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玉”古今闻名,于此地盛产;
一匹艾德莱丝绸在这里飘逸了上千年;
古莱慕地毯的传说跨越时空至今流传;
瓜果飘香,香遍整条丝绸之路——
和田。
“玉石之乡”、“西域丝都”、“地毯之乡”和田的各种美名早已载誉中外,但其自带的“沙漠印象”总是让人望而生畏;而本文作者亲赴和田地区旅行,穿越沙漠腹地之后,他眼中的和田恰恰温润如美玉,壮丽如华毯,诗意如丝帛, 而且这里真的太“好吃”、太“香甜” ——这种和田,看了想去。
撰文、摄影:笑飞雪
你以为这里只有茫茫沙漠吗?和田地区位于中国新疆最南端,南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喀喇昆仑和昆仑山两条山脉;发源于高山的喀拉喀什河与玉龙喀什河汇聚而成 和田河,是中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的四大源流之一。
这条河流不但从昆仑山上带来古今闻名的和田玉,更带来沿岸分布的大片绿洲,使其成为南疆农业的支柱,造就灿烂文明。
和田大致由南部昆仑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区组成,这里曾被评为“中国十佳探险 旅游 目的地”。从古到今,探险者只看到昆仑山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冰山一角,更广阔的处女地依旧静躺在更深处。
在“万山之祖”脚下
新疆的基本地形是三山夹两盆,位于昆仑山麓的和田,常常被世人忽略“高度”,其实这里也拥有高山,殊不知和田最高峰慕士山的海拔达6638米。
昆仑山脉北坡为浅丘低山区,和田昆仑天路就行进在这浅山地带。在这里,完全是一派迥异于传统南疆的景象,如果不说明,你会以为是驰骋在北疆的草原之上,位于策勒县的板蓝格草场便是其中的代表。
视线范围内始终有巍巍雪山相伴,近3000米的视觉高差,一刚一柔的线条对比,更使“万山之祖”昆仑山看起来格外高大、气势恢宏。
在古代,昆仑山只可远观,不可近赏;而今天,则可以驾车在昆仑天路上,蜿蜒于昆仑山的浅山区,最高海拔3200多米,高高低低、弯弯曲曲,近睹昆仑山的雄伟壮观, 不愧“天路”美名。
浮在绿洲上的“时空”
昆仑山区的积雪融水汇成河流,奔涌向塔里木盆地深处,形成大小不同的绿洲,和田的各县市就建立在这些绿洲之上。
仅和田地区就 曾产生过于阗、皮山、西夜、戎卢、扜罕、渠勒等古国 。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如繁星散落,传奇流淌千年,如今已经消失于 历史 长河,但是手工艾德莱丝绸、地毯、桑皮纸等手艺依然传承至今,都成为和田著名的特产。
在和田,各种果树甚至都成为了人们向往的风景。和田巴格其镇的葡萄长廊堪称“葡萄奇迹”,你只有亲眼看了才知有多震撼。当地劳动人民真的是聪明,为了节省耕地,他们在道路两旁栽上不同品种的葡萄,修建绵延1500多公里的葡萄长廊。这些葡萄长廊还起到了防风沙的重要作用,所以被不断推广开来。
和田有许多古老果树也是值得一看:130多岁的葡萄树王,树龄不下500年,独木成林的无花果树王,树龄约有1300年、树冠占地将接近一座足球场、每年可收获5、6千颗核桃的核桃树王。
想“吃”了和田
绿洲造就的丰饶物产,使和田成为新疆的 美食 名片, 和田绝对是个只为了“吃”也值得专门来一趟的地方。
和田是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其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注定了和田风味必定以“烤”为主,而且和田人把“烤”几乎发挥到了极致:鼎鼎大名的烤全羊自不必说,烤包子、烤蛋、烤鸽子、烤各种瓜 万物皆可烤 ,红柳烤、馕坑烤、架子烤、沙土烤、碳火烤……整头烤、串着烤、包着烤…… 每一种食材都被烤得明明白白。
大多数的烤法都是外地人见所未见的,而且食材一旦离开了当地的水土,必定风味儿散失, 所以想吃顿地道的和田料理,必须亲自来 。
品尝最正宗的美味,非去夜市不可,这是和田人的深夜食堂。
据说这里能品尝到的维吾尔族的传统 美食 有100多种,除了大家熟知的那些烤物,还有比较少见的西瓜烤肉、酸奶粽子、肚包肉、烤塞皮、烤羊蛋、烤羊眼、烤蛋、烤卡瓦(南瓜)等等。在这里你能吃到最市井、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和田味道。
如果夜市、巴扎里 美食 太多,导致你有选择困难症,进了非遗名录的烤包子一定要尝试。这种用馕坑烤出来的平民小吃,当地人几乎每天必吃。在当地最有名的烤包子店,据说每天可以卖出5000个烤包子。新疆各地烤包子的外形大多偏长方形,只有和田的烤包子看起来圆圆润润,外表焦黄诱人。
吃之前要用刀子把烤包子底层的炭火渣子刮掉,掰开来,飘出袅袅热气,一股香味随流淌而出的肉汁迎面扑来,却没有膻气味。一口咬下去,外皮香脆有嚼头,羊肉香浓却不腻,真是人间一大美味!
