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枣散简介

猴枣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猴枣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猴枣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猴枣散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猴枣散 1 拼音

hóu zǎo sǎn

2 《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猴枣散

21 处方

羚羊角3克 麝香12克 猴枣12克 月石(煅)3克 伽楠香3克 川贝母(去心)6克 青礞石(煅成绛色,水飞)3克 天竺黄(飞)9克

22 制法

上药各取净粉,除麝香、伽楠香外,先将其余药粉充分和匀,研至极细,随后加入麝香、伽楠香二味细粉和匀,瓶装固封。

23 功能主治

化痰镇惊,清热开窍。治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喘声如锯,烦躁不宁者。

24 猴枣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服03~06克,每日一至二次,用温开水送服。

25 摘录

《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

3 方出《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名见《古今名方》 31 方名

猴枣散

32 组成

猴枣12g,羚羊角3g,月石3g,沉香3g,青礞石3g,川贝母6g,天竹黄6g,麝香12g。

33 功效

清热化痰,镇痉开窍。

34 主治

小儿急惊风,四肢抽搐,痰多气急,发热烦躁,喉间痰鸣。

35 猴枣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0306g,开水送下。

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混匀。

古籍中的猴枣散 《本草乘雅半偈》:[第八帙]柿

蒂下别有一重,如覆瓶之盖;更有鹿心、牛奶、鸡卵、猴枣、蒸饼、镜面、丁香、福孙、多宝、团花,及白柿、乌

《丁甘仁医案》:[卷三]类中案

去节,一尺)淡竹沥(冲,一两)真珍珠粉(一分)真猴枣粉(一分,二味另服)顾左疥疮不愈,湿毒延入经络,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六节·夹哮伤寒

审其客寒包火者。每用白果定喘汤。调下猴麝二宝散(猴枣一钱、麝香一分、共研细匀、每服二分。)用以治哮。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柿

、鸭子、牛心、鹿心之状。一种小而如拆二钱者,谓之猴枣。皆以核少者为佳。烘柿∶时珍曰∶烘柿,非谓火烘也

《儿科要略》:[第六章·咳嗽论治]第二节·外感咳嗽

肛裂是肛管的皮肤全层裂开形成慢性梭形溃疡,并伴有周期性疼痛的肛门疾患。此病多发于肛门中线前、后方,发生于两侧的较少。一般男性多见于后部,女性多见于前部。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青壮年多见,老年与儿童较少见。肛裂多发生在慢性便秘病人,主要原因是排便时粪便干硬,用力过猛使肛管受到较深的裂伤,然后继发感染而逐渐形成溃疡;也可发生于肛窦炎。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为肛裂的三大特征。主要症状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疼痛;其次为便秘,因便秘而产生疼痛,因排便疼痛而产生恐惧性便秘。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在排便时可有少量出血,色鲜红,有时仅染红手纸,有时则滴血,或附着于粪便表面。检查时用手指轻轻地向两侧分开肛门,可见肛管有梭形溃疡,刺激溃疡可引起剧烈疼痛和肛门括约肌痉挛,触诊肛门,反射极度敏感,并可引起括约肌痉挛和肛门紧缩。

肛门镜检查:注意观察肛裂上方齿线处有无肥大乳头、内痔及息肉、瘘管内口等。因能引起肛门剧痛和括约肌痉挛,所以若通过典形症状和视诊即可确诊的,可免作此项检查。

方一白及膏来源民间。

组成白及粉50克,煅石膏50克,凡士林400克功用收敛生肌。

主治用于肛裂初期。

按白及性味苦、涩、寒,质粘而涩,入肺、胃、肝经,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芨含大量黏液质,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煅石膏可收敛生肌。凡士林起润滑功效。

用法将药物与凡士林调匀后局部外涂。

方二轻冰散来源李祖威。吉林中医药,1988,(6):15。

组成轻粉、冰片各30克,乳香、没药各20克功用清热防腐,活血消肿,生肌敛口。

主治肛裂。

方解本方轻粉、冰片清热防腐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消肿,生肌止痛,对肛裂这种感染性溃疡,有抗菌消炎、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疼痛、促进生肌敛口的作用。

用法乳香、没药去油后,4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装瓶备用。外用,患者取右侧卧位,用自制消毒竹签(长12厘米,直径2毫米,1端钝尖,1端扁铲形)摄药物约0.5克左右,涂于裂口上,敷上少许灭菌棉,用竹签尖端送至肛门内压迫药粉,再外敷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大便后,用淡盐水清洁肛门后换药。

方三丹黄生肌栓来源刘国军。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53。

组成当归10克,黄柏30克,苦参、苍术各15克,白芷12克,蚤休20克,五倍子30克,地榆15克,丹参20克,甘草9克,大黄、紫草各20克功用活血化瘀,生肌敛疮。

