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羊脂玉“山料”和“水料”

怎么区分羊脂玉“山料”和“水料”,第1张

  羊脂白玉又称“白玉”、“羊脂玉”,顾名思义就是好似羊脂(俗称羊油)一样的玉石。现代宝玉石学家的解释是: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闪石(95%)、阳起石和绿帘石,状如凝脂,为软玉的一类。古传“白璧无瑕”即指白玉,羊脂白玉属于玉中的优质品种,韧性和耐磨性却是玉石中最强的,入土数千年,也不会全部沁染。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昆仑山下荒原或绿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万年,产量稀少价值很高。羊脂白玉晶莹洁白,细腻滋润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点就是,特别的细腻、光亮、温润。上佳的羊脂白玉近于无瑕,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泽正如凝炼的油脂。羊脂白玉分“籽玉”与“山料”。

  “籽玉”:所谓“籽玉”是从昆仑山下玉河中捞取的,这种“籽玉”细密、温润、光泽如脂肪。有的“籽玉”肌里内含“饭渗”,呈欲化未化的白饭状,这是水产白玉的肌理特征之一;还有的因长期浸泡在水沙中带有各色的皮子。此种“籽玉”优于山料,极为珍罕。

  “山料”:山料,纯白如脂肪者少。据有关材料介绍,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料,均为采集仔料。到清代始采取山料。

  

  特征

  一是质地纯硬度高——羊脂白玉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以上,硬度为6~6.5,仅次于翡翠,韧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强的;二是结构细——羊脂玉中透闪石呈纤维毛毡状结构,由于具备了以上两个特征,羊脂白玉才能呈现出独特的“凝脂感”,也称为“油性”;其三颜色为羊脂白,不是纯白苍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

  从殷商时期到清代:据考古发现的材料介绍,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昆仑山出产的玉石已经传入中原。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历代帝王和王公贵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数为采集的子料。到元代开始采取山料,到清代以后山料的产量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子料。

  羊脂白玉自古以来人们极为重视,是玉中极品,非常珍贵。它不但象征着“仁、义、智、勇、洁”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征着“美好、高贵、吉祥、温柔、安谧”的世俗情感。

  在古代,帝王将相才有资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实已经证实,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玺是专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馆的馆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历代文物奉为“国宝”,例如出土的西汉“皇后之玺”就是利用晶莹无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考古专家的发现已故全国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曾在文章中称:“汉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实物证明就是指汉代水产羊脂白子玉而言。这就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证明了羊脂白玉,就是晶莹洁白而无瑕。其特点就是,特别洁白、光亮、温润、细密、油脂等。上佳的白玉无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刚刚割开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仅次于翡翠。因硬度高,入土2000多年,不全沁,但也不是不沁。质软的有鸡骨白,质硬的局部有瓷白,受沁和开窗部位,全呈“老化”现象。并不像原来那么白了,这不是一种毛病,而是出土古玉的特征。羊脂白玉浸泡在水土中2000余年,其质地硬密,温润如初,这就是它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它贵重价值所在。此羊脂白玉,汉代水产的白子玉,肌里有“饭渗”,后代很难仿制,只能天然浑成。明清时期的青白玉,皆无“饭渗”。羊脂白玉的鉴别要点必须满足五个方面,即质地纯、结构细、水头足、颜色羊脂白、油性重。

1、质地纯——羊脂玉中透闪石矿物含量达到99%。羊脂玉存在于围岩蚀变最完美的地段。当花岗闪长岩体与白云岩接触产生一系列接触变质岩系,白云岩变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浆晚期热液沿白云石大理岩构造裂隙通道,发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闪石岩。围岩蚀变形成了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化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岩三种岩相,羊脂玉就赋存于透闪石岩岩相中。

  

  2、结构细——羊脂玉中透闪石呈显微纤状变晶结晶及成集合体,在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下可对透闪石结晶粒度进行测定,羊脂玉中透闪石纤维状长度(纵向)0033-001mm,宽度(横向)00006-0001mm,这些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互相交织在一起,组成绒毛状结构、毡状结构、交织结构。显微纤状、绒毛状、毡状透闪石晶体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的特点就是在相同角度内,不显示均一的消光现象。

  3、水头足——水头、灵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称谓,在透闪石玉中常从厚度2mm为标准,白玉在这准则中呈现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头足说明呈现半透明状。

  4、颜色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灰色调。

  5、油性重——羊脂玉在人们手掌中不断的触摸过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产生一种"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细白玉中也有此现象,当羊脂玉坠于水中,提起玉体,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绵性也特好,所谓绵性,也就是韧性。

