和较为名贵的玉石和玛瑙石,较为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从仪表仪容这方面来说,朝珠作为群臣和皇帝的佩戴物品,在清朝是很受重视的,代表着威严。在精选朝珠的材质后,通过工匠们的精雕细琢,打造出十分美观的小珠子,再串联成串。

例如皇帝佩戴的一百零八颗朝珠有着较深的寓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七十二颗代表着与农事气象有关的七十二候,第二部分的二十四颗指的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第三部分的十二颗代表一年的十二月份。在这一百零八颗珠子中还有四个比较大的珠子,则表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次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佩戴朝珠,且佩戴者所戴的朝珠种类也是不一样的,它不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以用来区分官员的阶品。

按照清朝的制度,朝珠是威严的象征,只有文官五品以上和武官四品以上、后宫嫔妃和皇帝等才有资格佩戴朝珠,未经允许私自佩戴时反而需要接受较重的责罚。而不同阶品的官员和嫔妃们所佩戴的朝珠种类也有所差异,例如皇帝通常佩戴东珠朝珠,为了凸显身份,皇太后还会在肩部佩戴比较名贵的红珊瑚朝珠。

除此之外,朝珠起源于佛珠,代表着一种信仰,表现了清朝皇室对于上天的信奉和虔诚之心。据有关史料显示,在举办祭祀活动时,如祭拜天地日月时,皇帝就会佩戴与平时材质略有不同的朝珠,以表虔诚和敬重。依靠这种信仰,也有助于统治者对于百姓的治理。

这串珠子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象征官员身份地位的作用,另一个是为了方便跪拜皇帝的作用。先来说说珠子,关于官员脖子上挂珠子,纵观古今,唯有清朝最为盛行,现在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官员上朝都会在脖子上挂一串珠子,可能我们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珠子的意义重大。

第一个作用,那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串珠子其实叫“朝珠”,大臣们上朝或者办公的时候都要佩带,而且这个珠子还是非常珍贵的材质制作而成,官员的品级越高,佩带的珠子就越贵重。而且珠子的数量也是随着官阶的上升而增加,当然并不是每个官员都可以挂珠子,据说只有四品以上的武将以及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拥有珠子,下层官吏和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拥有的。所以人们可以通过珠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断官员的高低。

第二个作用就是,大臣们见了皇帝需要行跪拜之礼,有了珠子就会方便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对皇帝行跪拜之礼的时候,一般都要磕头,而磕头是需要额头碰到地面的。脖子上挂上一串珠子,珠子就会先接触到地面上,珠子碰到地面,人就不用把额头也触碰地面,这也是清朝皇帝给官员们的一种福利,官员官阶越高,那磕头就越不费劲儿,还这是好用。

不过话说回来,清朝还真是特别,用珠子就可以分辨官员的品级高低,还真是有趣。

在清代的时候,朝珠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可以佩戴的,朝珠是由佛珠而转化而来的。

在什么样的场合该佩戴什么样的朝珠是很有讲究的,而且佩戴的人群也是不一样的。

文五品,五四品,还有那些什么国子监之类的都是可以佩戴朝珠的,简单点来讲,就是你级别越高,你就越有权利来带这个朝珠,你要是没能力,品级段位比较low一点,那么对不起,请您靠边站,你不配佩戴朝珠。

还有就是妇女,就是被封为五品以上的妇人也是可以佩戴朝珠的,剩下的人就不行了。

这朝珠各种各样的材质啥样的都有,说白了就是,只要你喜欢啥材质的你就可以用啥材质的,但是有规定有的材质不能用,你要偷偷的用了之后被发现了,那你就等着掉脑袋吧。

其实朝廷官员和皇帝不同,官员就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佩戴同样的朝珠,没那么多的讲究,自己想咋搭配咋搭配,但是皇帝就不一样了。

得在固定的场合佩戴固定的朝珠,就是说,一对一的那种形式,参加祭祀就用参加祭祀的朝珠,上朝就用上朝用的朝珠,这个皇帝带这个还是比较麻烦的。

可想而知皇帝是多么的有钱,放在现代可以用土豪来形容了,那是相当有钱的啊,毕竟皇帝的朝珠是宝石做的,跟其他官员那种木质的渣渣朝珠比起来,简直就是秒杀啊。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有钱就是好,朝珠都可以那么贵。

清代官员顶戴分为朝冠与吉服冠两种。朝冠的定制是: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指未入流的文九品)。会试中试贡士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吉服冠的定制是:亲王至贝子均用红宝石顶,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官用镂花珊瑚顶,三品官用蓝宝石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官用水晶顶,六品官用砗磲顶,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贡士用素金顶,举人冠顶为银座,上衔素金顶。贡生用镂花金顶,监生、生员均用素银顶。

按:清初确定百官朝冠制度,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四品官朝冠上衔蓝宝石,五、六品官朝冠上衔水晶,七品官朝冠为起花金顶,中嵌小蓝宝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顶,九品官用起花银顶。雍正五年,开始议定了冬夏所戴的凉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顶戴: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六品用水晶顶,七品以下及进士、举人、贡生均用金顶,监生用银顶。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镂花水晶顶。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顶,六品官用砗磲或白色涅玻璃顶,七品官仍用金顶。从此以后,朝冠的形制及饰物遂成为定制。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简单来说,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顶戴’,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何志华说,“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几个档次,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

朝珠据说象徵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於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

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一说起清朝官员脖子上佩戴的珠子,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能经常在古装剧中看到朝中大臣佩戴,这难道单纯为了好看,皇上还有大臣们为了引领潮流才这么做的?这其中一定蕴含着很多知识学问,到底存在什么作用,有什么特殊含义一起来看看吧。

说道大臣还有皇帝带的珠子都不是普通的珠子,这串珠子叫做朝珠,这同时也是清朝服饰上佩戴的珠串,其实这是清朝朝服上的一件佩戴物品,而且在个数上也非常有讲究。朝珠一共有108颗,并且没穿上27小珠子,就会在后边穿上一颗较大的珠子,而这个较大的珠子一共有四颗,它的名字叫做分株。根据分株的颜色就能知道这个大臣在朝中的职位。

朝珠在制作选材方面都是由东珠、珍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贵重物品制作而成的,在颜色方面也是选取明黄或者是金黄的颜色为佳。而能佩戴上朝珠的人都是五品文官或者四品武官以上才能有资格佩戴,要是在佩戴上出了差错,那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到了清朝有了这个习惯是因为当时的清朝皇帝开始笃信佛教,所以各种的大臣官员,有高职位的官员都会佩戴朝珠,而这个朝珠也成为了皇上赏赐大臣的一个奖项,同时朝珠也是每个大臣职位的象征。

朝珠的知识还有很多,一时间难以介绍完全,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需要我们慢慢挖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32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