主治肛裂。

方解黄柏、苦参、苍术、蚤休清热燥湿解毒;当归、白芷、地榆、丹参、大黄、紫草活血化瘀;五倍子杀虫止痒。

用法将上药纳入500麻油中,浸泡72,上火煎,武火,煎至油沸,文火熬煎药为金**时捞出,过滤后,加白腊40克,置微火,徐徐搅拌,至白腊溶化,制成油纱栓,消毒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便后纳入丹黄生肌栓(治疗时间选在肛裂疼痛周期的大便后间歇期进行)。疗程1周,治疗期间普食(多食纤维食物),忌辛辣油腻。

方四芒石外洗方来源赵美玉。四川中医,2005,23(6):66。

组成芒硝2千克,月石2千克,明矾115千克,荔枝草5千克,生川乌2千克,红花1千克。

功用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明矾燥湿收敛,解毒止痛,祛腐杀虫;月石、荔枝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生川乌、红花活血止痛,散结消肿;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用法将上述各药研碎成粗粉过筛,充分混匀,分别装入无纺布袋200包,每包重量65克,以上药置于瓷盆中加水500毫升,煎20分钟,坐浴至药凉,下次加水加热再坐浴,每日2次,3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备用上疗为赵氏观察治疗31例患者的药物用量。

方五润肠通便汤来源庄永强。福建中医药,2004,35(3):50。

组成火麻仁10克,肉苁蓉10克,炒白芍15克,白术20克,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0克,黄芩10克,延胡索10克,木香9克,生地9克,甘草5克功用养阴润燥,泻热通便,凉血止痛。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以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槐花、地榆、仙鹤草清热凉血止血;木香、延胡索理气止痛;黄芩清热泻火解毒;白术燥湿和中。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

方六肛疾康来源龚力。湖南中医杂志,2006,22(4):55。

组成黄芪20克,苍术、白术各15克,肉苁蓉12克,白芍12克,枳壳、郁金、秦艽桃仁各10克,甘草6克功用润肠通便,凉血收疮。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养阳,以扶正气,气充则血充,血通则气顺;白术、苍术能健脾补脾,敷布津液;白芍、甘草酸甘敛阴,润肠通便,缓急止痛;郁金、枳壳调畅气机,以助大肠推动之力使大肠阴液可布,肠道有津可润;肉苁蓉养血补血使肠间血充而滋润,并能温阳以助气化;加炒槐米、白茅根以凉血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合液,早晚分服,一般以6天为1个疗程。

按嘱患者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之品。

方七止痛润肠汤来源蒋守龙。吉林中医药,2003,23(9):25。

组成白芍60克,生地黄60克,甘草30克,玄参20克,麦冬20克,延胡索(醋炒)30克功用行气止痛活血,润肠通便。

主治肛裂。

方解止痛润肠汤方由芍药甘草汤与增液汤合用加延胡索而成。方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起缓急止痛之功;增液汤起增加阴液,润滑肠道,以助增水行舟之效;更以延胡索行气止痛,醋炒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用法煎汤取汁代茶饮。全方煎汁500毫升,每次饮用50毫升,日3次。15天为1疗程。

按外用药以红霉素软膏配以锡类散。

方八消裂液来源陈海洋。中国民间疗法,2002,10(7):33。

组成苦参5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川椒30克,冰片5克功用燥湿解毒,收湿敛疮。

主治肛裂。

方解苦参、川椒燥湿解毒杀虫;荆芥、防风祛风活血;冰片清热解毒消肿。

用法将前四味药浸于6000毫升。冷水中,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20~30分钟,停火后将冰片投入药液中。待冷却至40℃时滤掉药渣,用此药液坐浴20分钟。每日1剂,连用7剂为1个疗程。

方九中药坐浴方来源王昱晟,丁晋兰。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40。

组成黄芩20克,黄柏20克,苍术20克,当归20克,川芎20克,丹参20克,黄芪20克,白芷20克,元胡20克,制乳香、没药各10克,地榆15克,槐花15克,冰片3克(后下)

功用清热燥湿,活血行气。

主治肛裂。

方解方中黄芩、黄柏、苍术清热燥湿;当归、川芎、丹参、制乳没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地榆、槐花凉血止血;元胡行气止痛;黄芪、当归、白芷补益气血,祛腐生肌,诸药合用,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从而促进组织恢复,使肛裂愈合。

用法以上药置于瓷盆中加水4000毫升,煎20分钟,坐浴至药凉,下次加水加热再坐浴,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4次,一般3~5剂可愈。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九华粉洗剂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九华粉洗剂 1 拼音

jiǔ huá fěn xǐ jì

2 处方

朱砂18克 川贝母18克 龙骨120克 月石 90克 滑石 620克 冰片 18克

3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再混合研匀。

4 功能主治

治脂溢性皮炎,丘疹性湿疹。

5 九华粉洗剂的用法用量

每用30克,甘油30克,蒸馏水1升,配成洗剂。用毛笔刷涂布。

6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古籍中的九华粉洗剂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章鱼