  产量:物以稀为贵,产量越少需求量越大,价值就越高。“恰如其分的稀少”也是影响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稀少会导致价格高,但有必要注意的是如果它太稀少,以至于人们无法认识到它,甚至慢慢地忘掉了它的美丽,市场的需求自然会减少,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另外,可能没有人会去宣传市场上几乎买不到的产品。

  耐久性:对于宝石,评价它的质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宝石的耐用性,和田玉也是同样的道理。白玉从远古的时候就被人类所认识,并广泛地用作工具、武器以及宗教祭祀的神器,其坚韧耐用,日久弥新的特点为古代中国人所崇尚。羊脂玉看似柔软,内质刚强坚韧,可以长久的佩带使用和传承。基于羊脂玉优秀的工艺性质,历代琢玉器名家,无不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作为施展自己雕刻技艺的首选玉石。

  文化:油润细腻的质地,“色如截脂”的净白,“常如肥物所染”的光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含蓄的审美观念,不张扬,不艳丽,不耀眼,用一种“精光内蕴”的美,吸引了中国人几千年。羊脂玉的美丽之中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多少人为之痴狂陶醉,千金散尽亦不悔。

  古人关于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的种种论述,更将玉石的人文内涵提高到了一种神圣的地步。

  古人将玉石的品质、色彩对应上了人品、文化内涵,如今众多藏家跟风势头也很严重,往往容易头脑发热。

  体积小: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和收藏是羊脂玉价高的一大因素。自古以来达官贵人、商界巨贾们热忠于投资于珠宝玉器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体积小,这极大方便了他们随时、亲自、秘密地保存和转移大量的资产,又可长期保值。

  

  1.避免与硬物撞碰。玉器受碰撞后很容易破裂,有时肉眼虽看不出裂纹,但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损坏,产生了暗裂纹,天长日久就会显露出来,大大损害其完美性和收藏价值。

  2.尽可能避免沾染灰尘、油污。玉器表面若有灰尘,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着于玉面,可用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洗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对于严重污染的旧玉可到生产、清洁玉器的专业公司用专业的超声波清洗保养。

  3.玉器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碰伤。

  4.避免与香水、化学药剂、肥皂或人体汗液接触。因为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后,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来的鲜艳度。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佩带之后要用柔弱的布擦净。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阳光暴晒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使水分蒸发,从而损害玉的品质。

玩和田玉的朋友,很多人只关注籽料的,觉得籽料更有价值,那么山料值不值得玩呢,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更想了解和田玉山料是什么意思了,从而决定是否要收藏山料,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和田玉山料,一起来了解吧!

一、和田玉山料是什么意思

山料以前是叫“宝盖玉”,它是原生矿,埋藏在地下,不像籽料会随着水流等作用待在河水中。

从狭义上来说,新疆的山料主要在昆仑山,如青玉和白玉,因为处于高海拔地区,让采集变得十分困难。

从广义上来说,山料的产地有新疆、青海、俄罗斯、韩国、加拿大,要求各元素的含量、折光率、结构等方面与新疆所产的和田玉基本上一样。

二 、哪些山料会更值得把玩和收藏呢

很多玩家感兴趣于田料、且末料、青海的野牛沟料、俄料里黑皮料、芭莎料,那么这些都是什么山料呢?

1、于田料

从于田开采的山料是比较正宗的,以前宫廷用玉都采用这地区的山料。于田料的特点是,玉质感好,纯净明澈,刚烈坚硬,水头充足,经雕刻之后,非常漂亮。

于田料产量低,主要是青白玉、青玉,市场很少见这料,这与矿主不舍得卖有关。

2、且末料

且末料中出产较多的是糖玉,白料很少。且末料的特点是油性好,脂粉足,盘玩时有包浆感,有些可以比得上籽料。

且末料也出产米达料,可以与95于田料媲美。米达料在打灯下无结构,油性、细度和提白效果好。

3、野牛沟料

野牛沟料没有水、透的感觉,但是糯性挺好的,有浑厚感,看起来细腻油润,出产于青海。

4、巴莎

出产于俄罗斯,结构粗大,不够老熟,不过细度、油性是不错的,也深受市场喜欢。

三、玩和田玉只认籽料,山料就一定差吗

和田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以细腻的质地、温润的光泽得到了众多人的喜欢,而优质的和田玉也变得尤为可贵。

很多朋友对和田玉籽料情有独钟,但是说起山料就觉得是普普通通的的,其实籽料很少,根据资料显示,且末山料年产量达到80-100吨,占到新疆和田玉总产量的70%-80%,按物以稀为贵的说法,籽料当然会更珍贵了。

