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佩戴在手腕上的玉镯,它最高级的用途是什么你可知道?

时常佩戴在手腕上的玉镯,它最高级的用途是什么你可知道?,第1张

玉璧的前世是怎样的情形呢?考古学家发现了它的胎记,寻着胎记,最终我们找到了它的祖型!

齐家文化玉璧

大部分的人认为,璧是环、镯由平面方向发展产生的。环、镯的成瑗成璧,会随着圆环宽度的变化,而发生形状方面的明显改变,由圆柱状逐渐趋于扁平形玉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玉环、玉镯朝立体方向发展后,会成筒成琮,而它们的形状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改变,逐渐由细小的圆柱环状趋向高筒形。环、镯的变化就这样循着一横一纵两个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形成了璧与琮这两大类新型玉器。

素面玉璧

关于璧和环的关系,我们可以在《说文》中得到印证。《说文》云:“璧,瑞玉,环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璧作为一种环状玉器,很可能是起源于实用的环、镯。除过文献记载之外,我们还有考古出土的实物作为印证。比如,一些良渚文化的玉璧,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就有戴在腕上的情况。所以,璧、瑗之类圆环形玉礼器的祖源,应是环、镯类实用装饰品,其他如有领环、有领璧也可能都是由环、镯变化而来。

刻有长乐二字的镂雕玉璧

从出土文物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环、镯在形态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也会在很多情况下,保持原有的一些做工和用途,那就是它们始终保持着初始的一个特征,即它们的孔径(玉璧的内径,玉琮的内径都和玉镯,玉环的内径)大体是接近的。无论是瑗、璧、琮、筒形器、有领璧或有领环,多数情况,它们的内径与环、镯都是接近的,我们可以从这一点看出它们最初的用途和看出玉璧的胎记。

汉代玉璧

环、璧的内径,古时候称为“好”。《周礼玉人》说,璧“好三寸以为度”,意思是璧“好”,即璧的孔径,一般是三寸左右的直径为准,或者说璧的孔径最大也只能在三寸左右,不能超过三寸。如以战国一尺约23厘米计,又依据十寸为一尺的规则我们可以计算出,三寸应当约为69厘米,而69厘米刚好能够轻松的穿戴在小臂之上。故此可见最早的玉璧、玉琮是用于穿戴的。当然古人为何穿戴如此笨拙的玉璧、玉琮这可能就与当时的礼仪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了。

故宫博物院馆藏玉璧

在《三星堆祭祀坑》一书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璧、环、瑗等玉石器由大到小,似呈有规律的递减,但大小器物的好径却基本相等,只是肉(自穿孔至廓之间的实体部分)的宽度不同。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制作这类玉石器的管钻工具有特定的直径大小。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当时玉璧类礼器的使用有关,似乎这些器物都由大到小按规律依次递减变化,制作成配套组合的形式。另外,除璧、环、瑗之外,琮、镯、戚之类,凡是需钻大孔的,孔径大都在5~7厘米之间。“

芊芊玉指

这段话就足以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器物的造型可能来自于同一个祖型,而这个祖型,它应当是镯、环之类的实用性装饰器物。因为镯径太小不太符合男子的腕径标准,故而因该是此镯径应该为女子之腕径,而大多数女子的腕径正好在5~7厘米之间,平均约6厘米。而正因为这样的祖型存在,再加之原始社会神职人员大多数为女性,所以好径之间的尺寸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而后的考古发现也为此观点,提供了一些有力的证据,比如有些文化期的墓地上,会出现将琮戴在腕上的,将有领环有戴在腕上的,将璧也有戴在腕上的,相比于琮、璧的这种佩戴,镯、钏、环之类,就更是普遍了 。

男子手臂

好三寸,自然是腕三寸,以三寸之腕为度。这三寸应当超不过7厘米,一寸不过2厘米有余,大体合于周汉时期的尺度。我们可以把三寸(约7厘米)的腕围镯径之数,看作是一个常数(现代的环、镯内径仍然是如此),以腕围定内径,也在情理之中了(肘、指、手、足,在古代都曾经是长度单位的参照)。

镯子

如果以商代之尺长在158厘米左右计,周以前的三寸应该不足5厘米,这也许与史前的情形相去不远。要达到7厘米的常数,应当是四至五寸。环形器同“好”,好三寸,这“三寸”取自镯径,所以琮、璧、瑗好多为三寸,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玉璧