食极美。气味甘、咸,寒,无毒。时珍曰∶按∶李九华云∶章鱼冷而不泄。主治养血益气(时珍)。《本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四]鲍鱼

鲍字误耳。肉气味辛,臭,温,无毒。时珍曰∶李九华云∶妊妇食之,令子多疾。主治坠堕(与腿同)。

《孙文垣医案》:[卷三新都治验]钟泽程梦奎孺人哭子过伤因发寒热(有发明)

∶病势危,去死不远。病者喟然叹曰∶死不足惜,第九华山香愿未了为恨耳。予曰∶孺人大愿不思,何须以此小

《医心方》:[卷第二十九]调食第一

用吞咽迅速,咀嚼不精,皆成百病。《延寿赤书》云∶九华安妃曰∶临食勿言配牵。(《曲礼》云∶临食不欢,良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茗

  很多人都会在古装电视里面听到麝香一词,麝香是很有名的一种中药材。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麝香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麝香的功效

 性味:性辛、温、无毒、味苦。

 归经:入心、脾、肝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散淤、催产、辟秽之功能。

 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克。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来源: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等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麝香的作用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麝香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 ,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1麝香治痰迷心窍:麝香05克,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5克。上共研匀,密贮,每服25克。(《疡科遗编》)

 2麝香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未,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

 3麝香治妇人阴疮:麝香少许 杏仁不以多少烧存性上为细末如疮口深 用小布袋子二个 盛药满紧口 临上药时炙热 安在阴内(《宣明论方》麝香杏仁散)

 4麝香治中风不醒:麝香10克。研未,入清油100克,和匀灌之。(《济生方》)

 5麝香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为未,吹鼻。(《医钞类编》吹药方)

 6麝香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50克(细研),麝香05克(细研),朱砂50克(细研,水飞过),雄黄25克(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台柏和,调散25克,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

 7麝香治脓耳 定疼痛:蝎梢七枚(烧干取末) 坯子燕脂25克(别研) 乳香一字(别研) 麝香25克(别研)上件并研令匀每用以斡耳子挑少许入耳中 日夜三、四次(《杨氏家藏方》麝红散)

 8麝香治小儿诸痫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未)25克,天竺黄05克(细研),真牛黄5克(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25克。上拌研匀细,每服25克,生姜自然汁调灌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

 9麝香治牙齿动摇 龈腭宣露 骨槽风毒 宣蚀溃烂 不能入食者:胆矾10克 雄黄10克 麝香5克(别研) 龙骨5克上药研令极细每用一字 以鹅毛蘸药扫患处 日用一、二次若小儿走马疳 唇龈蚀烂者 先泡青盐汤洗净 后用新绵拭干掺药(《杨氏家藏方》麝香雄矾散)

麝香的食用方法

 麝香琥珀丸

 组成:土鳖虫1两(炙存性),血珀末5钱,麝香3钱。

 制法:酒打和为丸。

 用法:每服3分。

 主治:经闭。

 来源:《医学从众录》卷八。

 丹砂麝香酒

 组成:丹砂(成块者)半两、麝香二钱

 制法:上药研细和匀,用无灰酒二升,于瓷瓶内浸,以慢火煨,时用银筷搅令热。

 用法:每服随患人平时饮酒多少,令至醉,候患人睡着,急用厚衣被盖之,汗出病愈。若患人不能多饮,只用丹砂一分,麝香半钱,酒一升,制如前法,时时饮之。

 禁忌:本方不宜多服、久服。

 主治:治心神不定,好登高临险,言语不避亲疏,时时自笑,高声呼叫,举止无常,大便秘,小便赤,解衣露体,不能安虑,虚盲妄语,乱说神鬼。

 来源:宋·《圣济总录》。

 牙药麝香散

 组成:绿矾(微炒)30克、石胆(炒)6克、五倍子(去虫瓤)36克、诃子皮、何首乌、白茯苓(去皮)、白龙骨、甘松(去土)、藿香叶各12克、缩砂仁24克、零陵香18克、百药煎36克、细辛(去苗)6克、麝香(研)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入已研药令匀。先用热浆水漱口,每用药少许擦牙,含口少时,后用热水漱口,每日早晨用。

 功效:牢牙止痛。

 主治:牙齿不牢,疳蚀腐臭,牙缝垢黑。

 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麝香鹿茸丸

 组成:当归(酒浸1宿)3两,鹿茸(去皮、酥炙)3两,鹿角霜3两,麝香2钱(研细),肉苁蓉(酒浸1宿)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

 制法:上为末,用鹿角胶4两,溶作汁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每日1次。鹿角胶全用难和药,可入汤2-3合同煮,如缺,以阿胶代之。

 主治:诸虚不足。

麝香的选方

1、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末,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

 2、治中风不醒:麝香二钱。研末,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济生方》)

 3、治痰迷心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一钱。上共研匀,密贮,每服五分。(《疡科遗编》)

