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的传统文化寓意,满月送老虎有什么讲究

虎的传统文化寓意,满月送老虎有什么讲究,第1张

虎的传统文化寓意

9月6日电 (韦衍行)9月6日,2022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一张文化名片,至今已连续出版12年。12年来,故宫日历共收录4300余件文物,通过日历这一载体,成规模地展示了故宫文物品,既是对《故宫日历》经典的传承,也是对故宫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

2022年是农历壬寅年,生肖虎,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是山兽之君、百兽之长,寓意吉祥平安,是活力和荣耀的象征。2022年《故宫日历》以“吉虎迎新岁 山河庆升平”为主题,选取故宫馆的表现虎与武备、骑射、运动相关的文物品,从不同角度呈现了365件不同朝代、不同类型、不同材质的珍贵文物,分别展现了虎虎生威、吉虎迎瑞、虎啸丹青、冬运冰嬉等丰富内容。

在形式上,2022年《故宫日历》面目一新。封面采自故宫品“清代红色纱绣云纹飞虎旗”,为清宫戏剧机构升平署所用旗类道具;“故宫日历”四字仍然为碑拓集字,背景“虎”字为魏碑集字,韵味萦绕;护封为铜版纸烫金,背面印有2022年年历,可以日常使用而不丢弃;书脊包布为《故宫日历》定制的宫墙红布;裸脊锁线,保证可平摊展开,又不会散页,锁线颜色为红色,书中,富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气息;内页纸张为定制艺术纸,纸面有涂层,更大程度上还 物的色彩。

在内容编排上,2022年《故宫日历》先呈现直接表现虎的器物、绘画、配饰、服饰等文物,展现虎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与文化内涵,然后扩展到表现神兽、猛兽、萌猫的文物,再延伸到“虎虎有生气”地反映武备、骑射、运动等题材的文物,最后着落在《冰嬉图》,呼应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指出,保护和传承好故宫承载的优秀文化大有可为,《故宫日历》系列图书就是传承故宫所承载的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活案例。它不仅仅是介绍文物、介绍故宫、传播历史知识的图书,更成为故宫博物院立足本院实际,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阵地、一面。

说,《故宫日历》拿在手中,读者可以看到,从1933到1937年的《故宫日历》算起,这本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出版物历久弥新。而2022年《故宫日历》以新的面貌开启了又一个十二年,这凝聚了九十多年来故宫人不断地进行学术挖掘、学术探索的精神,把故宫及其收的文物蕴含的人文精神、多元的价值,每年都以全新的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

为了保证读者权益,有效防范,2022年《故宫日历》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采取了“一书”的形式,推出双重防伪功能。扫描封二及护封后勒口,可以防伪验真。此外,2022年《故宫日历》还利用AR科技给文物观感带来全新体验。同时,阅读纸质书的同时还可欣赏线上数字日历,这也是《故宫日历》今年为读者献上的赠阅活动。(本文由故宫博物院提供)

以上就是与虎的传统文化寓意相关内容,是关于文物的分享。看完满月送老虎有什么讲究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虎象征威严与权势。

老虎,是地球上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重可超200公斤,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王”字就是因老虎而来,因此老虎也被称为“兽中之王”。

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中国是虎种最多的国家。早在200万年前,被称之为“中华祖虎”的现代虎祖先,就生活在我们华夏大地上。自然而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的形象随处可见。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距今大约6000年,按照“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格局安放在墓葬主人东西两侧,被誉为“中华第一虎”。

我国“镇国之宝”司母戊大鼎,在其鼎耳外侧也饰有一对虎纹,虎口相向,口中含着人头。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用于调兵遣将的兵符上面通常刻有一只老虎,称为虎符,它最早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最著名的虎符事件应该算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魏国公子信陵君为了救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窃得虎符,最后大破秦兵,救了赵国。

在民间,人们认为“虎毒不食子”,小孩穿上绣有虎头的虎鞋、虎帽,被视为能够驱邪避祸、吉祥平安。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称为寅。历史上涌现出不少属虎的名人,比如秦始皇、李时珍、张衡、唐伯虎等。

扩展资料

相关文化——图腾

虎的崇拜应源自楚文化中对虎的图腾崇拜。虎一直受到举足轻重崇拜,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有出现,但在中国西南地区最为流行。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中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汉代人把虎看作是森林之王。白虎是五百年才能变白的虎,是神物,而且仙人往往也乘虎升天。