和田的阿以旺
在维吾尔族语中, “阿以旺”寓意为 “明亮的处所” 。
和田的民居便大多采用古老的“阿以旺赛莱”建筑形式——上下左右几乎完全封闭,但又给空气流动预留了通道的明亮厅堂。
合围式的院子里搭起棚架,种上葡萄,葡萄架下再放置舒适的床榻,这里就成了一家人的活动中心——吃饭、喝茶、聊家常、做针线活、孩子玩耍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庭院实际上成了一个大起居室。
这种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界限的建构,完全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形成的,和田干旱少雨、风沙大、光照强。院子里棚架上的各种绿植能遮挡烈日和风沙,为庭院营造阴凉却明亮的生活空间。
沙漠公路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的胡杨林
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分布区。每逢秋天,胡杨叶子的金**达到最饱和的状态,用不着特地跑去什么景区,沙漠公路便成了一个免费开放的胡杨公园。
和田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玉石之路”的发端地。如今新疆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就有两条在和田地区。这些沙漠公路不但拉近了新疆各地州的交通距离,解决了深入沙漠腹地开发石油的交通运输问题,也为旅行者提供了一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通道。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沙漠公路
和田,悠久 历史 、风光旖旎、 美食 香甜,它像一本引人入胜的奇书,期待你亲手翻开它的精彩。
进入“美国国家地理官方商城七夕专区”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买籽料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商家如此介绍:“这么老熟的料子,油度你随便上手玩”,这老熟一般都是指年龄的嘛,难道和田玉也分老人和年轻的?
当一位朋友刚步入玉友之列,首先被传授的便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而最容易接受的也是籽玉的白度判断标准。对于授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表述的;对于受者来说,白度是最容易被比较的。
两件玉器,只需放在一块儿,即使是不知玉为何物的人,也总能判断出谁更白一些。对于一种市场化商品,标准是必需的,而白度对于籽玉来说是最易成为标准的指标,于是白度便成为了当今籽玉优劣判断的首要指标,在判断籽玉市场价格时起到了主导作用。
因此矛盾便出现了,如果仅比白度,俄料、青海料的白可以轻松赶上甚至超过和田籽玉的白,和田籽玉之优在何处?和田籽玉价值之高又为何而高呢?这我们就要回过头看看古人为何崇玉、爱玉、佩玉、玩玉的了。
“石之美者谓之玉”,玉之所以区别于石,是因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导玉之价值的,是玉的温润之泽。
。一旦玉友深入地玩玉,“老气”、“老结”、“老坑”、“熟糯”等一些比“白度”虚无飘忽得多的词语便会在耳边频繁出现,而事实上这些无标准可循的“标准”,却是对和田玉理解必须跨过的一道“槛”,一旦融通,便是玩玉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其实,“老气”“老坑”等词汇可以概括为籽玉的“成熟度”,而这个“熟”在籽玉身上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看结构
“无结构”是现今常被提起的一个词,而如何才算无结构,其标准却又不一。很多人认为无结构必须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条件下,肉眼直视观察玉内无任何结构。
无结构就意味着玉质极致密,是纤维状交织结构的极端形态,因此无结构的“熟”玉密度和硬度会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处有时会显透,但区别于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韧性与刚性并存的“熟透”。整体观察“熟”玉的质地柔韧中又透显出刚性,会散出一种宝光感。
2、看玉色
老玩家都会有一个感觉,往往质地特好的籽玉很难达到特级白的标准,而色极白的籽玉往往质地又会显疏松,有干涩之感。这就如同雪与冰的关系,两者本是同一物质,雪的结构疏松,更易折射光线,就显得很白,而一旦由雪变为冰以后,结构紧了密度高了,颜色也就没那么白了。
而我们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黄,有人说它的白色会微泛粉,其实都是想形容“脂白”这个概念,“脂白”绝不是雪白,更不是纸白。
“熟”玉之色应是有油脂光泽的暖白色调,这种色调自然而然地会给人一种精光内蕴之感,不是极白,却又比极白更让人感觉心情静谧,似乎玉与人可以由此而融为一体。“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须被强调的,色可以偏青,但绝不可偏灰偏冷,否则它又如何能被称之为“熟”呢?