 4、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一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合相和,调散半钱,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

 5、治小儿诸痼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末)半两,天竺黄一分(细研),真牛黄一钱(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半钱。上拌研匀细,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调灌眼,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

 6、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半两(细研),阿魏半两(面裹煨,面熟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洒下二十丸。(《圣惠方》麝香丸)

 7、治厥心痛:麝香(别研,每汤成旋下),木香一两(锉),桃仁(麸炒)三十五枚,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两,槟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和研匀。每服三钱匕,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末半钱匕,搅匀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麝香汤)

1 麝香的用法用量

2 麝香保心丸说明书

3 麝香米的用法

4 麝香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5 麝香的用法用量

第十节 软 膏 剂

2.10.1黑油软膏配方:龙骨30g 枯矾30g 五倍子60g 轻粉30g 冰片6g 蛤粉60g 寒水石60g 生石膏60g 薄荷脑30g 凡士林适量 制法: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待配。取药粉100 ,凡士林900 ,调拌成10%软膏。主治:慢性湿疹等。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2.10.2白色病软膏I、II号配方:I号:血竭20g 生蒲黄50g 樟丹10g 蛤粉10g 白芷5g 铜绿5g 凡士林900g II号:血竭40g 马齿苋20g 生蒲黄20g 樟丹10g 元胡5g 枯矾5g 凡士林900g 制法:I号与II号中药各研细末,过120目筛,混合粉加凡士林,采用熔化法配膏分装,备用。主治:女阴白斑病。用法:初期者用I号,晚期者用II号,外搽,每日2—3次。外搽前可用白色外洗液: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10g ,痒甚者加生蒲黄、当归各15g ,每日煎洗熏敷1次,每次30分钟。

2.10.3护肤软膏配方:珍珠粉40g 地龙粉200g 煅月石粉60g 凡士林700g 制法:先将地龙洗净,晒干,低温干燥后,研细粉过120目罗筛,密封在玻璃瓶内,经高压消毒,待配。月石需除净杂质,置陶锅内,文火烧至白色泡状至疏松为度,冷却后研成细末,与地龙粉,珍珠粉和匀,兑入凡士林中,加温至80℃左右,调匀后取出冷却,装盒(1盒20—40克),备用。主治:手足皲裂症。用法:患手患足先用温水洗净裂口处,每日外搽2—3次。患处暂不接触碱粉、洗衣粉、洗洁精、洗面奶等。

2.10.4酒渣软膏配方:硫磺10g 鱼石脂5g 水杨酸2g 氧化锌10g 淀粉10g 羊毛脂20g 硫酸锌2g 95%酒精10ml 凡士林加至100g 制法:各药先研极细末, 混匀,加入酒精调糊后加羊毛脂及凡士林,充分拌匀,备用。主治:酒渣鼻。用法:外搽患处,每日2—3次。

2.10.5铍溃疡系列I、II、III号配方:I号(三五膏)黄连、黄柏各5g 大黄 五倍子各10g 凡士林70g II号(五味散):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10g 冰片3g III号(黑醋膏):五倍子面150g 黑醋450ml 制法:I号:凡士林加热至熔,加入各药极细末,调匀即得;II号:各药分别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后,混匀即得;III号:将黑醋文火煮剩半量时,加入五五倍子细粉,搅匀离火放冷即得。主治:铍溃疡。用法:根据病情辨症用药:新鲜溃疡炎症明显者用I号外敷;溃疡面深创面清洁者用II号撒布;晚期溃组织增生明显,溃疡小面深,或溃疡未愈面封口者用III号换药,以上换药,每天1—2次。

2.10.6复方当归软膏I、II号配方:I号:当归浸膏20g 甘油10ml 干姜粉20g 薄荷脑0.5g 羊毛脂20g 凡士林29.5g II号:当归浸膏10g 鱼肝油15ml 桉油3ml 血竭10g 硼酸2g 羊毛脂30g 凡士林30g 制法:I号:当归切碎浸渍48小时,收集滤液,60℃以下蒸了至稠密状,甘油、羊毛脂、凡士林、同置容器中,水溶加热熔化,冷凝前加干姜粉,薄荷脑(研细)搅匀,备用。II号:取当归浸膏、鱼肝油、桉油、羊毛脂、凡士林,同置容器中,水溶加热熔化,冷凝前加血竭、硼酸(共研细末)搅匀,备用。主治:冻疮:用法:红斑水疱期冻疮,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擦干后涂搽I号,每日3次;糜烂期冻疮,外搽II号,包扎,每日3次。