是镇西之兽。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而没有成为帝王的象征,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

-虎

老虎是一种让人惧怕的凶猛动物,我们常说解梦最重要的是看当时的心情,如果梦境带给你恐惧感,那么就预示着你身边有紧张的事情出现。梦见老虎也是一样,通常都代表的困难。不过老虎同时也是一种活力猛兽的象征,这时候他就预示着你的父亲,上司或者工作事业。 但是还是要看具体梦境分析

1、虎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虎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同时,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荣耀。

2、被视为威武勇猛,豪爽正义,文彩华美,气宇轩昂的象征。有辟邪降魅,四方安康之吉祥寓意。

3、从古至今,虎都被誉为“百兽之王”,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早在“仰韶文化”时代,龙虎图案便代表了力量与尊贵。

虎象征压倒一切、所向无敌的威力;虎象征着权力、热情和大胆。

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虎是强壮、威武的象征,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同时,虎又是兽中之王,代表威严,权利,荣耀。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英文名:Tiger):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名词解释: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虎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谚语,有人说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为内容的谚语数量众多,流传广泛,是广大群众所创造并喜闻乐见的富有气息和情趣的语言表达形式。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强摁头”、“兔子不吃窝边草”……等等。与老虎有关的谚语也十分丰富,这些谚语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权威的面前。如封建社会中那些当官的,无论是生活在帝王身边的文臣武将,还是那些达官显贵的下属,凡事总得谨小慎微,服从上级和帝王的意志,必须视帝王国君和达官显贵的眼色并迎合其好恶行事,否则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会触怒他们,轻者有牢狱之a灾,重者就会招致杀身之祸,乃至斩首示众,诛夷九族。在官场或民间就流行着反映上述心态的谚语:“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之类。

  在人们心目中,老虎是威严与权势的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于是民谚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胡子谁敢摸?”、“老虎未吃人,样子赫杀人”。有些谚语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老虎藏在洞里不显威风”;后者如“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羊儿跑进虎群”、“老虎进了城,家家都闭门”、“好虎架不住狼群”……有些谚语,绝大多数除了表面的具有比喻或象征性的浅层含义之外,还有其本质的深层含义,表现为或具有某种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或者在这些谚语的背后,潜藏着首先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这种谚语实际上是种比喻,可能是某种象征,都是思维 的美丽之花,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设想或虚构出来的。如:“老虎头上扑苍蝇”、“老虎头上搔痒”、“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总有一天会吃亏”、“猪给老虎拜年,有去而无归”、“苛政猛于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些谚语,都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与浓缩,是极为精湛的语言艺术。

  如上述所举谚语中的“羊披上虎皮,见到老虎还是害怕”,这与汉代扬雄在《法言·吾子》中所述的“羊质虎皮”的寓言故事,无论是构思的新颖,主旨的深刻,还是表现手法,都可以就是含意深刻的古训,又可以就是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格言或名言、警语。又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它的表层语意并不深,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进入老虎居住的洞穴,就无法得到你想得到的小老虎。但是,这条谚语由比喻而出来的的主旨却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你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达到某种目的,如果不冒风险,不以艰苦的努力与实践,就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就不能如愿以偿,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条谚语在民间或者是上层流传都十分广泛,其典出于《东观汉记·一六·班超传》原本作“不探虎穴,不得虎子”。这个典故是说:班超带领汉军去攻打在边境经常进犯匈奴,久而久之,将士都有些厌战情绪。一次,班超与将士三十六人在一起饮酒,个个喝得面红耳赤,情绪高涨勃发,兴味盎然。于是班超就乘着酒兴,面对将士的厌战,愤怒地激励将士道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现在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着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袭击匈奴的兵营。这样,不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军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备,一定会使匈奴之军在不备而战之中惊恐万状,措手不及,他们就会被我威武之师,消灭得干干净净!”这个典故历经演变,深入民间,成为人民大众的口头禅,妇孺皆知,童叟均晓。这条近乎格言或警语式的谚语,还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吕蒙传》);但后世用得最多的还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从正面说,也写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后浓缩为成语“虎穴得子”。由此可见,与虎有关的任何一条谚语,从其创造或演变的过程来看,不知凝聚了人民大众中多少的智慧与心血,它是一语言矿山中提炼出来的一克镭,也是语言中的精化或者精萃。