但是你买到的籽料当真的是籽料吗?还有,山料和籽料只是在原石外貌上有很大差距,但是一些油性好,细腻的,有光泽的山料可以媲美籽料,不要觉得山料就一定差了。

像95于田料是玉石界所认可的百年难遇的山料极品,能遇上一块,基本上是被有条件的玩家不惜重金买下了。于田料的特点是白度上佳,结构细腻,无明显结构,油润。

俄料的碧玉的绿色更浓艳,黑点小,很少有绺裂,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若芜黄口料很有名,因为黄口料天然裂多,所以很少有黄口手镯、大把件、方牌的,有的话也是价值不菲的。

糖玉是山料里的大品种,好的糖料细腻油润,如蜜糖一样,非常好看。

市场上很多的翠青来自青海,翠青看起来如同春天枝头上的嫩芽,给人生机盎然之感。

青玉很有韧性,适合于做薄胎等工艺细腻复杂的作品,雕工非常美观。

塔青的肉质很细腻,油润度很高,一直为黑色系和田玉藏家们的青睐之选。

和田玉中不是仅有籽料是好料,有不少的山料也是值得收藏的,所以目光不要只停留在籽料上了,错过了那些优质的山料,就可惜了,其实那些会玩和田玉的朋友,往往手中多少有些山料。和田玉山料是什么意思,希望以上分享的内容能带给大家收获。

和田玉的籽料与山料的差别,主要从外观、结构、质感这几方面来进行对比。一般籽料外形看起来比山料圆润,几乎没有什么棱角,山料则有很多棱角,籽料的内部结构也要比山料更紧密些。和田玉籽料的质感普遍比山料更细腻,水润度和密度也比山料高。山料是和田玉最原始的形态,籽料的特点普遍块头较小,表面光滑。--引自网络

要了解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区别,首先要明确资料和山料的定义。籽料和山料都是和田玉的原材料,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和田玉都已经是人工加工之后的成品,其实在山上开采出来的和田玉并非这样的状态,按照形成过程外观特点等等,和田玉原材料可以分为山料和籽料。

和田玉的山料原封不动地躺在大山之内,没有经过位置变化,和田玉的籽料是山料在地下活动的变化中从山上滚落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种种磨难,质量差硬度小的山料被淘汰,硬度大质量好的山料被保存下来,经过河水的冲刷成为籽料,籽料是山料优胜劣汰的产品。

和田玉籽料和山料的最大区别在于,籽料外表有皮色和皮孔,皮孔就如同人的汗毛孔一样,山料没有这种特点。和田玉籽料经过河水的冲刷,表面的光泽度如同鹅卵石一般透亮,和田玉山料表面看起来比较干燥,有棱有角长期裸露在山体表面,有风化的痕迹。

一、不是和田玉。原因如下:

11玉带青色,如果是和田玉的话应属于青白类或青玉类。

12但是图像所显示玉的色太轻,没有和田玉的沉淀感。

13从光泽度和油润度来说,其都没有体现出和田玉的油润感。

14即使是山料,也应具备和田玉的特性,只是没有籽料那么好。

二、它是什么玉

21通过手感,掂量玉石的比重,和田玉的比重很大,所以很有“压手”,缅甸玉也比较重,而山东料、俄罗斯料、韩料质感都比较轻。

22用小刀划一下玉身,玉的硬度都比普通刀片高,不会被划伤,被划伤则为岫玉,没有什么价值

23用玉划玻璃,如果轻易能在玻璃上划出痕迹,则可能为硬度较高的缅甸玉,如果要很大力才能划伤玻璃,则可能为硬度较低的韩料、加拿大料。

24用强光透玉身,看其内部是否有大颗粒的絮状,则非缅甸玉

25如果商家给你和田玉的证书,则是俄罗斯料、青海料冒充新疆和田玉,但因为其有透闪石成分,所以鉴定为和田玉,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田。

三、给你发一张和田玉(青玉类)的对比一下

1、和田玉山料,指的是没有风化面表皮或风化层很薄的玉石荒料,也指产于新疆雪山上的原生玉矿,多从矿山露头或掌子面上所开采的原生矿石,目前和田玉山料主要出现于昆仑山一带。

2、从狭义上来讲,和田玉山料是产于新疆境内的和田玉。可从广义上来讲,和田玉山料并无产地限制的,只要与新疆和田玉同一族系,并且其各种元素的含量、折光率、结构、比重等多方面与新疆和田山料为同一种玉料,也可被称为和田玉山料。

3、从质地上来看,和田玉山料的质地仅次于籽料,与籽料相比和田玉山料的质地要略显粗糙,并且还有明显的棱角,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山料表面的颗粒感。并且因为和田玉山料形成环境的差异,其质地差别较大,比较容易分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0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