2.10.7消银软膏配方:大枫子30g 苯甲酸15g 水杨酸15g 黄柏30g 冰片10g 狼毒10 g 白矾30g凡士林500g 羊毛脂200g 制法:取上各药极细末,过120目筛后放入已熔化的凡士林与羊毛脂中,充分调匀,分装,备用。主治:银屑病(静止期,退行期)用法:取药膏外搽病灶上,并用蜡纸或薄纸严密敷盖,再用绷带包扎,每隔1周换药1次。本品只限小面积使用。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 KAl(SO4)2= K+ + Al 3+ +2SO42-;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 + 3H2O = Al(OH)3+ 3H+ (可逆)  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明矾与氢氧化钠反应如下:  KAl(SO4)2·12H2O +4NaOH=KAlO2+14H2O+2Na2SO4 明矾与小苏打的反应如下:  2KAl(SO4)2·12H2O+6NaHCO3=K2SO4+3Na2SO4+2Al(OH)3↓+6CO2↑+24H2O 明矾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

明矾作为净水剂  

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明矾作为灭火剂  

泡沫灭火器内盛有约1mol/L的明矾溶液和约1mol/L的NaHCO3(小苏打)溶液(还有起泡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约为11:2。明矾过量是为了使灭火器内的小苏打充分反应,释放出足量的二氧化碳,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明矾作为膨化剂  

炸油条(饼)或膨化食品时,若在面粉里加入小苏打后,再加入明矾,则会使等量的小苏打释放出比单放小苏打多一倍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可以使油条(饼)在热油锅中一下子就鼓起来,得到香脆可口的油条(饼)了。

明矾作为药物  

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爆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明矾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其他作用  

明矾还可用于熬绿豆稀饭,主要作用是使绿豆更容易被煮烂。 

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油漆、鞣料、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

明矾性寒,味酸、涩。入肺、肝、脾、胃、大肠经。具收敛燥湿,解毒祛痰的作用。

治呕吐:明矾末、面粉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两足心,可止吐。

治火牙痛:明矾3粒,蜂巢1只,用温开水冲泡,待凉后漱口,连续漱数次可愈。

治化脓性中耳炎:明矾粉末吹耳内,每日数次。

治咽喉炎:明矾03克,天葵块根3克,共研末,吹入咽喉内。

治小儿鹅口疮:明矾5克,硼砂1克,共研末,涂疮面,即好。

治红眼:明矾少量,川黄连1克,红枣5枚,煎水洗擦。

治痔疮:螺丝肉数个。明矾适量放于螺丝肉内溶化,用棉花蘸水搽患处,每日二次。

治阴/道痒痛:明矾1克,花椒10粒,细盐一汤匙,水煎热擦洗。

治鹅掌风:明矾、白凤仙花各适量。将二味药共捣烂,敷患处,不可沾水。

治蝎子蜇伤:明矾粉末,醋调敷患处。

治脚癣:明矾15克,熟石膏12克,炉甘石9克,赤石子15克。将四味药共研末。先将明矾泡水外洗。流脓水者擦上药粉,每日一次,3日为一疗程。

治麻疹:明矾30克,牵牛子20克,鱼腥草50克。将三味药共研末,调凡士林适量,外敷涌泉穴,每日一次。

治热性癃闭:明矾30克,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纳入脐孔内,滴温水数滴,使明矾溶化。敷6小时后无效,可重复使用,以排尿通利为度。

治尿闭:明矾18克,葱白适量。将明矾研末,与葱白共捣烂,涂于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治脱肛:明矾18克,五倍子20克,石榴皮25克,虎杖15克,黄连9克。将上药研末,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外洗患处。

治小儿脐炎:

方1:明矾10克,滑石粉40克。共研末极匀,填脐眼中,外盖消毒纱布,每日二次。脐中无渗液时可停药。此方有良效。

方2:明矾(煅),赤石脂共研末,撒患处。

方3:小儿脐肿用明矾烧灰敷之。极效。

治咯血:明矾24克,桑叶30克,孩儿茶35克。将三味药共研末,每日三次,每次1克,开水送服。

治咳嗽明矾30克,研末,醋调敷足心。

治咳痰哮喘:明矾60克、面粉、醋、蜂蜜各适量,先将明矾研末与面粉拌匀,调醋和蜂蜜,拌制成稠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贴敷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一次,连贴10日为一疗程。

治脓疱疮:明矾9克,枯矾9克,雄黄6克。三味药同研末撒患处,用纱布包扎。

治湿疹:明矾60克,食盐60克。冲开水溶化后,以毛巾蘸汤淋洗。每日洗二次,连洗3日。药量可根据需要增减。

明矾的主要成分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当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被人食用后,基本不能排出体外,它将永远沉积在人体内。明矾中的铝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分的吸收,从而导致贫血和骨质疏松,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矾可以杀死脑细胞,使人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中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禁止过铝制餐具的使用及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明矾列为有害食品添加剂。

手足癣秘方

藿香25克生大黄2克黄精10克白矾10克用白醋500克煮沸冷却后泡洗患部。每次一小时。洗后擦马应龙痔疮膏。不可用肥皂之类洗手。一剂洗三次。日三四次。一般二剂愈。治疗百余例皆愈。

芒硝[máng xiāo]

