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等青白玉

什么是上等青白玉,第1张

青白玉(light greenish white jade)颜色介于白色和淡青色、淡绿色之间的软玉。一些浅色青玉和白玉相近时,区分有些含混,就称为青白玉了。其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8%左右。

清代宫廷玉器大部分都是用新疆和阗地区的玉料制作,玉料以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为主。在同等情况下,青白玉的价值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在清代宫廷玉器中,用青白玉做成的器皿最多。

玉质鉴别:

首先要鉴别是不是产自新疆的和田玉,其简单的鉴别方法如下:

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舌舐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放大镜观看法→ 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 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其次是根据和田玉的颜色来区别是不是青白玉,这个就相对简单些了,一般凭肉眼就能辨别了。青白玉和青玉都是以色定名的和田玉品种,在颜色和化学成分方面无量化指标。颜色最白者为和田白玉,颜色最青者为青玉,颜色介于青玉和白玉之间者,则称之为和田青白玉。

青白玉是和田玉。

青白玉(light greenish white jade)颜色介于白色和淡青色、淡绿色之间的软玉。一些浅色青玉和白玉相近时,区分有些含混,就称为青白玉了。其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8%左右。

清代宫廷玉器大部分都是用新疆和阗地区的玉料制作,玉料以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为主。在同等情况下,青白玉的价值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在清代宫廷玉器中,用青白玉做成的器皿最多。

青白玉的鉴别方法:

1、水鉴别法: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是伪劣货。

2、手触摸法:若是真玉用手摸一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视察法: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4、舌舐法: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涩的感觉。

5、放大镜观看法:将选购的玉器放在放大镜下观看,主要是有无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裂痕者为次之。即使是真玉,有裂痕的其价值亦大减,裂痕越多越明显的,价值也就越低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所以清代玉产地主要有除了苏州、扬州还有宫廷,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

乾隆、嘉庆年间是清玉的昌盛期。这时宫廷玉器充斥各个殿堂,各主要大城市玉肆十分兴旺。民间观玉赏玉之风兴盛,玉器的用途更加广泛,品类齐全。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新增的品种有山水、玉山子、浮雕图画式的玉屏风等;玉佩饰的种类更是非常丰富。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有的碾琢细致,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

翡翠自清代传入我国后便一统玉器天下,并被称之为“帝王玉”,其地位凌驾于各种宝玉之上。翠玉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代,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皇帝的喜好而创作了传世不朽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高507厘米,是一块难得的翡翠美玉。这棵翠玉白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整块半白半绿的翠玉、运用玉料自然的色泽颁布雕刻而成。绿处雕琢菜叶,白处雕琢菜帮。

在绿色最浓之处,还有两只昆虫,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菜叶自然翻卷,筋脉分明。螽斯俗名“纺织娘”或“蝈蝈儿”,这种昆虫善于鸣叫,繁殖力很强,也是祝福他人多子多孙的意思。

白菜寓意清清白白;谐音“百财”;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玉产地主要有宫廷、苏州、扬州,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造办处玉作,体现皇帝旨意;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赫赫有名的陆子刚、郭志通,均出身于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专诸巷玉器娇嫩细腻,平面镂刻是专诸玉作的一大特色,而其薄胎玉器,技艺更胜一筹。苏州玉雕以小巧玲珑见长,扬州则以大取胜,玉如意、玉山子是扬州玉雕业的著名产品。扬州玉山子特色明显,玉匠善把绘画技法与玉雕技法融会贯通,注意形象的准确刻画和内容情节的描述,讲究构图透视效果。

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玉山即其代表作。

“大禹治水”玉山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件重要的玉器,是我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清朝乾隆年间,新疆和田地区的密勒塔山中发现了一块重达6吨多的特大玉石。这块大玉石色泽青绿,光洁滋润,柔和如脂,是一块天赐的奇石。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乾隆皇帝闻听之后大喜,他决定将这块稀世宝玉雕琢成奇绝之珍。

乾隆喜爱书法绘画。他对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更是爱不释手,但由于年代久远,这幅画已经破损褪色了,而年过六旬的乾隆,产生了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于是下旨把这块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图,一方面为了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显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绩卓著,以求千古留名。

“大禹治水”玉山工程浩大,费时费工。玉样从新疆运到北京历时3年多,在宫内先按玉山的前后左右位置,画了4张图样,随后又制成蜡样,送乾隆阅示批准,随即发送扬州,因担心扬州天热,恐日久蜡样熔化,又照蜡样刻成木样,由苏扬匠师历6年琢成。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达535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玉山置于嵌金丝的褐色铜座上,以名贵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搭配,更显得雍容华贵,相映生辉。整块玉石被通体雕刻成山峰状,就好像是矗立在黄河中的一座大山。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种题材,匠师以写实的剔地起突工艺技法,将这些题材与材料的原有形状巧妙地结合起来。只见大山间重峦叠嶂,峭壁峥嵘,漫山遍野密布着苍松翠柏,在悬崖峭壁间,聚集着成群结队的治水大军,他们或是开山凿石,或是抬土运石。

