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的河蚌里面有没有珍珠

河里的河蚌里面有没有珍珠,第1张

河蚌里面是有珍珠的。

但不是每个河蚌都会有,只有当外界的虫子或者是沙子等小颗粒进入到河蚌体内后,河蚌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刺激,会分泌一些珍珠质,将这些虫子和石头包裹起来,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了珍珠。

像蚌这样能产珍珠的贝类很多,大约有30种。当寄生虫或沙粒钻进这些贝类的贝壳内时,为了防护,贝类的外套膜就会加速分泌珍珠质,将它包住,这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珍珠。并不是大蚌就一定会长出大珍珠来。如果没有寄生虫或外物侵入蚌的体内,再大的蚌也不会长出珍珠来,更别说是大珍珠了。

河蚌里面是有珍珠的。

但不是每个河蚌都会有,只有当外界的虫子或者是沙子等小颗粒进入到河蚌体内后,河蚌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刺激,会分泌一些珍珠质,将这些虫子和石头包裹起来,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了珍珠。

海滨中的蛤、珍珠贝以及淡水里的蚌等贝类的最里层是“珍珠层”,它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组成的。当寄生虫、沙粒等异物钻进蛤、蚌的壳里时,它们一时无法将这些异物排出,受到痛痒的刺激后,就分泌珍珠质来包围它。天长日久,这些异物外面被包上很厚的珍珠质,最后变成了明亮的珍珠。

今天,在珠宝店里看到的珍珠基本上是人工养殖的产品。人们将一颗核注入到蚌或蛤中,一般两年后就可以收珠了。这个人工养殖的方法是由日本的御木本幸吉发明的,他于1896年获得了这个生产方式的专利权。

一开始,御木本幸吉使用一种比较小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这种蛤本身只有6至7厘米大,因此直径大于10毫米的日本珍珠是非常昂贵的。最近数十年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人们用比较大的珍珠蛤来生产珍珠,因此大于14毫米的珍珠已并不鲜见。

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老子之珠”重达6350克,差不多有一个西瓜那么大。这颗稀世珍宝现藏于美国一家银行的保险库内。

这颗珍珠是1934年的一次悲剧换来的。据说,当年在菲律宾山区,有一名酋长的儿子和朋友们一起到海边游泳,突然听到酋长的儿子一声惨叫,随即就不见了人影,人们立即潜入海里寻找。当在海底寻到酋长的儿子时,发现他的右手已被一只砗磲贝紧紧夹住,人们用铁棒把巨贝敲开后,意外地发现这颗“珍珠之王”。

能产珍珠的贝类约有20~30种。当产珠贝的两壳张开在水里活动的时候,如有小虫或砂粒等异物偶尔侵入壳内,贝体受到刺激,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就会把虫体或沙粒包围起来,并且层复一层地分泌珍珠质。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由珍珠质构成的珍珠,这就是天然珍珠。人们根据天然珍珠形成的原理,把预先准备好的、用贝壳或外套膜等制成的小球或核,植入贝体内,然后将这些贝放在适宜的水域里养殖,一段时间后(通常1.5~2年),植入的小球或核被外套膜所分泌的珍珠质包围,便形成了明晃晃的珍珠,这就是人工培育的珍珠。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培育珍珠的国家。根据记载,早在宋代便发明了人工养珠法。新中国成立后,人工培育珍珠有很大发展,我国的南方,如广东、广西等地,多用海产的珍珠贝来培育海产珍珠。江苏一带大都用河蚌(三角帆蚌)来培育淡水产珍珠,并且还育出了颜色艳丽的彩色珍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01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