芒硝,也作硭硝、芒消、马牙硝、盐硝、盆硝,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的俗称。外文名Sodium Sulfate。芒硝一种分布很广泛的硫酸盐矿物,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可以主治破痞,温中,消食,逐水,缓泻。用于胃脘痞,食痞,消化不良,浮肿,水肿,乳肿,闭经,便秘。在干旱地区,常可以见到由它们形成的盐华及皮壳。盐湖、盐泉和干盐湖是形成芒硝的地方。

1概述芒硝(十水合硫酸钠Na2SO4·10H2O)

拼音:mángxiāo

11

朴硝又名芒硝英文:mirabilite

功效分类:泻下药;清热药。生态环境: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较潮湿的山洞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陕西、青海、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福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工业应用:芒硝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品的干燥过程中。

炮制方法:

芒硝

1、取天然产的芒硝,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即析出结晶,通称朴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朴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过滤或澄清后取上层液,放冷,待析出结晶,干燥后即为芒硝(每朴硝100斤,用萝卜10-20斤)。

2、也有取天然产的芒硝,经煮炼、过滤,冷却后,取上层的结晶为芒硝,下层的结晶为朴硝。

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硝的晶体为短柱状或针状,一般这些晶体聚集在一起成块状、纤维团簇状。它们或无色或白色,具有玻璃光泽,入水即化。芒硝在干燥的环境下会失去水分而变成数粉末状,这时就称为无水芒硝。芒硝可以用来提取硫酸铵、硫酸钠、硫酸及硫化钠等化工原料,还是制造洗衣粉的重要原料。中国芒硝分布较多。也作硭硝。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的俗称。化学式Na2SO4·10H2O。无色晶体,易溶于水。用于制革、制玻璃、制碱工业等,也用作泻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芒硝出自《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凡使芒硝,先以水飞过,角五重纸滴过去脚,于铛中干之,方入乳钵研如粉,任用。陶弘景:按《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消石名芒消尔。后名医别载此说,其疗与消石正同,疑此即是消石。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顷来宁州道断都绝。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者,色全白,粒细而味不甚烈,此云生于朴消,则作者亦好。《唐本草》:晋宋古方多用消石,少用芒硝,近代诸医,但用芒消,鲜言消石,岂古人昧于芒消也。《本经》云,生于朴消,朴消一名消石朴,消石一名芒消。《开宝本草》:芒消,此即出于朴消,以暖水淋朴硝取汁炼之令减半,投于盆中,经宿乃有细芒生,故谓之芒消也。又有英消者,其状若白石英,作四、五棱,白色莹澈可爱,主疗与芒消颇同,亦出于朴消,其煎炼自别有法,亦呼为马牙消。

2性状 芒硝

单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通常成致密块状、纤维状集合体。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具完全的板面解理,莫氏硬度15~2,比重148。味清凉略苦咸,极易潮解,在干燥的空气中逐渐失去水分而转变为白色粉末状的无水芒硝。本品为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下班样光泽。无臭,味咸苦。如不密闭保存,可风化而成白色粉末(即元明粉)。

3产地 芒硝

产于干涸的盐湖中,与石盐、石膏等共生。现代芒硝矿床产于内陆湖泊和海滨半封闭的海湾潟湖里,在干燥炎热的条件下,温度在33℃以上蒸发时,形成无水芒硝;在33℃以下或秋冬气温下降时,形成芒硝。

世界上芒硝湖的分布,以中国和俄罗斯较多。中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吉林等省、区。古代芒硝矿床产在陆相湖泊沉积岩系里,一般在红色砂页岩系中呈透镜状产出。中国湖北省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工业矿物原料所指芒硝,常包含无水芒硝和钙芒硝,用以制取硫酸铵、硫酸钠、硫酸及硫化钠等化工原料。其中用于制造洗衣粉的芒硝占总用量的65%~70%。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怀俄明州,以及美国西南部、西部其他地区富产芒硝,也产生于奥地利、西班牙,在波希米亚以及里海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也有丰富的矿藏。

4药用基本信息

性味与归经:咸、苦,寒。归胃经;肺经;脾经;肾经;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芒硝

适应症:1用于便秘、肠内异常发酵,亦可与驱虫剂并用;与活性炭合用,可治疗食物或药物中毒。 2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 3用于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等。 4也用于发作频繁而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心绞痛病人,对伴有高血压的病人效果较好。 5外用热敷,消炎去肿。

用法及用量: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包敷患处。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

贮藏: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

规格:每次15~20克,便秘可用3%~5%水溶液,于清晨空腹服。

药材基源: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减轻阑尾炎症:实验性阑尾炎和阑尾穿孔的家兔,腹部外敷大黄、芒消、大蒜加适量食醋的糊剂,对阑尾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其增生现象与吞噬能力有所增强,阑尾炎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引起肠道神经反射:正常家兔右下腹部外敷大蒜芒消糊剂,局部皮肤有发热、发红、起水疱等刺激症状,小肠及阑尾、袋状结肠运动增强;用1%普鲁卡因局部环封后,肠管运动则见减弱。因此,其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的。由于蠕动增强,血流供应丰富,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加强,从而调动了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

