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shí 石姓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
据《元和姓纂》所记载,春秋时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石碏,他是卫国的贤臣。其子石厚曾帮助公子州吁杀掉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州吁上台后,为了树立威信,向外领频用兵,搞得卫国上下怨声载道。
后来,石碏设计将州吁和石厚两人骗到陈国,并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派人事先送给陈桓公,历数州吁、石厚的罪行,请陈侯把他们抓起来。所以,等州吁和石厚两人到陈国后就被抓了起来。石碏将两人处死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即卫宣公。
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得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之举,为世人所称道。石碏本是卫国的宗室,因封地在石邑,故人称石碏。他的后代,就以他的封地为姓,即为石氏,奉石碏为石姓始祖。
砼tóng:混凝土。
“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没有录音机,也没有复印机,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思维敏捷的蔡方荫就大胆用“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三字共有三十笔,而“人工石”三字才十笔,可省下二十笔,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合成了“砼”。
构形会意为“人工合成的石头,混凝土坚硬如石”。并在大学生中得到推广。笔画:横、撇、竖、横折、横、撇、捺、横、竖、横。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的读音正好与法文“BE—TON”,德国“Be—ton”,俄文”BE—TOH“混凝土一词的发音基本相同。这样,在建设领域中更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是个建筑工程专用字。
砳 拼音:[lè] 字义:1象声词,石头撞击声
五笔编码:ddg;拆分:d--石;d--石;g--识别码左右结构,最后一笔是“石”字的一横,所以识别码打横区的第一笔,即 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