在开岩者当中,可以看到治水大军的指挥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动传神,完美地再现了当年大禹率领民众开山引水的壮观场面。

在山巅浮云处,还雕成一个金神带着几个雷公模样的鬼怪,仿佛在开山爆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玉山运达北京后,择地安放,刻字钤印,又用两年功夫,颇费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钤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宝”方印,下方还有长篇御制诗及注文,可见乾隆对此作品何等骄傲,何等珍视,把它当作自己一生的总结。

清代玉器中有很多大型的观赏性“玉山”,以山水画为蓝本,就地取材,加以设计制作。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如“桐荫仕女图”,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红色,巧妙地琢制成茂密的树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诗意。在圆明园也发现有玉山子,宽31厘米,高26厘米,青玉质,青绿色间夹有**皮绺。以浮雕、透雕双勾技法琢刻出穿行于陡峭山崖间的仙翁,手持藤杖,宽衣大袖,长须齐胸,神采飘逸,一童子手攀枝条在前引路,一童子身背小筐,紧随仙人,整器系子玉整雕,借用我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巧妙地融合在玉雕创作中。

乾隆时所称的痕都斯坦玉器是具有阿拉伯风格的莫卧儿王朝玉器,乾隆中晚期时已大量进入内廷,得到乾隆的喜爱,其风格波及北京、苏州、扬州等玉肆。

新疆维吾尔族玉器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宫廷玉器和痕都斯坦玉器不同,虽属阿拉伯风格,但器形、纹饰均较单纯,光素器较多,不重磨工。

清代玉器无论是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鉴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清代玉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距今并不久远。因此玉器在现代风格、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相对与现代仿品比较近似。另一方面,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也不很明显,在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模仿制造。仿制清代玉器不像仿制高古玉器那样从风格、工艺和材料、光亮与质感、腐蚀与受沁、生坑或熟坑等等方面下功夫,清代玉器只需从风格工艺和熟旧效果上进行模仿,也就比较容易地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便给我们的鉴别与收藏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要从跟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玉器的加工设备、工艺技巧、加工手段、机械效果和玉器的质感变化上,进行细致的技术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否则没有其它更准确有效的手段解决这种难题。当我们掌握了真伪玉器之间存在的差异、细微变化和不同的特征时,就可以准确地把现代仿品从清代玉器中分离出来。下面笔者采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把这些区别作一论述。

一、 清代玉器原材料与现代仿玉所用材料对比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除此之外,清白玉料、黄玉、碧玉、墨玉等玉材也

被广泛使用。一般高白玉料用于官品及精品的加工,其余均为民间用玉。清代玉器一般说玉质好的工艺也精致,玉质差的工艺比较一般。有柳裂、有脏、有皮的玉料大多用于一般玉器和仿古玉器的加工。

现代制玉除使用少量的高白玉料制作玉坠、玉牌等外,很少有大料或用大料制作仿古玉器的情况。较广泛的是用青白玉料,残旧料和其它玉材改制。由于材料来源较困难,作伪者还经常使用新开发出来的代用料,这种代用料的玉质结构、硬度、密度都与和田玉材有明显的差别。

二、 清代制玉设备与现代仿玉设备的精度对比

清代制玉设备还没有电动装置,更没有无级变速装置,且设备的材料、结构、精度都比

较原始。由于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低,设备的材料结构较差,必然导致设备与材料的自我磨损,会使设备精度、稳定性差,磨制加工效率低。因此工艺误差大是清代玉器加工中无法避免的工艺缺陷和工艺特征。这种缺陷和特征清晰地反映在玉器的艺术效果上,这一点可从清代玉器中发现,其工艺精度存在着不小的误差,如对称方面的误差,线条磨制与平行方面的误差,磨制基面上的误差等也充分显示了清代制玉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水准。

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制作玉器的设备和精度、材料和结构、工具和介质、效率与稳定性、加工技术和加工精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一些辅助性工具,如:平行靠尺、角度尺、平面研磨设备等,大大提高了玉器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缩短了加工周期,使玉器的图案纹饰更为精确细致,规格更为标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制伪,其效果几可乱真。但是现代手段也不可避免地留下现代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时代烙印。清代加工设备上必然产生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我们识别真伪玉器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

三、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绘画对比

清代书法绘画,不但继承了传统的绘画艺术,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本时代的艺术风格,并不断影响着其它艺术门类。玉器绘画艺术就是借助清代各门类的艺术风格,以玉器特有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清代的历史文化,因此清代玉器的绘画设计带有浓厚的时代感。