消肿止痛:感染性创伤用10-25%硫酸钠溶液外敷,可以加快淋巴生成,有消肿和止痛的作用。

利尿:43%硫酸钠无菌溶液静脉滴入可作为利尿剂以治疗无尿症和尿毒症。

临床应用

1、骨蒸热(按:即结核病)。用芒硝粉,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两次。

2、腹中痞块。用朴硝50克、独蒜一个、大黄末八分,共捣成饼,贴患处,以痞块消除为度。

3、大小便闭,鼓胀欲死。用芒硝150克,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引起呕吐即愈。

4、小便不通。用芒硝15克,茴香酒送下。

芒硝

5、两眼红肿。用芒硝粉放在豆腐上蒸化,取汁点眼。

6、眼睑红烂。芒硝用水蒸,露一夜,过滤。以清液洗眼。虽久患者亦能治。

7、退翳明目。取芒硝用厚纸包严,放在怀内,贴肉存一百二十天,取出研细,稍加龙脑。点眼。只要瞳孔未破,虽多年翳障,也可以消散。此方名“白龙散”。又方:芒硝500克,溶热水中,滤过。余汁用瓦罐熬干,露一夜。加铅丹(水飞,炒过)50克、麝香025克,再加一点脑子。每日点眼。

8、牙痛。把皂荚煎成浓汁,加入朴硝煎化。倒在石上,等结成箱后,刮取擦牙。

9、喉痹肿痛。用朴硝50克,分次细细含咽,有效。或加丹砂一钱亦可。如感气塞不通,加生甘草末10克吹入喉部。

10、口舌生疮。用朴硝含口中。

11、小儿鹅口疮。用芒硝擦舌,一天擦五次。

12、豌豆疮(已成红黑色,但尚未成脓)。用猪胆汁和芒硝末涂敷。

13、指头肿痛。用芒硝煎水浸泡指头。

14、风疹、漆疮。用芒硝煎水涂试。

15、难产。用末芒硝10克,热童便送下。

16、死胎不下。治法同上。

17、将芒硝敷于双乳上,可在断奶时辅助消肿。

芒硝 -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2、《本草经集注》:石韦为使。畏麦句姜。

3、《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1]5鉴别功效之别

1、芒硝:其性味咸苦寒。具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积,肠痈肿痛等症。

2、硝石:其性味苦、温、有毒。具润燥软坚,通淋之功。临床上用于五脏积热,胃肠便秘,霍乱,瘰疬之症。

3、硼砂:其性味甘、咸、凉。具清热消痰,解毒防腐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梗噎嗝,咳嗽痰稠之症。

性状之别

芒硝

1、芒硝:来源于硫酸盐类芒硝族矿物芒硝,该药材粗制品称“皮硝”或“朴硝”,粗制品用鲜萝卜精制析出的结晶即称芒硝,芒硝结晶经风化干燥,药材称玄明粉。芒硝药材呈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结晶,两端不整齐,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微苦。玄明粉为白色粉末,余同芒硝。

2、硝石:又名火硝,马牙硝,为矿物硝石经加工炼制而成。本品为无色透明六角斜方形的短柱状结晶体,或为白色晶状粉末,含杂质较多者呈淡灰色或淡**,质脆易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微苦,有钻舌感。