3、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为籽玉的重要身份证明,以至于明明一块可以完整对称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贵之皮”,而同时日益成长的“高科技”手段让玩家们对毛孔也越来越把握不定,但总的说来以今日之工艺,天然毛孔与人造毛孔还是能区别一二的,毕竟长期积累与短期速成给人的第一感觉总会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别。
再来说“熟”玉的毛孔,由于“熟”玉的质地紧密,其毛孔也相对细微,表面不会有较深的坑洼,毛孔大小也相对较平均,但一定要区别于喷砂毛孔的机械平均感。用肉眼观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畅,不会有粗滞感。
4、看皮色
还是由于“熟”玉质地紧密的缘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于是只能在极浅的表面着色化开,因此“熟”玉的皮色多为洒金色,且多为活皮、油皮。所以说“洒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会感觉其表面有一层不易察觉的淡**包裹,那其实也是一层洒金皮,所以这类料开出后里面的肉往往会比表面更显白一些。
5、看形状
“熟”玉的形状在籽玉中最为流畅,过渡最为自然,不会有鲜明的棱角,包括一些老的断面绷茬,都在岁月的历练下变得柔和顺滑,把玩起来给人一种舒爽感。
6、看手感
判断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净水中浸泡至少一昼夜,去除其表面油迹污渍的残留,以避免影响真实手感。
“熟”玉从水中取出时,由于其表面毛孔细密,可以观察到水与玉会迅速分离,甚至不用擦拭玉就会将水几乎完全排除。将“熟”玉握于手中摩挲感觉,如婴儿肌肤般的凝脂之感便会在此刻出现,顺滑流畅,毫不滞手,甚至让人担心它会脱手而出。
那么什么是“生”籽料那?
生的和田玉是因为年份不够就被人开采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生的和田玉就像生的大米一样,没有熟那种油性,没有油脂感,就会有干干的感觉,而且透明度极低。就好像种的庄稼,还在生长中就采摘出来了,也就是还没有成熟。(新坑料就属于生)
(青海料新坑)
“新坑料”:指的就是现代开采出来的和田玉料。由于受自然洗礼时间较短,所以其矿物颗粒较大,内部结构疏松,玉质较差。新坑料往往水头过大,整体略显清透,或料质不够纯净,水头较差,缺乏油润度,看上去给人一种发闷的感觉。另外,通常在加工过程中,新坑料往往比较容易“起性”。
籽料以白为贵,以熟为尊。无论如何,判断料子的老熟程度都是老玩家的一项必修功课,和田玉圈子就是要在这种不断的交流和分析中,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多玩多看,才能感受到人与和田玉的和谐之道。
中国人喜爱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八千年之久,各类玉材也不下几十种,要想分门别类地弄清它们,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用心观察。由此可知,玉器的收藏鉴赏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和经验长期积累的过程。
什么是玉?在古代文献中,泛指一切温润而带有光泽的美石。古人辨玉主要以质地颜色为基本标准。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发现玉石并钻孔磨制成小件挂饰至今,玉器已经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国玉料主要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河南密玉、陕西蓝田玉、甘肃肃州玉和北京京白玉等,其中以产于新疆昆仑山麓矶河床中的和田玉最为珍贵。但和田玉从殷商时代至今已连续开采4000多年,产量也越来越低,目前价格扶摇直上,尤其是上等白玉、碧玉的价格,每年都出现几倍的上涨,古玉收藏的升值潜力可想而知。
明清玉器收藏首选