现代玉器的绘画,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以现代绘画技法和风格仿制清代画风,其效果总欠于传统风格。因此仿制成形的玉器,从绘画风格上就可以分辨出真伪。如果仿制者采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解决了绘画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仿制结果也要取决于玉工在磨制工艺上是否完全能表现出这种仿真效果。如果制造者缺乏一定的美工基础,不充分领会传统风格,达不到美术与工艺的统一,也仍然制作不出足以乱真的仿制品。因此,完全可以从绘画的风格上找到仿制上的不足和差别。

四、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工艺对比

清代制玉设备存在着精度差、转速低、磨削量小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因而在玉器的加工精度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主要表现有:规格与标准方面的精度、对称度、线条平行度、基面平整度、棱角过渡误差等等。这些工艺误差是设备精度、磨削介质与工具造成的,不是磨制技艺所能改变得了的。但是玉工完全有能力掌握磨制效果。利用低转速,低磨削量,可以进行反复磨削和修饰,直到磨制出充分显现玉器的艺术效果为止。虽然加工周期长,效率低,但可以体现玉器的艺术效果,做到各部位磨制细腻均匀。由于转速低磨削介质细腻,玉工手握玉件可以把握控制磨削量和磨削力度,当玉器成形后,就能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给最后抛光工艺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设备的精度极限和玉工的磨制技巧,形成了清代玉器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征。

现代的设备与工具要比清代的先进得多,不但精度高同时稳定性能好。有条件采用现代的磨削介质和先进的磨削工具进行加工,利用辅助工具提高加工精度,用其它一系列的革新手段提高仿制效果。这种效果表现在:玉器的纹饰图案比清代精细得多,微雕工艺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磨制光洁度与清代玉器光感极相似。说明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不但完全有能力仿照清代玉器,在一些方面还大大超过了清代制玉水平。但现代设备、工具、技术又会造成一定的工艺缺陷和不足。由于精度高、转速快、磨削量大,会造成线条过渡不均匀,磨削深浅不一致,磨削线条不好,整体光亮度差等。从以上的效果进行一些技术分析能够发现哪些玉器是清代传统工艺制作的,哪些是现代设备技术仿照的

五、 清代制玉与现代仿玉所用磨削介质的对比

清代制玉所用磨削介质是传统的石英沙(俗称沙浆)。这种沙浆颗粒筛选细腻,纯度较低并搀杂其它岩石颗粒。这种介质会提高玉器的光洁度,能够使图案文饰磨制过渡性好,表面光滑细润,没有锋利的磨削划痕,加工过程中便于控制磨削量。所以,清代玉器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工艺柔和舒服、磨削适量、手感好、光亮适度、纹饰清晰,完整地体现了玉器的艺术效果。

现代制玉采用高纯度金钢沙或钻石粉。这种磨削材料耐磨性能好,颗粒锋利,磨削速度快,磨削量大,加工周期短。磨制出的玉器,纹饰图案线条极其精细。但由于手工操作很难控制磨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会造成磨削力度控制不稳,产生线条、弧面、曲线,过渡性也不好,磨削光洁度差。这种不足很难有重新修饰的余地。、

使用现代磨削材料加工玉器,产生的工艺效果与清代沙浆工艺产生的工艺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从这些差别可以准确地辨别玉器的真伪。

六、 清代玉器的腐蚀与现代仿玉作沁的对比

清代玉器由于年代延续较短,玉器被腐蚀的部位较轻微,只是在玉器的柳裂部位或边角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沁色,对玉器整体影响不大。有些柳裂部位有极细微的裂痕并有锯齿形腐蚀带,沁色有油质光泽并带有轻微的渗透过渡现象。有些生坑玉器表面粘附着氧化铁锈斑,当这种锈斑剥落以后,表面会留下清洗不掉的淡红色沁斑,并有轻微的表皮渗透。传世玉的表面无论是收藏或是把玩盘带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氧化现象,人们称为“包浆”。由于玉器表面硬度不均匀,会在表面产生极细微的腐蚀点。另外玉器的边角受腐蚀后会使腐蚀部位硬度降低,产生轻微的腐蚀残迹。这种残缺没有锋利的尖角,残痕过渡自然。

现代仿品作腐蚀的方法,主要采用人为碰残,然后进行强化染色,以此假冒玉器的自然腐蚀。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种人为制残产生的残痕结构与自然形成的明显不同,其残痕尖利,染色后残痕中存留着染料沉积物,这种人工染色很容易被清洗掉。另一种作沁是使用传统的提油法,其结果会使玉器表面失掉光泽没有透润感。由于人为强化作沁,致使柳裂部位形成杂质封填现象,并带有生硬的色带,没有向纵深渗透过渡现象。玉器经强化处理后表面会有明显的油腻感,特别是在手中把玩,这种感觉更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玉器在一定温度下,强化渗透物不断向外溢出造成的。这种认为强化与自然渗透受沁,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地体验出来。

