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这个字,从古至今都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以“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国人都是爱玉石的,尤其是和田玉,中国自古至今是个爱玉的国家,至少在古代是这样,玉代表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内涵。
基本字义
指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常用词汇: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代表美、尊贵的、敬辞;
常用词汇: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天空;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详细字义
1 “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 “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玉”是远古王室享有的美石,用于制作规范社会关系的各种指示性、标志性、象征性的器物,作为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器。
“玉器”就是雕刻有王室标记图案——饕餮纹——的美石器物。本义:王者腰部佩挂的美石。引申义:用来制作王者佩挂物的美石。说明:“丶”是一个独立汉字,也是古代姓氏,见《汉语大字典》袖珍本正文第17页)
2 同本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形容: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古时多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3 形容美好。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之壁》、《鸿门宴》、《弄玉吹箫》、《女祸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贾宝玉、林黛玉,还有多少年读不厌一部感人至深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玩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石)和艺术上(美)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还有“象三玉之连/其贯也”,即玉象形字初意是三块美玉用一根丝绳贯穿起来,是丰型,也喻意古人用玉象征物,“三玉之连”代表天地人参通。形容玉的种类丰富多彩,可谓之“千样玛瑙万玉”。
说明玉的天然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谓之“美玉可遇而不可求,可一不可再”。表示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君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
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好玉乃石之珍品。
天然玉石在雕刻大师的雕琢下,像美女一样有了生命,活脱脱的,能够呼吸,能够和人的心灵交流,而使人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和田玉之所以美,不仅如少女般的温润,如君子含而不露,外柔内刚,还因为她虽然历尽万年历练,出身高贵,却不张扬。
玉可以说是宝石的一种,而中国人是整个世界最推崇玉文化的国度,而且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么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玉,玉在古代有意味着什么?
古人喜欢玉其实也是受到了环境的限制,或者说是因地制宜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古代的西方,欧洲地中海周边的古文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崇拜的往往是黄金以及各种的宝石,玉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地位。而反过来说,中国虽然也有黄金与宝石,但其地位却不能与玉相提并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黄金与其他宝石的储量不够,却有较大的玉石储量。
黄金、宝石与玉在古代都是作为尊贵的象征,这样的东西,既不能太容易获得,但也不能数量太少,不够用。而相比于西方,中国的黄金与宝石储量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数量的不足,中国古代在绝大多数时间使用的都是铜钱也是这个原因。而玉的储量不但相对充足,而且产玉的地点分布广泛,这就使得玉在中国代替了西方黄金与宝石的地位。所以古人爱玉最初恐怕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种做法。
玉在古代又意味着什么呢?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古代不同的时期,代表的意涵也是有区别的。这里我们就来说说玉在古代的几种主要意涵。
玉在远古被看成与神灵沟通的凭借。在远古时期,玉石常常是被作为祭器,由巫师掌控,祭祀天地,这样的文物也发掘了不少。当时的玉器被看作是可以沟通天地,连接鬼神的媒介,所以拥有着尊崇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在古代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王权渐渐代替了神权,成为了主导,而玉也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在古代不同的官吏都有自己的官印,而不同品级的官吏的官印使用的材质雕刻的样式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这之中代表最高权力君王使用的印就是以玉制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玉玺。
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占据统治地位之后,玉又被儒家赋予了更多的意涵。玉被看作了君子品格的象征,所以有君子佩玉之说,同时也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样的成语。当然同一时期,玉也被作为纯洁无瑕的象征,所以也有冰清玉洁之说。
综上所述,玉在古代被如此喜欢,其实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选择。而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意涵,它们有的被当作沟通天地的神器,有的被看作君王权力的象征,有的代表着纯洁与高贵的品格。但无一例外的是,玉象征着美好。
我们常说:“冰清玉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可见,玉是品行高洁的象征!
我们常说君子如玉,那我们为什么拿玉比做君子呢?
因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这也是君
子身上所具有的美德!
玉是君子的化身,玉是高洁的代名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