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以细胞浸润与渗出为特征的结膜炎症性眼科常见病,多发于春夏季。症状以患眼分泌物增多与结膜充血为主。病毒感染所致者兼有流泪、眼痒、眼红、烧灼感,甚至眼睑肿胀等。细菌感染所致者通常兼有流泪,分泌物较稠,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与中医学的“天行赤眼”、“暴风客热”、“目痒”、“火眼”、“白涩症”相类同。以下是十副治疗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的中药方1茯苓皮10克,茵陈12克,防己12克,薏苡仁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鱼腥草30克,炒栀子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痒甚者加苦参12克;睑皮湿烂、体壮者加生石膏30克。每日一剂,水煎内服。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2菊花9克,密蒙花9克,谷精草9克,炒栀子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川黄连6克,桑叶9克,生地黄9克,赤芍9克,茅根15克,桔梗6克。每日一剂,水煎内服。主治以两目红肿疼痛、有异物感、分泌物多、视物不清为主症的急性结膜炎。3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白蒺藜10克,车前子10克,薄荷6克(后下),蝉蜕6克,生地黄12克,菊花12克。结膜充血甚者加红花6克;睑结膜乳头增生,角膜边缘有结节者加丹参15克,玄参15克,郁金8克;畏光者加柴胡10克,龙胆草6克;分泌物黏稠量多者加大黄10克,黄连6克;球结膜炎赤色黄浊甚者加桔梗10克,桑白皮10克。每日一剂,水煎内服。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缠绵难愈者。4飞浮石500克,黄连22克,月石16克,轻粉15克,朱砂6克,梅片50克,珍珠3克,胡椒1粒。上药分别各研为极细面,然后混合至以色泽均匀为度,装入瓷瓶备用。以细玻璃棒一端用冷开水打湿蘸药末少许,点于内眼角,内闭目数分钟,每日3~5次。主治以流泪、沙眼、眼痒如虫行等为主症的急、慢性结膜炎。5黄柏30克,菊花15克。用沸水500毫升浸泡两小时后纱布过滤取其药液外敷或冲洗患眼,每次约10分钟,每日两次。6硫酸黄连素05克(或盐酸黄连素025克),皮硝5克,月石02克,硝苯汞0004克,蒸馏水100毫升。先将皮硝、月石放在蒸馏水内加热溶解后过滤,加入黄连素溶解后再加硝苯汞再过滤,上笼隔水蒸30分钟消毒备用。每隔2小时一次,滴于患眼角内。主治急、慢性结膜炎和沙眼。7鲜羊胆1个,洗净以碗盛之,加蜜糖1匙,上笼隔水蒸一小时后,用小刀将羊胆刺破,使胆汁流出后饮其汁。3天服一次。用于学龄前儿童患结膜炎反复发作者。8野菊花10克,黄花菜30克,水煎服,每日一次。9生地黄10~30克,牡丹皮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木贼10克,蝉蜕6克,当归尾15克,桑白皮3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桔梗10克,白蒺藜12克。眼球疼痛难忍者加玄胡6克;口干口苦者加麦门冬10克,龙胆草10克;大便秘结者加川军3~6克;眼痒者加野菊花20克。每日一剂,早饭后30~60分钟和晚上临睡前各服一次。10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茯苓15克,黄芩15克,金银花12克,赤芍12克,桔梗6克,生甘草6克,薄荷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一次。主治病毒性结膜炎。

方一凉血地黄汤

出处《外科大成》

组成细生地、当归尾、地榆、槐角、黄连、天花粉、生甘草、升麻、赤芍、枳壳、黄芩、荆芥。

功用清热凉血祛风。

主治一二期内痔,或内痔嵌顿伴继发感染,或年老体弱,或内痔兼有其他严重慢性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脏连丸

出处《证治准绳》

组成黄连240克(研静末)。

功用清热渗湿止血。

主治便血色鲜量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用法公猪大肠肥者一段,长36厘米,将黄连末装入大肠内,两头以线扎紧,放砂锅内,下煮酒1230毫升,慢火熬之,以酒干为度。将药肠取起,共捣为泥。每次3~9克,每天2次。

方三止痛如神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秦艽、桃仁、皂角子、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泽泻、槟榔、熟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祛风活血。

主治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则肛缘有血栓形成水肿,触痛明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8克,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功用补气升提。

主治肛门下坠感,痔核脱出须手法复位,便血色鲜或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五倍子汤熏洗法

出处《疡科选萃》

组成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莲房、荆芥各30克。

功用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主治内痔及内痔脱出或伴脱肛者。

用法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药液作热湿敷。

方六苦参汤熏洗法

出处《疡科心得集》

组成苦参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金银花30克,菊花60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大菖蒲9克。

功用活血止痛,收敛消肿。

主治内痔及内痔脱出或伴脱肛者。

用法药物加水煮沸,先熏后洗,或药液作热湿敷。

方七消痔膏外敷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功用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

主治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用各种油膏散剂敷于患处。

方八五倍子散外敷法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五倍子1个(研为细末)3克,轻粉0.9克,冰片0.15克。

功用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

主治各期内痔及术后换药。

用法根据症状选用各种油膏散剂敷于患处。

方九痔疮锭塞药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组成砒石、明矾、朱砂、雄黄、没药。

功用消肿止痛止血。

用法用药物制成锭剂,塞入肛内。

方十枯痔散枯痔法

出处《实用外科手册》

组成白砒6克,白矾60克,月石6克,雄黄6克,硫磺6克。

功用强度腐蚀枯痔坏死。

主治痔核脱出肛外的内痔。

用法用药物敷于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表面,强度腐蚀枯痔坏死脱落痊愈。

方十一傣族单方

出处傣族民间

组成桃叶适量。

主治痔疮。

用法取桃叶鲜品(老叶更佳)捣烂如泥,铺在纱布上约0.5厘米厚,贴敷于痔核上,用胶布固定。约4~6小时更换1次,连用一周。

按语傣族民间常用本方治疗外痔,效果较好,一般7~8天即愈。

方十二壮族单方

出处壮族民间

组成乌龟头1个。

主治痔疮。

用法将乌龟头焙干,研细末,用香油调后涂擦痔外。每日2次,早晚各1次,连用1周。

按语本方曾经多位壮医使用,具有特效,屡用屡验,一般连用1周即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1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