玉器收藏爱好者大多是从对玉器的喜爱而开始的,当他们从书籍、图册上了解到一些古玉器的相关知识后,便逐渐在古玩市嘲跌摸滚爬”,慢慢认识了解了古玉,并能初步分辨出什么是和田玉,什么是岫岩玉的。因此,本刊收藏专家建议,古玉收藏应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入古玉收藏者最好从明清玉器开始收藏,特别是流行于明清两代的民间玉器。
专家们介绍,我国玉器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古高玉器(新石器时期、商代、西周、东周),汉唐玉器、宋元玉器和明清玉器几个具备典型特点的时期。其中,明清玉器集古今之大成,其阴刻、阳刻、浮雕、透雕、俏色,描金镶嵌无所不备,而且,线条婉转流畅,变化多姿,外表则润滑细腻,光泽柔和,做工精细,雍容典雅,其高超的雕琢技艺为历代玉器之最。尤其是清代的玉器,无论是从材质、品种、数量、加工技术和装饰纹饰上,都达到了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高度。
乾隆20年至24年间,随着和田玉石运输渠道的畅通,也使得大量和田玉材流入民间,集中在北京、广州、苏州、上海等地。当时,苏州的专诸巷,就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创造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玉器。当时的和田玉走红,简直到了不容其他地方玉材插足的地步。正因如此,至今仍有许多小件玉器散落在民间。其中,动物生肖类的佩玩占了大宗,如人、马、鹿、猪、兔、鱼、蝉、鸳鸯等。其次就是各类装饰、手镯、翎管、戒指、环、钗、簪、及雕花玉片等。器皿用具笔杆、印章、拐杖头等等。由于这些小件民间玉器档次较低,往往为大收藏家所不屑,而且其价格也不是很高,因此对于初涉古玉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不能不说这是收藏了解玉器的一条捷径。
专家顾问团介绍,细心观察明清玉件就会发现,明工与清工相比,只是用刀的粗疏简劲等几处不同,而明代早期技艺显然留有元代玉雕风格。同样,西周玉雕风格均由殷商变化而来,而殷商玉器又受中原龙山文化风格影响,龙山文化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汇集而成。这也是初学收藏鉴赏玉器者的必须掌握的常识。
细辨沁色可识真伪
玉有不同的颜色,一般以纯而鲜艳漂亮为优品。古人辨玉分为白、青、黄、碧、墨5种颜色。以色为玉石划分等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区别玉材的一大法则。因此,玉的颜色是鉴定玉器优劣真伪的主要依据。而在古玉中,玉石的沁色因其丰富多彩、绚丽斑斓,更为收藏鉴赏家所珍爱。
据介绍,古代玉器长期埋于地下,由于受温度、湿度以及各种物质的作用而发生的色变,被称为沁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仿古者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往往采用人工仿沁的方式,改变玉器的颜色,牟取高额利益。仿沁的手法也各种各样,较难辨认。
本报收藏顾问团专家介绍,一般仿制古玉沁色者采取的是小件玉器植入羊腿中,数年后取出,因此,玉器表面会形成如古玉红丝沁般的血色细丝,俗称“羊玉”,这种仿沁玉的特点是玉质略显干涩。
另外,仿沁还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1、将质地松软的玉器用乌梅水煮,然后用提油法上色,俗称“梅玉”。
2、将玉与铁屑拌在一起,以醋淬而埋于地下。数月后,玉器表面被铁屑蚀出橘皮纹,杂有土斑和深红色铁锈,俗称“叩玉”。
3、通过烧烤玉器使颜色变白以充古代的鸡骨白,鸡骨白玉与真玉相比表面有火烧的细裂纹。
4、“提油”上色的玉器,颜色渗入玉肌,这种作伪的沁色在天阴时颜色较鲜,天晴时则略显混浊。
掌握以上方式,并且对到手的古玉仔细把玩和细心比较,就能慢慢掌握古玉的特点,也就能更具“法眼”。同时,常观察了解市场玉器动态,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吃药”,遭受经济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