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伯爵品牌黄金戒指的钢印,有两种,分别会在黄金戒指的内壁上,标注bjau750和bjPT950。 Bj这两个字母,是伯爵品牌的字母钢印缩写。Au750和PT950,分别代表着含金量75%的18K金和95%的铂金戒托。从1874年诞生以来,伯爵一直致力于培养奢侈尊贵的精神,将钟表与珠宝的工艺完全融合在一起。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18KEF 铭印表示该戒指为18K黄金。这是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银化妆饰品纯度和成色称号》(GB11887-1989)规定的成色称号和铭印标准。
根据该标准:
• 18K 代表金饰品金含量为18克拉,即18/24,金含量为75%。
• EF 代表该戒指为电子渠道浮法加工而成。电子渠道浮法是一种给金饰品表面钢印字母、数字或特定图案的技术。
• 1981年之前,我国金饰品成色称号和铭印较混乱,该标准出台后对Gold karats、成色称号和铭印字符进行了严格规定,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 该标准规定,18K 金饰品的铭印为“18K”,22K 为“22K”,24K 为“24K”。铭印位置在产品的隐蔽位置,如内环、扣环内侧等。
• “EF”两个字母代表制作该产品的工艺为电子渠道浮法,是对18K这个成色称号的补充说明,以便消费者了解产品制作工艺。
所以,根据GB11887-1989标准,标有18KEF铭印的金戒指属于18K黄金,金含量为75%。这一铭印标准开始于1981年实施。I国标委现已废止该标准,但当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仍遵循该标准。
希望以上说明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黄金成色、铭印或该国家标准有任何其他疑问,欢迎在回复中提出,我将尽力进行解答与解释。
人们在社会上最长见的黄金中,生金有砂金;熟金中有清色金;清色金中以各式金饰口、金条、金器皿为主。鉴定这些黄金真伪的一般方法是用硝酸眯之,如无反应则大都是黄金,但也有如白金(铂)和少数贵稀金属也不怕硝酸的,但人们不常接角这类金属。
砂金中的掺假手段很多,主要有:
(1) 黄铜镀金类、掺铜末和掺黄铁矿的砂金;
(2) 银镀金类的掺银末的砂金;
(3) 掺炉缸末的砂金。
●一般第一类掺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烧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许多黑色物出现则必掺假无疑,如被验砂金全然不变,则是真砂金;或用砂酸点其磨道 ,如磨道变化或消失,则是假砂金。
●第二类假砂金中由于银不易被火烧变色,所以可用剪切开砂金团,在放大镜下看截面有无白点,如有则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点之磨道,如有白点生成则是掺银类砂金。
●第三类砂金最具欺骗性,因为炉缸灰之类不怕烧,也不怕酸,这时最好用王水(盐酸与硝酸3:1的混合剂),点其磨首,如磨道消失则是真砂金,如仍有明显痕迹则是掺缸末之类的假砂金了。
●人们常见的熟金中的清色金鉴别有口诀,就是:掂重量,看色泽,审音韵、折软硬、用酸点。由于黄金密度要明显大于铜、银、铅、锌等常见金属,它和同体积的银铜相比,大约重其2倍。如果物品是黄金的话,有沉甸甸的感觉,这就是人们部的“金坠手”,反之则轻飘飘的。
●黄金是有它独特的金**光泽(低成色例外),纯金置于强烈光线下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其它金属包括铜在内所不具备的。
●成色高的黄金,掷于地时的声音无韵无弹力,而成色低的黄金音质稍亮,而铜制品掷于地时,声音响亮。因此,根据敲击物的声音可帮助我们将常见金属和黄金区别出来。
●黄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点,纯金折而柔软,铜条折之费力。或用大头针(指甲也行)划之,用力不大而痕迹明显则是黄金,而铜类用力稍大而痕迹稍差。折软硬只适用戒指、金丝之类,对于金条、金币、金砖之类,则较困难。用磨首判断金的真伪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检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几条磨道颜色明显不同,则掺假无疑。
●对于上述几种熟金的鉴别方法都不相信时,则只能用硝酸点了,即用硝酸点其磨道来判定其真假。
◆黄金首饰鉴别
1真品用手折弯时质软,易弯不断,用手一拉易直,用较硬的东西划一下会有痕迹
2黄金饰品抛在地板上发出"噗嗒"之声,假的声音尖亮,且比真金跳得高
3真的色深黄,过分红为伪金,浅色为银质,铝质等混合金
4真的较重,假的较轻
5真的火不变色,假的不耐火,变成黑紫色,不光亮
6真的烧红后即淬入水中,色泽不变
◆金玉首饰的鉴别
●首先注意含金量,我国以足赤,足金,八成,七成,九成和十成等字样标明,国际上用"K"表含金量,24K为足金,含量996%左右, 22K为913%,20K为83%, 18K为75%,14K为583%, 12K为50%。
●鉴别玉石首饰:真的玉石非常坚硬耐磨,玉石内部有裂纹则品质低劣, 凡假玉石,表面有皱纹,内部有气泡,重量轻,硬度小,互敲时声音清脆
◆稀金首饰的鉴别
稀金饰品以铜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微量元素而成的合金,不含金,外观呈14--24K黄金色泽,耐磨性比黄金好,比重比黄金轻C20K,C18K,C14K等字样表示相当于20K,18K,14K黄金色泽之意,色似而质不是
◆阿基米德判断黄金真假
叙古拉国王艾希罗交给金匠一块黄金,让他做一顶王冠。王冠做成后,国王拿在手里觉得有点轻。他怀疑金匠掺了假,可是金匠以脑袋担保说没有,并当面拿秤来称,结果与原来的金块一样重。国王还是有些怀疑,可他又拿不出证据,于是把阿基米德叫来,要他来解决这个难题。
回家后,阿基米德闭门谢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当他跳入池中时,水从池中溢了出来。阿基米德听到那哗哗哗的流水声,灵感一下子冒了出来。他从池中跳出来,连衣服都没穿,就冲到街上,高喊着:"优勒加!优勒加!(意为发现了)"。夫人这回可真着急了,嘴里嘟囔着"真疯了,真疯了",便随后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都跟在后面追着看。
原来,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决王冠问题的办法:相同质量的相同物质泡在水里,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出的水的体积应该与相同质量的金块的体积相同,否则王冠里肯定掺有假。
阿基为德跑到王宫后立即找来一盆水,又找来同样重量的一块黄金,一块白银,分两次泡进盆里,白银溢出的水比黄金溢出的几乎要多一倍,然后他又把王冠和金块分别泡进水盆里,王冠溢出的水比金块多,显然王冠的质量不等于金块的质量,王冠里肯定掺了假。在铁的事实面前,金匠不得不低头承认,王冠里确实掺了白银。烦人的王冠之谜终于解开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