古代圆环类的器物,因为由单一用途变为多用途,器形也随之由单纯变化为复杂。我们看到,最先它们是比较纯粹的饰物,后来就被赋予了礼器的性质,造型也就脱离了实用的要求而发生了改变。大琮大璧的出现,便是饰物完成向礼器化转变的一个标志。璧羡与驵琮的出现,又使特定的礼器有了明确的权威性。当然,璧羡为度,驵琮为权,也只是体现了一种象征性而已。

玉璧 汉代

先来看“璧羡度尺”。何谓璧羡?《周礼典瑞》说:“璧羡以起度”。这个意思在《玉人》中再次提及:“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玉人》还说:“璧琮八寸,以眺聘。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驵琮五寸,宗后以为权。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瑑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

玉璧

宋代卫湜《礼记集说》言:“周公摄政,始作璧羡,以起天下之尺度”,这是说璧羡就是一个可以作尺子使用的器具。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说:“《典瑞》云:璧羡以起度。先郑云:羡,长也,此璧径长尺,以起度量。后郑云:羡,不圜之貌,盖广径八寸,袤一尺。又案《玉人》云,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先郑解羡,径也;好,璧孔也”。先郑解释“璧羡”就是璧的直径,也就是说是用直径为一尺的大璧当标准尺子使用。后郑却说这璧羡是长径一尺、短径八寸的一只扁璧。宋代王与之《周礼订义》依从此说,以为“周人璧羡之制,纵十寸横八寸,皆为度尺”。根据这样的理解,在宋代杨甲《六经图》上璧羡的模样,被画成了中间有穿孔的梭形。

故宫博物院馆藏玉璧

明代邢云路《古今律历考》说,“先郑释羡为径是,后郑释羡为延非。康成谓羡不圆,延其袤一尺而广狭焉者,盖以璧应圜九寸,减广一寸以益上下之袤一寸,则上下一尺,广八寸狭为八寸,此说非也”。他不同意后郑之说。实际上,这“璧羡为度”,也不会是要造出一个扁璧来,是说有了九寸之璧,那八寸十寸之数自然就可以准确得到了。

总之,玉璧、玉琮和玉镯之间的关联是否存在?玉璧最初是否佩戴于女性的手臂?其中的奥秘尚需要我们认真的去探讨研究。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古代圆玉可以分为四种:

一、玉璧:中心孔径小于边宽的圆玉;

  二、玉瑗:中心孔径大于边宽的圆玉;

  三、玉环:中心孔径等于边宽的圆玉;

  四、玉 :周边有一个缺口的圆玉。

  那么玉璧、玉瑗、玉环、玉这四种圆玉,在古代中国具有如何的用途和含义,《荀子大略》记载有“ 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反绝以环。”

  这就说明玉璧、玉瑗、玉环、玉古时有严格的使用场合和用途:

  一、玉璧: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卿大夫奉命会见邻国国君,都要执见面之礼,这在当时被称为“贽”,而玉璧是作为“贽”最为重要的礼物,这是古代极为严格的礼仪,使用玉璧向对方表达敬意和问候,这种礼仪逐渐演化为高级贵族彼此往来,也都以玉璧为“贽”的时尚和风气。

  由于璧的读音与“毕”、“毙”相似,所以古代玉璧也作为葬玉使用,一是将玉璧置于死者身下,表示必死,二是将玉璧含于死者口中,称为“含璧”,表示无生。这种使用玉璧的方式,也同时派生出降服者口含玉璧,衔璧表示自认死罪的用途。

  正是因为玉璧具有以示生死的作用,因而在古代中国地位低的人,往往要向地位高者赠璧以示敬意、问候和生死效忠,从而发展为好友之间互赠玉璧,以示为知心之交的凭证。

  二、玉瑗:

  玉瑗是一种地位高者召见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时凡天子召见诸侯,诸侯召见卿大夫的时候,都会命人拿着玉瑗,以为凭证。被召见者见到使者带来的玉瑗,便要立刻赶到召见者身旁听命。

  三、玉环、玉

  玉环和玉的形制相仿,只是玉有一缺口,正是这一缺口之别,这两种圆玉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环表示修好,认可,玉表示绝交,反对。

  古代流放边境的罪臣,三年之后,如果得到君王送来的玉环,便得知君王召其归还,因为环与还同音,如果得到玉,便知君王已与他断绝,返回无望,因为与绝音近。

(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

(5)敲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更多请到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81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