七、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质感对比

清代玉器的质感,包括光亮感、手感、熟旧感、透润感、油质感、物质渗透程度等几个方面。生坑玉器一般保持原有的光亮感,无论是成形后及入土,还是生前盘带后入土,表面都会粘附一些沉降物质,并有腐蚀受沁现象。生坑玉器由于受地下温度、湿度的长期渗透,出土后经盘磨很快就会出现油透的质感。熟坑玉器一般经人体温度、汗液、水气、酸碱等物质长期渗透,并受外部环境的辐射氧化,经长期的把玩盘带逐渐使玉器产生油质感、透润感和熟透感。这主要取决于玉器本身的硬度和密度。玉石本身存在着可渗透性,经长期渗透会使玉石内部折射加强,因此人们感觉玉器的透明感越来越好。玉器的熟旧质感是通过长期盘带把玩形成的,由于盘磨使玉器的棱角过渡逐渐圆润,手感更好。通过放大观察,可以看出其表面有不规则划痕和碰残痕迹。在光透下观察,玉表面白度与内部白度有细微差别。随时间的延续与传世把玩,玉器会逐渐呈现细腻油润的质感。

现代仿品无论怎样进行表面质感的强化处理都不会产生自然熟旧的质感效果。这种短期强化与长期自然形成的效果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玉表反光度极强,或者玉表没有光泽。这两种仿制光度,都不能充分达到清代玉器的质感效果。玉质内部由于没有长期把玩的过程和物质渗透过程,也不会出现折射形成的透润感,而且有些玉器仍存在明显的磨削和光亮划痕,更不会产生由于长期盘带留下的自然划伤和自然碰残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仿制品没有这样的时间、环境和条件,因此也决不会产生出自然熟旧的质感效果。

八、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抛光对比

清代玉器的光亮效果与玉器的前期磨制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清代玉器成形以后,总体光亮度已有很大提高。由于抛光材料细腻,经抛光以后玉器总体光亮适中,很少发现玉表有划痕现象,并且玉器的图案纹饰仍保持前期磨制的清晰效果。

现代仿品在前期磨制过程中,总体粗糙,光亮度差。为了达到高光亮度,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强化抛光。虽然光亮度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强化抛光,致使玉器图案、文饰受损,甚至造成精细纹饰模糊不清。有透雕工艺的玉器内壁较粗糙无法进行有效的抛光,造成各部位光亮产生误差。现代制玉采取高效率,高精度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工艺缺陷是很难克服和补救的。

使用的抛光材料很难使仿品达到清代玉器的光亮效果。

九、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在磨制平面、透雕、浮雕方面的对比

清代玉器的基面是采用人工铲磨面成的,平面有细微的波浪感。透雕是采用线切割的方法进行的,其断面不但垂直度好,断面与平面夹角锋利,切割光亮度高且一次性切割成形。浮雕采用人工校准修磨,不依靠任何辅助工具,而且玉器的弧面、凹面等过渡圆滑,很少有磨削过火或不均匀的现象。

现代仿品,例如玉牌及其其它带有平面的玉器,一般使用平面研磨设备进行加工。这种工艺可以使平面及其平整但与浮雕接触夹角过渡不好。玉牌的边框线是采用平行靠尺磨制而成的,线条的粗细磨制,一致性极好,而且高度、平行度也十分精确。现代浮雕工艺,由于很难控制磨削力度与磨削量,会造成多磨或少磨,线条不均匀和深浅不意义的现象。透雕工艺虽然也采用线切割方式,但切割垂直度不好,切割面粗糙,与平面夹角部位角度不锋利。

采用现代设备和新工艺制作的仿品,很容易产生仿制缺陷,我们根据仿制技术所产生的不足和漏洞,以及仿品所暴露出来的工艺差距来寻找与清代玉器的不同之处,就可以做到准确的辨别真伪。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与对比,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清代玉器的工艺效果是与清代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分不开的,设备的精度误差必然会造成产品的精度误差。根据这些基本的机械原理,结合清代玉器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与艺术效果,可对清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有更深的认识。

另一方面分析也看到,现代仿玉使用的设备及其技术、精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利用现代设备技术制造玉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发展了玉器文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利用先进技术仿制伪品,以此达到获取暴利的不正常现象。

一些仿品使很多人上当受骗,有些伪品甚至进入了拍卖市场。收藏家与行家们只能依靠自己的鉴别能力和辨伪水平进行收藏,而广大的爱好者也只能采取真品当伪品价格买的方法应付,或者盲目购买,交了很多不该交的学费。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现代制伪技术,没有掌握一系列辩伪要领,轻信冒牌行家。所以只有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22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