  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人们爱虎而畏虎。因此人们也将虎视为凶猛、残暴的动物,民间有不少打虎的传说,出现了不少猎虎、打虎、射虎的猛将与壮士,从汉代射虎入石的李广虎将,到黑旋风李逵为救母而杀虎、行者武松于景阳冈打虎……等等。这些故事在今天看来,对于保护人类的生态环境抢救并保护现已濒临绝种的老虎的现实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甚至于是违法的。但是从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及产生的社会心理来看,却反映了人类保护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这种心理在民间传说或民谚中也有反映。因此老虎虽然威武凶猛,但也有英雄壮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气有胆量去打“虎”,将“虎”与某种强权恶势联系起来以英勇无畏之气魄去“打虎”、“斗虎”、“灭虎”,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强权恶势力的象征之物。寄寓人们上述心理或思想、愿望的谚语也不少。如:“敢把皇帝拉下马则老虎也得掰掉牙”、“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尾巴挂扫帚,威风扫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头捡大砖”、“虎入陷井,走投无路”……这说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为惧的,还说明,凶恶、残暴的“老虎”,作为某种权势或权威的象征,它也会有“虎”死倒威的时候,寿终正寝的命运。这些谚语的寓意或主旨,对于肖虎的人来说,是足以为训的。

  再说与虎有关的歇后语。歇后语也是俗语的一种,多为群众创造并喜用、习用,具有幽默诙谐、通俗形象的特点和特殊结构之定型语句。歇后语一般由前后两部分作用于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隐语;后一部分是本意,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或引伸。使用时通常是只说第一部分而隐去后一部分,有意停歇,让听者玩味揣摩,故又称“歇后”或隐语。歇后语可分为两种,一是谐音的,一种是比喻的。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与虎有关的歇后语也是十分丰富和精彩的,如果从内容的性质来给与虎相关的歇后语分类,可分为如下凡类:

  表现老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刚强、胆魄、活力等的:

  老虎进村:没人敢理

  老虎栽跟头:腰板挺硬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去骑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老虎下山:来势凶猛

  老虎上山:谁敢阻拦

  老虎拧尾巴:发威

  老虎打屁:闻都不敢闻

  老虎死了发疹:不倒威

  老虎跳舞:张牙舞爪

  老虎上街:人人害怕

  老虎长了翅膀:神了

  表现老虎的生态习性的有:

  老虎打哈欠:口气真大

  老虎藏在洞里:威风不显

  老虎走路:不要伴,独来独往

  老虎进山洞:瞻前不顾后

  老虎不吃素:专啃硬骨头

  老虎不吃猪:世上没见

  老虎捉蟋蟀:笨手笨脚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

  老虎吃樱桃:馋红了眼

  老虎吃太阳:白张了嘴

  老虎吃棒子:刁(叼)棍

  老虎吃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老虎爬树:不会那一套,荒唐

  表现老虎的凶猛、暴烈的有:

  老虎吃羊:弱肉强食

  老虎吃兔子:一口吞

  老虎吃头羊羔:不吐骨头

  老虎打架:不敢劝,没得劝

  老虎鼻上插葱:凶相(象)

  老虎窝里孩子哭:怪娘养的

  老虎的儿子:别看他(它)小

  表现老虎人面兽心,假装人相的有:

  老虎戴玛尼珠:假充活佛(藏语)

  老虎戴喇嘛帽:想着法子吃人

  老虎当和尚:人面兽心

  老虎背十字架:假装耶酥

  老虎披着皮:装样(羊)

  老虎吃草:装驴

  具有特殊的象征义、比喻义、引伸义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断后

  老虎尾巴挂炮竹:轰出去了

  老虎阴山卧:躺下装死

  老虎追得猫上树:多亏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没善兽(锡伯族)

  老虎跳山涧:玄(悬)起来了

  老虎洞里菩萨堂:莫名其妙(奇庙); 谁人敢进(敬)

  老虎窝里出狸猫:一代不如一代

  老虎进山神庙:老腐败(虎拜)

  老虎进口袋:自己找死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凶多吉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65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